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虽然尚未公布,但是在昨天,英国金融时报(FT)发了一则标题为“China set to report first population decline since 1949”的内容,FT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表示人口普查结果将显示中国总人口不足14亿,并出现自1949年来首次人口下滑,给人一种他们先知道数据的感觉。
部分内容
当然这只是一则报道,我们暂时不能确认金融时报的说法是否正确,而且他们的编辑用这种标题也不专业,因为过去人口也不是没有下降过。现在我们只能等待官方的数据公布,公布的时间应该就是未来几天,可能在五一假期之前或假期期间。
“七普”数据原本是定于四月初公布的,被延迟到现在尚未公布,这其中可能确实是存在一些困难的。总之无论最终数据是怎样,人口老龄化都是一个确定性很高挑战,看各个地方的数据,也都反映同样的趋势,即使是曾经从来不担心缺人的一线城市。
相关信息
有人说北京和其他北方地区不具有代表性,因为最近这些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南强北弱的情况,但放到人口上看,南方和北方是情况类似的。看看过去几年经济、人口、房价在全国都最强势的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和东莞。根据两地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在2020年:
东莞小学生招生人数14.02万人,同比下降了12.4%;
深圳小学生招生人数19.07万人,同比下降了6.5%。
小学生招生数量是一个具有前瞻性意义的数据,它的下降有两个可能因素:1当地生育率降低导致适龄儿童数量下降、2有相当数量的家庭离开了这两个城市。这两点因素可能兼而有之,但考虑到这几年各地小学生招生数量都出现下降的趋势,1的权重应该是更大的。
2020年入学的小学生应该是出生在2014年左右的儿童,他们父母对应的年龄是80末到90初的人群,这波父母的人群正好也是第二波婴儿潮(1987-1991)出生的人口,他们就是当下的适龄生育人口,根据历史数据看,随着90后到00后出生人口的不断下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适龄生育人口会继续减少,新生儿数量也会继续降低。

中国出生人口数1949-2018
站在国家的角度看,鼓励生育已经刻不容缓了。现在已经有不少措施已经推出,我们今天看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角度。2020年,教育部发布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中第一点就要求: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适度扩大中职招生规模。
通知的部分内容
2018年时,全国普高招生793万,中职招生429万,普高比中职招生数量多出364万,如果要做到职普规模相当,那么普高招生还要继续减少,职高招生还要继续增加。
要理解这项教育改革,需要在两个不同的深度去看。
一方面,中国出现了高等教育过滥的情况,虽然培养出来了很多大学生,但素质降低、实用性不强,最终眼高手低的大学生不如勤劳务实的农民工受市场欢迎。
另一方面,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项改革不仅有利于制造业专才的分层次培养,更有利于让年轻人更早毕业、更早成家、更早生娃。毕竟面向初中毕业生的职高只需再培养三年,即大约在学生18岁毕业后就可以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比起22岁的大学生、24-25岁的硕士生、甚至接近30岁的博士生显然更有利于刺激生育。而这些年轻人一般都将从事制造业,不会涌入北上广深等热点城市,包括房价在内的生活压力就会低得多,不仅有利于结婚生子,还有利于让全国范围内年轻人口资源的分布更加均衡。
所以我觉得职高的教改如果落实的好、如果能保证教育质量,算是一项有积极意义的措施。但最终效果还有待观察,因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年轻人,无论学历是高是低,都可以在抖音、微博、公众号、小红书上看到大千世界,你说他们能不向往更好的生活吗?他们更早参加工作就能让结婚生子变得很轻松吗?说到底,这不光是时间问题,更是一个成本问题。
各人口大国的历史数据与预测 1800-2100 
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除了非洲的尼日利亚外 其他大国都面临人口增长放缓或下降
人口和内卷程度其实是一个动态平衡:人口经历大幅增长之后,人均资源变少,社会竞争压力加大;等到压力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反过来抑制人口增长;等人口减少后,竞争压力会逐步减少,直到舒适区,人们可能又开始愿意生育了。

90年代时,日本在我们眼中的印象就是加班工作狂,而现在日本反而没那么卷了,日本作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国家,也算是完整地走过上面这一轮动态平衡了。
回到中国,可以预期未来将有更多新措施出来缓解老龄化压力,因为未来中国最大的对手不是美国日本印度,而是老龄化。这个趋势也可能意外解决现有的一些问题,比如高房价问题很可能伴随人口结构的变化在十年后基本上完全解决,事实上,在全国总计661个城市里,至少有90%城市房价已经走过了历史大顶。
欢迎点在看、转发朋友圈、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