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修园
用爱滋润你的家园
执教牛津时的苏慧廉
100多年前,一个患了20多年毒瘾的病人,爬了两天两夜,衣衫褴褛地敲开一个英国传教士的家门,再三恳求道:“别人说你是神医,你能不能帮我戒毒……”
这位金发碧眼的传教士对病人的恳求很惊讶,本不想答应,因为这责任太大了,但最后他心存仁慈,决定一试。他说,我只用两种东西,一种是西药,另一个就是祷告。
最后,经过三个礼拜的治疗,这位病人成功戒掉了二十年的毒瘾。后来,戒毒成功的病人归信了耶稣基督,并且回家后开办了一个教会。
而这个温州“神医”传道士,便是效法保罗、远赴中国温州传福音的英国人苏慧廉(William Edward Soothill,1861年-1935年)。
“苏慧廉”可能是他自己取的中文名字,即音译的“苏西尔·威廉”。苏慧廉是英国人,英国循道公会传教士,同时也是当时首屈一指的教育家,牛津大学中文教授,英国知名汉学家。
温州有一个称号叫“中国的耶路撒冷”,据说从信仰基督教(包括新教与天主教)人数的百分比来看,温州是全国比例最高的。
温州信仰基督教的比例为何如此之高?这当然是与苏慧廉等传教士的贡献分不开的。
苏慧廉在中国温州传教26年,他一生最好的时光都在中国度过。二十出头的他,漂洋过海从英国来到中国,他的未婚妻追随而来,他的孩子出生在这里。他在温州定居二十余载,传福音、设立禁烟所,修医院建学堂一直是他的工作。  
苏慧廉是理雅各的学生,李提摩太的追随者,费正清的老师,胡适的朋友,陈寅恪在牛津大学的前任。他为温州留下了第一所西医院、第一所西学堂;为中国留下了温州方言版《圣经》,并将《论语》翻译成英文;他曾在一战前线服务华工,获民国政府勋章;代表英国处理庚子赔款,助力千万英镑退还中国。
“他一生最好的时光都在中国度过,他的故事却少有人知。”《寻找·苏慧廉: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的作者,温州人沈迦说:“在我写这本书之前,有关苏慧廉的介绍最多不会超过300字。所以我特别赞同一句话,我们今天对利玛窦以来的传教士还缺少一个道歉,缺少一声感谢。像苏慧廉这样曾服务于中国、有功于中国的传教士名单还很长很长,他们的故事值得为我们知晓。”
1861年1月23日,苏慧廉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的哈利法克斯。
1881年,年仅20岁的苏慧廉被英国偕我会(United Methodist Free Church,1911年改名圣道公会,1934年再改名循道公会)派遣来华,清光绪七年(1881)10月来到中国温州,住在李华庆牧师(Robert Inkerman Exley,1855-1881)在嘉会里巷口所遗旧居,也接替李了华庆在温州开创的传教事业。
到温州一年后,苏慧廉的未婚妻,查理斯·法勒的女儿苏路熙(Lucy SOOTHILL,1858-1931)也来到了这里。他们在中国成婚、育女。女儿谢福芸(Dorothea Hosie,1885-1959)生于浙江宁波,与大英帝国驻大清外交官谢立山结婚,故女儿的汉姓改姓谢。
起初,这对外国夫妇的到来引起了当地人的好奇,他们的传教更招致排斥。猎奇的人们围着他的妻子路熙,仇视基督教的人向他们投掷石块,甚至放火烧掉教堂。
苏慧廉深刻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疾苦与愚昧,为了缓解当地民众的病苦,更为了得到当地人的认同,传播西方文明,苏慧廉还与其他传教士创办医院,为当地民众医治疾病,帮助那里的民众戒除鸦片毒瘾。随着影响力的增大,苏慧廉还帮助李提摩太创建山西大学堂,而苏慧廉的女儿谢福芸则创办培华女校,林徽因就曾就读于那所学校。

由李庆华首建、后经苏慧廉扩建的楷我公会城市教堂,至今仍屹立在温州城西。
苏慧廉传教的方式效法的是使徒保罗,使徒保罗曾说;“和犹太人在一起就做犹太人,和希腊人在一起就做希腊人。”
苏慧廉在语言方面很有天赋,师从汤壁垣、任铭东学习温州方言仅半年,就学会了温州话,就能用温州话登台讲道。这一方面便利了他与温州人的交流,同时也为他后来写温州方言版《圣经》奠定了语言基础。
苏慧廉与汤壁垣、任铭东一起设计温州话罗马字,1903年以此翻译出版《Sang Iah Sing Shi 新约圣书》。乡村妇孺学习一、二个月,即可用以通信。后来因民国期间推广国语而失传。他甚至能用通顺的文言文为重建城西堂撰写碑文:“中外集资成数,庀材鸠丁,昕夕董治,月圆十度,方始告竣”,为西方传教士中所罕见。
