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已是五月天,背起小奶娃一马当先
作者   |    赵晴 
不久前在朋友圈看到的一张图,一群穿着全身隔离服,从浴帽武装到胶鞋,带着手套口罩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没过脚面的泥水池中玩耍。它击碎了我对于玩泥巴这件事的理解。
长假就在眼前,夏天就在窗外,而任何时候,看到孩子在商场中玩泥巴都是一件让人悲伤的事。带上/扛上/背上孩子,一起去山里面吧!
最后顺便推荐3本跟爬山有关的绘本。
#1
何必呢?
有没有必要冒着大麻烦带上小奶娃去山里?答案因人而异。
迷野出生没多久就赶上疫情,出门旅行各种不便。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带他去了四个国家公园,更是把家门口各种可以爬的山几乎走遍。为了带他出门,我们经历过各种狼狈,疲累,手忙脚乱。然而回头看时,这些早已淡忘,大脑筛选留下的,是我们一起在山中林子里那些最美好的画面,它们真的会在记忆中闪光。
迷野就是在这片山里面睡了个午觉
对我来说,在大自然中,在深山里,我会得到前所未有的精神体验。到-山-里-去-这是我心里一向不会平复的冲动。怀孕六个半月的时候,我还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地方爬大雪坡,算是我给儿子的早教课。
迷野出生之后……原来的生活轰的一声,推倒重建。去爬山,有的时候只是为了让自己走出家门,让自己觉得多少还保留了从前生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迫不及待的想给这个初来乍到的小婴儿当导游,手把手的领着他看看这个新奇世界。
其实,做过一次就会发现,带小奶娃去爬山,这件事真的没有想的那么难,而这件事的回报往往远超你的期望。
Climb the mountains and get their good tidings.

Nature's peace will flow into you as sunshine flows into trees.

The winds will blow their own freshness into you...

while cares will drop off like autumn leaves.
                                                    - John Muir

