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杰茜)
亲爱的朋友您好!这里是《咱们村》,我是杰茜。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很高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与您相逢!今天我给您推荐的是王德珍老师的美文《我在养老院的八年》。
王老师是《咱们村》年纪最大也是深受村民老师欢迎的德高望重的作家、书画家!自王老师入驻《咱们村》以来,共发布了25篇文章且篇篇都是充满正能量的上乘作品,给我们以鼓舞和力量!2016年7月我有幸成为《咱们村》村民,也是得益于王老师的引荐!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刚从学校大门出来就与王老师成为同事。她是个热心人且业务能力很强,学校里的大事小事都有她忙碌的身影,也因此深受大家喜爱。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她随爱人罗老师到南方工作。虽然我与王老师在一起共事时间不长,但她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她既像同事、像领导、像朋友,又像母亲。
扬手是春、落手是秋。感慨于时光飞逝、感念于再次相见。2014年五一小长假,在我得知王老师夫妇在河北燕郊生活后,我只身开车前往燕达养老院拜望了分別28载的王老师夫妇。王老师对我的到来显得尤为激动。虽然28年未见,可一见面就犹如老友重逢,话匣子打开就收不住了........丰盈的人生阅历、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完全看不出她已是八十岁高龄的老者。微信、QQ聊天这些新潮的东西她用起来自然流畅。她没有因为岁月而改变,相反沉淀的越发有温度有内涵了。在养老院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她拥有一颗年轻人的浪漫情怀,爱好广泛,养花、摄影、下棋、网络游戏、读书。与她在一起嬉笑无拘,她应是我的长辈可更像我的姐姐!当时她与老伴在这里过着闲适温暖的生活。那天我们聊的话题很多,午饭后她犹如摄像师一般带着我用她的苹果手机为我拍照留念。这些美好点滴的瞬间记忆至今温暖着我。后来我又去过二次。每次她展现在我面前的都是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
王德珍和罗肇昌(北大中文系高材生,为水电一局培养出几百名具有真才实学国家认可的大学生)二位老师都是共产党员。这对老夫妻当年都是教育战线的排头兵,教书育人一辈子。他们家庭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酷爱读书,所以选在“世界读书日”的今天发布王老师的作品也是有一定意义的。二位老师拥有一大批爱戴他们的学生,他们的子女全部毕业于重点大学且到国外深造,如今都奋战在时代最前沿! 
王老师:我代表全体村民向您致敬!祝您在燕达养护中心安康快乐!
下面就请您欣赏王德珍老师的《我在养老院的八年》。
我在养老院的八年
□ 王德珍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关于如何养老的话题越来越多,养老模式也多种多样。但是人们对于上养老院养老还是抗拒的多,往往把在“养老院”看成一个恐怖的字眼。去年有一篇文章在网上流传甚广,“去养老院生不如死”,还有报道在养老院的老人得了媷疮,身上长了蛆虫也无人管等等,把养老院说的如此恐怖,使老人对养老院望而生畏。
我到今年5月份就在养老院生活了满八年。我的体会是:养老院不是人间地狱,而是老年人养老的最佳选择。
这八年中,是我人生最欢畅、最自我、最美好的八年。在我人生的旅途中,脚步轻松,沿途风光无限。回想八十七年人生的经历中,80岁之前是负重前行:年轻时,为国家建设奉献力量是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中年时,工作、家庭、孩子、老人,几重压力大如山,无暇顾及自己,除了看书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爱好。细想起来那时候我完全是为别人活着。
2013年老伴身体不好,在燕达医院手术住院,于是我们顺便到了对面的燕达养老院了解一下情况。以前我们在网上也查了各养老院的情况,经过比较和权衡,我们决定住燕达养老院了。老伴出院后我们直接就搬到了养老院来了。

