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德 ( John R. Mott, 1865-1955 )
作者/魏外揚
来源/《中國教會的使徒行傳》
穆德是十九世纪末期与二十世纪前期非常重要的教会领袖,他像一辆强劲有力的火车头,带领著普世教会的学生、宣敎、合一等运动向前奔驰。
穆德自己就是学生宣敎运动所结的果子,他是一八八六年夏天,在麻萨诸塞州黑门山营会中,签署宣敎志愿书的一百位学生之一,也是一八八八年「学生海外志愿宣教运动」的发起人及领导人之一。他也长期领导北美的 「基督敎靑年会」,以及全球性的「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在他一生的服事中,学生工作佔有极大的比重。然而,对身处于新旧交替之际的中国学生,他特别有深沉的负担,也灌注不少心力在他们身上。
中国留美学生,是他可以就近接触的对象,他在康乃尔、耶鲁等校,爲中国留学生成立査经班。一九一一年暑假,胡适与胡宣明、陈绍唐等基督徒留学生,一同参加中国基督教学生会在纽约绮色佳(Ithaca)附近Ponoco Pines举办的营会,连日查经、听道、分享,深受感动。胡适在六月十四日的日记上这样记载:「是夜开会,穆德演说,极动人。」第二天又记载:「穆德演说二次,此君演说之能力眞不可及。」结果胡适在六月十八日决志信主,他当天的日记留下证据:「下午绍唐爲余陈说耶敎大义约三时之久,余大爲所动。自今日爲始,余爲耶稣信徒矣。是夜 Mr. Mercer 演说其一生所历,甚动人,余爲堕泪,听衆亦皆堕泪。会终有七人起立自愿爲耶稣信徒,其一人即我也。」一日之中,两次决志,可见感动之深、心志之坚,可惜他后来并未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追求,反倒变成无神论阵营中的一员健将。
穆德也注意到中国学生大量涌向日本留学的现象。一九○二年他在东京帝国大学演讲时,听衆中只有极少数的中国学生,那时有人告诉他,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大概还不到二十人。然而到了一九○七年世界基督敎学生同盟大会在日本举行的时候,依据驻日中国公使的估计,在东京地区大约就有一万五千名中国留学生。穆德有一次写信向友人募款,爲的就是向中国学生传福音,他特别提出有四类中国学生需要关心:第一 ,是在中国的几十万官立学校学生;第二,是在东京的几千中国留学生;第三,是在美国大学裡的几百中国留学生;第四,是那些群集于欧洲的中国留学生。他相信这些第一批接受现代敎育的学生,将来会成爲新中国的领袖,带领中国走入新的途径。所以穆德唯恐错过这个关键性的时机,而将中国学生列爲传福音的首要对象。
穆德爲了中国学生与敎会,先后九次来到中国,每一次都安排与学生见面互动,因此他十分了解中国学生的变化与需要,并且爲他们向世界发出声音。例如一八九六年初次来访后,他形容中国学生对福音的冷漠、抗拒,犹如难以撼动的 「直布罗陀」(Gibraltar) ;但是隔了五年后,当他第二次来华接触中国学生后,兴奋地报导说,「直布罗陀」已经变成「耶利哥城」,而且城牆正在鬆动中,即将倒塌。一九一三年第四次来华,他与艾迪在中国各地主领佈道会,处处轰动,场场爆满。以广州爲例,主办单位租下具有三千个座位的新戏院,当穆德和助手巴乐满特地提早抵达戏院时,发现裡面已经挤满听衆,讲台上也有大约二十位地方官员在等待。穆德讲了一个半小时后宣佈散会,但是全场听衆都不愿离去,于是他只好再讲另外一个题目。事后统计,全国十四处的佈道会,与会者共计有七万八千多人,会后签名表示愿意继续研读圣经者有七千多人。
为了唤起全世界对中国学生的重视,穆德大力支持中国代表顾子仁的提议,在中国举行第十一届的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大会。因为他体认到中国的反教势力正在加温,来中国举行大会可以爲即将面临挑战的中国教会打气。中国基督敎靑年会的刊物 《靑年进步》也指出,五四以来,学生的爱国声调将全国鼓盪起来,因此这大会是爲著中国学生的绿故来的。会议从一九二二年四月四日开幕至八日闭幕,穆德亲自来华主持大会,参加者有来自三十二个国家的一百四十六名代表,加上中国的五百五十馀名代表及列席代表,共七百多人。大会的标语是 「天下一家」,主题是「基督敎与世界改造」,分六个专题讨论:国际与种族问题、基督教与社会及实业之改造、如何向现代学生宣传基督敎、学校生活之基督敎化、学生在教会中的责任、怎样强化世界基督敎学生同盟大会。不幸这次国际会议成爲一场反基督教运动的导火线,来势汹汹,经过好多年才逐渐平复。
1922年WSCF大會在中國北京舉行
以下摘译自YMCA World
1865年5月25日约翰•穆德(John R. Mott)出生于美国纽约。1885年进入康乃尔大学,后成为学生基督教青年会主席,在他任职期间,青年会会员数增加了2倍,他还积极为大学青年会大楼筹集资金。1888年,他大学毕业,获得哲学和历史学学士学位,立刻投身于美国和加拿大的校际基督教青年会运动,担任干事一职,开始了长达27年的服务生涯。
1895年穆德组建了世界基督徒学生联盟,担任总干事。1910年,他主持了爱丁堡世界宣教大会的几乎所有会议,并担任续行委员会主席。

一战期间,穆德成为美国国家战争工作委员会总干事,并赢得杰出服务奖章。   
1915年至1928年,穆德担任国际基督教青年会委员会(是后来的基督教青年会世界协会)总干事,1926年至1937年间任世界协会会长。
1937年,基督教青年会世界协会会长任期结束后,穆德依然积极投身于青年会运动。他特别关注要在日内瓦为世界协会找到一个合适的永久性的会址。1942年,协会第五次搬迁,搬到了Quai Wilson 37 号的一座六层建筑,租了大楼的第一、二层和地下室。这幢楼俯瞰日内瓦湖,是穆德最为满意的一个会址,他认为这里应该成为世界青年会运动的永久性的中心。
1953年,日内瓦州决定以低价将这栋房产出售给世界协会。“约翰•穆德的不懈努力,使得协会有能力购买大楼并且重新装修,穆德是世界协会历史上最出色的资金筹集者。美国詹姆斯股票协会捐了一大笔款, 英国和美国很多个人自发捐款,德国青年会也慷慨解囊。其他国家的青年会也纷纷赠送现金,装饰品和家具。为纪念约翰•穆德多年来的成功领导,大家一致决定命名这栋大楼为约翰•穆德大楼。” 之后世界协会搬到了小一点的房子,但是新会址依然命名为约翰•穆德大楼。
1946年,因长期致力于建立和加强国际新教基督徒学生组织,推动和平发展,穆德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今日经文
点击图片,可保存,可转发
随手传福音,始于2013年4月7日。
8年时间,总有一篇文章,给你带来爱与希望。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