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引起极度舒适,建议星标一下
吃播屡禁不止的背后,是中国人对食物、对土地的复杂感情。在“吃相”上的平衡宛若中国人的祈祷,我们需要的,依然是对食物敬畏与真诚。
作者 | 黄泽正
编辑 | 周亚波
“一些韩国人长期孤单生活,他们想为自己寻找某种社交出口,吃播成为了他们宣泄的点。”在英国《卫报》2018年的一篇报道中,「对抗孤独」成为了吃播的一种社会性功能。
据民政部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同时研究表明独居的人中,有46%的人“总是”感觉孤单,44%有时感觉孤单,将近90%的人在某一时刻会感觉孤单。
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大量的中国年轻一代离开家乡,孤身在外。面对陌生的城市,对父母和家乡的思念,对家庭温馨氛围的怀念时常涌上心头,之后伴随而来的,便是深入骨髓的孤独感。
为了对抗孤独,年轻一代需要找到更多和自己存在共性的人,营造社区获得情感联系以及安全感。此时,食物作为国际性语言,更贴近日常生活,可以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
食物又和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这种具象化对“家”的感受当中,和家人、朋友一同吃饭的场景,对中国人具有天然的抚慰效果。当时间和空间的隔断让原有的社区被打破,再重组,现实中和亲朋好友一起吃饭难以实现,人们希望通过互联网满足这份期待。在屏幕前看别人吃饭获得陪伴,是对现实的妥协。
于是,另一条线上,移动互联网的告诉发展加速了此类需求和喜好聚集,具有归属感、陪伴感的用户社区逐步建立。由此,受众广,增长猛的“吃播”在各类新兴平台成长。而又在各类社区自身的发展进程中,从观看视频到安利带货等行为,又浸润到了吃播的环节当中,彼此勾连。
各行各业纷纷入局,唯恐屈居人后。资本的介入、平台流量倾斜一方面为吃播行业发展注入了动力,让产业链形成变为可能,另一方面却也催生了路子更野的吃播,“胡吃海塞”这类“懒人赚钱模式”,为不少吃播入局者们赚到了第一桶金,又产生了昙花一现到失控的诡谲。
基督教会在用餐前要集体祈祷,感恩上帝赐予人类珍贵的食物。对于中国人来说,食物所承载的情感甚至更加复杂。这一层面,在“吃相”上的平衡宛若中国人的祈祷,我们需要的,依然是对食物敬畏与真诚。
01 | “吃”的展示
“走,咱们今晚去胜利饭店吃面。”距离许三观用卖血的钱把家人带进胜利饭店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可是那种如影随形的饥饿感似乎仍伴随着中国人。人们仍会下意识的羡慕那些“能吃”的人,在看他们吃东西时产生一种满足感,舒适感。
而在万物皆可播的今天,当吃饭遇上直播,中国人对食物的执念便通过镜头展现了出来,一出以“饭祷爱”为主角的“食物A片”上演了。
桌上堆积着各式各样的食物,有家常小炒,海鲜盛宴,火锅麻辣烫。最重要的,还是成吨的碳水化合物。在暖色背景光下,食物更显份量,也更加诱人——但对于忙碌的主播们来说,很难有精力去细细评鉴食物的优劣,在与直播间观众互动的间隙,大口吞咽海量的食物,并挤出满足的表情已经成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把吃饭当成工作的人,很难享受吃饭的乐趣。”放在十多年前,笃信“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民众似乎也会笃信,吃饭不应是一种展示性的行为,但随着技术的对内容消费路径的改变,吃播这一“舶来品”的落地被加速。
“吃播”的正式出现可以追溯到2010年,在韩国网站AfreecaTV网站上,主播和观众可以进行互动。在韩国,吃播被称为“Mukbang”,这是将韩语中的“吃”(Muk-da) 和“播” (bang- song)两个词进行了组合。
