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公交上、地铁上,随处可见低头族,手机对我们的生活所造成的影响愈发明显,更有甚者,一些家长因孩子沉迷手机而颇为烦恼,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怎样避免孩子过度沉迷于手机的小方法,一起来看看~!!
你可以玩手机,孩子却不可以玩游戏/iPad?
这好像不太公平吧,我一直说我不反对孩子玩儿电子产品。
因为有一个现实摆在我们面前——00后、10后本身就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一出生就处于数码时代,这就注定了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不接触电子产品。
既然躲不开,不如直接正视。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手机?我们又该如何引导?
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文章,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1
孩子放假=玩手机?
最近,邻居小孩放寒假了。昨天晚上,我隔着墙壁隐约听到小白妈妈吼孩子的声音。正巧早上出门时碰到了小白妈妈,打过招呼后得知她是要去办宽带断网。不等我再问,小白妈妈便竹筒倒豆子似的向我倾诉起来。
原来,小白放假几天来,整天手机、电脑轮番上阵地玩电子游戏,不肯出门,也不做作业,吃饭时间到了也要妈妈一喊再喊才肯上桌。妈妈心中恼火,就逼着小白出门去找小伙伴玩。
结果呢,到了晚饭时间,小白妈妈去接小白回家,却看到他正和小伙伴坐在沙发上捧着iPad对战,妈妈进来连头都没抬一下。这件事让小白妈妈憋了一肚子火,回家就爆发了出来,于是决定迅速去办断网手续。
如今,孩子们沉迷于电子设备的时间越来越多,随处可见捧着手机、iPad玩个不停的学生。但电子设备带来新鲜好玩的体验的同时,也在无孔不入地诱惑着孩子们尚不成熟的心智,一不小心就容易让他们迷失其中。
这一年中孩子玩游戏大量充值、健康受到影响的新闻屡见不鲜。
网络信息已经像空气一样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无孔不入。不是我们拿走孩子的手机、掐断孩子的网络就能够完全禁止的。
与其严防死守,不如理性思考:如何让帮助孩子理性解决问题,合理使用手机。
2
孩子为什么依赖手机?
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

社交型依赖。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个好友,各种QQ群里面还有4000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
游戏型依赖。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
娱乐型依赖。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方法。
3
如何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手机上瘾?
1.社会功能是否受损,即学习、社交、身体状况如何
什么叫做社会功能受损呢?一个孩子玩手机,但是他学习还是很好,社交功能还是很好,包括身体功能也很好。他还是在锻炼身体,按时吃饭,按时睡觉。那这种情况你根本不用太担心。
如果一个孩子玩手机,即使看上去玩得比较多,但是功能性没有太大受损的话,父母暂时可以不用太担心。
2.人际关系是否受影响,即和家长、同学、老师之间关系如何
要重点观察,孩子在玩手机,特别是游戏之后,他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是否是和谐的?这个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和家长之间的,他和同学之间的,还有他和老师之间的。
也许有些孩子的功能性没有受损,但是你会发现他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说,他开始变得非常暴躁、易怒,或者他开始变得很不耐心,开始变得特别忤逆,不过这些也是青春期本身的一些特质。
但是,也需要区分,究竟这些是游戏带来的,还是因为青春期他本身的特质。
如果围绕着游戏这个过程本身,产生了很多冲突的话,说明某种程度上,游戏成为了家庭或者其他关系中,张力和冲突的载体。这个时候就是去审视这些关系的时候。
3.是否发展了不良癖好——熬夜、花钱
比如有的小孩,他因为玩手机而开始熬夜,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习惯。或者有的小孩,他因为玩游戏发展出了偷钱买装备的习惯。这些不良癖好的产生,也是一种非常糟糕,需要被注意的状态。
4.作息或性情突变——是否早上起不来、不吃饭、讲话烦躁
可以举例为,孩子是不是现在早上起不来,饭都不吃,包括性情大变,讲话很不耐烦,或者说把自己包裹起来,用很沉默的状态去进行回应。这些都是需要被注意的状态。
5
 当孩子沉迷手机无法自拔的时候
1.家长首先需要“闭门反思”
有些时候手机本身是一个“替罪羔羊”,它反映的是亲子关系当中,本身就结下的一些“梁子”。通过手机能看到,孩子在关系当中所承受的,都是怎样在虚拟世界当中被满足。
所以当家长在思考自己该怎么做的时候,第一点是要关起门去反思一下,在自己和孩子的这种亲子关系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压力或者状况是需要去面对的。
这里要强调的不是说,孩子玩手机就要去反思。这个语境是说,当孩子已经沉迷于手机成瘾的时候,父母要去思考的一点。
如果孩子只是玩儿,但是不符合刚才讲的那些上瘾的标准,父母大可不必太过焦虑。
2.家长要抓住孩子对“够酷”的需求
建议父母适当地去了解一些手机上的新兴事物,和年轻人的一些语境。比如说游戏、直播、二次元等等。
因为青春期有一种非常典型的心态,就是我得做一些和爸妈、老师不一样的事情,不允许的事情才够酷,对不对?
