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学英语除了应对考试之外,还有哪些作用呢?你可能会想到,学英语能够帮助我们获取更多信息,扩大视野,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等,这里我想补充几个新的视角:
(1)学英语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汉语
这句话听上去似乎有点矛盾,但学习一门外语确实能够增加我们对母语的理解,这是因此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以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母语。我想举一个最近发现的例子。
前段时间读到了一本美国人写中国的书:Home Is a Roof Over a Pig,作者Aminta Arrington是一名美国作家,她对中国文化有强烈兴趣,并移居到了山东工作生活了很长时间。书里面讲到了她收养一名中国小女孩的故事。这名女孩的中文名叫“知春”,作者知道小女孩的名字后就询问一名中国朋友“知春”是什么意思,这名朋友告诉她“知春”相当于:to know that spring is coming
作者听到这个解释后很高兴,但同时也感到困惑:为何中文里面仅仅两个字就带有如此丰富的含义?她去查了汉英词典,发现“知”意思是:to know,“春”意思是:spring,“知春”相当于:to know spring,但她身边所有中国朋友都告诉她“知春”代表着:to know that spring is coming,那么这中间多出来的含义是哪里来的呢?作者问了这些朋友,但他们也道不出个所以然,只知道“知春”应该是这个意思。
作者后来学习了多年汉语后才意识到很多汉语词汇其实与中国历史文化密不可分,一个词汇背后可能涉及到某首古诗词、某个民俗传说或者某个历史故事,而这些背景知识对于外国人来说是很难的。比如“知春”能让中国人联想到“春江水暖鸭先知”以及“草木渐知春,萌芽处处新”等很多古诗词,有了这些语境,“知春”就能很自然地理解为“知道春天即将到来”,而不是“知道春天”。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对这一现象也有生动解释。他认为每个汉字背后都带有一幅图景,而这些图景的内容是无法翻译的,只有学习每个汉字背后的历史文化含义才能真正理解它们。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很少意识到“知春”以及其他汉语词汇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历史含义,尽管我每天都在使用它们,而通过一名外国人的视角,我对汉语词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说英语时我们更加容易表达自我
在关于学英语的好处中,有一点少有人提及:我们在说英语时更加容易表达自我。比如同样是表达歉意,说"I'm sorry" 比说“对不起”更没有心理负担,这是因为我们对母语太过敏感,用母语表达一些强烈感情会难以启齿,但说英语时有”钝感“,没有那么多心理负担,反而更容易表达自我。在诸如道歉以及谈判等场合,有时候说英语效果更好。
(3)学习英语可以让我们建立更多新的概念
每个语言都有它自己特有的概念系统,很多概念只存在于某一种特定的语言当中(比如汉语中的“风水”、“上火”,英语中的filibuster,niche),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建立新概念的过程。
举个例子:

上面两个物体在汉语中都可以统称为“桌子”,但是在英语中有不同的名称,左边是desk(a table that you sit at to write or work, often with drawers in it),右边是table(a piece of furniture with a flat top supported by legs),两者区别在于desk通常带有抽屉,而table是不带抽屉的。当我们在学习desk和table时,我们学习的并不仅仅是两个新单词,而是重新对“桌子”进行了一次分类,对桌子建立了一个新的概念。我们建构的新概念越多,思考就会越清晰,对世界的认识就会越加宽广和深刻。
(4)学习英语能给我们一个新的看待世界的视角
不同语言背后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以及他们不同的世界观,学习一门外语其实就是一个学习如何以新的角度看待世界的过程——它会让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举个例子,汉语中有“大伯”、“小姨”、“姑妈”、“婶婶”、“大舅”等亲戚概念,但英语中却只有uncle和aunt两个词与之对应。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其实是社会文化的差异。东亚社会有极其精细的社会分级系统,对血亲,姻亲,旁系,长幼都区分得非常清楚,因此反映到语言中就有了很精细的亲戚概念。欧美社会分级系统没有东亚这么细致,对血亲和姻亲的区分也没有那么讲究,因此英语词汇中对于亲戚的区分就不是特别明显。如果你没有学过英语,那么你会很难意识到其中的文化差异。
语言并不仅仅是一个沟通交流的工具,它还承载了独特的文化、思维方式以及世界观。学习语言其实一个塑造思维,构建新概念的过程,而随着我们构建的概念越来越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也会越加深刻。这也是学习外语所能带给我们的一个巨大好处。

抽奖送两本《朗文英语写作活用词典》,18号晚上8点开奖,需要参与抽奖的同学可以向公众号回复:抽奖,获取抽奖链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