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为什么要学习党史?这似乎是一个很老套很陈旧的话题了,笃行者年轻的时候,就很不喜欢上党史课,觉得这是老生常谈的政治说教。少不更事而无忌惮,从来都是被历史暗中标明了代价的(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政党也是如此)。我本人也经历过无法逃避的迷茫和孤独感。尽管为理想一直忠诚地努力,但这当中也不是没有动摇过,尤其是在绝望无力的时候(这一切我们党都经历过)。相对应的,30年前的中国可不是今天这样。那时候中国社会存在的很多新问题似乎看不到解决的希望,当年在大学课堂上(甚至至今在很大的程度上)听来的美国是一个现实版的神话。“迷茫”似乎成为知识界内在的精神标签。作者在一次喝茶谈心时或曰:一个(精神)“流浪”的时代,似乎整个时代也在流浪。在直到2010年以后,笃行者才真正的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归宿就是“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华复兴,只能依靠我们自己。于是才真正从内心里迸发出本该有的自信。我运即国运,过去有未来。
一、中共党史是理解中国近代史的方便法门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党史?对这个老问题的再思考,能够让我们直接面对我们中华民族180年的苦难史(也是奋斗史)。1840—1921这80年,可谓内忧外患、苦难连连。留下的历史资料和近年的自媒体文章,从多个角度都有论述,讲故事讲趋势,有观点有数据,已无需作者赘述。一个直观的细节就是,读者从近代中国的照片中(多为外国传教士或者西方记者拍摄),看到中国人民面黄肌瘦而且表情麻木。中国人民不仅无力反抗现实,更在精神上失去了希望。任何民族在百年的深重苦难中都会失去希望,就如一个人在长期的挫败和不公中几乎是注定了会抑郁的。活着,已经成为最奢侈的事情,也是最廉价的存在。
说到这里,年轻的朋友们应该会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弃医从文,把医治国人的精神麻木作为自己新的开端。讲真,对于一个无法工业化也就没有物质力量的国家而言,对于一个在深重苦难和列强凌辱中丧失了信心的民族而言,除了自己设法在绝境中振作起来,还能依靠什么呢?又能依靠谁?答案不言自明:只能在心光的照耀下一无所有地去奋斗,只能依靠中国人民也就是我们自己。那么,中国共产党的到来还会遥远吗?他们正是一群满怀理想的青年。而且,当时他们也只有理想和信念。居然,他们还真的成功了,只用了28年。说到这里,笃行者觉得,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雄心万丈的创业者,最好认真学习一下党史。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成功、更值得学习的呢?
于是,年轻的朋友们就能真正理解,为何“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在1921年以后成为越来越多仁人志士的共鸣。这也恰恰就是中国近代史后半部分的社会现实。回看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百年之路,我们不仅看到了惊心动魄的经验教训,也能看到中国道路的必然。这也是为着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自己。回看来龙才能找到去脉,理解过去才能面向未来。
党史是一个整体、一个系列,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百科全书。在最常见的编撰和表达中,可见传统史家的“编年史”和今天学科中“专门史”的特征。一方面,历史就是历史,党史是一个在时间维度中流转行驶的客观的连续体,这个整体中根据内在性质或主要矛盾,如,可分为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等历史阶段;另一方面,历史有多样性,党史本身就包含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思想史,也包含宣传、组织、统战、情报等诸多方面。无论哪个阶段、哪个方面,都有很多各种视角下的故事。但无论是历史还是哲学,一个基本的学习经验就是,不能脱离整体看局部。否则,很容易出现思想极化或者偏颇史观。
中共党史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段历史。我们看待历史和学习历史,不能刻意回避这个领域。因为党史衔接和通往近代史,也是近代史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党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和胜利史(在以后推出的地缘政治、历史比较和国家战略的文章里会有论述)。中华民族最大的成功学就是我们的胜利史。仅就这一点就让我们心动。反过来讲,如果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连最近的一段历史都不熟悉甚至不知晓,注定了是肤浅的也是懵懂的,不知何去何从,在时代的环境里也会平增不少成长的风险。顺便说一句:党史告诉我们,挫折和磨难对于我们这个民族而言都不算失败;真正的失败有三种情况,即半途而废、从未开始、陷入绝望。党史是我们理解近代史的方便法门。
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得天独厚,让我们天然地变得极具智慧。(按照以往的说法或者说找到文字记载的)中国5000年历史,不是用来给我们封闭自满的,而是能给我们很多经验。认真学习历史的回报就是轻车熟路,我们有经验有路径(熟路),这才能有选择有进步(轻车)。顺便说一句,大家是不是更能理解为什么中国革命30年内能成功,为什么最近几十年中国飞速发展了?尊重历史和时代变革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如此,我们这个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说到这里,笃行者真觉得很惭愧。年轻的时候很较真也很气盛,于是满堂灌滔滔不绝,学生们都不敢提问。因为师生经常感到:老师觉得是常识的东西学生未必知道。于是干脆不提问,免得挨批。其实,我们谁不是听讲故事长大的呢?历史就是“故事”。要有耐心给孩子讲故事,给青年讲历史。
