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608字 | 阅读需7分钟
现在讲到文化建设,大家很热切地希望中国文化能够起更大作用,就是走向世界。那么,中国文化到底能不能走向世界呢?
接下来让我们分期来听一听复旦大学著名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教授对“中国文化”的深度解读。
中国文化从哪里来
思考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不能忘记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教导。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有过很著名的演讲,他说:马克思有两大贡献,一是剩余价值;二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历来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掩盖着一个简单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即衣食住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文化究竟从什么地方来?什么是文化?实际上,文化在人们生活生产中间形成。有人开玩笑地说,“文化是吃饱了撑的”。这话虽然刻薄,但其实就是这么回事。例如,口渴了会喝水,喝水不成问题了就要喝茶,还要分什么功夫茶、普洱茶,讲究茶具、茶道。因此,怎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就产生怎样的文化。不要指望在农业社会里产生先进工业文化,而城市与农村,只有消除了城乡差别才能有城乡文化。同样,东方和西方文化肯定也不同,如果不交流,那么要互相通用就不可能。这是一个基本问题,可惜现在讲文化总是引用这引用那,偏偏把老祖宗的话给忘了。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演说
什么是中国文化?对这个问题我们往往有误解。其实,历史时期中国境内和部分藩属国的文化都是中国文化。比如,历史上朝鲜半岛,公元六世纪前是中国朝代的一部分,六世纪后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如在明朝、清朝都自称“大明朝鲜国”“大清朝鲜国”。他们长期通用汉字,官方正式文字、史料全部用汉字,它也是中国文化。越南古都顺化的世界遗产皇城,就是袖珍版的北京故宫,虽然它规模小得多,可写的全是汉字。还有琉球,日本的一些文化也是历史上中国传过去的。今天中国有56个民族,把中国文化解释成狭义的汉字文化、汉族文化是不对的,维吾尔人的伊斯兰文化、藏族文化等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今天中国所有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国文化。比如,中国的朝鲜族、俄罗斯族等民族,他们的文化应该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56各民族,56个美女
汉族和汉族文化的多元性
汉族文化是多元的,因为汉族人是多元的,汉族人中真正的“炎黄子孙”并不多,而大量是外来的,或者是从南方少数民族中吸收进来的。它的来源不仅仅是农业文化,也包括历史上的游牧民族。中国历史上有匈奴、鲜卑、氐、羌、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满、百越等,有些民族现在已经没有了,都融合到汉族里了。例如鲜卑人,原来皇帝姓拓跋,后来汉化改姓元,唐朝、金朝都有元姓。有些民族现在还在,比如突厥族(突厥斯坦),但是在中国没有作为一个民族而存在。像满族,辛亥革命以后怕汉人报复,好多人都改成汉姓。慈禧太后那个叶赫那拉氏改姓叶,瓜尔佳氏改姓关。爱新觉罗家族中有的改姓金,如溥仪的妹妹;有的干脆不用这姓了,如溥雪斋、启功。如果不是现在落实民族政策,很多满人就成了汉人了。
汉族的来源是多元的,这里举三个例子。
一是汉朝的金日(mì)磾(dī)。金日磾的父亲是匈奴首领,因不愿投降汉朝被杀,金日磾与他母亲成为俘虏,为汉武帝养马,后来得到汉武帝重用。汉武帝临死时,要让金日磾作顾命大臣,将幼子托付给他。金日磾说:“我是外国人,怎么行呢?这样会被匈奴人看不起的。”于是,汉武帝又找了霍光等三个人与他一起辅佐幼主。金氏不仅子孙显贵,还成为著名的世族。可见当时并没有民族界限,匈奴人也受重用,并且被接受为本族人。
▲金日磾墓
第二个例子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并不是汉人,他是昭武九姓(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一带的九个小国)白国的后裔。还有来自九国中的安国、何国、史国、米国等的移民,分别以安、何、史、米等为姓。当时如果拒绝来自白国移民的话,唐朝就没有白居易这样伟大的诗人了。
白居易
第三个例子是郑和。郑和是回族人,祖上来自中亚,父亲一辈到过天方(也就是今天的麦加)朝圣,郑和的航海成就得益于阿拉伯人开拓的航线和积累的航海知识。
▲“郑和下西洋”雕塑
