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
《太喜欢历史了!给孩子的简明中国史》
你知道什么叫作「治世」吗?
简单地说,「治世」就是「乱世」的反义词。
在治世之下,没有严苛的赋税与刑罚,百姓们每天都过着安定太平的生活,这就是汉文帝刘恒即位后汉朝社会的情形了。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在长安未央宫去世,但汉朝和平昌盛的局面并没有因此停止。
继承刘恒治国之风的,是他的大儿子汉景帝刘启。
但刘启在还是太子时,因为年轻气盛,用棋盘砸死了当时吴国的世子刘贤。
吴王刘濞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儿子,非常难受,他从此对刘启心存芥蒂,常常称病不入朝,也因此为「七国之乱」埋下了伏笔。
刘启即位后不久,大臣晁错开始在一旁劝他赶紧收回宗族王国的封地。
刘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便采纳了晁错的建议,这让早已壮大的刘氏宗族十分不满。
最终,吴王刘濞联合其他主要六个刘姓诸侯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在公元前154年发动叛变,史称「七国之乱」。
不过这场由吴、楚两国为主力军的叛变最终不到三个月就被朝廷平息了。
这七国中,有的被消灭,有的被改封,同姓诸侯王的势力自此被大大削弱,无力再与中央抗衡了。
汉文帝刘恒与汉景帝刘启开创的「治世」延续了三十九年,
后世将这段时间称为「文景之治」。
而在文景之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除了两位皇帝,还有一位女性角色,那就是刘恒的皇后、刘启的生母窦氏。
窦氏尊崇道家,在成为皇太后之后,她不仅要求刘启学习黄老学说,还阻止朝廷重用儒家学者。

这使汉朝初期的社会一直处于「无为而治」的道家氛围中。
汉朝文治之路的开端
什么是「文治」?
不以绝对武力,而以文教礼乐治理国家和百姓,就是文治。

在汉朝提出文治思想的,是出生在洛阳的一位少年,名叫贾谊。
贾谊从小饱读诗书,到了汉文帝时期,贾谊入朝成了最年轻的博士。
那时候,博士是专门授予精通某一学问的学者的官名。
年轻的贾谊入宫后,向刘恒提出了许多儒家思想以礼治国的政见,并且还结合儒学,设计了一套有别于前朝的礼仪制度。

尽管贾谊最后没能得到重用,但他的许多政见都得到了汉文帝刘恒的重视。
拉开长达半个多世纪盛世的序幕
公元前141年,四十七岁的汉景帝刘启逝世,即位的是皇太子刘彻,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
而刘彻的登基,为汉朝的全新时代拉开了序幕。
从公元前141年登基,到公元前87年逝世,汉武帝刘彻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四年。

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他通过一系列政策使汉朝的权力高度集中在中央朝廷手中。这其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就是改变汉朝的统治思想。

刘彻登基后不久,便采纳了儒生董仲舒的建议,开始「罢黜百家」。
儒学逐渐替代了黄老学说,成为在汉朝思想领域中属于统治地位的学说,
并推动汉王朝迎来空前盛世。
文学的大发展
汉朝的文化发展十分迅速,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比如汉赋的出现和乐府诗的发展,让后人得以从流传下来的文字中想象汉朝的盛世风貌。
建造大帝国的钱币
为了建造一个井井有条的大国,汉武帝在全国通行轻重最合适的五铢钱,并禁止私人铸币。
此外,刘彻将从前一直被私人运营的盐和铁收归国有,这一举措为当时的朝廷带来了大量收入,并抑制了商人的势力。
全新的官僚系统
这一时期,他还着手建立了一套新的官僚系统,这就是「中外朝制度」。汉朝的思想、经济、政治在这一时期,都高度集中在了中央。
这样一来,掌权之人是否公正英明,将影响到千千万万人的日常生活。
 本文节选自知中ZHICHINA 
《太喜欢历史了!给孩子的简明中国史》
 想了解更多内容 
 扫码即可马上入手
撰文| 郭怡菲、书鱼 
 插画 | 蒋讲太空人、Ricky
 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C O N T A C T 
商务合作及投简历请发邮件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我们花了两年,为世界众神画像!
世界变局下,我们应该给孩子读什么?
为了汉字启蒙和美育,我们呕心沥血做了这件事

点击👇阅读原文👇 
快速获取《太喜欢历史了!给孩子的简明中国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