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考研助力帮



最近有听说这样一条消息么:大学生要合理“增负”,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或将扭转。
下面,能量姐将与大家一起来好好了解一番:
▲  教育部部长: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6月21日表示:
△ 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
△ 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在当天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指出,要推进本科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本科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
▲  我国大学教育“严进宽出”的现状 
据《光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大学生只要进了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的现状,正在困扰着急欲提高质量的办学者。
根据厦门大学教授邬大光研究团队对全国820所高校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的统计,两者分别平均达到了97.75%和96.90%。而美国排在前50名的高校六年毕业率平均有89.7%,排在51至100名高校六年毕业率平均只有56.2%。虽然美国如此低的毕业率有其自身原因,但轻轻松松毕业在研究者看来正是影响大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原因。
在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一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比较研究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中国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或高阶思维能力,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大学生只要上了大学几乎都能按时毕业,几乎都能拿到文凭,这使得他们没有动力去努力学习。
▲   “严进宽出”的现状需要改变
中国高等教育的“严进宽出”(近年来高职院校和部分民办院校、独立院校更是“宽进宽出”),让基础教育变得短视、功利。对于中学而言,更关注的是有多少学生考进名校,而不是学生的长远发展;对于高校来说,对于招生的关注超过了对学生的培养。
高校“严进宽出”,本来就难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观察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会发现,没有不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的,就连社区学院、职业学院的要求也极为严格,有很高的淘汰率,毕业率不高。
此外,高校宽出培养,也让基础教育以功利态度对待升学。中国从2018年起取消所有高考奖励性质加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考加分被功利对待,甚至出现弄虚作假。中国的艺术考试、招生,也存在“曲线高考”问题。一些没有艺术兴趣的考生,为了考上更好的高校,获得文凭,从而进行艺考培训。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加强学习过程管理,严格过程考核
在教育部举办的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要针对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潜能挖掘不够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
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探索实行荣誉学位,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加强学习过程管理,严格过程考核,改革考试形式,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学本领、长才干上。同时,还要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增加创业就业能力。
吴岩表示,要全面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要使老中青教师都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充电加油,并大力推动院士、“千人”“万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杰青等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一线,实现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
▲  网友热议
1、一些网友非常赞同:该扛起包袱的年纪更应磨砺自己
2、也有网友说:再增负要集体猝死了
3、更有网友表示:千万别出现“中学没减负,大学又增负”
转 发 是 一 种 美 德  
往期热文精选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并关注
“情怀君家园”宣言
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
总有一种情怀令人感动。
总有一些事让人不忍放弃,相携坚持,
总有一群人胸怀理想,心忧天下。
精诚合作,互助共进。
天下兴亡,你我责任。
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感恩有您,情怀永存!
平台重在分享,除署名外其余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版权属于作者,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号常年恭候各界朋友惠赐或推荐与教育相关的文章,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有意合作者请联系“情怀君家园”园长黄元华主编微信:hyh669999。欢迎您的光临!感谢您的分享、转发和留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