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6,117)
与死亡擦身而过
2014年5月21日下午4点多,17岁的高职林姓男同学刚打工完,搭上了台北捷运(简称“北捷”)一班列车,准备去上课。
他从最后一节车厢上车,找了个座位坐下后,便继续刷手机、戴着耳机听音乐。突然间,他似乎听到了惊呼声,便抬头向前看,看见一个穿着红色短T恤、黑短裤的年轻人手上拿着一把铁制品,在前面那个车厢里走动。
他看到这个红衣人“点了人就走,被点的人就在前方车厢跑”。当时,他以为那些人在玩游戏,便低头继续刷手机。
不久后,他感觉眼前有个人影,一抬头,红衣人就站在他面前。两人四目相对那一刻,红衣人伸手过来“要点他”。他想着,我又不跟你玩,干嘛站在我面前?没想到自己的左胸便被刺了几刀。
这一天,北捷板南线的222号次列车上,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杀人事件。下午4点22分~26分,仅仅四分钟,从龙山寺到江子翠两站之间,4人死亡,22人轻重伤。上面提到的林同学就是其中一名受害者。
北捷通车于1996年,一共有6条主线,2条支线,总长度为146.2公里。这座系统疏解了大都会地区超高的运输需求,成为台北市以及新北市许多民众主要的交通工具。
台北捷运路线图,图片来源https://tw.piliapp.com/mrt-taiwan/taipei/)
这是北捷通车后发生的唯一攻击事件,对台湾社会造成重大的影响。
郑捷的犯案手法极为残酷无情,不仅对受害者以及家属的身心造成痛苦和折磨,也给社会大众带来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集体恐慌。
它破坏了一向平和的公共空间,撕裂了信任,使人与人之间产生猜疑戒备,让大家无法放松、休息。
这个深刻的伤害,成为一个时代共同的恐怖记忆。
案发后,除了将伤者尽快送医急救,全台湾的民众都在问:这个年轻人是谁?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受了冤屈,寻仇报复、还是心智精神有问题?
凶嫌郑捷,案发时21岁,就读于东海大学二年级。他在现场被制服、逮捕。
(图中:郑捷)
经过调查,郑捷没有任何前科、没有吸毒记录、也没有精神疾病的就医记录。他来自一个小康和乐的家庭,而且完整的就学历史记录显示,他各方面都看似正常。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移动密室杀人
东海大学(“东大”)位于台湾中部的台中。2014年5月21日这天是星期三,平日住在学校宿舍的郑捷,于上午11:40 搭乘国光客运从台中北上。
下午2:30左右,他抵达新北市板桥区的新埔捷运站后,步行了十分钟到文化路二段的麦当劳,与李姓同学一起用餐。约40分钟后,两人道了别,郑捷来到附近的全联超市。
他在超市里逛了逛,没有找到他要的东西,便离开了。3:28他进入对街的松青超市,花了新台币99元(约人民币20块)买了一把水果刀,把刀放在背包里。
(超市监视器捕捉到的画面
3:41分,他刷卡进入江子翠捷运站。3:45分,他从最后一节车厢搭上板南线、南港展览馆方向列车。搭了两站后,他在西门站下车,并在3:54再次搭上同一线路、同一方向列车。4:05分,他在国父纪念馆站下车,走到对面的月台,于4:10从第6节(也是最后一节)车厢进入,搭上相反方向、往永宁站的列车。
(北捷板南线:板桥到南港
监控显示,4点19分40秒,列车前进时,郑捷从第6节车厢走入第5节车厢。4点21分27秒,郑捷站在第5节车厢右侧第三门前,与受害者解青(我等会儿会提到)仅隔着一片暗色透明屏风。
板南线列车内部:列车门与座位之间有暗色透明屏风,车厢之间是互通的
4点23分23秒, 列车抵达龙山寺站,车门开启时,他回到第6节车厢,站在右侧第三门的暗色透明屏风边上。