去爬山,去感受山中的变化讯息;
大自然的安宁会流进你身体,就像阳光流过树梢;
风吹过来它自己的新鲜清爽气,
忧虑就像秋叶一样掉落一地。
#2
找好合适的路线
技术准备包括两方面,一是确定路线,你打算去哪儿;二是确定装备,你打算带什么。
对于第一次带小奶娃爬山的爸爸妈妈来说,建议从身边最熟悉的路线开始,试验几次让大家彼此有个磨合的过程。
第一次带迷野爬山,大概是在他两个多月的时候。即使走的是家常路线,走出了一公里多也不得不折返了,因为实在是太晒了!还有一次,也是我们很熟悉的山路,是个环形路线,想都没想就按照从前的习惯先从陡坡上山,结果爬到半山腰觉得有点累了,决定原路返回。接着就傻眼了,因为陡坡上山容易下山难,更何况身上还背着一个。
经过多次的磨合之后,总结一下对于路线的考虑,主要有这几点:
1. 提前了解路线的长度和难度,确保适合自己的情况。如果有一些路线是环山的,就要确保可以随时折返。
2. 提前考虑路线沿途的景色,是全程都有树荫还是一路暴晒?这完全是两个境界,两种体验。
3. 对于小婴儿来说,他们很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睡觉,如果你不想小娃娃的头晃的像是在听Metalica现场, 就要考虑路途的颠簸程度,尤其要小心那种全程楼梯的山路——不仅对膝盖损伤大(尤其是在有负重的情况下),也会让小婴儿在后面坐的很不舒服。
#2
带上必要的装备
除非你想全程抱着孩子(强烈不建议!),找到一个合适的背带/背筐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小婴儿来说,一个双向背带(可以脸朝前或朝后)会非常方便。Ergo Baby的好几款背带都适合爬山,小婴儿脸朝前可以看风景,脸朝后可以拱在爸爸妈妈怀里睡的很舒服。他们的背带设计受力分配均匀,背在身上不会感觉勒的难受。唯一的缺点是几款背带都偏厚重,天气稍微热一点,走下来就是一身汗。
轻巧型的背带(比如BabyBjorn)的确利索凉爽不少,但缺点就是走的时间长了会觉得肩膀酸。
图中爸爸妈妈用的就是轻巧的背带
哪种背带最合适?这就要看每个人的偏好,取舍,和身体素质,也要看路线的长度。路线越长,就越需要受力分配均匀的背带。
对于大一点,已经可以坐的比较稳当的小奶娃来说,就可以考虑用背筐取代背带。一个宁采臣似的背筐不仅在力学设计上更合理舒适,也能让小孩子高瞻远瞩,配上个遮阳篷还能找到骑大象的感觉。这样的背筐,自重一般都在5斤左右——它的重量,再加上孩子的重量,会让爬山的锻炼效果事半功倍。
爬山一路要给小孩子带什么东西呢?基本原则就是一切从简,只带最必要的东西,除非你对负重情有独钟。经过若干次磨合之后,下面这几样是我觉得最有必要的。
1.     登山杖。不论路线是否有海拔提升,登山杖都会让你在负重的情况下更轻松,更好的保护膝盖。哪怕小婴儿只有十几斤,走上一万步,再加上登高爬低,膝盖也会承受很大压力。
2.     帽子和防晒。即使你的背筐有遮阳篷,小孩子还是会有很多时间暴露在四面八方的阳光里。一个全方位的遮阳帽还是有必要的。当然,对于迷野这样大部分时间不肯戴帽子的小孩来说,就只能涂个大花脸防晒。那种滚珠似的,或者胶棒似的婴儿防晒会更方便。
3.    食物。六个月之内的小婴儿有了母乳万事足 ;超过六个月和更大的孩子就需要准备适当的果泥,水,有营养的零食;只带必要的量,毕竟来山里的目的不是为了吃吃喝喝。
4.     额外衣服。根据季节,多带一层衣服是有必要的,防止天气变化。我偶尔也会多带一套替换衣服,尤其是可以玩水的地方。跟小孩子在一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有什么惊喜。一件风雨两用衣会发挥很大作用。
八月的风雨雷电冰雹中我们在狼狈的赶路
5.     尿布包 。如果路线比较长,建议在开始爬山之前给小孩子换上新的尿片。尿布包中,我会放上2片尿片,1-2个用来放脏尿布的垃圾袋,一小包湿纸巾。
6.     纱布巾。非常多用——既能喂奶的时候遮挡,也可以用来保暖,而且又轻又软。
7.     急救包。创可贴,一小瓶消炎药,蚊虫叮咬后的止痒药基本就够了。
8.     玩具。对于当天往返的day hike来说,我从来都不觉得玩具有任何必要。在山林的小孩子,就好像进了最有趣的玩具店。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树林,小鸟,石头,溪水,都会让他的眼睛不够用,完全不需要带额外的日常玩具。到了有水有沙的地方,带些玩水玩沙的工具倒是不错的主意。
#3
调整合适的心态
如果爸爸妈妈是有经验的登山者,从前很习惯一口气走出20公里,那么从把小婴儿背上trail那一刻开始,就更要做好心理调适。总结出来,就是三句话。
孩子会闹,时间会长,终点会到不了。
背在身上的小婴儿是最容易满足的。在我的记忆中,迷野在一岁之前,出门爬山甚至很少吃奶喝水,周围新鲜的东西看都看不过来,谁还要吃东西!小婴儿很会自我调节,醒着就到处看,困了就歪头睡。
一岁之后,故事的画风就变了。小娃娃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会要求有更多的主动权——我要去那儿!我要登山棍!我要自己走!我不要自己走!不知道有多少次,我会在一边在心里默默怀念从前大步流星的日子,一边无可奈何的看着迷野这里捡块石头,那里揪片叶子,回过头踩踩水坑,拿着棍儿戳戳泥巴。他才不会管你的计划和安排。
迷野大概15个月的时候,可以断断续续的走上1.5公里左右,但这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因为在他眼里,处处值得留恋。如果我们想更好的控制时间,通常会采取的策略都是:进山的时候先背着不放出来,返程的时候,找到适当地点(比如景色好,可以午餐,能够多玩一会儿的地方),或是走到返程的最后一段,才会让小野兽出笼跑一跑。
一趟旅程是灾难还是享受,你的态度决定了一切。
小孩子的存在就是来帮我们摆脱执念的——对于爬山来说,就是要放弃对于距离,高度,终点的执念。哪怕道路尽头有绝美瀑布,他也有可能只走了几百米就停步不前,留在池塘边上打水漂。碰到这种时候,不要着急,给他一点时间;但也做好心理准备,那个绝美瀑布或许只能下次再见了。有很多次,我会默默看着trail的远方,想象那个无法去到的终点。
#4
该出发啦!
走在山路上,我和孩子的关系不是“我陪你玩儿”,哪怕这个说法听上去让我充满了自我牺牲的无私感。或许也不是“我带你玩儿”——因为走过一两次就会发现,小孩子没有那么容易被领导,尤其是1-2岁左右的小孩,要意志有意志,要体力有体力。
和孩子的关系,更多的或许是,“我和你一起玩”;这是一次我们共同的旅行,每个人都应该享受这个过程。(当然,也不排除有几次,我跟孩子的关系是“妈妈想爬山,没办法只能带上你这个小累赘”。)
和迷野一起爬山的时候,那些在书里看到蝴蝶,毛毛虫,小兔子Nicolas住的hollow tree,  都会一样一样在自然中得到印证,再看着他一点一点建立起各种联系,兴奋地各种呜呜啊啊。这是我们共同的快乐时光,我做他的导游,而他让我在熟悉的世界中找到了初来乍见的新鲜感。
出发前和孩子一起读读绘本会让他对第二天的行程充满好奇,也会让你们路上的话题变得更丰富。这几个温暖美好的绘本,也许会成为你们下一个行程的起点。
The Hike by Alison Farrell
三个小女孩一起去山里,她们一路的所见所闻,山里会有的那些惊喜在这本书里一一展现。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来说,这本书可能会带来灵感,说不定下次去山里的时候,他们也可以通过写写画画来记录这一次旅行。
Hike by Pete OSwald
这是一个爸爸和孩子的故事。书中的小孩故意让人看不出性别,每个孩子都可以把自己带入进去。我喜欢书中全景图展现的alpine景色,更喜欢景色中父子/父女之间那些亲密的小细节--搭在孩子肩膀上的手,时不时的一个拥抱。去山里之前,这本书会增加很多期待;暂时不能成行,这本书也会增加很多念想。
Forest Baby by Laurie Elmquist 
这是妈妈带着孩子去爬山的一本简单的绘本。每一页的画面都会直接看到人心里去。有过一次带孩子去爬山的经历,你就会对每一个画面有所体会。没错,文中好几处的图片都是来自于这本书。
- 往期文章 -
- 版权声明 -
文章版权归成长合作社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