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德国优才
来源:德国优才计划(ID:ToGermany)
文章已获授权
好大一棵树
任你狂风呼
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
有乐也有苦
欢乐你不笑
痛苦你不哭
……
他是中国建国以来,
最年轻的最高领导人,
他是10年文革浩劫的终结者和拯救者,
他提出的“拨乱反正”、
“平反冤假错案”为数千万人恢复了名誉。
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理论,
最初的提出者和实施者,
是新中国真正的敢为人先,锐意的改革者,
他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神秘的,
第一个辞职的中国最高领导人,
今天,他的故事终于可以说了……
他,就是
胡耀邦
1915年11月湖南省浏阳县,
一个孩子哇哇落地,
父母希望他能成大器,
邦国安定,人民斯乐,
于是为他取名为胡耀邦,字国光。
这是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但父母却深明大义,爱国如家,
父亲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
裹小脚的母亲则投身破除歧视妇女运动。
父母教育他要以“正派做人”为原则,
家庭的熏陶造就了他,
光明磊落、忠心爱国的品格。
胡耀邦和表哥
他5岁时,入私塾学习,
后又到里仁小学求学。
12岁时,秋收起义爆发,
工农革命军部队在他学校集合,
那是他第一次看到毛主席。
14岁时,他就加入了中共青年团,
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踏上革命的道路。
年仅19岁,他就参加了长征,
当时毛主席周总理都曾劝他回家,
因为长征艰难无比,
他营养不良瘦弱无比,去了就是送死,
可他却坚决要走。
一路上,他不停地鼓励战友们,
战斗时,他总冲在最前面抢救伤员,
他曾中弹负伤,差点一命呜呼,
至今还有弹片在他身体里未能取出。
经过14个省,跨过24条大河,
征服40座名山险峰,
穿过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突破几十万敌军的重重包围,
跋涉两万五千里,
他跟随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浩浩荡荡的30万红军,
经过长征,仅仅幸存下3万,
而瘦弱的他,竟然是幸存者之一。
毛主席赞赏说他是:
“热爱学习、朝气蓬勃的红小鬼”。
不到24岁,他就被毛主席亲自推荐,
担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打仗时,他每次都冲到最前线赴汤蹈火,
保卫张家口、解放石家庄、太原等,
许多重要红军战役都有他的身影
1949年,新中国诞生,
当年的红小鬼已步入而立之年,
34岁前,他为共产党出生入死,

34岁后,他又为共产党建设新中国呕心沥血。
他的人生,可以说就是新中国的成长史。
35岁时,他担任川北党委书记、
行政公署主任和军区政委,
是“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刚一上任,他就面临了一次强拆事件,
1952年1月8日,时任川北区党委书记的他,
到南充市市政府办公楼施工工地视察时,
许多拆迁户围住了他,
纷纷诉说拆迁中的问题,
批评政府的一些做法。
他了解实情后,
当即指示停止施工,不准拆迁。
并于1月10日致信南充市长,信中说:
“一年多来,公家修建房屋不仅浪费很大,
而且因为收回了大量国有土地,
购买了大批民房,特别是将其中一部分拆掉,
使政府财产与政府威望遭受了许多损失。
在这个问题上,我犯了官僚主义错误,
应向人民群众做检讨”。
图为胡耀邦(前排中)任川北区党委书记时与同事合影
1952年,周总理亲自点名让他进京,
担任中国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和第一书记。
1957年8月1日,胡耀邦与苏联共青团中央委员拉兹杜霍夫在中国植树
1962年,他带职下放到陕西,
那时陕西一穷二白、生产落后,
他为解决这些问题夜以继日地工作,
不久后人民惊呼:
陕西肥了,耀邦瘦了!”
1964年,毛泽东、周恩来、胡耀邦在共青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合影
1966年,“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来袭,
他是最早被拉出来批斗的中央委员,
被大规模围攻,被打得在地上打滚,
但他仍宁折不弯,正气凛然,
从来不为保全自己去整人。
之后,他又被下放到“五七”干校,
什么脏活累活他都干过,受尽屈辱。
直到毛主席突然发话说:
“胡耀邦是苦孩子出身,
我了解他,他能有什么问题呀!”
他才终于被释放。
1975年,60岁的他重新出山了。
胡耀邦与邓小平、李先念在一起
他出山前,中国一直背着,
组织和精神的双重枷锁艰难前行,
他出山后,中国才真正地站了起来!
“文革”积累了许多冤假错案,
干部、知识分子被压得抬不起头来。
他说:
这样一个精神上、组织上被禁锢,
被压制的不自由的民族,
怎么可能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竞争呢?
于是他刚被平反,就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后,
以非凡的胆略和勇气,
领导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平反冤案。
他下定决心,要将建国以来的所有,
冤案、假案、错案,
不管是哪级组织,哪一个领导人定的、批的,
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
有人问他“毛主席批的怎么办?”
他的回答斩钉截铁,只有三个字:
“照样平!”
为推进平反昭雪,广开言路,
他对干部们实行“四不主义”:
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装袋子。
凡是他主持的会议,干部们都发言热烈。
他着手的第一个案子,
就是著名的“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
受到株连的人数有成千上万,
这个大案谁都不敢碰,可他敢。