日本的“大胃王比赛”则属于线下吃播,日本大胃王冠军小林尊,凭借惊人的食量,在八九十年代便闻名海外。在直播模式出现以前,大胃王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比赛奖金,以及品牌代言费。但直播文化兴起后,粉丝打赏为吃播们提供了更为可观的经济收入。
根据BBC报道:“(韩国)博主们并不根据播放次数、广告获得酬劳。在不包括赞助收入情况下,每个月薪酬高达一万美元。”
 木下佑香 
2015年前后,“暴食女王绝杀2.5kg饺子”“大胃王一口吸光整碗炸酱面”等视频被上传到微博、B站等平台。新颖的直播形式,惊人的播放量在带火了木下佑香、Banzz奔驰小哥等日韩吃播的同时,也吸引了中国的主播们竞相模仿。

数据显示,中国专门从事与吃相关的主播、博主一度超过百万。在美食领域的视频,吃播所占比例大约在40%到50%.低门槛高收入,促使吃播从小众文化转变成了一场大众狂欢。
02 | “挑战木下”
2016年,名为“挑战木下,速食10桶火鸡面用时16分钟20秒!”的视频在B站爆火(现已被删除),播放量突破170万。视频的发布者正是后来大热出圈的密子君。
那时的密子君有着瘦小的身材和不错的外形条件,这与惊人的食量形成了反差。因此,她的吃播很快获得了关注,尤其是吸引了许多原本不了解吃播的人。在发布视频3个月内,密子君便累计了超过220万微博粉丝。
 密子君 
在观众对“大胃王”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下,“谁能吃,谁涨粉”是中国早期吃播的不二法门。

“一顿饭要吃20只猪脚,20斤小龙虾,486串砂锅串串……每个月在吃上面就要花费一两万元。”在2016年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时,密子君面对镜头,很坦然的曝出了自己一顿饭的食量,主持人汪涵和现场观众发出了惊呼,实在无法想象眼前这个瘦瘦小小的女生能有如此惊人的食量。
在《天天向上》,密子君此番话过后的表演是挑战快速吃面条,在无数观众将信将疑的目光注视下,密子君在节目现场吃下了88碗面条。从此,她的名字就和中国初代大胃王绑定在了一起。
 密子君在天天向上 
凭借中国初代大胃王人设,密子君的人气再度飙升,全网粉丝数量破千万。在这一过程当中,被成为“吃播界YG(韩国著名经纪公司)”的“瘾食文化”向密子君抛来了橄榄枝,在吃播的垂直赛道中,这家网红经纪公司拥有“大胃王朵一” (微博粉丝600万+)、“大胃王余多多” (微博粉丝400万+)等多个播主。

“瘾食文化”总经理曾放言:“我们专注于孵化网红,(要让)打造的20多个网红短视频IP全网粉丝量超1亿,播放量超过200亿。”
在瘾食文化,密子君的身份是头牌兼股东,但很快它便感受到了这种身份的天花板。2018年,传闻中年收入700万的密子君从瘾食文化出走,自己成立了白羊文化公司,开始转型。她悄无声息的删去了自己各平台ID前的“大胃王”字样,还把自己过去的高光视频一一删除,包括“挑战木下”。
“获得大胃王称号很难,想甩掉这个称号也很难。”一口气扫光8斤白米饭、半小时内吃完40个鲜花饼等这些极具冲击力的数据让密子君收获了人气,也让她备受争议。
观众们看到密子君吃下海量的食物,带来了强烈视觉冲击,仿佛自己也摄入了成吨的卡路里,却不用担心发胖,既释放了需求,又是通过眼球、隔着屏幕实现,就像在欣赏一场“食物A片”。
但在出名后,“真的有吃不胖的人吗?”“密子君是兔子(催吐的人)吗?”这类质疑也接踵而来。各类社区都在搜集密子君催吐的蛛丝马迹。“头发日渐稀疏,肠胃疾病袭来,体态日渐丰满,面容憔悴”都成了石锤的线索。
在中国,对食物的浪费是不可接受的。尽管与密子君创造的经济价值相比,食材的价格微不足道,但粮食这笔账在中国不能算经济问题,而更接近于道德问题。
03 | “给年轻的老板上一课”
“密子君年收入700万”这个传言,像一块被扔进平静湖面的石头,激起了无数人心头的浪花,泡泡龙就是其中的一位。
泡泡龙原名于海龙,来自铁岭,从小体弱多病,到处求医问药,在药物副作用的刺激下,于海龙从小就属于肥胖人群。因为肥胖他一直很自卑,也没太多朋友。他曾在工作室微博留言:“我很讨厌我自己,我试过很多种减肥的办法,但都无济于事。”