为培养教徒,居宅旁设有书院,为招徕听众,曾以随身携带奎宁、阿司匹林等常用西药治疗疟疾、感冒,教人如何戒烟(鸦片),稍后试行拔牙、修正倒睫等小手术,求医者日众,社会影响日益显著。
苏慧廉还在温州创办了最早的西式教育和医疗事业,其中著名的有艺文中学(1897年—1925年)和白累德医院(1906年—1953年,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前身)。
光绪十年八月十六(1884年10月4日)夜,温州人民反洋教运动处于一触即发之势,苏慧廉率教徒二三十人做礼拜,见群众围集并用石块撞门,立即出外拖拉一人入室关禁,群众破门营救,放火烧毁教堂、书院及居房,该夜火烧六教堂即以此为发端。
教案平息后,苏慧廉致力于办医院和学堂:建医疗室,请瓯海关医师劳莱(J.H.Loring)应诊,继请霍厚福(Alfred.Hogg)任专职医师(1893年末);其后约翰·定理(John Ding Ley)来温(1897年),改在杨柳巷办定理医院。学堂初设于二十三年,学生约20人,除授以圣经、英语、古文外,并以江南制造局译西书为课本。
光绪二十四年,城西礼拜堂建成,苏慧廉在《重建圣殿记》中承认“近十年来,地则有四五邑,会则有七十奇,人则有三千余”,传教工作获得显著进展。
二十九年,完成《新约》温州话全译本。同年秋,开办艺文学堂。
三十二年,定理医院改名白累德医院。
在温州传教26年以后,1908年,苏慧廉北上太原,改任山西大学堂(索庚子赔款办学)即山西国立大学西学校长。
苏慧廉在温州地区传教26年,先后发展教徒万余人,建立9个联区,270余处分堂。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是1898年他主持重建的温州城西堂,至今保存完好。温州教区是循道公会在华传教最成功的2个地区之一(另一个是以云南昭通为中心的西南教区,信徒大部分是苗族)。
他还创制了没有7、4两个不易唱的音名,只有1、2、3、5、6五个音名的中调、长调、短调、八七调、七调等五支曲调,有的至今尚为信徒所传唱。
1915年至1918年任基督教青年会宗教工作主任干事。1925年任中国赔偿、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次年任英国派遣中国的惠林顿爵士代表团团员(负责退还中国庚子赔款)。
1925年5月26日,英国国会正式通过中国赔偿用途法案,决定将庚款余额退还中国。1926年初,苏慧廉随威灵顿代表团来华调查,抵沪后接受了当时的《民国日报》、《字林西报》采访,后《申报》转载了《字林西报》的采访。其后威灵顿代表团曾在上海查礼饭店(现浦江饭店)就庚赔款举行过记者招待会。
该代表团曾到访上海、汉口、南京、杭州、北京等地,听取中英两国人士意见。其间,在汉口,苏慧廉一行还与吴佩孚面谈多次。
苏慧廉在其1928年所著《中国与英国》一书中这样写道:“不管我如何评述中国,我都是带着一种对中国和中国劳苦大众的真挚情感。我曾服务于他们,并在他们中间度过了我的半生。中国的未来需要耐心,也需要持续的同情。”
在侨居中国46年后,苏慧廉于1928年离开中国返回英国,因为杰出的汉学成就成为牛津大学的汉学教授。在此期间,他写了《中国与西方》,将《论语》翻译成英文。苏慧廉还曾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成为那里的访问教授,费正清就是他的学生。
牛津布拉德莫路苏慧廉故居。
1935年5月14日,于牛津寓所去世,享年74岁,葬于牛津玫瑰山墓园(Rose Hill Cemetery)。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电讯:伦敦,5月,14日,牛津汉学教授威廉·爱德华·苏西尔今天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牛津玫瑰山墓园,远处小屋即是墓园教堂。
中间这一方没有墓碑的坟地就是苏慧廉夫妇合葬墓。
参考资料:迦,《寻找· 苏慧廉》,新星出版社沈迦,
一条开往中国的船:赴华传教士的家国回忆,新星出版社妍,
《寻找•苏慧廉》:我们欠传教士一个道歉,一个感谢,时代在线
(心兰微信:lanxin777_luo)
随手点赞和分享给朋友,一起传福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