全面展开工作,调查取证,
半年后,该案在沉冤12年后被彻底平反。
受了苦,找中组部,
有冤枉,找胡耀邦,
成了当时人们最为熟知的俗语。
他没有停下大刀阔斧,
反冤假错案的脚步,
1955年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平反;

为“四五”事件的干部群众平反;
为新中国史上最大冤案,刘少奇平反。
就连当年整过他的人,
他都不计前嫌地为他们平反。
作为国家领导人他曾两次为知识分子掉泪,
1979年夏,他为马寅初平反,含着眼泪说:
“当年毛主席要肯听马老一句话,
中国今天的人口何至于突破10亿大关啊!
批错一个人,增加几亿人,
我们再也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
共产党应该起誓,
再也不准整科学家和知识分子!”

1980年2月,他参加全国剧本创作会。
在讲话中,他特别指出,要爱护文艺队伍。
说到激动处站起来,含泪举着攥紧的拳头,
提高声调说:“我们的党要发誓,
坚决不许对文艺作品妄加罪名,无限上纲,
因而把作家打成反革命!”
1980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邀请物理学家吴仲华教授,为党中央与国务院领导讲授能源学
他让300多万人得以从,
文革的冤假错案中平反,
55万“右派分子”被正名;
中华大地遍地响起嚎啕大哭的声音,
一个老知识分子泪流满面地说:
“没有胡耀邦,我们的冤屈就无法昭雪!”
可也有人质疑他“改正”的人数太多了,
 他的回答言简意赅:
当初抓的时候,为什么不嫌多?
除了平反冤假错案,
他还重视纠正在“文革”中,
被扭曲的理论和思想。
当时中国笼罩在一片混沌中,
“四人帮”虽被打倒了,但政策却未变。

他意识到人民思想受到严重禁锢,
应当提倡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政治生活应当正常化、民主化,
杜绝家长制、一言堂,一个人说了算的现状。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
引起全国震动。
那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这篇文章审阅把关的,正是胡耀邦,
文章发表当天,新华社就全文转发,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9家,
中央和地方报纸也相继转载。
一场规模宏大、内涵丰富、
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在全中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人们当时这样形容这篇文章的力量:
“中国,就像一个疲惫瘫软的旅人,
突然服用了兴奋剂,
一下子又恢复了青春活力,
马上生机勃勃起来。”
当时重要文章要以社论形式发表,
必须经过领导人汪东兴审定,
而他却直接绕过汪东兴发表,
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
如此重大的举动也属胆大包天。

他为中国解除了精神枷锁,
让人们能正常地思考,
而被解放了思想和身心的人们,
最终汇成改革的洪流,
使中国开始变得强大。

不推倒最高深的围墙,
难推动最根本的改变。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鲜为人知的是,胡耀邦却是,
最早提出中国改革开放理论的人,
并率先提出开发我国西部的战略构想,
他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
是他倾注全力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是他冲破层层阻力打开改革开放的局面,
也是他遏
制了当时否定特区的喧嚣声浪,

他不仅提出了经济改革,
更提出了政治改革。
1980年,他走到了权力顶峰,
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
他说自己没变,今天的胡耀邦,
还是昨天的那个胡耀邦。
他确实一如“昨天”,

如昨天一样将人民放在心上。
他认为,
领导干部没有对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
许多地方去也没有去过,看也没有看过,
头脑里一点印象也没有,
怎么可能指导好那里的工作呢?
对担负领导工作的人来说,
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实际。
那时他已年过七旬,
却身体力行,带头深入基层的调研考察,
他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担任最高领导人的7年时间里,
很多个春节他都未与家人一起团聚,
而是深入到矿山井下、穷乡僻壤,
同基层干部共商脱贫致富大计,
了解群众生活,同人民群众一起过年。
宦海沉浮几十年,
他却一如昨天地两袖清风。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可他当上最高领导人以后,
仍然是老样子的朴素。
他不搞特殊,不摆架子,
去任何地方视察,途中都不乘小车,
坚持和大家挤在面包车内。
在任何地方吃饭,他都会付钱。
许多官员升官后,
会给家乡一些福利和特殊,
可他对家乡人却十分“苛刻”,
从不为家乡特殊谋取利益。
他还为亲友立下了“两不准”:
不准亲友上京找他办事;
不准亲友打他的招牌出去办事。
就连他的亲哥哥也没有特殊待遇,

他的哥哥一直是个农民,
上北京找他也还是要去坐火车的。
国中有典型,两袖清风做赤子,
天下无先例,一代‘皇兄’是农人。
这首诗曾当时在中国传为佳话。
他郑重地对家人说:
谁要是利用我的招牌和地位,
在外面做错事,谁就自己负责任,
我是不会出面讲情的。