刚到养老院,也是受到周围很多人的不理解,和对我们表示同情,以为好像子女不孝,我们来养老院是无奈之举。我侄子就和我说:“大姑,到我这来吧,我养你。”他们以为我们是没人养了被送到了养老院。我解释:不是没人养我们,来养老院是我自己的选择。
我们住几个月后,有学生来看我们,看了燕达的环境,我介绍了我们在这里的生活情况,他很高兴的说:这回我们放心了,回去告诉同学们,你们在这太好了。以前同学们听说你们上养老院,心里挺不是滋味,觉得他们老师晚景凄凉,现在一看这里是最好的选择,身体不好附近就有医院,我们退休后也上这里来住。
我的三个孩子都经常来看我们,学生、朋友也常到养老院来,无不对养老院赞不绝口。八年来,通过我的亲身介绍,我的老师、我女儿同学和朋友的父母等不少人先后住进了燕达。几年来,我在燕达微信公号上发表了20多篇文章,还在其他新媒体或用美篇反应我在养老院的生活点滴。朋友开玩笑问我燕达给我多少广告费,我被称之为“燕达铁粉”。
燕达除了优美的环境,舒服的设施,医护人员的优质服务也是令人感动的。我有旋晕症,前几年,常常夜间犯病。每次犯病,值班医生就把我推到医院,护士整夜的在急诊室陪我。有时我都觉得她们有点大惊小怪。
前些日子我夜间醒了发现左臂发麻,而且持续很长时间,我不想麻烦惊动大家,自己做了活和按摩。因为我一个人独居在房间里,怕发生什么意外,我就通过微信把我的情况告诉了主管护士李同月,告诉她不用找医生,我自己观察一下,要是有变化我就去诊所做脑C丅。结果刚上班我的主管医生贺大夫,刘主任(心脑等老年病专家)就到我房间来了,给我做了检查,看了我的以前的脑CT片子,根据我的情况给开了药送到房间,真是有点兴师动众的声势,弄得我不好意思了。
在新冠疫情肆虐之际,欧美的老人们是重灾区,特别是养老院的老人更是重中之重的受害者,而我们的养老院把我们当成宝贝的保护起来。我说我们何其幸运,生在中国住在燕达。
燕达更加吸引我的是老年大学丰富多样的课程。和多彩多姿的文化活动,使我在这个大家庭中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2015年春燕达成立了大写意花鸟画学习班,我是第一个报名参加的。由拿笔、用墨学起,在王喜兰老师的耐心教导和帮助下,自己每年春秋两次书画展,都有作品展出,虽然很不成熟,但也自我陶醉,很有成就感。

我还参加了剪纸学习班,在老师和同学们互相帮助下完了很多剪纸作品,並参加了展出。
我喜欢摄影,参加了两次摄影展比赛,都得了二等奖。我每天都到园区内拍照,还上赶着给别人拍照。二、三十年前在地摊上买的衣服天天换着穿,自己也求别人给我照一张。
养老院举行了两届趣味运动会,我也是得了金牌,银牌。

组织一次冰壶体验赛,也没少下我。

今年我又选了门球和高尔夫班,偶尔也会打台球。

燕达每月一次的集体生日会,我八年来一次都没少过。每个月的生日会都有不一样的精彩演出,可见组织这个工作有多么不容易。2013年我第一次参加燕达11月份的生日会,那时候当月的寿星坐在前面一排,可能不到10个人,最年长的吴介平坐在最中间,我79岁坐在最边上。全体在住的宾客都参加。桌前有蛋糕,水果招待大家。大家合影留念,当时心情特别激动,这是我有生以来最隆重的一次生日会。
2014年每月的生日会又有了改革,每月寿星都有当月的照片和自己提供的照片在大屏幕上播出,大家互相了解,也给寿星自己带来美好的回忆。后来又有改进,每月寿星自己也通过击鼓传花等表演节目,更加活泼生动。
节假日期间,这里都组织各种活动,有许多有趣而又不费力气的游戏,我猜谜特别拿手,每次都能猜到上限的数量要求。

我们住在燕达,食堂的领导特别有仪式感,过春节吃饺子,中秋节月饼,端午节粽子,连腊八粥也从没有忘记过。五一、十一也都发放免费餐劵。
这就是我生活了八年的燕达。
有人问我你在养老院不寂寞吗? 我说:我没有时间寂寞,每天都很忙,生活特别充实。老伴去世后,孩子们都想接我到国外去和他们一起生活,我没有去。我不向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的氛围,我觉得我自己生活自由自在。我没什么高的物质需求,我认为对老年来说,精神生活充盈丰富很重要。
燕达完全满足了我精神生活的需求。燕达就是我的家。
作者简介
王德珍毕业于长春水电校水工专业。在北京电业工人报和桓仁水电报任编辑,记者。曾在水一局中,小学担任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期间还以工宣队的身份到丰满地方学校协助搞教学管理工作二年多。86年离开水电一局。在南京财经大学退休,现在北京燕达养老院安度晚年。
前文导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