4点23分49秒,郑将右手放入背包,接着便向第5车厢移动。24分17秒,他拿出刚购买的钛钢刀,刺入距离他最近、正在刷手机的解青云的左前胸,接着又刺向隔壁乘客林义强。
此时,周围乘客看见郑捷行凶,大叫了起来,并开始朝列车两端逃散。郑捷向第6节车厢走去,见人便刺。
据说他连刺4名乘客,只花了几秒钟。事后他描述,“刺人的时候没有阻力,感觉像刺豆腐。
从4点22分到26分的4分钟里,郑捷在第4到第6车厢里来回移动。行凶动线如下:第5车厢— 第6车厢—第5车厢—第4车厢—第6车厢。
他沿着车厢通道,边走边捅人,没有针对特定目标,看到人就捅,而且都是朝着胸口方向。随着车厢里的骚动扩大,越来越多的乘客们向两个与他动线相反的方向仓惶狂奔、逃跑。
事后警方看了列车上的监控,指出:从攻击开始到列车靠站开门的2分30秒,乘客在车厢内惊慌奔跑与负伤景象,有如“地狱般的惨状”。
最后,在第6节车厢里,一群民众拿着雨伞,围成了人墙,对郑捷高喊着“走开!走开!”对峙了将近一分钟后,列车在4点26分54秒,抵达江子翠站。
(案发现场即时图
列车到站后,门一开,所有的乘客都冲了出去,郑也慢条斯理地走出车厢,月台上顿时一片混乱。
有些乘客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到那些四散逃离的人,一脸纳闷。但很快大家便知道发生了刺杀事件。
从监视器画面可以看到,停下的列车以及月台地板上,血迹斑斑,而月台上的郑捷并没有逃跑的意图,而是拿着鲜血淋漓的刀继续徘徊,貌似在寻找下一个对象。
朝着月台西侧移动的郑捷,锁定了一个身穿黑白条纹上衣的男子,并朝他逼近。男子被逼得步步后退,几秒后举起一旁的垃圾桶,向郑捷扔掷。
(向黑白条纹上衣男子逼近的郑捷
这个举动激怒了郑捷,他拿着刀往前方的人群冲去,人群惊慌闪躲、向后退。郑捷跑上了楼梯,原本在二楼围观的人群开始逃散,但也有人向前与他对峙。
过了不久后,郑捷因体力不支,被民众以及捷运站保安人员围捕、制服,瘫坐在地。接到报警电话的警员也赶到现场,扣押了那把水果刀,以及一把从郑捷身上掉落的折叠瑞士刀。这把折叠刀是郑捷在案发前2个月,在台中购买的。
(上:犯案水果刀;下:折叠刀
犯案的凶器是一把钛钢材质的刀,尖锐锋利,总长约34.5厘米,黑色手把长约13厘米,刀刃长约21厘米。
(犯案刀器
事后很多人问,为什么乘客不拿列车上的灭火器当武器?或是,有这么多人,为什么不一起向前制服、阻止他?捷运站的保安、工作人员等为什么束手无策?只能说,谁也没有料想到,这种只在电影里见过的状况,竟然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一切发生太突然了。
始作俑者、被移送警局的郑捷,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
(当场被制服的郑捷
从小立志干大事的郑捷
郑捷是台湾新北市人,家里就住在板桥区。案发的地点,他很熟悉。
郑捷来自一个小康家庭,家里有四个人。父母皆在亲戚的工程公司里担任基层主管,他还有个小他两岁的弟弟。
郑捷没有女友,不上课时便宅在家,喜欢看日本推理小说《Another》,以及《死亡笔记本》、《海贼王》等漫画。
他很喜欢打网上的格斗游戏。媒体报道称他“沉浸在爆头、打杀等画面中”。据说案发前,他每天花17个小时打游戏。
(郑捷喜欢的、角色扮演的格斗游戏之一 “神魔之塔”)
我先简述一下郑捷的求学经验。
1999年进入台北市国语实验国民小学。
2005年进入台北市弘道国中。
2008年进入新北市板桥高中。
2011年进入位于桃园的国防大学理工学院动力及系统工程学系,于2013年6月因成绩未达标准被退学。
退学后,郑捷进入东大环境与工程学系二年级就读。第一学期有三科不及格,第二学期,有超过一半的科目不及格,面临再次被退学的危机。
(东海大学)
从以上这段求学经验看来,郑捷跟大部分年轻人没什么两样:有成功也有失败、曾经顺利,也遭遇波折。
周围的人对他的评语挺正面的。
在警局里哭肿了双眼的弟弟称,他很崇拜会创作、有“理想”的哥哥,没想到哥哥会犯下这么大的事。
