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实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美国军方始终高度关注、如临大敌,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介入与反介入”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美两国两军反复博弈的焦点课题。
在美国军方的反“反介入”战略中,相对位于战线后方的关岛基地群已经成为美国西太军事部署的重中之重。
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军相关动向,特此对原载于《飞航导弹》2019年11期的《美军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分析》一文进行了摘要和编辑,供大家参考研究。
特此感谢,原作者:胡尧、李亚雄、吴小鹏,感谢喵斯拉大王整理。
在美军看来,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就是其他国家综合运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试图削弱美军对一些地区的介入能力,破坏美军在“全球公共区域”的行动自由,从而达到维护其国家利益的目的。
具体来看,区域拒止战略对美国主要构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威胁:
一是威胁美国在“全球公共空间”的行动自由
美国及其盟友的利益遍及全球。200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将“重要经济利益或对盟国有重要义务的地区”列为美国的“重要利益”。近年来,美国战略文件中出现了“全球公共空间”一词,指全球的海、空、天、电磁 和网络等领域,特别是战略性海峡和海上运输线。
(主要是公海,因为国际公约注明,各国都有公海航行权)
《美国国防战略》认为,美国“必须保护全球公共空间,以保持对全球市场和资源的介入”。而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正是挑战美国对某些地区的介入能力,威胁美国在“全球公共空间”的行动自由。
二是影响美军对相关公共海域的地区控制
一些地区性大国虽然实力不足以和美军进行全面较量,但却可能通过反介入∕区 域拒止战略降低美军对相关地区影响能力,进而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随着这些国家的实力不断增长,美国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地区存在受到了挑战。
美国认为,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是最完备的。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这一系统的拒止区域很有可能会延伸至 2778 km 以外,远远超出 美海空军战术飞机的有效作战半径。
如果坐视这一形势的发展,美国无疑会失去对西太平洋地区的控制。
三是拉近与美军的军事力量差距
美军一向重视保持自己的军事优势。在冷战结束以后,美军常规军事力量曾长期拥有绝对优势。目前,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正在动摇美军这一领域的主宰地位。
(中国区域拒止战略是对美国的非对称性优势)
美军也将其作为提升自己军事实力的一个借口。通过研究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下的战法,美军可以实现自身军事水平的又一次飞跃。
面对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美军官方文件和研究机构都提出了许多应对措施,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作战理论,打造空海一体战
 空海一体战是近年来美军提出的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最有力的举措。
2010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要求,空军和海军必须联合开发新的空海一体战概念,用来击败位于军事行动频谱各个范 围内的对手,特别是装备先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武器的敌人,确保美国在空、海、天、电磁领域的控制权,挫败企图破坏美军行动自由的挑战。
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于 2010 年 5 月出版《空海一体战--初始作战概念》。该报告将中国列为空海一体战的主要作战对象,认为西太平洋战区是空海一体战的主战场,预测未来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可能先发制人,使美军在这一战区的力量投送体系瘫痪。
(中国军界曾有人如此言道:中国在第一岛链里,完全不怕美国,就是外星人来都够喝一壶。)
因此,美军必须作好充分的战前准备,承受必要的损失,采用海空联合作战的形式,通过系统对抗夺取最后的胜利。
2015 年7月7日,兰德公司发布《空军项目部对拒止环境下作战保障能力的建模研究》。报告全文共 105 页,通过构建框架模型对美空军在拒止环境下的作战进行分析,积极探索了区域大国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下对美军兵力输送和作战行动的威胁并给出对策建议。
二是发展远程打击力量,减少对前沿基地的依赖
美军认为,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的控制范围会逐渐增大。针对这一情况,美军有必要加强自己的远程打击力量。
按照美国学者的估计,战略轰炸机可在没有空中加油的情况下打击 7408 km 距离外 的目标,而相似情况下航母战斗群的飞机仅具备 370~ 833 km 的作战半径,其优势显而易见。