为了生计,泡泡龙干过外卖员,每个月基本工资只有1500元。他后来回忆道:“那时候每天除了吃就是睡,生活没有一点色彩,体重也随之不断增加,感觉人生失去了希望。”肥胖的外形,微薄的收入,根本没有女孩能看得上泡泡龙。
就在泡泡龙的人生彻底失去方向时,从小就认识的红雨、大蒜涛找到了他,问他愿不愿意加入他们,一起拍吃播短视频挣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泡泡龙和他们走进了一家自助餐厅,因为他和大蒜涛的食量很大,一行三人直接导致了餐厅老板下逐客令,双方闹得很不愉快。红雨将剪辑后的视频上传到抖音,一炮而红。
 泡泡龙和大蒜涛 
泡泡龙下定了走吃播路线的决心,专挑经济实惠的自助餐厅下手,“给年轻的老板上一课”也成为了他带有强烈个人标签的“梗”。视频的典型脚本是,泡泡龙用惊人的胃口在店内大快朵颐,老板在结尾无可奈何,喜剧效果强烈。一位泡泡龙的粉丝告诉《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最早是在抖音上看到他的,感觉他帮我实现了未完成的愿望:在自助餐厅吃回本。”

每当酒足饭饱之后,泡泡龙都会说出他那句经典台词:“香啊,造啊,吃完吐泡泡啊。”很无厘头,很魔性的一句口头禅,契合称号,十分适合当做个人的标签,每一出现粉丝都会呈现狂欢的姿态。
在抖音上,泡泡龙拥有超过260万粉丝,累计获赞超千万,“能吃”这一件事儿似乎成为了泡泡龙灰暗人生的转折点。“吃得越多就越有人看”是他信奉的真理,哪怕他的肥胖已经严重影响健康。在泡泡龙发布的称重视频里,上称后指针立刻转满了一圈,最后停在了160公斤。泡泡龙笑着对镜头说:“我体重160公斤是因为这把称只能称160公斤。”
除去体重这一项指标,泡泡龙的各项身体特征也都在宣告着不健康的信号。头发有秃顶的征兆,脸上出现黑斑,曾有医生提醒他,这是内分泌严重失调的征兆,“感觉他胖得连呼吸都费劲。”
 泡泡龙 
“我也想瘦,我也想变帅,我也想交女朋友,我也想谈恋爱,我也想有个家,我也想有个孩子,但是上天给了我这幅长相,我有错吗?”泡泡龙的逻辑当中,选择“吃播”也有被动因素。

在许多人眼中,泡泡龙只是一个意外发现了财富密码的外卖员,普通且善良。在有了一定的粉丝基础后,愿意协助通化县公安机关拍摄公益反诈骗视频。泡泡龙曾说:“我没什么本事,但只要有机会我就愿意为社会做点事。”
3月初期,泡泡龙的突然离世再次引发了围绕吃播的讨论,包括争议。但在其葬礼上,当地公安局为其颁发了“反诈骗特殊贡献者”荣誉,死者为大。
在泡泡龙围绕自助餐的吃播当中,“赌博”的色彩依稀可见,食客用自己的胃口和自助餐老板对赌。而自助餐琳琅满目的食物种类,控制剩菜的组织形式,精妙地满足了中国人喜欢铺张、却又不愿意浪费的食物执念。而与初代大胃王密子君相比,新一代的观众愿意看到一个吃的又多又好、花钱还少的泡泡龙。
“精致的日韩风美女确实很养眼,但是总有点儿不真实。泡泡龙就像每个人都会有的胖子朋友,搞笑而真实。”一位B站用户告诉《三声》。
密子君“美貌加食量”的日韩吃播风格打响了中国吃播战场第一枪,随后出现的泡泡龙通过“爱吃的中国胖子,如何花最少的钱吃最多的食物”故事线,落地了吃播故事当中的“中国故事线”。
04 | “吃顿好的”
“更加中国化的吃播”似乎是新一代吃播们达成的默契。
在狭小的厨房里,一个国字脸戴着眼镜的男子正在忙着切二荆条,操着带有安徽口音的普通话,他一边讲述着自己做菜的步骤,一边有些手忙脚乱地往锅里下着配料。“先起锅加油,加入葱姜蒜爆香,再下入猪心翻炒,最后放入配菜二荆条。”从油腻的铁锅中将猪心炒二荆条捞出,盖在满满一盆的饭上,徐大sao的下饭视频开始了。
徐大sao 可能是 B 站历史上涨粉最快的美食博主。作为一名空调装修工,他在两年时间里在B站粉丝突破400万,视频播放量超2亿次,成为了B站2019年百大up主,而这一系列的成绩都是靠他“吃”出来的。