农业民族与牧业民族各有所长
中国文化是不是就是农业文化呢?也不是。其实,现在世界大多数学者认为,无论是农业民族还是牧业民族,都是各有所长。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农业民族的生活方式与牧业民族的生活方式不能说谁先进谁落后,他们都有不同的条件。这里举几个例子:
比如音乐舞蹈。今天,汉族的音乐舞蹈与蒙古、维吾尔、藏等少数民族的相比,显得缺乏特色,汉族人一般也不像他们那样能歌善舞。上海花了很大精力推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歌,感觉还是没有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那么有吸引力。什么原因?难道我们这方面的基因就这么差吗?其实不是。大家知道,一个民族总是要适应生活和生产,也要表达自己的七情六欲。汉族的祖先华夏诸族较早就有了文字,至少三千多年前就有了甲骨文。随着文字的发达,语言也越来越复杂,足以表达喜怒哀乐,宣泄各种情感如表达爱情,可以口头表示爱慕,也可以写情书,产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那样的名句。李白想做官,要巴结韩荆州,希望得到韩荆州的引荐,于是就有了“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名篇。而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语言很简单的民族,他们也要表达喜怒哀乐。怎么表达呢?古人讲,言辞不足就用歌咏,再不足就用舞蹈。所以,他们运用声音、人的形体来表达喜怒哀乐,时间长了,他们的音乐舞蹈就见长了。可见,凡是语言能力比较差的,没有文字或者文字简单的民族或群体,一般歌舞都特别好。我曾经到非洲去,看到街上的人在跳舞,一伙人用跳舞表示庆祝,另一伙人用跳舞表示抗议。
▲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同胞们
比如胡琴。十六国时,前秦派出的军队将西域大批乐师、乐器带到河西走廊,以后又传入中原,所以唐朝的音乐才那么发达。唐太宗李世民喜欢《秦王破阵乐》正是这样的产物。我们今天讲的民乐,或者称为国乐,其中就离不开二胡。为什么叫胡琴?因为本来是胡人拉的琴。如果把外来乐器都拿掉,我们的民乐队就集不起来了。二胡、板胡、高胡、京胡,都离不开胡。还有很多打击乐器、弹拨乐器,统统是外来的。
比如胡服骑射。我们知道,孔子时代的马并不是用来骑的,而是用来拉车的。皇帝的驾乘有六匹马,都是马拉车。打仗用兵车,步兵在旁保护。在车上打仗,机动性就差了。另外,马车行走要修路,太陡的山也过不去,打起仗来反而成为累赘。到了战国后期兵车慢慢消失,骑兵成为军队的主力,这个进步是由赵武灵王向胡人学来的。骑马以后骑士的衣服也得变,原来华夏汉人的衣服是长的,上面叫衣,下面叫裳,衣裳就是这么来的。衣裳的下面像连衣裙一样,男人都穿这个衣服,但没法骑马。于是骑射的同时就学胡人的样子,穿上紧身窄袖的服装,打起仗来才能骑着马射击,这一点也是外来的。
胡服骑射
比如席地而坐与胡床。孔子时代都是盘腿坐在席子上,现在这个习惯在韩国、朝鲜、日本还保留着。那么谁先坐凳子呢?还是胡人。因为游牧民族平时骑马的多,所以习惯休息时不是盘腿坐,而是蹲在那里,时间长了很累,就拿段木头坐。开始比较简单,后来就形成了坐具。汉人把这种坐具叫胡床,认为是胡人的床。“床前明月光”的床,不一定就是睡觉的床,供坐着用的也可以叫床。汉人看到这种胡床不错,于是就学,慢慢就有了凳子、椅子了,所以这也得感谢胡人。
▲《閗酒听鹂图轴》 明 张翀 南京博物院藏
比如茶马互市。原来游牧民族没有茶叶,也不喝茶,茶是老祖宗汉人的发明。茶叶的原产地在南方,也有的说在四川。后来汉人的饮茶风传到了游牧民族,渐渐地他们比汉人更加离不开茶。他们的食物以肉类乳类为主,从保健、生活的角度,喝茶对健康有益。从中原往北的蒙古族,一直到北面的俄罗斯人都喝茶。往西面,无论是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也统统喝茶,全是历史上从中国传出去的。上世纪80年代我曾经到塔吉克人聚居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去,问他们最需要什么,他们说两样东西:白酒与茶。我问:什么时候开始喝的?他们说:公路通了以后。牧业民族离不开茶,而汉人需要什么?需要马。开始,汉人自己养马,但养马对草、气候都是有要求的,还是胡人养的马最好,所以历史上汉人与胡人的交往就叫茶马互市,以茶换马。文化就是这样,在物质方面相互依赖,但又各有所长。

▲古时的茶马互市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 未完待续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识别下方小程序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热文推荐/点击标题

葛剑雄:为什么秦朝框住了中国的版图?

握十次手,不如喝一顿酒!

葛剑雄:中国古代为什么看不起商人?

香港教材,有变化了!

野驴随享 | 中国的北境东端

扫码关注我们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