原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声称“反介入的威胁已经使得美国必须向远程打击系统方向转变。”美军已在关岛储备了若干枚射程超过1000 km 的 AGM86C /D 空射巡航导弹,以增强 B-52 的远程打击能力。
目前正在实施的举措包括赋予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远程打击能力,进行海军无人战斗机的远程打击试验。空军计划更新整个战略轰炸机机队,增强隐身突防、远程奔袭以及防区外的主要打击能力。
2015 年 11 月 20 日,兰德公司网站发布题为 《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提升防区外轰炸能力》的报告,分析了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下对美空军防区外轰炸能力的更高需求、替代型防区外飞 机发射巡航导弹的实际效能,并给出了结论与应对之策。
 2018 年的美国《国防战略》指出,新型战略轰炸机B-21计划 2025 年服役。2019 年起将全面开展六代机的研发工作。(B21计划已经延期,最快2022年才能首飞。六代机的技术验证机最近刚刚进行了首次飞行。)
三是发挥隐身技术优势,打造新型作战平台
美军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隐身作战力量最强的军队,在隐身技术上有较大优势,也有相当丰富的实战经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次局部战争中,美军的隐身作战飞机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01年9月,美国空军正式提出组建全球打击特遣部队(GSTF),由12架 B-2 和48架 F-22 组成,美国空军将其视作面对敌人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时的突击力量,具备隐身能力、防区外打击能力、 精确打击能力,可以迅速介入敌方的拒止战场,夺取制空权。(干涉台海局势的主要假想敌)它能突入反介入系统,打击高价值目标,并为后续部队打开通道。如今,全球打击特遣部队已多次在关岛进行前沿部署。
四是加强太空平台的防护,力争战时太空系统正常运转
在近几次局部战争中,太空平台在侦察、通信、打击等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对抗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战争中,各种卫星更是不可或缺
(中美在台海战争打响的第一枪,可能是太空战)

2010 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指出,国防部要千方百计加强美军太空能力,加强空间平台和相应地面设施的抗毁能力。既要积极寻求同其它国家、商业组织的互利协作,也要保证敏感技术和手段的安全性。要加强空间平台的快速部署能力和重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灵活性。
(SPACEX的快速发射能力具有重大军事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美国正在研究空间系统遭到破坏后的降级环境( degraded environment) 下如何进行作战。
也就是太空平台和网络系统遭到打击,部分丧失功效后,美军仍要保持足够战斗力击败对手。
(这点美国也就是想想吧,战略家提出的是容易,真要做到难于登天,因为美军对空间系统的依赖程度远大于其它国家。)
对手很有可能将美国的空间系统列为优先打击目标。《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提到,鉴于空间系统的脆弱性,美军需要更加强大的空海基通信、侦察和监视系统。这些系统必须具备强大的生存力,能在高危环境下工作,例如可以考虑使用续航力强的空中平台作为卫星通信链路的替代品。
海空军应当组织类似于“无太空一周”的缺少空间系统支援条件下的联合作战训练。这类做法有助于减少美军部队对于空间系统的依赖,也能检验后备系统的可靠性。
(聊胜于无)

《国家军事战略》也对武装力量提出了加强在降级环境下训练、演习的要求。(美军的这些做法值得我军借鉴)
五是提高基地抗毁能力,调整前沿部署态势
美军认为,关键地区的前沿基地网和支援设施仍然不可或缺。随着形势的复杂化,美国必须同盟友一道加强战区的基地建设,比如加固设施、分散部署、部署主动防御系统等。
美军还将重新考虑全球力量部署态势,如考虑将一些原来部署在本土的海军力量靠前部署。
在西太平洋地区,美国重点经营关岛基地群。美军认为,随着所谓反介入威胁的增大,冲绳-乌山-岐阜一线已经暴露在对手的打击范围之下。美军已在关岛建成了容量2.16亿升的航空燃料库,全球鹰无人机的侦察指控中心也已建成。
随着2014年海军陆战队第 3师8000人从冲绳整体搬迁到关岛,关岛已经成为美军西太平洋对抗反介入的大本营。
2018年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网站发布题为《处于十字路口的防空与导弹防御———保卫美国海外基地新概念与新技术》的报告,分析美军防空反导系统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的不断增强,美国海外基地尤其是海上作战区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提出了新的防御概念和新能力,称应使用低成本的动能和非动能武器来提升美军防御大规模空袭的能力。
美军提出用分布式杀伤取代以往以航母为主的集中杀伤。
兵力分散化使得敌对方侦察警变得困难,而网络中心化又使得分散的兵力形成有机的一体。
(这是五角大楼研究的重点,也是我们需要警惕的方向)
2018 年以来,美国空军、海军不断进行装备更新,这些迹象表明美国可能正在进行一轮战略大调整,以应对对手的所谓反介入战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