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到人身边。
4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
每年这个时候
环保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大众话题
相比只在这一天关注环保
去提醒人们环保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做
反而是一件更值得来讨论的事情
这两天如果你恰好在杭州,不妨去天目里看看。
在那里你既可以打卡茑屋书店这样的人文艺术空间,也可以体验一场由蚂蚁森林所带来的主题为「森林里」的线下公益活动。
这个活动既兼顾了创意的想象力,同时又用一种务实和落地的方式,把环保的理念做了一次民间传达。
现场蚂蚁森林一共设置了四个环节——森林其境、森林Lab、森林Talk、森林档案,让往来的人群自行体验。
其中,尤其以「森林其境」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情感波动最大。
因为蚂蚁森林在天目里高楼林立的广场中央,用镜子、沙子、植被以及 9 块镜面装置,划分出了一片特殊的区域。
当你走到这个区域,会发现每一块镜面,都能够折射出周围的城市摩天大厦。
踏进这片沙漠,第一眼便能看到镜面装置的中心,长着一棵樟子松。
而环顾四周,这樟子松和镜面里所映射出来的樟子松一起,衍生出了一片城市里的「荒漠森林」。
如果你在这片「荒漠森林」里小站一会儿,便很容易被眼前的景象触发多重联想。
比如最直接的,过往我们很多人对蚂蚁森林的感知,是通过它能在支付宝上种树,而现在则能近距离感受到自己种出来的树,到底长什么样子。
还有当你与这一棵孤零零的樟子松面对面时,你也会忍不住想到地球上的某一片沙漠里,此刻正有很多棵树,连成一片森林抵御风卷沙尘。

甚至你还可能会被眼前高楼与沙漠所交织的画面,激发出一种危机忧患意识:
假如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有一天被沙尘所侵袭和占领,我们该何去何从?
也就是说,蚂蚁森林所设置的「森林其境」这个环节,它其实是以一种装置艺术的形式,来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并激发人们对周遭自然环境的变化进行深层的思考。
更值得一提的是,现场除了能看到许多年轻人把「森林里」当成是一个展览空间拍照留影外,还能看到许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把这里当成是一个自然教育课堂,前来参观和学习:
1
把环保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
如果说在「森林其境」这个环节,年轻人可以直观地看到自己在蚂蚁森林里所种的树生长的模样;
那么在「森林lab」这个环节,家长和孩子们则可以把这里当成是一个既生动、又充满创意的自然教育课堂。
因为蚂蚁森林和自然教育机构大地之野一起,把「森林lab」打造成了一间迷你型的自然科普实验室。
在这间实验室里,孩子们既可以近距离感受荒漠植物的种子,比如梭梭树、花棒、柠条……
还可以在老师的讲解下,了解植物根系的力量和荒漠植物的勇敢,然后直接动手体验到底什么是「科技种树」。
最后,预约体验完这个环节的家长和孩子,还可以把种子带回家,把它作为一份长久的纪念珍藏起来。
今后每当看到这份纪念,环保意识自然而然也会像一颗种子那样,在孩子们心里完成交接,日渐生根发芽。
2
让环保的行动走进生活的日常
再就是从天目里街区的现场情况来看,蚂蚁森林这场绿色公益活动,还吸引到了广大市民和一些天目里的商家参与其中。
他们纷纷以一种身体力行的方式,来响应「森林里」的环保号召。
比如不少市民们都背着循环利用的环保袋,前来看展。
入驻在天目里的咖啡品牌 Seesaw Coffee,用立减 5 元的方式,来鼓励大家使用自带杯买咖啡。

还有超级买手店 B1OCK,在活动期间发起了一个购物袋回收计划,往来的参观者如果手中刚好有不用的纸袋可以放置其中,B1OCK 会进行回收利用。
在这些商家的带动下,人们会在悄然间意识到:


原来做公益和环保,并不一定是要在像「世界地球日」这样特别的节点上才可以做。
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以一点点微小的、落到实处的行动,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点击视频可以看活动现场
另外,蚂蚁森林从 2016 年上线到现在,已经生长了 5 年时间。
一个可以去想象的点是:
这一次「森林里」这 3 个字虽然只是作为公益活动的主题出现,但从现场包括「森林lab」科普实验室在内的模块化设计来看,「森林里」是有机会进化成为一个 IP 的。
这个 IP 作为艺术展的时候它可以巡回到全国各大城市,作为一个内容载体则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实情,来进行在地化改造和场景化延伸。
换句话说,「森林里」就像是过去 5 年间,蚂蚁森林所长出来的一片新叶子。
每当这片叶子飘进一座城市,落到人身边,它就在提醒着我们:
蚂蚁森林不仅仅是地球上一个真实的存在。
我们的都市生活,同样也需要一片又一片的绿色森林。
欢迎加入市场部网微信社群
地区群:北、上、广、深等50个城市分会群
行业群:互联网、电商、快消食品、耐消、美妆美业、母婴亲子、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家居建材、地产、汽车、餐饮、零售、服装、文化娱乐、旅游出行、B2B、金融、企业服务、农业、能源
资源群:广告媒体资源、公关资源、带货渠道资源、IP资源、MCN网红直播、招聘群
扫码加入
如提示操作频繁无法扫码,
请手动添加微信号scbw14
本文@广告文案(ID:adwriter),原创授权发布于市部网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嘿,你在看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