街坊邻居表示,从未见过郑捷有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遇到他时,郑捷都会微笑打招呼,“看起来是个很乖的小孩”。
郑捷在东大的同寝室友王同学称,他觉得郑捷的脾气很好,因为同住九个月以来,从没见过他发脾气。
他们平日也玩得很好。案发那天下午1点,王同学和另一个同学曾打手机给郑捷,约他一起吃午饭。当时,郑捷只简单地说“我现在在台中市区,没法一起吃饭”。
下午4点多他又打了一次,手机便不通了。后来回想,当时正是郑捷犯案的时间。对于郑捷做出这样的事,王同学非常震惊。
惊鄂不已的还包括郑捷的父母。案发一周后他们公开道歉时,郑父说了一句“身为父母,我们教养他21年来,一定有我们所不知道的疏失”。
郑父和郑母称,他们的教育方式民主开放,向来不打孩子,总是理性沟通。
虽然仅仅是小康家庭,但他们竭尽可能地供给孩子各方面的需求,希望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郑捷从来没有打过工。
除此之外,家里气氛融洽,彼此之间很少为了什么事起争执、或有令人不安的状况。
他们还保持频繁的沟通。案发前几个星期,父母每2、3天会通过Skype或电话与郑捷联系,聊聊最近好不好、考试是否顺利、身上的钱够不够用等。
他们也很重视家庭聚会,而每次聚会小孩都会参加。
学校的记录核实了郑捷父母的说词。郑捷从国小、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学生资料都记录着:经济状况良好、家人相处融洽、父母管教适中、亲子感情融洽、家庭气氛和谐开朗、到了大学仍然每天打电话回家报平安等。
尽管这个家庭貌似完美、模范,但郑捷的内心与父母是疏离的。
2013年被国防大学退学时,郑捷曾向父母表达过离开学校、去工作的意愿。尽管这时他也已经通过转学考,考上东大环境工程系,但他对这个专业并没有兴趣。
据说,对语文有天赋、喜欢写作的郑捷,一开始希望念中文或外文系,但被父母否决了。转学考时,他又没考上喜欢的食品系。
郑母对警方供称,郑捷被退学后压力很大,心境上有点自我放逐的意味。她便鼓励他,虽然东大环工系不是他想要的,但他可以把这里当成一个跳板,再考回北部的学校。
换句话说,父母既否决了他理想的专业,又坚持他待在一个没有兴趣的领域里,完成学业。这个与他意愿冲突的矛盾,成为他疏离父母的原因。
郑捷的表弟在法庭上称,郑捷父母还是会管他(约束限制的意思),而非百分百支持他,因此郑捷不会向父母透露心事。
另一个证人也称,郑捷曾经告诉他,他很讨厌回家,因为跟父母没有交集,家里只有弟弟“站在他这边”。
但是,父母在孩子选择学习专业时表示意见、甚至干预,这也很普遍。这能构成郑捷暴力行为的理由吗?
 事先征兆
其实,这起悲剧发生前有好几个征兆。
郑捷与国中时一个陆姓同学一直保持着联系。他们案发前最后一次联系是5月15日凌晨00:53分。
郑捷发了一条短信给他,称:“下星期不要搭乘地下交通工具,我要动手了。看完不要告诉任何人,并立刻删除。”陆同学于是删除了这条短信。
为什么同学貌似毫无警觉、就这样删除了那条短信?因为郑捷很早以前便向他透露杀人的计划。
案发将近一年前,2013年6月15日凌晨0:14分,在一段网上的对话里,郑捷曾向陆同学称:“我另一个选择是拿一个无辜的人代替,所以会找人多的公共区域。
当时,陆同学试着说服郑捷:“为何要这样?这样你的家人跟朋友会很难过的,毕竟那些都是国小的事情,可能当初她们也是无心,或当时太幼稚吧!”(我在动机的部分会提到“国小的事情”、“她们”。)
“以前不就说过了,我早就不对人生感到意义。我就是为了做那件事才活到现在,不然你连我都不知道,我早就挂了。”
陆同学称,郑捷从国中时讲话便很夸大,但都是开玩笑的口吻,所以他并不当真。案发后,他很自责,认为如果他收到那条短信时去报了警,或许这个悲剧不会发生。
此外,还有人事先便嗅到了危险信号。
案发前一周,2014年5月14日晚上10:06分,郑捷通过即时通讯软件“竞时通”与李姓国中同学聊天。对话如下:
郑:你星期天下午有课吗?
