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关注我们比较久的读者,有没有发现,观东煮曾经给大家推荐过一些非常独特的商品
比如曾经修复雷峰塔的匠人、亲手做的铜壶;
比如故宫文物修复老师傅亲手复刻的景泰蓝转心杯;
还比如花费多年才复烧出的失传700年的木叶天目盏;
每一个产品背后,都有着动人或传奇的故事,其中映衬的是匠人日复一复对手艺的坚守。
承载着的,是一群人对传承复兴中国传统手工艺或传统文化的期望。
这里有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家族传承人;
也有享誉已久的国家级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
有接受过良好艺术教育、最终投向传统文化怀抱的设计师;
还有为寻找“丢失”的传统手工艺,行走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收藏家……
但因为手工艺产品无法批量化生产,工艺繁复又不能假手于人,所以每次给大家推荐的产品数量都不多。
加之文章意在宣传,只为在速食化消费的今天,对匠人们鼓励支持。
坚持在黑暗中行走的人,自有人为他提灯。
希望看这篇文章的每个人,都愿意成为这些手工艺前行的提灯人。
和田青玉杯
1. 用昆仑和田玉做的青玉杯
2. 结合难度被冠以“巧夺天工”的薄胎工艺
紫砂朱泥小壶
1、选用5年陈腐的典藏级朱泥老料抟制而成,泥料为早年囤泥,目前市面早已有市无价
2、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刁一监制
徽州老青砖壶承
1. 徽雕非遗大师亲制的百年老青砖壶承
2. 每一块青砖都有百年历史,每一块都独一无二,卖一片少一片
十八子手串
1、《延禧攻略》同款复刻
2、影视剧《延禧攻略》官方指定合作伙伴出品

👇点击下面图片即可购买👇
玉器,自古便是国之重器,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珍品。
在中国四大名玉中,和田玉居首位。
因清朝25枚方宝玺中,有13枚是和田玉青玉玉玺,所以青玉,又被称为“帝王之玉”。
清代和田青玉“巡狩天下之宝”玺
其色如青松,低调内敛;其玉质如脂,厚润细腻,是稀少珍贵的上乘玉料。
玉制茶器,也被历代帝王奉为至宝。
据说连收藏玉器甚多的乾隆,也仅舍得将一小玉杯作“主人杯”,只用来品刚采摘的碧螺春。
这次给大家推荐的两款和田青玉杯,选用来自海拔4000米的昆仑山和田玉青玉。
并结合难度被冠以“巧夺天工”的薄胎工艺。
在所有玉雕工艺中,只有一种被冠以巧夺天工,那就是薄胎工艺。
“玉痴”乾隆皇帝曾赞誉其: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
但薄胎工艺难度极大,甚至面临失传困境:
  • 一是原料贵,成品率却很低,有经验的老师傅,十能成四五已经算很好;
  • 二是打磨压力大,既要“薄”又要“稳”,胎壁厚度要一致,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
与普通玉器不同,“薄胎玉器”讲究沿、壁、底一色通透。
这两只和田青玉杯,取宋代官窑影青瓷、清代玉器之特点,再现了薄胎工艺。
初见时,其色青如松、翠如墨,似远山含黛,有一种层峦叠嶂的葱郁之美。
胎壁薄而莹润,在光线照射下,玉杯犹如脱胎换骨,忽而明亮、忽而幽深,像穿梭在绿野仙境。
倒茶入盏,清亮的汤色与碧色融为一体,正称得上古人所言,“玉壶沏茗,如仙琼玉浆”。
两款和田青玉杯皆以宋徽宗为主题设计,取名宋杯1082。
注:1082是宋徽宗的出生年份
宋杯1082·竹之意
这只杯子灵感来自宋徽宗的绘画作品《竹禽图》,以纪念宋徽宗的书画艺术成就。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此杯以竹的意象,再现中国的君子气度,外形风骨傲然。
宋杯1082·钟之韵
这只杯子灵感来自“大晟钟”一统音高的典故,纪念宋徽宗对中国音乐繁荣的贡献。
窈窕淑女,秋水为神玉为骨,此杯以钟的韵味,尽显中国的婉约之美。
金丝楠木礼盒装(内含金丝楠木杯托、真丝手织云锦茶席)
金丝楠木,被誉为“四大名木之首”。
纹理精美、金丝浮现,有淡雅幽香,且不易腐蚀、开裂,自古就是皇家专用木材,被视为“帝王之木”。
置物盒采用百年金丝楠木,闲置下来,也可用于收纳贵重纺织品和珠宝饰品。
除此之外,每个玉杯,都配有一个金丝楠木杯托。
杯托取形砚台,既能烘托玉杯之美,不喝茶时,也可将玉杯倒扣在上面,方便收纳。
注:金丝楠木为天然木材,每个杯托之间的色泽、纹路也会略有差异。
金丝楠木礼盒内,还加了一块真丝手织云锦茶席。
金丝云锦,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是世界级非遗手工艺。这种手织技艺无法用机器替代,一天只能手织5~6cm,被誉为“寸锦寸金”。
这块真丝手织云锦茶席,花纹灵感来自郑板桥的《墨竹图》,光线下熠熠生辉,精致美观。
除了做茶席,它还可以用来收纳小物件,方便随身携带。
普通礼盒装
内含金丝楠木杯托,适宜自用。
【宋杯1082】和田青玉杯
昆仑和田玉 结合巧夺天工的薄胎工艺
特惠价¥1080
👇点击下面图片即可购买👇