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平时还是过节,老婆在家或是不在,徐大sao总能换着花样说出那句:“因为今天巴拉巴拉,所以咱们吃顿好的。”引得弹幕集体跟风“吃顿好的”。与其他主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食区up主不同,徐大sao的视频在“真诚”和“土味”之间寻找着衔接点。
从选材上,徐大sao愿意去尝试诸如猪下水,鸡爪之类上不得台面的食材,再配上简陋的灶台,拥挤的用餐环境,一开始就注定了和精致美食无缘。当然,粉丝们根本不在乎他吃的是什么,关键是他肆无忌惮的吃相。
一位B站用户告诉《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就是拿他的视频下饭,吃的太香了,让人食欲大开。”
在B站,一切都可以被用于“造梗”,除了“吃顿好的”,徐大sao还被称为“碳水教父”和“二荆条毁灭者”、“生食大蒜的暴君”。在用二荆条炒菜时,徐大sao经常放一大把二荆条,辣的自己面红耳赤,浑身冒汗,有时甚至不得不把眼镜摘下,免得滑落。
空调装修是件力气活,徐大sao养成了吃大量主食的习惯,每次吃饭都得吃一大盘米饭或者面条,再搭配上顿顿离不开的生大蒜,无论面前的食物有多普通,他都能吃出山珍海味的既视感。一位粉丝曾在徐大sao的视频下面留言:“能吃不是亮点,亮点是永远能吃,而永远能吃的核心就是保持对生活的热忱。”
哪怕是大夏天去给人装空调,累的满头大汗,徐大sao在几口喝完一壶水之后,仍能满面春风的对着镜头说:“今天天气太热了,咱们吃一顿好的。”然后又开始在厨房忙活起来,这种对于生活的热忱也感染了用他视频下饭的粉丝们。
电视剧《大宅门》当中,白景琦让郑老屁吃完一桌子的菜给孩子们看,蕴含着的也是“生活再难也要好好吃饭”这个朴素的中式价值观。
大学毕业后徐大sao曾去上海工作过1年,在上海和老乡学的手艺让他成为了一名空调装修工,“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让我感觉是在消耗一个人。每天在同一个地方做着类似的事情,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对于自己的选择大sao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但随着孩子的出生,生活的重担逐渐压在了大sao的肩头,为了补贴家用,他选择了在工作之余拍点短视频,门槛较低的吃播视频让他看到了可行性。
2018 年 12 月 14 号,大sao 在 B 站上传了第一个视频:葱油拌面加烧鸡。视频里他穿着西服,特意梳了头发,除了简单的打招呼,没有别的台词。视频没火,徐大sao也感受到了“正式”带来的拘束,他决定就直接把自己生活的样子拍成视频上传了上去,这成为了他涨粉的起点。
不少用户表示,徐大sao和“华农兄弟”类似,都能用土气让很多离家在外的年轻人回忆起了老家的温馨。在他的很多视频里,他都让自己的父母和妻儿入镜,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吃着饭,聊着些家长里短的闲话。
《活好》的作者日野原重明先生说:“家庭,就是一家人一起围着吃饭。”对于东亚人尤其是,中国人来说,吃饭绝不是把食物放进胃里那么简单,更多的承担着一种凝聚家族,增进亲情的职能。

05 | 从吃播到喝播
徐大sao营造的“勤劳,能吃,顾家”吃播形象是吃播的正面案例,但围绕着食物浪费、健康等话题的争议也一直围绕着吃播,当一个内容品类既有充分的参与人数,又时而伴随着争议与失控,监管也会随之而来。
在最初的蛮荒时代,中国吃播们一味模仿日韩,“拿命博流量”,整体影响力仍然局限在小圈子内,未曾引起监管的注意。另一方面,影响力处于相对有限阶段的B站还给过以密子君为代表的UP主流量倾斜,这些帮助客观成为了密子君爆火的助推剂,B站也成为了不少吃播们“梦开始的地方”。
随后入局的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又为吃播创造了新一轮腾飞的条件,不论是更大的用户基数、更广泛的人群画像还是更具效率的推荐机制,都契合了吃播以更下沉的方式发展。每一位如泡泡龙一般的“普通人”都有机会通过庞大的公域流量获得曝光,激励了吃播创作者一轮接着一轮的创新,或者猎奇。
