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读书的能力,而是决定不读某本书的能力。
2、书是一种饲料。猪吃什么长的都是猪肉,鸡吃什么长的都是鸡肉和蛋。
3、大多数人很难从一本书里得到新的东西,他们只是从中寻找新证据来巩固自己的旧观念。
4、书的世界,基本是人类世界的投射,二者各自的愚蠢与智慧比例极为接近。烂书作为好书的基数,守护了好书的随机性。
5、许多书最大的价值就是书名和封面,并非是说书里没东西,而是你如果只看看书名和封面,受伤害程度最低。
6、我看过一本销量极高的“认知升级”的书,通篇基本是这样的:第一章、如何把大象关进冰箱?1、2、3;第二章、如何把长颈鹿关进冰箱?1、2、3……
7、为了写自己的“算命”书,我去看了某畅销书,发现作者在写到概率的章节,竟混淆了基本的概念……这时,我突然感觉自己很愚蠢--因为看这本书是为了学习其为何畅销,而非去纠结哪儿都有的基本常识。于是我切换了阅读视角,越看越有趣~
8、出书是门槛最低的事情之一,水平越低门槛越低。不过说起来,每个人本身就是一本书,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你这本书的出版。
9、智慧、趣味、诚意,很难在同一本书里出现。当然,趣味和诚意都是智慧的一部分。
10、我向因为印刷我的书而被砍伐的树木道歉。
(以下内容以前发过,但最后一段概率书单是新的。)
读书的目的不是“认知集邮”,而是“切割钻石”。
Why
你为什么读书?
原因无非是:
  • “颜如玉”。看着心情爽;
  • “黄金屋”。有助于发财。
但是现在“为爽而看”的功能,应该转移到网络,用手机看更爽,而且免费。

所以目标应该聚焦在“发财”,能够兼顾“心情爽”最好。

又因为:

1、很多“有用”的书,其实只是利用“让你心情爽”,制造“能发财”的幻觉;

2、很多“无用”的书,反而更能切入一个人的底层思维能力;

3、再“有用”、再有趣的书,假如只能让你在饭桌上吹吹牛,又关你P事呢?

所以,容我先画出本文书单的筛选原理图。

如上图,既然时间有限,而书很多,我们干脆就聚焦于黄金交叉区域的图书
规则一、有用。
只有与你关注、在意的疑惑和求知欲有关,你才会真正去读;

规则二、无用。
作者写书时求真,探索该领域最底层的原理,追溯到知识的源头;

规则三、私人。
与你的工作、生活、内心直接相关,而非关你P事的猎奇与消磨。

同时满足以上三个规则,才列入我们的阅读清单。

How
你怎么样读书?
首先,我赞成用“切割”的方式。而非“收集邮票”。
证伪比证实更具现实意义。例如你没法“证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会飞的猪,但你可以“证伪”这个命题,只要你找到一头会飞的猪。

“有用”的书,价值在于让你不要做什么事。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你的认知半径”,读书的结果是为了“缩小你的行动半径”。

  • 你想发财,首先是让自己别当韭菜;

  • 你想幸福,首先是让自己远离那些让你不幸的事情。

芒格鼓励人们掌握多种思维模型,很多人认为就像收集龙珠,只要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很厉害了。
这是巨大的误读。
多元思维模型不是用来搭建一个“厉害杀人武器集合”的,而是用来切割钻石。
这个钻石就是你的大脑。

陶冶性情的阅读,如果不能切割你的灵魂,也是浪费时间。

其次,跨学科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底层的连接。就像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一样。
但是做到这一点非常难。学科之间的智慧很难转移。表面上的跨界,只是让你到哪儿都能发表一下评论而已。

只有当你在某个领域钻研到一定深度,这时候通过跨学科阅读,会有意外的突破,甚至形成“通感”。
我在“大脑碎片”里写过,不同行业类似深度的人,可能比同行更有共同语言,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猪吃什么,最后长的都是猪肉。意思是说,一个搞金融的人,研究算法,会提升他金融科技或量化交易的认知水准,但极小概率会令他成为AI专家。
大多数人阅读,连猪肉都长不了。

结论:只有你在某个专业点上达到一定深度时,跨界阅读才有意义,方有收获。

最后,可感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在行动中去触摸你的阅读。
What
你读什么书?
下面的书单,是按照上述原则,依据我“自以为是”的
21种底层思维
,列出了
21本供参考读物
。大部分不算新,也不性感,但都符合书作为你我朋友的特点:智慧,真诚,偶尔会自嘲。

