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理性的,爽姐和投资方都是纯理性经济人,
真正魔怔的,只有我们这些观众。
各位好,允许我再插科打诨说个国内时事——因为作为前“爽粉”,今天有个瓜我必须吃一下。就是郑爽“日薪208万”这事儿。
说来惭愧,我当年居然粉过爽姐。
426日,与郑爽共同代孕了两个孩子、正在和其打官司的前男友张恒,为自证清白,在微博上爆料郑爽偷税漏税,并@了“国家税务局”。
根据张恒提供的和郑爽及其父母的聊天记录,郑爽在拍摄《倩女幽魂》时,曾无视国家的限薪令,拿到了总额1.6亿的片酬。如果这个爆料为真,以郑爽进组77天拍摄期计算,相当于她每天的日薪高达208万元——而郑爽本人,还真就是在聊天里这么算的。
不愧“爽式聊天”,总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正式谈这事儿之前,容我先吐槽一句虽然不知道郑爽和张恒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纠葛才分手,但以张恒先踢爆郑爽代孕弃养、再爆料她巨额片酬的行为看。张恒同志估计已经做好了下半辈子单身的打算。因为不论前女友是否有错,分手后如此分段式爆料的自己前女友,作为一个男性来讲,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
无论代孕、还是偷税,事儿都是你们当年一块干的,分了手你才想起来检举揭发,你自己违法不违法另说,反正确实太不“爷们”了。

当初一起开黑,分手就给你举报了。打《王者荣耀》都不能找这种人组团,何况当男朋友。
好的,吐槽完张恒老师,我们来说说爽子姐。
1.6亿的片酬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呢?
我随手查了一下。爽子姐买豪宅的上海,目前年平均工资也就7万露点头。也就是说,假如你生在秦代,有幸进入“国企”给秦始皇搬砖修长城,秦始皇按现在的上海平均工资给你发薪水,你大概干到现如今刚好能攒够爽子姐一部《倩女幽魂》拿的片酬——友情提醒一下,记得这两千多年,要不吃不喝哦!要不然你还攒不够。
性感始皇帝,在线喊你搬砖
当然,网友们的吐槽更为犀利,如有人说,古代的一斗相当于现在的12.5斤,按照黄金价格来换算,一斗金的价格在227万左右,所以爽子姐离将“日进斗金”的传说化为现实,还有那么一小段距离。
更人才的帝吧网友则做了这么一张扎心图……大家自己看吧。
这个主意我觉得挺不错,沿着这个思路想,将来“爽”可以成为一种收入计量单位,代替xx元/年。
使用范例:
一个985毕业大学生平均收入大约是0.00001爽,你努力一下,退休是会增长到0.00002-0.00003爽之间——所以要好好工作。
嗯,可能这个计量单位对衡量普通人来说太大了,建议引入“毫爽”“微爽”“纳爽”等辅助单位,方便使用。
这样,以后你出门相亲,就不用再纠结到底是该报年薪还是月薪了,可以直接说:
“姑娘你好,我收入有20微爽,在北京五环买60平米的经济适用户型,还8微爽的房贷,三十年就能还完了。爽不爽?
你看,沟通起来简单方便,有效避免误解。
说正经的,透过这些看似轻松幽默的调侃,我闻到了公众对此事一股浓浓的酸味和愤怒。大家都不太能理解,爽姐凭什么光靠演一部烂片,就能赚到普通人几十辈子都攒不下的钱?
就因为她那能够同样被当做计量单位的演技吗?
是的,演技上,爽姐也可以作为计量单位。使用范例:
我认为,电视剧《上阳赋》中,章子怡和于和伟的演技差距在1千爽左右。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排除“投资方是钱多了烧的糊涂了”这种可能性。
简单查证可知,给郑爽开出这个片酬的影片出品方是北京文化,该公司并非什么“土豪”,刚将手头最后的筹码《封神》系列电影25%的份额,以6亿元价格转让出去,为的就是缓解自身巨大的资金压力。
而据“污点证人”张恒爆料显示,开拍之前,爽姐原本要价1.8亿,也是经过艰苦谈判,才被谈到现在这个价格的。这个细节说明投资方在很认真的砍价、省钱,绝非脑残爽粉般要把钱白送给爽姐。
那问题就来了,理性的投资方为什么会给爽姐一个看似这么不理性的开价呢?
如果把劳动看做一种商品,那么薪酬就是劳动的价格。而受高中历史、政治课教育的缘故,我们很多人对价格、价值等理解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即认为商品的价值是依据凝结在该商品中的人类无差别劳动所决定的。而价格只是围绕价值做有限的浮动。
以这个标准来看,郑爽的天价片酬当然太不可思议了。就爽姐那个“纯本色出演”的演技凭什么值这个价呢?
但很可惜,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只是解释客观经济学现象的一种模型。这个世界上还有另外一套经济学理论,在解释爽姐的天价片酬时其实更适用,那就是奥地利经济学派。
与马克思的理论不同,奥地利经济学派不承认商品的价格与“凝聚在其中的人类无差别劳动”有什么关系。而强调人类需求的“边际效应”——一个商品能卖出什么样的价格,完全取决于有多少人需求它,有多么需求它,以及商品供应量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就好比一杯水,在普通场景下几乎免费,但对困在沙漠里的人来说则可以价格高昂,抢的人越多,价格也就越高。而奥派经济学者们认为,只要有人愿意买,这些价格都是合理。并非什么“价格脱离价值的非正常浮动”。
说得简单些,就是一坨屎,只要有人抢,卖的比金子还贵也是合理的。
于是问题就变成了,为什么当下的中国影视公司会开天价疯抢郑爽这坨……嗯,不对,这样的演员?
思考后我不得不承认,这事儿得怪我们这些观众。
我刚写的《说说“清华尬舞”,究竟“尬”在了哪儿》一文中曾经提到过,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巨大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审美高度“液化”的国家。
在我们这个国家,人与人、不同阶层之间的审美差距不仅像液态的海洋一样平均,而且共同维持在一个很低的层级上。
因为审美水平很低,所以《指环王》这样公认的好电影没人看,《乡村爱情》却可以连拍13季,《小时代》能连拍四部。爽姐一举成名的《流星花园》更是不断出各种辣眼翻拍。
市场是绝对理性的,投资方狂拍,只因为有人看。

