节日好,我是Wapi,趁着劳动节向大家汇报~~
最近新增加了很多读者,写这篇也是为了让新来的同学更了解没药花园。
自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写作至今,我们目前有137万多的读者。由于起步较晚,粉丝数量不算多,但活跃人数/常读用户比例较高。文章的阅读量大部分在20万至40万之间。这是最近一篇。
没药花园发的大部分文章会上当天新榜发布的原创排行榜。(新榜每天把微信公众号上所有原创的文章根据点击量、点在看量排名。)
根据后台的分析,我们的用户有75%是女生,主要生活在一二线城市和沿海地区,最多的用户分布在26-35岁之间的年龄段,但更年轻的和更年长的朋友也有不少。
后台与我们交流的读者中,有许多是法律从业人员、公安、心理学方面的专家、高校老师,这说明我们的内容是经得起专业人士的检验的。
很多媒体采访我时,会把我称为没药花园“创始人”,我开始总觉得哪儿怪怪的。后来才想明白,“创始人”三个字带着一种正儿八经创业的意思。但现实中并非如此。
2017年下半年,公众号这种形式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短视频兴起,而我当时在做博士课题,抱着毕业后找教职的梦想,并没有要创业的念头。
在那种情况下,我一个人在没药花园上用业余时间写作,纯粹是出于个人兴趣,并没有想太多未来会如何。
没药花园经过两年多的成长,在2019年毕业后,我把它当成了一份全职工作,顺其自然地走下来。从写第一篇文章至今,我们没有做过任何营销、推广,唯一为涨粉做过的事,是和其他几家公众号有过几次互推。
我们目前团队有七人,是根据工作的需求一点点扩张起来的。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这些名字啦,有写稿的同学(每个人署自己的名)、有做视频的同学、有处理排版和留言的、对接商务的。
我们团队中有三位博士,两位硕士。专业有人类学、法学、新闻学、哲学等;有三个水瓶座,两个摩羯,一个巨蟹,一个白羊。大家散落在各个城市,采用work from home。
我早年从南大新闻系毕业后,在传统媒体工作多年,为许多全国性报刊杂志写过深度报道和专栏。除了非虚构外,我也很早开始写诗和小说。因此,我觉得自己有资格判断什么是好的非虚构,什么是好的虚构作品。

有时候,大家说到自媒体,会觉得粗制滥造,但其实自媒体只是个载体形式,关键还是看制造内容者的水平和态度。
虽然没药花园是一个小小的自媒体,但上面文章的严谨性、文笔、逻辑和社会责任绝不低于我供稿过的传统媒体。虽然文章只是发在网上供大家阅读,但文字的考究也不会低于市面上的纸质图书。
没药花园案件的文章大多超一万字。大家一个小时可以读完的文章,作者可能在背后花了两周甚至一个月才写成。而有些几万字的连载稿子更要花费数月时间去搜集资料和写作。
我们并没有走捷径或者用取巧的方式去生产内容,而是用一种更脚踏实地的方式在做。好的原创文字是很“贵”的,这无论是从作者时间投入还是公众号经济付出的角度。
可惜我们的文章发布后,总有一些号会紧跟着进行洗稿和剽窃。有次一个读者留言告诉我们,某个号总是比我们晚一阵发布一样的案子,只是把文章删减下,改个更耸人听闻的标题。那次,我们一口气投诉了那个号上六篇洗稿文章。
一般一篇文章的流程是这样的:作者先和我一起讨论选题,然后动笔写稿。从提纲到初稿,我会参与提意见。出来的稿件我会通读、修改,或提意见,请作者自己再修改。最后一稿生成预览后,团队每个人会看一遍找bug,从错别字到事实错误。最后才是定稿。因此,我除了自己写稿,也有许多时间放在控制其他内容上,有点儿像过去的杂志主编吧。
尽管有了这个流程,我们还是很难做到每篇0错误。几十万网友的火眼金星,总还是能发现一些我们没留意或者知识盲区的错误。为了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我们开始对错误增加一些小处罚。
我们背后没有投资方。和绝大部分主流媒体或者自媒体一样,我们也是靠广告收入(和偶尔的收费阅读)运转。品牌主要集中在护肤美妆、在线课程、家居用品等等。虽然接过不少品牌,但我们其实有严格筛选,推掉的更多。
这些品牌我们自己有没有用过?不敢说全部,但绝大部分用过。有些是品牌方寄的,有些是我们自己购买的。特别是那些长期合作的品牌,团队里几乎每个女孩都在用。
至于我们严肃写作的案件文章,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赞助。虽然经常有各种爆料,和各种人希望我们能写写他们的案件,甚至愿意付费,但我们从来没有,以后也绝对不会收费写案件。
