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三联《少年》官方微信公众号,专注中国少年成长,每周更新优质原创主题内容。
栏目介绍
逛书店,要乱逛才有乐趣,只是守在别人划出来的圈里,倒好像自己成了被细分的对象。严肃小说和诗歌,什么时候读都不晚,同样,什么时候读都不早。根据我自己的经验,跳级阅读能带来巨大的快乐。
这个专栏,希望能带着少年多认识一些童书世界之外的作家。每篇一个作家,一两个故事,谈论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把头伸到上面的空气里喘喘气。
契诃夫给自己的哥哥写过一封信,那时候他20多岁。信中说,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他们尊重人格。他们总是很宽容、很温和、很殷勤、很谦逊。他们不会为一把锤子或者找不到橡皮而吵得四邻不安。和别人一起生活的时候,他们既不指望沾光;分别的时候,也决不会说什么“和你在一块儿简直没法过日子”。他们容忍噪声,容忍寒冷,容忍肉烤得太老,容忍别人待在自己家里。
二、他们不仅仅对乞丐和猫怀有同情心,他们还会因为普通人的眼中看不到的事情而忧心。他们会为了帮助别人,为了替伙伴付上大学的费用,为了让母亲穿暖而彻夜难眠。
三、他们非常诚实,他们害怕说谎如同害怕烈火。即使是无足轻重的小事情,他们也从不说谎。谎言不仅是对倾听者的侮辱,也使得说话者在倾听者眼中显得卑俗。
四、他们尊重自己的才能,如果确有才能的话。他们为了发展才智,愿意牺牲平安、美色、美酒和虚荣。他们为自己的才能而自豪。他们深知一个道理,即自己不仅是和别人一同生活,而且还负有教育、影响他人的使命。
五、他们注重在内心中培养美好的情感。他们不会穿着衣服睡觉,不会盯着墙缝看里面趴着的臭虫,不会去呼吸污浊的空气,不会往自己行走的地板上吐唾沫,也不会去吃那些低廉、劣质的饭菜……
六、他们不会一边走路一边喝酒,不会去胡乱拨拉柜子搜寻一点吃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和猪有所区别。他们只是在闲暇的时候,偶尔喝一点酒。这是因为他们追求一个有着健全灵魂的健全的躯体。
我们姑且把这六条称为契诃夫眼中的好人的六个标准。这个标准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
20多岁的时候,契诃夫写的是《变色龙》、《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这样的作品。滑稽、讽刺,篇幅都很短。这些小说好像在暗示,作者在生活中机智、幽默又刻薄。可这封信背后的,却是一个温柔的、宽容又理性的人。随着契诃夫进入中年,他的作品写得越来越好,后一种气质也越来越浓。有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世界上三大短篇小说大师,就像三大男高音一样:莫泊桑、欧·亨利和契诃夫。契诃夫本人不知道这种并列,不过我想他就算知道,也不会介意。他肯定能意识到自己比前两个人写得好。后来有个女作家叫曼斯菲尔德,她说:“我愿将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取契诃夫的一个短篇小说。”这也过分了,莫泊桑的作品是莫泊桑的,又不是她的。
安东尼·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
不过他在短篇小说上的自信没有延续到戏剧创作里。他写的戏剧遭到一大堆评论家的恶评。托尔斯泰读了他的剧本以后说:“它的确一文不值。”但托尔斯泰又说:“写得就像易卜生一样。”这就很让人迷惑。最终托尔斯泰当着他的面说:“您知道我不喜欢莎士比亚,但您的戏剧比他的更糟。”
我们不知道契诃夫听了这话作何反应。有可能……他还挺高兴的。这是一种阴晴不定的荣誉。当然,后来契诃夫的戏剧大获成功,高尔基说自己看了《万尼亚舅舅》以后,像女人一样哭了。高尔基从小在很恶劣的环境里长大,一个戏剧作品要把他感动哭,还是很难的。
