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课培优 让海外留学变简单
Easyk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留学在外,安全和健康是一切的基石,因此格外牵动人心。

最近,加拿大发生的一起中国留学生被持刀袭击、流血沾染满身的事件让很多近期有出国留学计划的学生和父母敏感的神经再次被触动。
01中国留学生北美遇袭满身血,为何隐瞒父母?
遇袭击的中国留学生自2015年开始就读于阿尔伯塔大学,在今年夏季即将毕业。根据他的回忆,袭击发生在当天晚上9点25分,那时他在皇冠站乘坐地铁去大学站,而袭击他的歹徒就坐在留学生的身边
图:CBC
当这名留学生准备在大学站下车时,袭击者跟在了他的身后,地铁车门刚打开,袭击者就对留学生发起突然袭击,用拳头打伤了留学生的脸部,后又持刀迅速刺向留学生,留学生用手臂被刺伤。
令人寒心的是,中国留学生受伤后,现场多名目击乘客没有报警,持刀歹徒轻松逃离。直到地铁离开后,这名留学生在站台上按了求助按钮。
20分钟之后,警察才赶到现场,留学生对此非常失望。“阿尔伯塔大学的校警办公室距离事发车站步行仅需15分钟, 但是直到15分钟后市警过来,他都没有见到校警办公室的人员。”

事情发生之后,这名中国留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讲述了案发时的经过:
目前,当地警方已经将袭击者抓获。袭击者是一名叫做David Curocher的三十岁男子,目前他将会面临严重攻击和持有武器的指控。
祖国的总领事馆在得知消息后也第一时间发布了公告,高度重视这一事件。
但是,对于这次事件,这名中国留学生表示让阿尔伯塔大学和埃德蒙顿公共安全蒙羞。他一直视埃德蒙顿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但这一次“第二故乡”没有保护好他。
他希望将这件事公开,以帮助更多人建立更好的安全防护意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不让远在中国的父母担心,这位同学选择不通知父母。这引起很多网友的热议。


有人表示理解,因为出国在外,“报喜不报忧”是常态,毕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徒增伤心和担心。
也有人认为,无论在天涯海角,家人就是共同分担,互相分享爱和面对困难,就算帮不上忙,也能给予鼓励和支持。
无论你是哪一种,但我们都明白,亲情,在留学距离面前,多少都有些无奈。
02留学生真实生活,可能和电话里说的不一样
距离要出国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很多留学生可能都忙于对出国的准备和未来的憧憬。其实,很多留学生都是在机场告别转身的一瞬间,才忽然意识到这次是真的要跟爸妈分别了。后面的路,真的要自己走下去了。
很多留学生可能都深有体会:出国前,你是个什么事都不用操心的孩子,感冒了爸妈照顾,遇到困难了爸妈帮你解决。只要你在家,你可以不用洗衣服,不用收拾房间,不用做饭。他们无微不至的呵护照顾,让你习惯了无忧无虑。
但是,出了国以后,有多少留学生摇身一变成了“美食家”?有多少留学生成了“生活小百科”?又有多少留学生生病住院了也不愿跟爸妈提一句?报喜不报忧成了他们信奉的新的生活常态。
那些留学生们可能并没有告诉父母的真心话:
@吉吉Allen:同学羡慕我可以见识外面的世界,我羡慕他们可以每月回一次家。但是电话里,我只会说,我在国外看到的事情多么有趣和惊喜……
@Clarence:每次自己煮方便面吃都能想起爸妈的话,“不能给你做饭了,你在外面好好照顾自己,别管钱,吃好的”。然后在跟爸妈视频时,总是说自己吃的很好,不用担心。
@晨曦:想起了留学的时候我妈为了迁就我的时间凌晨4点钟起床和我视频。我妈问我,“本命年你想要什么新年礼物?” 我说,“给我寄一件新年衣服吧”,我妈在电话那头没看到的是,我的眼泪刷地流下来……
@Ada:
本以为自己雅思口语7分完全够用,到这边才发现,和不同文化背景同学之间的交往根本无法深入,朋友圈晒的都是非常开心的社团活动照片,但是真心朋友却几乎没有。