捎带说一下,我最讨厌的四部电影本别是:小时代1234。
这种剧越骂越火的原因,是中国有庞大的“审美赤贫阶层”为买账。所以爽姐这样没演技却有流量的演员,在这片土地上是可以存在的。
而传媒业与其他行业还有一个不同,就在于它天生就是“马太效应”的乐园。两个朋友碰到一块聊剧,为了减少交流成本,最好是能看同一部剧,聊同一个演员,这样说起来最嗨。
于是中国传媒市场上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庞大的潜在需求,需要出现几个占据全民流量的影视明星。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巨大、审美平均化,这种流量明星的赚钱疯狂程度一定是超乎想象的,靠政府的限薪令强压也很难压住。
于是,客观上“时事唤英雄”,摆在爽姐面前的唯一问题,就只有怎样站到风口上了。
而有意或者无意,看上去不太聪明的爽姐,却选了一条最聪明的路:靠制造“道德降维”的热点来自我炒作。
如前所述,我在少年时代曾经误入爽粉的坑中,后来虽然脱粉多年,但好歹偶尔关注这位前偶像的动态。
慢慢的,我就发现很奇怪,每到爽姐要接戏之前,她总会人来疯一样,整出一点“爽言爽语”一鸣惊人。这些行为一般都是有违人情规范的。
但更奇怪的是,每到这个时候,总不缺爽粉为他们的偶像撑腰:“爽姐说的好!干得漂亮!率性而为!我们永远支持你!”
讨厌她的人会走开,但更多喜欢她“率性”的粉丝会被吸引过来,而这帮人对郑爽是高度认同,并且成为脑残铁粉的。他们的战斗力也最强。成为了前几年互联网界不可小觑的“粉丝亚文化”。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微博挖一下坟,这些年,郑爽粉丝虽然不是最多,但“战斗力”一直是最强的之一,跟其偶像一个气质。江湖上无数血雨腥风围着他们展开。堪称娱坛日月神教。
于是爽姐就这么把自己弄成了流量明星。直到代孕弃养事件曝光并翻车——爽姐这次“爽”的实在太没人性了。

可之前为什么她的模式能持续呢?
我不得不说,我们的社会,与美育同样失败的,其实还有我们的德育。
我们的学校太多照本宣科、言不由衷的德化教育,让我们这代年轻人看不到活泼的真性情,进而产生了一种本能的逆反心理,讨厌伪君子的同时,喜欢上了真小人。
我们成长那个时代,“五道杠”与普通孩子完全是两种生物。后者需要自己找一个偶像。
而爽姐就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的那颗“怪味豆”。她那自我、自私、无视规则、不管不顾的性格,被无数青年错当成了向教条挑战的勇敢、率性,受到了追捧。
不客气的说,爽姐的成功,是当下社会美育和德育双失败的必然结局——因为美育的缺失,所以我们让那些烂剧大行其道,因为对僵化德育的逆反,所以爽姐可以依靠她的爽言爽语越“作”越火。
最后,当爽姐终于依靠所有这些拿到了流量的时候。她用这庞大的流量变现成了件很顺理成章的事情。
市场是理性的,也不要怪爽姐狮子大开口,索取天价片酬。也不要怪投资方真敢给那么多。要怪只能怪我们真对这样的人拍出的这样的剧买单。那话咋说来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爽姐这次应该是彻底凉了。但若我们社会的审美和道德趣味保持目前这个水准不变,一定会有人接着她继续“爽”下去。
是谁创造了日进斗金的爽姐?是市场,是人民。
全文完
本文3600字,感谢读完。喜欢请给个三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