《万尼亚舅舅》的舞台是一个农庄,主题是为他人奉献。首先这种奉献让我们联想到契诃夫本人。让我们重温一下他给哥哥信里的第二条:“他们会为了帮助别人,为了替伙伴付上大学的费用,为了让母亲穿暖而彻夜难眠。” 我去过契诃夫在莫斯科的故居。这幢房子有两层,最好的房间属于他的母亲,另外姐姐和哥哥各有一个房间,他自己的书房和卧室也并不宽敞,里面没有很多书。整个房子都是他拿写小说的稿费买的。他还在这个房子里免费给穷人看病。
这部剧里有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医生,幕布一拉开,医生就开始抱怨。我们能容忍他这样的抱怨并且看下去,因为从他的台词里可以得知,他曾经是一个年轻漂亮的青年,但如今又老又累。即使今天,我们也能不需任何说明就能知道,医生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剧里的医生住在乡间,东奔西走,哪怕晚上已经入睡,也有可能被突然传来的消息唤醒,踏上去看病的征途。
他背负着巨大的不幸。这种不幸既是19世纪的(医生可用的手段太少),也是俄罗斯的(地广人稀,他常常需要长途奔波)。经常走了很远一段路看到了病人,病人却已经死了。而病人总是那么多,导致他经常得不到休息。
这就让他的工作充满挫败感,从事他这样工作的人,不可能不起初怀着治病救人的愿望,但这片土地上的不幸那么巨大,一个满怀热情去奉献的人,就像是一碗水倒进了沼泽,而他有什么办法呢?除了借酒浇愁也没什么办法。这就违反了开头说的第六条标准,好人不应该酗酒。可是我们还是喜欢他,因为和那么巨大的不幸相比,酗酒就是一种完全可以原谅的恶习了。
在这部剧里,他面对的是最大的、永远不会结束的不幸,但这种不幸却没有击溃他,因为说到底,这种不幸像一片大雾,它不那么具体,也就不那么疼。
这部剧里的其他人物也都或多或少背负着各种不幸。教授夫人年轻的时候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那是俄国最好的音乐学院。她厌恶自己的丈夫,却无法离开,因为她没办法养活自己。这样鄙视和寄生混合的状态,也让她厌恶自己。
我们还没有介绍教授的女儿索尼娅。索尼娅和她父亲是完全两种人。索尼娅承担了农庄很多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教授什么都不做,还总喊胳膊和腿疼。教授也不爱她。但索尼娅好像并不在乎这一点,她有她生活里更大的不幸,因为她六年来一直爱着医生,而医生却不爱她,因为她的外貌不够美。医生爱教授的妻子。这些都是较小程度的不幸。
而万尼亚舅舅的情况不一样。他的不幸在于自己的生命之火熄灭了。更具体地说,就是他发现自己过去曾经非常尊敬的姐夫,在大城市里生活的教授,是一个又庸俗,又冷漠,又自私的人。他的姐姐早死了。在故事的开始,姐夫带着自己的新妻子,一个年轻的女人,回到万尼亚舅舅的农庄生活,因为这里比较便宜,他退休以后负担不起在大城市的开销。我们会看到农庄的所有人都忍受着教授的任性和自私,但只有万尼亚舅舅公开地讽刺和蔑视他。在开场的时候,万尼亚舅舅是个邋遢的毒舌人物,开头列的那些好人标准,他一条都不符合。但我们也能原谅和喜欢他,因为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里,他每天辛苦干农活,维持农庄的各项开销,自己过着简朴的生活,把大部分钱都交给大城市的教授,让他有多余的钱维持闲暇,去思考,去写作。换句话说,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奉献者,却奉献错了对象。
但万尼亚舅舅的憎恨不光是针对教授的,他对自己的憎恨更加剧烈,正是这种憎恨和绝望让他逐渐丧失了活下去的动力。上面六条标准里的第四条,也就是人应当尊重自己的才能,为了发展才智,人应该愿意牺牲平安、美色、美酒和虚荣。违反了这一条,是他最无法原谅自己的罪责。他误以为自己才能低下,就愿意臣服于艺术王国里地位更高的人,也就是他的姐夫,教授。他持续地牺牲自己的才能,逼迫自己向土地去榨取出每一分钱,因为他觉得他在为一个崇高的目标牺牲。契诃夫让剧中的其他人物都不具备万尼亚舅舅那样的判断力,一开始观众不掌握足够信息的时候,也会和其他人物一样,觉得教授这个人虽然非常烦人,但总归代表了某种崇高的秩序。为什么要这么恶毒地讽刺他呢?可是万尼亚舅舅用他本来可以用于写作的判断力,和对于艺术的良好品味,看穿了这种崇高的本质。25年辛苦的劳作没有击溃他,而当这种奉献没有意义的时候,他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万尼亚舅舅这样持续地奉献,是因为对艺术忠诚,而正因为他有这样的忠诚,他才有能力看穿虚假的艺术的表象,因为在真正的艺术面前,只有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不分教授不教授。教授的头衔不是艺术给予的,而是学校这个国家机构给予的,在我们的社会也是一样,高校教师如果在指定的刊物发表够了文章,就可以评教授。