从吃播人设打造、流量曝光再到互动营销,抖音利用早期吃播丰富了其多层次的娱乐内容生态,也让吃播获得了更广阔的商业价值增长空间。但也有不少更极端的投机行为闻风而来,不限资本或是个人,平台甚至为吃播“造节”,一时达到顶峰。
舆论和批评应声而来。2020年8月12日,央视公开批评“大胃王吃播”行为,称此举浪费严重,误导消费。来自主流媒体的声音瞬间放大了吃播的不利面,吃播的“顶流”效应开始松动,原本占据抖音、快手、微博、斗鱼等平台头版头条的“吃播”标签被屏蔽,相关视频遭下架,在搜索“吃播”关键词时,推荐结果变成了“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在这场行业大风暴中,标榜“大胃王”人设的吃播一时人人自危。和密子君并称吃播界绝代双骄的浪胃仙,在巅峰期粉丝超过3300万,视频累计获赞3.5亿,在这一时期大量删除以往作品,目前抖音仅存两个点赞量破百万的视频。人们发现,2018年离开瘾食文化的密子君,也已经完成了转型,转向探店、日常Vlog,关于她本人与吃播的关系,残存弹幕中“怎么就吃这么点”质疑。
监管的变量直接导致了吃播行业大变革,问题吃播比人们想象中更快的速度得到整顿。然而,不可逆的惯性让这类“快钱”依然诱惑十足,在国外博主的驱动、国内监管的挤压下,“喝播”这种表达更加直接、更“博眼球”的吃播形式出现了。

与问题吃播的思路一致,喝播通过近乎自虐式的表演吸引眼球获取流量,喝播们会一口气喝完整瓶烈性白酒,还要“喝得急”、“喝得有创意”。比如一位博主发明了“挤压式”的喝法,把酒倒进塑料瓶,用嘴堵住瓶口,再用手一捏瓶子,一瓶酒瞬间就挤被到肚子里。有专家表示,喝播对身体的伤害比吃播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相比较于暴饮暴食,酒精更容易让人成瘾。
更强的监管应声而下。吃播正以另一种形式“借尸还魂”后,2021年2月,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平台“不能只注重流量、人气和财报收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应该加大惩处力度,应及时做出删除作品、关停直播、封禁账号等处罚,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各平台迅速做出回应,再度集体下架喝播相关视频,屏蔽关键词。和2020年8月的情况类似,喝播的繁荣最终成了昙花一现。
从表面上,吃播和喝播息声的直接原因,是监管接二连三的捶打。但这背后的内因,仍然会要回到中国社会对食物的认知上:视频生产权力的下放,迅速让“吃”这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镜像进入了视频内容的发展中,随之而来的,是当中的利弊争议,也快速在内容品类的发展当中被放大。
历史角度,长期的农业生产,让中国人更加尊重粮食、珍惜粮食;社会角度,生产关系的变迁,让不同的阶层通过短视频获得陪伴、完成社交的意愿增强,但背后对食物本身意义的认知,很难改变。
吃播起源于“爱”,主播可以吃山珍海味,也可以吃家常小炒,但那份对食物由衷的喜爱实际上是中国式吃播继续往前一步的根本。根本上,对中国人而言,饮食更应一个愉快的,温暖的过程,“吃得多,吃得怪”的眼球效应可以短期存在,长期看,它仍然关乎平衡。
这个维度上,“吃相”这个汉语词汇,立即拥有了多个切面,近乎于一种谶言。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sanshengss333
  【商务合作加微信号:sansheng_kefu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更多精彩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