那换句话说,从一个稍微狡猾一点的角度,如果一件事情爸妈跟老师自己也做得挺来劲的,一个小孩儿他可能就觉得没兴趣了。他就觉得这个不够酷,好像连我爸妈都做的事情,我就觉得很没劲。
所以,当一个爸妈对于游戏持一个比较中立、温和的态度,而不是把他当敌人的话,有些小孩儿他自动就觉得这事儿也就这样。
但如果说,你非常严肃地去反对孩子,可能会适得其反。他反而就像找到了一个青春期叛逆的抓手一样,开始死死地抱住手机不放。
所以最好去了解一下,游戏的行业发展和年轻人的语境。包括如何帮助孩子去选择相对适合的一些游戏。
其实,网络游戏也分很多种,这个网上可能有几百万款游戏。有些游戏非常益智,而有些游戏除了宣扬暴力和色情,骗装备的钱之外就真的没有什么好处。
3.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在玩手机这件事情上,需要把制定规则的权利去交给孩子,然后把监督执行的功能留给自己。有些孩子玩手机,爸妈难免会担心说孩子沉溺。我觉得与其把担心闷在心里,不如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聊一聊。
跟孩子聊的姿态,可以是:你玩手机我并不会反对,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去制定一个规则,去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也就是让孩子自己来说,他怎么玩手机。
比如,有的小孩儿说每天做完作业,可以玩儿半个小时,有的小孩儿说我每天睡觉之前可以玩20分钟。但是,这个规则需要让孩子自己去制定,不然就变成了父母的一种高压政策。
自我管理的感觉,是给予孩子一种自我效能感和自律的感觉。这种自由度是不一样的。
监督执行也是父母需要去看到的一个边界。就是,当这些规则被制定出来之后,去监督他从始到终的执行,这个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4.帮助孩子认识网络背后的东西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这个爆红的手机现象背后的一些东西。这个是指,现在网上也有很多学者或者文章在讨论说,游戏动漫究竟为什么会让人成瘾,或者说设计者设计的时候究竟有哪些元素是吸引人的。
父母和孩子完全可以去讨论这些内容。就相当于你去解剖这个游戏或者动漫的过程,也能帮助孩子认识到游戏背后的一些东西。
说不定,以后他长大真的会去变成一个游戏设计师或者漫画家呢。家长可以在有引导的状况下,和孩子一起去看这些。用一个非常理智化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于网络更加健康的态度。
5.帮助孩子从游戏中学习做一个有趣的人
在有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公司在进行游戏化的管理。比如说,员工打卡不再需要考勤机,而是用积分或者说像那种玩游戏的方式来进行。
那么,在一个家庭当中进行这种游戏化的思考,父母也是可以去学习和借鉴的。
比如说,当你希望孩子在学业上取得一些成就的时候,你怎样通过一种游戏化的设置能让他感觉到更多的成就感。
或者说在你们的一个沟通过程当中,有没有一些游戏化的元素,让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依旧觉得你是一个有趣的人。这个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很重要的。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作者不详。
(来源:常作印工作室)

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来源:综合整理自网络,作者:佚名
很多家长都希望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所以,一味地纵容,觉得“只要他喜欢就好”、“孩子高兴才是最重要的”、“这些规矩长大了孩子自然就懂”……
俗话讲,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小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制定的规矩来约束他,孩子容易为所欲为,更不懂得判断自己言行是好的还是坏的。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将会变成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对于孩子的人际关系也将有非常大的影响。
1
“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不是单选题。
其实,管得太少和管得太严的父母在我们身边都不少见。一般溺爱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要面临的压力已经很大了,趁着现在还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放纵孩子一下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太严格的父母则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不从生活细节上管教孩子,以后怎么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
这两种观点听起来都有些道理,但问题就出在这些父母处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综合考量,而是在“爱孩子”与“立规矩”之间做起了单选题。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必然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过度爱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没规矩,不懂礼貌不懂尊重;后者则让孩子谨小慎微、循规蹈矩。
家长们有必要认识到:
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
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听起来很拗口,但理解起来却不难:“比如牧牛场,周围用铁栅栏起来,牛在栅里吃草喝水,东奔西跑,这叫做活泼,放牛人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栅外,就是放肆,就不得不干涉。不出栅,这就是规矩;如果在栅里,却不准它吃草喝水,或是东奔西跑,如此就是呆板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给孩子的爱,造成了孩子的自私与懒惰,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能力与教养,那这种爱就是贻害无穷的。
相反,如果我们给孩子立的规矩,造成了家的淡漠和冰冷,让孩子的天性受到了压抑和扼杀,那么这种规矩就是毫无意义的。毕竟家的本质是内心的归宿,需要的是真诚的关怀和亲近,需要的是人情味儿和同理心。
2
对孩子立规矩,父母这三点原则不能忽视:
1.有些事,不能惯
有家长说:“家里有规矩,但孩子耍赖也没辙啊!”