一个深思历史并对哲学有领悟的人,是能够预见到未来的。这没什么好奇怪的,我们中华民族从来就这样。比如说西汉的太史不就是记载历史、预见未来的人吗?靠的可不是什么“神仙皇帝”,而是“我们自己”。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如此,当代年轻人是不是就更有智慧、更加淡定,从而更有自信了呢?所以说,我们通过学习党史深刻理解近代史,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今这个时代,也能让我们更自信地把握未来的历史方向。不忘来路,才有前途。这不是政治教化,而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规律,古今中外都如此。
二、近代史包含了中国的经验教训和历史方向
党史是中国5000年历史的延续,(社会主义)中国道路是在这个基础上开辟出来的。因此党史中有方向,既有古今大历史的方向(趋势),也是近代史的总结和发展。
近代史饱含了中国的经验教训,也指明了我们的历史方向,而党史则是近代史最集中的表现和最典型的剧本。为什么说近代史包含了中国的经验教训呢?话分两头,各表一枝。
中华文明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我们的文明传承是完整的连续的,这在全世界也是仅有的。丰富的历史经验在重复率的关照下能够总结出历史的基本规律。所谓“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就是这个意思(这句话而不是用来为故步自封拒斥进步做辩护的)。那么,在大历史视野里,近代史仍在相当程度上重复古代史的规律和内容,比如“大乱到大治、分裂到统一”,比如屡遭民族苦难、在绝境中奋起,这些在中国古代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我们实在见得不少。从这个层面上讲,中国近代史包含并发展丰富了中国的经验教训。那么党史作为近代史中最精彩、最成功的部分,更是如此。今天的中国道路是从5000年的历史中发展出来的。
另一方面,近代史并不是古代史的简单重复和封闭循环。其中的两个重大变化是,遭遇到(东西方)列强的围猎和瓜分,也因此中外敌我矛盾特别尖锐;与此同时,遭遇到一个拥有工业化力量和技术优势的全新的文明。这就是李鸿章讲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后起之秀梁启超说得更夸张“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而带来一系列新的重大问题。比如说,以往中国的国防重点和战略方向,在于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而近代以来海防越来越成为国防的重点,某种意义上讲清朝就亡于海防之失。晚清湘军好歹还搞定了(国内)太平天国、打败外国势力收复了新疆,满清王朝由此延寿了半个世纪。但甲午战败之后紧跟着就是八国联军,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说开来,笃行者甚至认为一直到1950年抗美援朝,都是这个问题的延续(这个以后讲:《地缘政治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争——兼论毛泽东的国家战略思想》)。
不得不说,抵御外辱争取民族独立,推翻三座大山实现工业化,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些敢于为理想献身的新青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使中国人在精神上焕发一新的基础上越来越具备物质力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民族救亡图存和国家振兴上,党史总结了以往的教训,更是书写了成功的经验。从党史中也可以看到,近代史上各种矛盾特别尖锐,也特别考验中国人的智慧。本民族的近代经验教训,如今也转化为中国人的智慧。相对具体而言,“党”之“史”也写满了自身的经验教训。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民族化探索、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照搬西方民主和俄国经验惨遭失败、官僚主义老爷作风真的很害人、不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的幼稚病,等等。并且每个历史阶段和特殊时期都有相对突出的经验和教训。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每个阶段、每个方面的故事,无论是欢欣还是沉重,都很精彩,发人深省。
以党史为总结的近代史也指明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方向。中国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哲学的必然,是中华民族(在近代形成)的文明成果。但这个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被规划好的,甚至都不是一开始就能预知的。中国道路是中华民族在近代的苦难和血泊中绝地奋进,在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集体试错中经反复失败摸索总结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尽管早期共产党人一开始就有执着的信念和深远的期许,但离后来的胜利也还有相当远的距离。这也就注定了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道路的成型,自身也是经历过挫折和失败的,党史里面也写满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经验教训(这是一个专门的话题了,今天不讨论)。笃行者这里想要说明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各种努力都失败了,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洋务运动、君主立宪、西式民主共和、几度复辟帝制、军阀地方割据、买办寡头联邦,等等,无论是抵御外辱还是国内民生,都乏善可陈。说得不客气点,都以惨败告终。因此从经验论上讲,中国道路也是中华民族近代集体试错中形成的,是现实的出路也是胜利的道路。离开党史谈近代史,就看不到历史必然性。说得通俗点,就是看不到原因觉得很茫然,也看不到光亮感觉很郁闷。有时,党史之外有党史。因为我们只能在全局的观照下才能深入理解局部。战略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历史。
三、我们历史地书写本民族的信仰和复兴密码
我们历史地书写本民族的信仰和复兴密码,此话怎讲?