他日文革被批判深受其辱,
今日位居高位,权力在握,
可他还是一如昨天地宽容。
作家老鬼文革时当红卫兵斗了他,
成年后
老鬼
将自己的经历,

写成了小说寄给他,想让他知道,
当年在批斗会上曾经押过他的人,
现在对他充满敬意和内疚,
老鬼没奢望能得到回复,
没想到那么忙碌的他,
竟特地托人转告他
“请你转告老鬼,给我的书收到了,
向他表示感谢,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很多当年参加批判他的人都说,
胡耀邦不搞阴谋,光明磊落。
他还颠覆了普通人心中,
高高在上的领导人形象,
不循规蹈矩,对人也不设防。
一次他接到父亲病危消息后,
像个孩子一样在办公室里,
捶胸顿足、号啕大哭,
即使秘书推门进来,也依然如此,
没有一丝虚假,完全不顾政治家的深沉。
他是当时出了名的时尚先生,
是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
一次座谈中,一名大学生突然问他,
到底该怎样谈恋爱。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真心实意地追,追,追到底。”
他还是中共中央第一个穿西装,
鼓励唱流行歌曲的领导人,
他带头穿西装,还鼓励其他领导也穿,
这些事看似平常,实则不然,
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
是要顶着巨大压力的,
但他敢为天下先,
敢于做第一个“吃 螃蟹”的人,
是他引领了中国人思想意识改革的潮流,
培养了国人改革开放的意识,
向全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形象。
他在任期间,党内曾出现过腐败现象,

他立即提出要抓大案要案、端正党风,
要从自己身边抓起、从中央抓起。
这段讲话引起巨大震动,
无形中得罪了许多高官。
许多人为他捏把汗,
可他仍义无反顾,他说:
贪污腐化、以权谋私能否制止,
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要用,
最大的决心,最大的毅力,最大的韧性,
狠狠地抓,坚持到底。
他认为反贪污腐败,
在中央,那是宁可得罪个别人,
不可得罪十亿人民的头等大事。
他深知:
对症亦知须药换,
出新何术得陈推,
想制止官员腐败就得有制度。
1984年,在他的领导下中央出台,
《关于严禁党政机关,
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决定》,
1985年,中央出台
《关于禁止领导干部的子女、
配偶经商的决定》,

1985年,一份涉嫌一名政治局委员儿子的,
案件报告送到他面前,
侦查人员因不能进入首长驻地,
而无法找到当事人,也无法取证,
以致案子长期搁置。
他知情后,毫无顾忌地让
公安人员依法办案,
之后公安人员在那位领导家搜出,
大量人民币现金,赃款得用麻袋才能装走。
他执法的严肃无情,震动全国,
让当时党内个别贪官都提心吊胆。
他坚决地说:
谁腐败就查谁,不管你是“八旗子弟”,
还是曾立下赫赫战功,
不管你有多大的后台,还是曾牵扯到谁,
不选择性反腐,不给权贵留后门。
很多人说,他主持中央工作期间,

是我国民主政治生活最正常,
最活跃的时期之一。
他的正直和敢作敢为,
得人心受老百姓的称赞。

然而就在他任职总书记7年后,
1987年1月,
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辞去党中央总书记职务,
成了新中国第一位辞职的最高领导人。
……
辞职后,他虽体弱多病,
却仍关心着国家大事。
平时除了读书思考,
他总是长久地沉默着,
独自面对稍纵即逝的晨曦和落日……
1989年4月15日7时53分,
一颗为国为民操劳一生的炽热心脏,
永远停止了跳动……
逝世第五天,有位记者来到他的老房子,
一走进他的卧室,就被屋内情景惊呆了,
这位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卧室,
简陋到令人难以想象,
三部电话机、一支普通的铁制台历、
一副老花镜和十几支铅笔,
掀开床单看,褥子上还打了补丁,
枕头则是用破旧的白色针织背心缝制的,
里面填装的是一些旧布,
床头柜上一只十几年的青瓷座台灯,
破裂的灯口处包了一层厚厚的胶布。
这些简陋的陈设都挤在那,
仅仅只有15平方米的卧室中,
看了让人既感叹又心酸……
他曾说,
我们的历史是光眀的,还是阴暗的,

是光彩的,还是不光彩的,
每个在台上的人,都要经受检验。
历史是混不过去的。
而他的历史,是一段光芒万丈的历史。
身矮能容月,位高不染尘,
他将一片丹心赋予千秋,付于人民,
顶天立地,无愧人生,昂首向天歌!
《好大一棵树》,
这首歌在中国家喻户晓,
但却鲜有人知,这是唱给他的。
2021年4月15日,
是他离开他的人民整整32周年的日子,
这位曾经中国的良心,
他的名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他的赞歌,必将永远地被传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