万尼亚舅舅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深深地伤害到了自己。他保留了对艺术的忠诚,剩下了一副疲劳、衰老的躯体,作为他在艺术面前犯下罪责的证据。所以他酗酒,邋遢,作息时间颠三倒四,说话恶毒,都是因为他厌恶这样的自己。他本来可以让自己成为叔本华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但他却成了一个农夫。
最后来谈谈教授。他好像是一个全无心肝的坏人,但契诃夫是不会太过片面地刻画一个人的。我们还把他放到“奉献”这个行为下来看。他好像一直在索取。最后甚至打算把产权上属于索尼娅的农庄卖掉,好让他有现金去芬兰买别墅。但正是他们一家人这样毫无私心地奉献,除了干农活,还要给他抄写,翻译,整理材料,才培养了这样的一个怪物。他搞的研究没有价值,他写的文章没有人看,他也赚不到足够的钱养活自己。那我们也不妨问自己,这样的人,就没有一点活着的价值吗?万尼亚舅舅的回答是,确实没有。他听到教授建议卖掉农庄以后,拿手枪追着打他。可是万尼亚舅舅太骄傲了,在剧的结尾,教授说打算离开农庄,回到城市住,万尼亚舅舅还主动说继续给他钱供养他。这岂不很奇怪么?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一开始还那样蔑视他呢?但契诃夫这样写,也是给教授安排了一个结局,以前他可以心安理得地以知识和艺术的名义拿这份钱,但现在他得颤抖着拿。他已经知道这钱里都是蔑视了。
我们在结局的地方问,那万尼亚舅舅为什么还要继续奉献呢?他岂不是知道教授配不上他的奉献吗?我的理解是,一开始,他只觉得奉献是他的责任,到结局,他拿奉献来为自己赎罪。他继续用这样的方式折磨自己,但以后他已经有了一份骄傲了。
其实,没有人当得起这样的奉献,极致的奉献是对神的,而人在神的位置,就会显得渺小不堪。别说教授是一个庸俗的人,就算他再杰出许多,他也不配享受另外一个人对他这样的奉献。这样的奉献,对于万尼亚舅舅和教授,都是一种病态的关系。有一次记者问得过诺奖的大诗人米沃什,你还有其他兄弟写诗吗?米沃什回答说,难道一个家族里有一个诗人,还不够不幸吗?这是玩笑话,但想必米沃什是知道这背后的付出的。被别人这样奉献,也属于是一种不幸了。
END
微信编辑,全文朗读:想想

音频剪辑:东东
作者介绍:
陆晶靖,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曾任高校教师、记者、制片人,发表过小说与评论。
好书推荐
神话是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神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童真和理想。阅读神话,就是重返人类童年,就是以极致的方式放飞想象力。
《太喜欢神话了!》从新颖的视角展示了不同神话体系中的精髓,配图精美,语言简洁生动,且对深化内涵的介绍中有很多独到的阐释。
希望这套书能带你翱翔于人类童年期的梦想天空,聆听人类的秘史,畅享心灵的自由。
原价:399元(10册/套)
二人拼团价:235元(10册/套)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欢迎微信扫码,加入三联少年成长群!

群内将定期邀请教育、心理等领域大咖
举办少年成长主题分享会。
敬请期待!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心选商城】,发现更多好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