写什么案件,是由我或者其他作者根据这个案件本身的重要性、可读性、社会意义等做出的选择。我们的立场和观点不会受外来因素影响,只代表作者本人真心的想法。也正因为如此,有时我若感觉作者把控不好这种讨论,会要求TA只还原经过,不要做分析和讨论。
本来只想专心做文字,但是长久以来,我们的文章发布后,总会被一些UP主拿去制作视频。有时候看到几百万粉丝的男up主把我的个人观点逐字照读,当成他自己的感悟,也挺滑稽的。因为是跨形式的,投诉往往很难。
想要晒那些账号,又有朋友劝阻:这样是在给那些剽窃的账号引流,只会吸引更多的人去看。
因此,我们后来索性把自己的文字做成视频。目前这方面还不太成熟,速度较慢,在一点点改进。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在B站和今日头条的同名账号。

有时,记者在采访我时会把我当作网红。做网红也挺好,但我应该还算不上。
我想大部分人关注没药花园时,都并不知道背后的作者是谁。他们是先读到文章,知道这个号,如果再多点兴趣、深入了解,才知道背后的人。
因此,哪怕我已经在公众号露过一两次脸,偶尔一晒照,下面还是会有许多留言说:“原来你是个女的。”
刚开始,由于性格原因,我个人并不太想受到关注。但逐渐的,从接受文字采访,到答应媒体配照片,慢慢的再到接受语音采访、视频采访,我终究还是一点点走出来,站到大家面前。
(参加First影展的活动)
过去一年,我回到国内,在出版方的安排下,在广州、苏州、南京、北京办了签售活动,也参加了一些文学或者学术方面的活动。
(上海一席的演讲)
其实参加活动还挺花费时间的。选择这些活动,而不是一些邀请我的更娱乐性的节目,我的私心还是希望能够让没药花园带有一些更严肃的学术气息。
(北大政府管理学院的讲座)
写罪案,由于这个内容本身的属性,加上市面上大部分文章的质量,很容易被贴上“猎奇”、“低俗”、“耸人听闻”的标签。
我不时看到那些压根没认真读过我们文章,甚至没关注我们的人,会对我们进行这样的污名化。但我想,真正读过我们文章的读者,肯定持有相反的印象。
(替《Cosmo时尚》杂志拍的照片)
因为每个人的经历等等不同,137万人对各种各样的事件,必然会持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我通常是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很少指名道姓攻击某一方的观点,更不会上升到对个人的人身攻击。可惜网上许多人并不是如此。
我曾对同事说,就算再铁的粉丝也不可能在每件事上和我观点一样。我们可能在某些问题上会互相拥抱,在某些事上又分道扬镳,这都是极其正常的。
我们并不是靠完全一致的观点来获得对方的尊重,而是靠表达观点时的态度。
虽然我并没有具体的规划,也不知道未来会如何,但我只是尽力做好自己那一部分工作,就像我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中说的那样。
除了没药花园外,我们还有另一个账号房间内的粉色大象,相信有很多老朋友已经关注了。
近期我们新推出“火山灰下”,我很喜欢设计师JOMO的作品。
“火山灰下”以后会发各种各样谜团,以及一些虚构类的侦探故事。前几天刚发了常常被网友称作“高智商犯罪”典型的美国一起真实的劫机案。
从今天开始,“火山灰下”会免费连载即将新出版的长篇侦探小说《为她准备的好躯壳》,供不出游的同学打发时间。
内容简介:民国三十五年盛夏,上海市郊发生了一起卧轨自杀事件,死者面容全毁。第二天的上海小姐选美大赛,热门选手陈海默神秘失踪。
死者是陈海默吗?出身于书香门第的选美小姐为何自杀?
如果不是自杀,凶手的动机又是什么?他和海默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海默会冒险一个人去偏僻的铁轨边赴约?
与陈海默有一面之缘,对她暗生情愫的警官王克飞决心私下一探究竟……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点下面的名片。
关注上方名片,回复关键词“躯壳”即可阅读
最后谢谢大家的关注。没药花园会一直陪伴大家。既然我们都离不开工作,那就祝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工作中获得快乐!
精选案件专辑 
关注后回复专辑名称 
连续阅读专辑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