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凯风
人口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近日,一系列关于人口、生育、养老金的新闻成为全国瞩目的热点。
其一,十四五时期,全国出生人口或跌破1000万大关。
据第一财经报道,近日,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预计,按照目前趋势,十四五期间年出生人口就可能会跌破1000万大关。放开生育越早越好,但在生育政策的调整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生育政策配套的完善。
根据相关报道,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1003.5万当然,这不是全部出生人口,毕竟不是所有新生儿都会第一时间登记。
从过往全国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出生人口1465万,相比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之初的1786万人,整整少了300多万人。
十四五时期,即2021年-2025年,出生人口还会继续减少,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其二,近日,人社部、财政部印发通知,2021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涨4.5%,连续第17次上涨。
虽然4.5%的增幅创下近年新低,相比5年多前10%左右的增幅出现大幅下滑。但在疫情冲击尚未完全消退的当下,养老金能保持正增长,实属不易。
毕竟,涨不涨是一回事,涨多涨少是另一回事,因为这关乎养老保障制度的吸引力。
然而,中国即将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只会越来越重,未来上涨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目前,部分省份养老金已经收不抵支。早在2016年,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青海7省份当期养老金收不抵支。
而据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测算,到2022年,半数省份养老基金将收不抵支,其中个别省份累计结余耗尽风险加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养老金中央调剂、国企利润输血、财政补贴乃至延迟退休都已上阵。
未来,发达地区补贴其他地区将会成为常态。
其三,央行关于人口、生育的工作论文意外走红,引发全网热议。
央行工作论文明确指出:
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要认识到人口红利当时用得舒服,事后是需要偿还的负债。要认识到人口惯性是跨代际的巨大力量,其反作用力将导致人口反方向变化;要认识到教育和科技进步难以弥补人口的下降。
这段话的意思相当清晰。
人口一旦掉入“低生育陷阱”,短时间内再也难以回到过去的局面,低生育率将会自我强化,无论如何提振都无济于事,日韩等国家的经历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众所周知,人口是经济的基本盘,也是资产价格最长远的支撑所在。
出生人口下滑,影响到底有多大?
一则,人口不是负担,而是资源,劳动力供给一旦减少,必然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
熟悉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人都知道,经济增长有三大动力源泉:人口、资本和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不会那么快到来,而资本积累也到了一定阶段,如果人口红利不复存在,那么经济增长必然受到影响。
提高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本,或许是替代之道。然而,央行工作论文明确指出,在老龄化和少子化面前,教育和科技依然单薄。
二则,少子化的问题相当严峻,但更严峻的是少子化叠加了老龄化的趋势,这将带来双重问题。
中国的养老金采取的是“现收现支”模式,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已经用于老年人的养老,未来一旦养老金收支出现缺口,这一代年轻人未来的养老金该如何解决,也就成了难题。
从养老抚养比来看,在中国是6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而在20年前,还是10个人养一个老人,未来很有可能2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
三则,出生人口减少,人口一旦负增长,必然会拖累资产价格,未来将没有足够多的“接盘侠”。
数据显示,我国80后、90后、00后、10后人数分别为2.22亿、2.11亿、1.63亿(16330万)、1.63亿(16306万)。
可以看出,我国90后比80后少了1172万,00后又比90后少了4700多万,10后比00后也少了24万。
这意味着,00后和10后的出生人口,相比80后和90后,整整少了1亿人。
未来20后,相对00后和10后,可能还会进一步减少。
要知道,年轻人不仅是创造者,还是房地产的重要支撑。
作为房地产市场的后备军,00后、10后比80后、90后少了1亿人,这或许将是中国房地产最大的灰犀牛。
当然,这一局面,人口流入的大城市影响并不明显,但一般城市可能会面临人口基本盘的压力。
届时,没有人口虹吸能力的三四线城市、收缩型城市,将会迎来新的挑战。
—END— 
#精选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