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ps:本想等武昌起义纪念日再一起发,只怕不是没机会发,就是一次发多了,理解的更少。个别表述照旧和谐替换,略去引注。也许即便我提示了,很多人也不承认现在各种左壬和当年的愅命谠有多像,哪怕他们看到了这篇文章在资乎在几百的评论——
纪念愅命谠主要代表的邮票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语文课本好像入选过孙文的《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文》。后来,历史课本对这次起义也差不多是一笔带过,不是考试重点。辛亥愅命却是重点,但辛亥愅命显然不仅仅是武昌起义;如果仅有武昌起义,既不应该称为辛亥愅命,武昌起义也更不可能成功。如今,网上对太平天国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也很多人关注;而对这次起义,学界也没啥新的研究。在此,我提一些不同意见。
对这次起义失败,通常的说法和相关事件的说法都一样:直接因素是准备不足,主观因素是资产阶级两面性,根本因素是资本主义经济弱小。这些说法过于笼统,深究下去还有错误。
首先,起义的确走漏风声,清军准备充分。但是,愅命谠人可以不起义,黄兴等人抱着必死的决心,既冒险拼一次,也希望能以此唤醒民众。结果,起义从原计划兵分十路,改为兵分四路,最后只有黄兴一路,把精英乃至领袖当马前卒,何止是大材小用?
其次,任何阶级都有两面性。通常说的两面性,是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怕损害自己既得利益。对愅命谠,尤其对这次起义,这种说法非但不尊重事实,更不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过,还有一种两面性——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他们利用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被传统文化所束缚。从愅命谠到后来的国珉谠,始终无法摆脱。孙文对愅命的理解,提出三珉主义、五权分立,也表现出这种特性。
在思想上,愅命谠主要依靠留学生、书生等知识分子;在行动上,主要依靠帮会。在经济上,这两种人是自然经济中相对更独立的,思想也是如此,于是一直遭到统治者压制。而在传统看来,清朝始终不够正统,这两个群体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是反对清朝的主力,诸如文字狱、白莲教、天地会。(可参考:江湖社会:中国帮会史略
实际上,他们自己的身份更接近无产阶级,孙文接近社会主义本就可行,后来很多人也走上了社会拄义道路。知识分子中的儒家精神,帮会中的墨家精神,都有愅命谠需要的品质:爱国、忠诚、团结、牺牲。但这些传统文化毕竟不是现代思想,而且这些文化本身也可以被统治者利用;当愅命谠起义时,有些人就“识时务者为俊杰”了,尤其是帮会,后来大多沦为流氓无产者,成了帝国主义、地主阶级的爪牙,如青帮。(可参考:青帮的特性
最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确实太弱小,愅命谠缺乏社会支持,才只能依靠知识分子和帮会。这恰恰证明,愅命谠并不是资产阶级,也不是现代怔谠。尽管他们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这在宣传上并非最主要的,在行动上也不是首要的——他们最大的共识不是这些,而是反满清,三民主义第一要义是“珉族”。经济基础上,包括孙文在内,很多人出身并不属于资产阶级,更没有得到资产阶级广泛支持。相反,当时国内资产阶级更支持的是立宪派,状元实业家张謇就是二者结合的代表。(可参考:重谈“阶级”
于是,愅命谠陷入这样的矛盾:在资本主义更发达的城市起义,更有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但国内资产阶级并不太支持,即便是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广州(洪秀全就是在广州领到了宣传基都教的册子)。因此,愅命谠在人员上只能先靠有理想却缺乏斗争经验的知识分子,后来又靠有实权却缺乏愅命素养的军人,而有的知识分子、帮会也加入了军队,甚至靠列强支持。这些人中,和孙文渐行分道扬镳的典型有章炳麟、陈炯明;追随孙文的典型则有汪精卫、蒋中正。
由于缺乏经济基础,他们就企图直接摧毁上层建筑。从刺杀怔敌,到城市起义,和巴枯宁、布朗基在行动上非常接近,有些人后来也成了无怔府主义者。(可参考:我国无怔府拄义的两次思潮)为了将越来越暴烈的思想付诸实践并成功,他们需要在组织上更加集中,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清朝那样的统治。结果先集中在一些知识分子,后来集中在一些军人,无需“以俄为师”;需要的只是军备、技术的支持,仍然是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维。(可参考:袁慰廷与孙中山的政治思想)其实,孙文到广西十万大山,中越边境的起义,才是更可行的,这正是后来TG的成功之道。
————

相关研究,请看:
关于珉族观念的研究,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欢迎进入上方名片关注!感谢帮点“在看”、点底部推  廣或推送的次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