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神磊磊
对于孩子,我从来是没有什么概念的。直到三十五岁,成为人父之后,才渐渐地有了点认识。
说一件最近发生的关于孩子的事情。那一天的种种场景,到现在还清清楚楚记在脑海里,每一幅画面都那么清晰,无法抹去。
事情发生在23号晚,那天有朋友来重庆签售新书,我去现场参加活动。
一看活动地点是西西弗概念店,在渝中区的重庆天地,我想女儿喵喵还从来没有去过那儿,正好带她去玩,便早早地开车把孩子带去。
重庆天地有一片商业街区,西餐、火锅、咖啡馆、酒吧等等都有,能逛能吃,户外走走很不错,况且平时人也不多,适合带孩子。
那天下午喵喵玩得很开心。她还乐此不疲地玩一个小游戏,就是把枯树叶儿放进水流里,看着它打着旋儿被冲走。我们陪她一直玩了很久的树叶。
到了七点半,我去参加活动,流程刚刚结束,妹妹小朵便匆匆说晚上要发的推送文章出了点意外,有两本要推荐的书都没货了,得临时换书。
换句话说,就是要赶回去重新写稿子。
时间紧迫,于是我们简单分了一下工,现场有两辆车,大车和喵喵妈妈留下来,继续陪着娃在重庆天地玩一会。我和小朵开小车赶回办公室。
以上这些都是铺垫。接下来意外发生了。
到了办公室,改稿子到晚上十一点左右,喵喵妈忽然来电,说:
出事故了,喵喵给独自锁在车里,车门打不开。现在娃在里面哭。
电话那头,她在强行镇定,但听得出很惶急。
我吃了一惊。三言两语之后,情况大致明白了,简言之就是妈妈把孩子放进后排婴儿座椅时,顺手也把钥匙放在了后座。之后她关上门去驾驶座,发现车已上锁,无论如何打不开了。孩子给关在了里面。
车窗是紧闭的,连孩子的哭声都听不见,说明封得很严。
几个念头瞬间在脑海里冒出来,怎么办?破窗?用不用立刻破窗?求助?向谁求助?该怎么把孩子弄出来?
但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不会持续多久。我让她稳住孩子,等我四十分钟,好送来备用钥匙。
赶到家取了钥匙,我驱车开往重庆天地。我妹也被叫上了一块,因为路上肯定要接打电话,多一个人,接打电话方便。
车驶上马路的一刻,我觉得胎噪声巨大,路灯格外刺眼,城市都在跳动。当然这些都是幻觉。我反复告诉自己:不会有事的,问题不大,一共才十七公里,虽然有小段拥堵,但全部车程不过四十分钟。这不是一个太可怕的时间。
再说,当时气温大概二十六七度,那辆车停在地下车库,又是夜晚,车内的温度不至于短时间内升得太高。喵喵应当能挺住。
我妹也很镇静,出发时还特意叮嘱我一句:到了现场,不要吵架。
路上车不少,红绿灯更是显得格外多。车厢里似乎闷热起来了,孩子哭得很凶,让人忍不住想要破窗。但我想,如果孩子在哭闹,说明暂时无防,可以等。如果孩子出现萎靡、昏昏欲睡的状况,那么才需要破窗救人。
等红灯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幼儿时候。有一次被独自留在家,打翻了热水瓶,被滚水浇到脚,我疼得哭哑过去。我妈说那是她最自责的一件事。
然而时至此刻我才明白,只有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才明白什么叫自责。
车过了长江大桥。前方信息不停反馈回来:喵喵挣脱了安全带;她开始掰车门,似乎在尝试自救,但打不开门;接着,她哭着爬到驾驶座,胡乱操作,还点燃了汽车引擎。
我却实在无法再快了。还有十分钟。
这时,喵喵妈想到一招放动画片,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于是隔着窗户给她放《小猪佩奇》。
这竟然起作用了,感谢佩奇,孩子努力平静了下来,开始抽噎着看动画片。
于是,最后几分钟在动画片中平稳度过,我赶到了那个车库,打开了车门。
等惊魂方定,把女儿抱在手里,她的反应却完全出乎我意外。
此前,我设想了许多她被抱出来后的情景。她可能会哭个不停,甚至留下什么心理阴影,从此再不肯坐车。
可面前的喵喵完全不是这样。
被困四十分钟后,她满头是汗,背心也全部汗湿。她没哭了,但惯性使然,仍然不住地一下一下抽噎。
但出乎意料的是,她心情很好,叽里呱啦地说话,反复地说:
“我刚才在车里面哭啦。”
“但是没关系的,我吃颗糖就好啦。”
听到这话,我眼泪止不住地就想流下来。此刻,真想马上冲到外面,去给她买一颗糖,什么糖都好。
在回去的车上,她还说:
“妈妈不着急,没事的。”
“没事的,妈妈不着急。”
这个两岁的孩子是在安慰自己,也是在试图安慰我们。
回家的路上,听着她咭咭格格的说话,我心里涌动着的是一个词,就是感激。
平时,我们老是流行一种教育方式,让孩子对父母“感恩”。
我们设计各种仪式,单曲循环《感恩的心》,教育小孩子要感恩父母,什么表演给父母端茶洗脚之类,听说还有幼儿园要求拍照填表格留存的,不一而足。
事实上,想想自己自己,我对于自己的女儿究竟有什么恩情?
把她带到这个陌生、未知的世界上来,我从未征求过她的意见。
至于我养她、教育她,那是应该做的,是法定的义务,何来什么恩?
相反地,不是孩子要感恩我,而是我要感谢孩子。感谢孩子的成全和陪伴,感谢她的宽容。
感谢她居然说“吃颗糖就好了”,在我们犯了这样智障般的错误之后还爱我们。
感谢孩子提醒了,父母一定要做一扇可以打开的窗子,不是封闭的,能吹进来风,看得见星星。更关键的是,绝对不能把孩子锁在里面。
———— 完 ————
往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