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威权统治时期,如同其他威权或独裁国家,领袖的雕像铜像也是盖得满大街都是,除此之外,在执政的国民党长期在台湾社会对孙中山与蒋介石的一系列尊崇规定下,全台各地道路以中正与中山路命名者不计其数。
这些被批评为造神的做法,如众多两蒋铜像在台湾民主化后被逐步移除,还有部分地方的路名也得到更改。事实上除了全知全能的上帝,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更不用说将他树立为雕像比喻为太阳或者大救星,打掉一些偶像崇拜的举动在猫爪看来是合情合理的。
不过世间的事成因复杂,不可简单一概而论,比如说放在特定地方的铜像与其说是威权象征,事实上更多的是历史意义,这时候如果以打倒一切的做法来处置,难免就会简单粗暴,而难服人心。
这段时期,台湾国防部与促转会,持续因是否移除前总统蒋中正铜像一事意见纷歧,由于蒋中正之于国军的历史意义远超所谓“威权遗绪”,台湾历任国防部长,对此都持反对立场,或至少“冷处理”。
昨天针对台湾行政院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要求处置“威权象征”蒋介石铜像问题,台湾国防部再次向立法院说明表示,蒋中正是国军迈入现代化和国家化的重要领导者,在国家发展及建军备战上扮演重要角色,且铜像位于营区,也非《促转条例》规定的“公共空间”
根据台湾国防部向立法院提出的报告指出,国军的爱国信念,“自黄埔建军起”,就强调“不贪财、不怕死、爱国家、爱人民”的精神;在北伐、抗战等战役里,官兵团结一致,将国家置于首位,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这份忠于国家的信念,深植官兵心中,每当国家和百姓需要国军时,均展现出守护国家安全与百姓福祉的决心。
台湾国防部进一步指出,历史记录前人努力奋斗的过程,让后世得以效法典范并积极向前,而蒋中正与蒋经国2位前总统“是国军步入现代化与国家化的重要领导者,在建军发展及国家生存史上具关键影响”,官兵誓死卫国的精神,则以具体行动保卫国家,用热血和生命抗敌,换取国家生存发展与民主自由,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都是不容抹灭的历史。
国防部表示,历史轨迹不断向前,国军保国卫民信念长存青史且代代传承,“基于尊重历史及饮水思源立场”,相关纪念物具承先启后意涵,能教育官兵承袭勇于用生命换取国家与百姓安全的精神,未来将持续藉由“继志承烈,踵武前贤”意涵,以“军人武德”、“效法典范”及“传承荣光”等主题,以多元管道教育官兵,国军所拥有的光荣历史和爱国爱民信念。
对于“公共空间”的定义,国防部指出,法律上的解释为“供不特定多数人共同使用、集合并得以出入之场所”,但审视国军所属营区,为官兵专属驻训场域,而国防部辖管的两蒋塑像均于各营区范围内,与《促转条例》第5条提及“出现于公共建筑或场所之纪念物范畴”不符。国防部也强调,会配合转型正义政策推动,持续与促转会联系,但不是只有“拆除”一个选项,而是采多元方式,达到社会和解目的。
台湾国防部的这份报告,整体语气温和,但立场显而易见,蒋中正对国军而言有“国民革命军之父”之称,他创立了黄埔军校也创建了这支军队,将他的铜像从军营里移除出去,不用说军方的情感接受不了,就算在局外人猫爪看来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事实上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已经矫枉过正了,如果是拆除一些公共空间的蒋家雕像寻求去威权化是可以理解的,但它已经到了凡是蒋家的雕像都要拆除的地步,这种打倒一切,推倒一切,拆除一切的做法是激进左派的做法,是黑命贵恐怖组织的做法,而不是一个理性务实,考虑周全的良善举动。
另外拆除所有雕像并非就能寻回公平正义,过去前苏联等国家也曾纷纷移除列宁雕像,但在移除雕像之后,这些国家内部社会问题之繁杂与积重,许久都未能得到解决,甚至舒缓都谈不上,据此,推倒列宁雕像的意义多沦为形式,而触碰不到实质。
另外,蒋介石在台湾社会,至少是蓝营部分仍具有威望,如果不分青皂白的推倒一切蒋家雕像,只会制造族群撕裂,徒增社会对立无助于双方和解。在猫爪看来如果台湾当局不能正视其内部的族群社会结构、文化与资源分配问题,则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此波推倒雕像潮,恐会沦为无意义的狂欢。
本文系猫爪原创,转载请注明公众号猫爪会
注:猫爪重新建立新号“猫爪会”,请原关注“猫爪社”的读友以及新读友长按下图二维码,识别关注“猫爪会”,也可加本人微信:digecatclaw,以防失去联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