近代史尤其是党史,是本民族在精神上重归信仰的历程,历史(近代史)这部教科书里隐含了我们这个民族伟大复兴的密码。前者我们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承认,后者则是包括笃行者在内的很多人都未能完全解读出来。但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我们直到今天都在续写本民族信仰和复兴的伟大篇章。我们都是一个新时代的见证人。如果说,前100年时代的主题是要回答“中国向何处去”,后100年时代的主题就是要回答“中国为什么行”。
还是先讲历史吧。由小到大,我们先不说宏观的,就说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一般而言,人作为社会的能动主体,相信某种世界观基础上的“主义”并付诸社会实践甚至愿意为此献身,就是信仰。马克思哲学、唯物史观,以此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为了人民福祉不懈努力,进而表现出的一系列现实中的精神信念,就是共产党(员)的信仰。自强不息、主权在我,艰苦奋斗、绝处谋生,舍生忘死、精忠报国,同心同德、愚公移山,这些生动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信仰的精神特质和坚定信念,既要长期坚持历久弥坚,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者具体情境下,有所侧重。
我们设身处地想想,早期共产党人提着脑袋干革命,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视死如归、无悔无憾(这不是一个“勇气”就能够说明的)?中国军人与日寇拼刺刀这股心气是怎么具备的(这不是一个“血性”所能解释的)?松骨峰上千度的烈焰和长津湖零下40度的严寒,是什么支撑着这些年轻人岿然不动、直到最后一刻(这不是一个“坚持”就能略过的)?很多时候,伟大者是平凡的人,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今天我们很难做到。他们是英雄,是我们的脊梁。所以我们要尊敬他们。他们一定有某种我们不具备或者不全具备的内在。而这种内在,又是最能体现和诠释中国人的精神的。于是我们也看到,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不仅凸显出政治学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也包含着中华民族最为动人的精神内涵。
上文说到,早期共产党人是一群满怀理想的年轻人,当时他们除了自己的理想以外几乎一无所有。而且随时还会丧失仅有的(自由和生命)。谁能保证他们一定能成功?甚至于,在当时多少人愿意相信他们?我想,共产党队伍越来越壮大,除了以往教科书式的解释之外(唯物主义阶级分析诸如此类),两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中国共产党只能拼命用一个个胜利在现实中鼓舞人民,有了人民就能有更大的胜利。希望和胜利,在当时是整个中华民族最需要的东西。正如笃行者前面说到的,在一个没有工业化也没有国家力量的境地中,除了主义的理想,也只有胜利才能给中国带来希望。理论和信念也是需要现实证明的。正如国内军方一位学者说的:毛泽东重回指挥领导岗位是红军对胜利的选择。胜利意味着生存,也才能看到希望。二,大公无私奋不顾身、不忘初心为国为民,才是共产党赢得民心取得胜利的法宝。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本就是中国救亡图存而来、为着解放绝大多数人(人民)而来。这是符合马克思哲学经典逻辑的,也是符合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如此才能使中华文明传承下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历史基础和物质基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真的有那么矛盾吗?近代史和古代史、以及前后两个30年真的有那么矛盾吗?这两个问题,留给当代年轻人去思考。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信仰”这个概念,很容易引发不同派别之间的争论。在笃行者看来,争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潜在标准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不自觉地在“信仰”的涵义中预设了“宗教信仰”,更有甚者以西方宗教信仰作为信仰的唯一标准。这就遮蔽了很多真实。信仰就一定是宗教信仰吗,甚至就一定是西方宗教信仰吗?如果是,那么,中华民族怎么可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活在信仰的真空里?又怎么可能使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传承下来的中华文明在今天仍生生不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文明崇拜,连同家国情怀和公益情怀,都构成我们的信仰。哪一种信仰里不记载了舍生忘死的人?
党史大写着中国人的信仰,也丰富了本民族的信仰。这部彰显近代中国人精神的教科书里,包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密码。密码有古代的、近代的,也有现代的,是一整套。有时候,解读出来的密码很直观、很简单,是一个个符号。党史中可知的军民战斗英雄,疫情期间的红马甲志愿者,长期坚守的文化工作者,长期奉献的大中小学教师,不畏艰难险阻的基层公务员,冲锋在前的军人警察医生护士,翻山越岭的脱贫攻坚人……。他们连同浩繁工程与宏大叙事,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者和见证人。从这一点上来说,个体即全体。成全个体的奥妙在哪里呢?我记得在2020年中国战疫胜利到来之际,新媒体上流传这样一张图片:疫情期间因公殉职的比例结构图,中国共产党员占到了大多数。无独有偶,在“共产党员先上”的革命年代,什么样的人战损率是最高的?答案不言而喻。什么是信仰?中华民族复兴的密码何在?这就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