01概率推理
《简单统计学》
概率思维,几乎是不确定世界最重要的思维能力之一。一方面,你只用懂加减乘除,再掌握三五个公式,就够用了;
另一方面,懂概率,和拥有概率思维,又完全是两回事。我遇到过自称数学很好的人,对概率的无知令人意外。
我没找到一本完整而系统的入门书。这本书也许能推开概率和统计学的兴趣之门。
02决策科学
《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鲁宾说,成熟的决定建立在:
1、确认相关变量;
2、把其中每一种变量与概率联系起来。
这是一个分析过程,但也涉及主观判断。而最终的决定既反映了决策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因素,也反映了本能、经验和“感觉”。
决策类的书非常多,但归根结底,决策还是一门手艺活。
03科学推理
《费曼讲物理.入门》
假如你不去认真地思考一下物理,你就根本无法理解什么叫“第一性原理”。
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在我们的血液里是稀缺的。

硅谷的胜利,本质上“计算机+科学精神”的胜利。

你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富豪,是“既懂科学、又懂商业”的人。

商业的底层,也是科学。
04逻辑思维
《逻辑的力量
多学点儿逻辑,可以少危害社会。但我对此并不乐观。
05经济思维
《魔鬼经济学
用魔鬼体来揭示经济学在真实世界的运行逻辑,很好玩儿,但也容易掉进一个坑:作者对真相的洞察,会不会只是根据“相关性”而作出的事后“因果解释”?但是,能在其中了解一些经济思维,也就够了。
06认知科学
《思维的发现
阿莫斯是位数学家,卡尼曼是心理学家。性格迥异的他们走在一起,开启了人类对于决策与判断的科学认知,并在经济学、医学、法学等众多领域引发了变革风暴。作为行为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的影响延续至今。
直到今日,成千上万的畅销书,不过是对他们思想的二次贩卖。
加上作者,三人都是犹太人。我对书中提及犹太学者在国家有难时二话不说,直接在欧洲机场(准备飞往美国做学术交流)飞回以色列奔赴前线的情景极为难忘。
07商业思维
《滚雪球
巴菲特做投资的那部分,其实是很难学会的。所以把《滚雪球》当作商业读物更好。价值投资的本质,就是回归商业的本质。
股神其实是通过资产配置来经营企业的商业奇才。

巴菲特投资的一生,并非是金融的、数字的一生,而是在商业战场上拼搏的一生。
08管理思维
《基业长青
这本书经常被统计学家们嘲笑,认为作者的研究方法完全是错的,属于搜集“幸存者偏差”。
但这本书的结论却值得一看。也许正好撞上了管理的灵魂。
追寻意义,是一切人类社会力量的源泉。商业也不例外。

09市场思维
《定位
很老、很薄、看起来很轻松的一本书。堪称市场思维中的一把奥卡姆剃刀
10创业思维
《精益创业
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圣经。本质上是科学思维在商业上的运用。
11投资思维
《博格长赢投资之道
博格劝告短线投资者:
“所有尝试捕捉短线交易的投机者,都在玩一场输家游戏”。
他称,没有一个人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所以“我永远不会做10年以下的投资,除非那项目能证明10年后有可观回报,我才会参与。
巴菲特多次推荐了博格的书与他的投资理念。

博格一生致力于做一件事,并且在商业中践行服务社会,令人难忘。
12个人成长
《终生成长
本书有一个简单得惊人的结论,连鸡汤型公众号都会嫌弃口味太淡。但是好的方法总是简单的,而且看起来是可以习得的。
13独立思考
《反脆弱
塔勒布创造了一种自由奔放的吹牛体,充满智慧,十分欠扁。他将自己置于当代隐士的位置,又能自由出世入世。学习书中的那种自言自语,怀疑一切,算是训练“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另类方式。
14数学思维
《魔鬼数学
数学是科学之王。如今世界的权力,早已随着互联网和AI的崛起,渐渐转移至数字世界。
罗素说:学习数学的精髓时不能只抱着应付差事的心理,而应该把这些知识融入日常思维,并通过各种激励手段使它们反复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作者的最后总结:数学给我们的教训非常简单,与数字无关。
数学告诉我们:世界是有结构的;我们可以期待去了解它的部分结构,但不可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一蹴而就;在披上形式主义的外衣之后,我们的直觉将会变得更加强大。数学上的确定性,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信念并不是一回事,后者的确定程度不及前者,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
15计算机与信息
《信息简史
“万物源自比特。”果真如此?
16金融思维
《伟大的博弈
“世界上不会有任何其他地方的历史会像华尔街历史一样,如此频繁和千篇一律地不断重复自己。当你看到现实生活中上演的资本市场的起起落落时,最让你震惊的是,无论是市场投机还是市场投机者本身,千百年来都几乎没有丝毫改变。这个资本的游戏亘古未变,同样亘古未变的还有人性。”
17演化论
《自私的基因
在我们的知识体系里,达尔文可能被低估了。
演化论虽然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看起来总是有点儿怪怪的:假如某动物的夜视特别厉害且有用,是因为天择的结果;而某动物的大尾巴特别没用,是因为性选择的结果......
人工智能的有些算法,像是加速器里的人工演化。