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听你的原则,常常以哭闹、不吃饭来要挟父母。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线。
比如和孩子约定好每天只玩半个小时iPad,但孩子一哭闹,大人就妥协了,于是又多玩了半个小时
被惯坏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要求总是被满足。
第一次出现问题,大人就妥协,只会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找来更多麻烦。
2.有的事,必须孩子自己做
有的家长还认为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帮孩子万事包办了,以后再培养也来的及。
其实在孩子每个年龄段,都有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
爱从来不是大包大揽,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帮他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爱。
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久了,他才会在成长中学会自立自强。
3.有些责任,必须孩子自己担着
绘本《我永远爱你》中就有这样的对话:
阿力:“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阿力:“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这个故事中的妈妈做得特别好,她不厌其烦地保证,“我永远爱你”。
同时又不忘强调:孩子,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要尽可能想办法恢复或弥补,你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
父母不能帮孩子逃避,而应该要求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后果,让孩子有面对错误的诚实和勇气。
3
这四条规矩必须从小养成
规矩一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有一类孩子,喜欢采用暴力的手段,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胁迫,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这样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出现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确地告诉他:“以后不能这样做了,这是粗野的行为,是要挨批评的!”然后家长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样的事情。
这样的规矩能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对待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等他长大后,他也会用这套模式去对待周围的人,变得更加理性、为他人着想。
规矩二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
有的孩子往往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所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觉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
这样的情况,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他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界限。
这样的规矩,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区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而“我的”东西一定归我支配。这种概念的区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态的基础,他长大后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规矩三
不可以随意打扰别人
当孩子遇到好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师表扬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总会很兴奋地想要把它告诉爸爸妈妈,无论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事情他们总会毫不犹豫地打断。而且现在许多父母都是“孩子第一”,所以常常允许孩子在任何时候打断自己讲话,而且还会高兴地回应孩子,这样的态度容易让孩子让成不顾一切打扰别人的习惯,长大以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在集体中生活。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爸爸妈妈要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地帮他改正,告诉他:“随便打扰别人是很不礼貌的,你想想,如果宝宝在睡觉,小朋友老是过来跟你说话,宝宝会高兴吗?”用心平气和的引导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他知道被别人打扰是很不开心的事情,然后再给他立下规矩。
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让他懂得当别人在忙的时候不应该去打扰他,而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换位思考,也会变得更加善解人意,这样更容易交到好多好朋友呢!
规矩四
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家长们疼爱孩子,总觉得“孩子还小”处处让着他,就算孩子犯错不道歉爸爸妈妈也会一心软就原谅他了。这样的处理方法,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妈妈都会原谅我”,孩子没有了约束,难免会为所欲为,犯更多更严重的错误。
从小就教孩子,做了错事要道歉,这样才是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要求孩子对自己说一声对不起,如果是爸爸妈妈错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跟孩子一起遵守规矩。
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诚实地面对,并且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学会了反省自己,也开始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了。
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给孩子立规矩,让他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是我们的责任。规矩与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来源:综合整理自网络,作者:佚名
(来源:常作印工作室)
转 发 是 一 种 美 德  
往期热文精选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并关注
“情怀君家园”宣言
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
总有一种情怀令人感动。
总有一些事让人不忍放弃,相携坚持,
总有一群人胸怀理想,心忧天下。
精诚合作,互助共进。
天下兴亡,你我责任。
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感恩有您,情怀永存!
平台重在分享,除署名外其余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版权属于作者,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号常年恭候各界朋友惠赐或推荐与教育相关的文章,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有意合作者请联系“情怀君家园”园长黄元华主编微信:hyh669999。欢迎您的光临!感谢您的分享、转发和留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