李:有~有事吗?
郑:下星期就想砍人,想选星期三。
李:@@嗯我可以翘课。
郑:哈~有几节?
李:要我做什么事吗?
郑:没、跟你吃顿饭,中午吧。
李:约哪?
郑:江子翠麦当劳。
到了5月21日上午大约10~11点,郑捷给李同学发了短信,确认当天下午2点在板桥区江子翠捷运站的麦当劳吃饭。李同学称,那天郑捷看起来毫无异状,两人一直聊着他们都很有兴趣的线上游戏“神魔之塔”。
他们道别时,郑捷又提到“晚一点要动手 ”。
李同学在法庭上供称,尽管从这一切看来,郑捷杀人的意图十分明显,他也猜得到“动手”这两个字背后的含义,但当时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从国中到案发时,两人相识好几年了。郑捷从高中就开始讲杀人,经常挂在嘴边,称暑假要动手。由于他们的对话多是开玩笑、打屁闲聊,所以李同学通常并不当一回事。
可这次,郑捷再次主动提起,还有确切日期,这让他紧张了起来。只是,除了日期,他对其他细节一无所知,无法判断郑捷的话是真是假。
他的感觉是,那些话更像是小说里的情节,要说会发生在生活里,太不真实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更多信息,他也无法向警方报案。
就算两个同学都采取了某种行动,这场灾难就真能避免了吗?
其实案发前12天,5月9日,东大的学生辅导处老师已经协同军训教官约谈了郑捷。
郑捷的高中同学A,案发时就读于另一所大学,在网上看到两篇郑捷的贴文。在这两篇贴文里,郑捷称自己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而且字里行间满是愤怒、激动的情绪,反社会倾向处处可见。
A认为他的杀人计划是认真的,于四月底告知母校(板桥高中)辅导室,请母校转告东大。板桥高中便联系了东大学生辅导处,提醒他们注意郑捷的举止。
在看过那两篇贴文后,东大学生辅导处和军训教官一起约谈了郑捷。郑捷以“我有写小说的习惯”来说服老师及教官,网上的贴文只是情绪的发泄,他已经“没事”,还说要干大事是正常行为,否认自己有反社会倾向。
判决书里称,郑捷“以电子邮件等方式欺瞒东海大学教官等人”。这指的应该是会谈后的电子邮件追踪辅导与沟通。
在那之后,校方仍然在汇整会议内容,同时进行追踪辅导,没成想,悲剧便发生了。
那么,郑捷的犯罪动机到底是什么?他朋友在和他的对话中提到的国小事件又是什么?下篇,我会介绍更多郑捷成长经历中的往事,分析郑捷的性格和心理。
明晚(周四)8:30见哦。
资料来源: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鄭捷隨機殺人案起訴書

台灣新北地方法院103年度矚重訴字第1號刑事判決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3年度矚重訴字第1號刑事判決

台灣新北地方法院104年度矚重訴字第6號刑事判決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矚上重訴字第6號刑事判決

台灣新北地方法院105年度矚重訴字第984號刑事判決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522023523/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781095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522001459/http://www.cna.com.tw/topic/popular/4472-1/201405210445-1.aspx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782679
https://medium.com/@Narcissusgarden/北捷隨機殺人事件的心理剖析-ee51c698f998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516144233/http://tw.on.cc/tw/bkn/cnt/news/20160510/bkntw-20160510214628153-0510_04011_001.htm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2014年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018826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4-05-23/47609
https://udn.com/news/story/121484/4844006
https://taiwanilainen.blogspot.com/2016/04/20160423.html
https://youtu.be/5ak_se2EjTw
https://youtu.be/gZdesuo49UQ
https://youtu.be/k8U4TvRnb1M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9258
https://youtu.be/FqWHnb84iVs
https://youtu.be/3dcY1Ma2AN4
https://youtu.be/2-UWr0S3C74
https://youtu.be/Lx92w0j6u1g
版权声明
作者:知更鸟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字版权归:没药花园和创作者所有
转载或引用文字请联系我们
精选案件专辑 
关注后回复专辑名称 
连续阅读专辑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