道金斯是一位科学斗士,他在该书30周年版简介里,自信地宣称几乎没有任何东西需要修改。
将基因拟人化,和他的学究气似乎有点儿冲突。整本书读起来波澜壮阔,多少也传承了达尔文的绅士范儿,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执着探索。
18人际思维
《影响力
一本因为名字而容易被忽略的书。
“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这一切的根源。那些劝说高手们,总是熟练地运用它们,让我们就范。”
19家庭教育
《教出乐观的孩子
心理学家们有时会调侃自己在科学界的卑微:你干点儿啥不好呢?作者马丁•塞利格曼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他坚信大脑免疫,和小儿麻痹疫苗一样,能够帮助到很多人。我能够在书中感受到他的理想和激情,以及他用科学方法来推进“不那么硬科学”的心理学的决心和行动。
这本书对于孩子,对于家长,都非常有帮助。其中结构化的分析令人信服,也给出了日常可行的操作方案。
20•想象力
《辛波斯卡诗选三部曲
她的诗精确得令人汗毛竖立,用最简单的字眼,最平凡的场景。
“她拥有狙击手的敏锐视力,而且毫不畏缩地凝视未来。”
诺贝尔奖给她的颂词:
“通过精确地嘲讽将生物法则和历史活动展示在人类现实的片段中。她的作品对世界既全力投入,又保持适当距离,清楚地印证了她的基本理念:看似单纯的问题,其实最富有意义。由这样的观点出发,她的诗意往往展现出一种特色——形式上力求琢磨挑剔,视野上却又变化多端,开阔无垠。
21写作
《围城
我的阅读极为个人化。我不会因为重要性、地位、伟大等字眼去读一本书,尤其是小说。读小说就像和作者在小酒馆里喝酒,他必须是聪明而俏皮的。或者是如茨威格、普鲁斯特、马尔克斯般扑面而来,排山倒海,奔流不息。
《围城》是一本很轻的书。我尤其钟爱作者炫技般的各种明喻暗喻,既如顽童般放肆,又像俯瞰人世的造物主般悲悯。这种能力当今早已绝迹。

前阵子再看该书,令我感慨的反而是书中的“体面”。兵荒马乱,逃难途中,哪里来的体面呢?不知是作者叙述的缘故,又或是文学的幻境,那个年代人和人之间,不管是情敌,爱侣,政敌,武夫,掮客,小贩,之间多少有着一点点体面。

难道撕逼这种事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
又或者,彼时也撕得厉害,只是消解于作者那消解一切的文字中罢了。
最后,关于概率的书单
尽管概率成为这个不确定世界最重要的底层思维方法,但是这方面的图书很少,尤其是能够把严谨的概率计算与世俗智慧关联在一起的图书更是凤毛麟角。
简单说,这方面的书大概有:
1、基本的概率通识。
《醉汉的脚步》(新版有我写的序),《几率》,《机会的数学原理》,《统计学的世界》等等;
2、如何用概率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
《随机漫步的傻瓜》(如作者所言,他的后几本都是对这本书的重复),索罗斯的书,波普尔的书,关于休谟的书,还有《对赌》;
3、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线索。
卡尼曼和塞勒的书。不过,类似于《思考快与慢》,大部分人是白看了--假如你不懂其中那些关于概率计算以及效用函数的曲线;
4、量化交易以及投资的线索。
关于索普和文艺复兴的西蒙斯的书,《战胜一切市场的人》,《征服市场的人》。
《资本的秩序》也不错。

5、人工智能的线索。
《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未来》,《终极算法》等等。
当然,还有我的《人生算法》,以及明年我会出的一本关于概率与运气的书。
想简单了解概率,可能公众号“孤独大脑”是个好去处。
祝你此生出版顺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