但仔细想想,父母又何尝不是呢?无论家里发生什么大事,都会尽力隐瞒,生怕渐渐老去的他们影响到你的学业。
@婉竹妈妈:离家这么远,我好像丢了一个女儿,但是我和她爸爸支持她每一个决定。
@漫步人生:做父母的总想把儿女留在身边,但更重要的是尊重、支持女儿的理想。不要近看要望远,让他们展翅飞翔。真是,“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
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所写: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景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很多时候,留学生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而刻意假装自己过得还不错,而父母也不愿意让孩子为他们担心。但不可否认的是,父母和子女之间永远有根线在联结,彼此希望对方在地球的吃得饱,穿得暖,睡得香的同时,还能有理解和参与。
03除了目送,北美20年高等教育经验博士给父母的建议
如果注定是一场彼此渐行渐远的远行,那么除了目送,父母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
在波士顿学院、布兰戴斯大学和威利斯大学有20年高等教育经验、国际学生非盈利性组织GAISA创始人——Richard DeCapua博士给父母们一些自己的心得。
注:GAISA,即国际学生全球发展联盟,致力于倡导和促进全球高等教育体系下国际学生进步与发展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
倾听是最好的沟通
多倾听孩子的倾诉,多和孩子沟通想法。尤其是比较强势的父母,尽量去了解留学国家的教育习惯和方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孩子们正值青春期,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学习,不论是语言还是文化上的差异,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冲击。
每个留学生都会有一段或长或短的适应期。父母要明白这个过程,理解孩子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在正确的方向做适当的引导,而不是一味拿“高标准”去要求孩子,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重新梳理家庭关系
父母要将情感重心从孩子转移到另一半,这样也能帮助父母逐步适应“空巢家庭”,早日走出孤独状态。
孩子出国后,父母有足够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婚姻状况,来用心经营自己和另一半的的关系。要经常和另一半多交流,分享每天的喜、怒、哀、乐,相互理解,相互关怀。
正视自我修炼这件事
永远不要因为孩子放弃自我提升。父母的生活不应只有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生活。
孩子出国后,尝试找到新的爱好与兴趣,重新认识自己的好恶,重新学习新的东西,重新去交往新的朋友。
孩子在进步,父母也不能原地踏步。与其在孩子的人生轨迹上指手画脚,不如做他们的榜样,让孩子不断地追赶超越,成为更好的自己!
培养学习自主选择并为之负责
孩子走入大学那一刻,就意味着要长大变得成熟,需要自己去承担一些事情,这时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从进入大学那一刻起开始为长大做好充分准备。
大学不同于中学,选课、完成作业、社交以及自己的健康情况,都需要孩子自己去做决定,去完成自我管理。
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学着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并吸取经验。
康奈尔大学人文科学学院负责本科生的副院长大卫·德弗里斯曾说:“来自父母最常见的问题还是关注学分,比如如何选课、如何达到专业要求、修读的AP课程如何转学分。”他们不停地给学校咨询办公室打电话,帮孩子询问学术方面的问题。
事实上,父母过多的管会让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拒绝去做一些自己本该承担,本该要去选择并解决的事。最后四年的大学生活之后还可能依然如高三毕业时那样,不能承担和适应进入社会所要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名校硕士宅家啃老”,这个事件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什么事都为孩子安排好的可怕”!
从小学霸,大学读的是同济,之后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拿了工程学硕士学位。想必这样的留学生毕业后一定稳拿高薪,孝顺父母,人生充满了美好期待。然而谁也想不到会毕业后以啃老为生,让老母亲的生活倍加艰难~
或许父母仅需做的是:在一旁关注并做适时给予指导就好。相比学习上的管,把更多精力放在心理上的关怀会更好。
也许,即使是家人也无法陪伴彼此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但我们能做的就是共同努力,为了更灿烂的明天。
离境前后,全方位为你留学护航!
陪你度过适应期!
免费获取 【北美选课讲座视频/学术论文包
扫描下方易起学老师二维码 回复【学校+专业】马上领取!
易课美、加、英、澳名校1000+精英外籍导师 200+藤校名师
 ICAI国际学术诚信认证 
易起学老师
微信号|easyke003
名校外教/纯英授课/学业发展/职业领航
01
《加拿大秋季开学面授实锤啦!最苦逼的10大专业高能预警!》
02
《人大附中学生被街采,英语人均“母语水平”引称赞!留学生的语言关到底有多难过?》
03
《THE大学影响力排行榜名校学霸们,都拥有这种国内教育最缺乏的思维!》
04
《易课培优|CMU数学系,GPA4.0,下一站,斯坦福!》

编辑 | Melody
视觉 | Carina
本文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原创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申请
与百万留学生家庭一起“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