爱喝茶的人,手上不能没有一把紫砂壶。
在饮茶之人眼中,紫砂是举世公认的最理想的茶具之一。
世人推崇紫砂壶,首先是因为紫砂土不含铅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制成紫砂壶后,具有独特的“透气而不透水”的特性,用来泡茶,“能发真茶之色、香、味”。
盛暑泡茶,茶叶隔夜不馊。
紫砂泥料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紫泥、红泥和段泥。
其中朱泥比紫泥和段泥更为少见,素有“泥中贵族”之称,泥质更加细腻,更利于聚拢茶香气。
紫砂朱泥小壶也因此,风靡近百年。
自清代起,朱泥小壶就是除钱财与名声外,最能彰显达官贵人社会地位和高雅品位的“奢侈品”。
就连对茶与茶器极讲究的乾隆,对朱泥小壶都爱不释手。
在《弘历中秋赏月行乐图》中,置于茶柜上的,就有一把紫砂朱泥小壶,应为乾隆的御用茶壶。
《弘历中秋赏月行乐图》清 郎世宁绘 
但想得到一把经典的紫砂朱泥壶,好手艺人和好泥料,二者缺一不可。

这次给大家推荐的这三把紫砂朱泥小壶,均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刁一监制。
做紫砂的匠人千千万,但能成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少之又少,刁一老师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师从国家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袁国强,多次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何道洪、葛军等人的悉心指导。
作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等多个奖项,并被多个博物馆馆藏。
这一次,他带领有着5年以上制壶经验的匠人手工制作,每一把都按照严苛的标准亲自把关,成品率很低。
这三只紫砂朱泥小壶所用泥料,来头更是不小。
来自宜兴著名的“朱泥大王”——陶公粟五彩坊紫砂研究所,且用的是已陈腐整整5年的朱泥。
注:陈腐能改善泥料性能,陈腐的时间越长意味着泥料的功能越显著,只有经过长时间风化和陈腐的泥料,才经得起时间打磨,才称得上是一把好紫砂壶
陶公粟五彩坊紫砂研究所,从事紫砂泥料炼制长达30年,储存了大量早期优质紫砂原矿,用于紫砂泥成品炼制。
而朱泥又是他们的优势项,在业界内,甚至有“朱泥大王”之称。
粗颗粒朱泥,不仅使壶小壶耐看、易养,包浆更是温润如玉。
紫砂壶千姿百态,可提到朱泥小壶,第一时间想起的自是坊间广为流传的谚语:“一无名,二思亭,三孟臣,四逸公”。
“无名”指无款的朱泥佳器,而思亭、孟臣、逸公,即是清代三大朱泥制壶名家——陆思亭、惠孟臣、惠逸公。
思亭,孟臣,逸公既是人名,又是壶名。
这三款经典紫砂朱泥壶式,经过百年茶客品鉴,早已成为后世朱泥小壶的代名词。
无论是视觉美感、使用舒适度,还是泡茶的优势,都经过时间的考验。随便拿来一把,都是上好的茶器。
孟臣壶 
紫砂朱泥小壶,若论壶体光泽莹润,胎薄轻巧,线条圆转流畅,首推孟臣壶。
中国台湾学者连横曾在《雅堂文集》里总结到:“茶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
其中“壶必孟臣”,说明了孟臣壶在紫砂中的高峰地位。
17世纪末,孟臣壶曾外销欧洲各地,就连欧洲皇家的银茶具,也会模仿惠“孟臣”梨形壶,影响力极大。
此壶为传统的梨形壶式,壶身形似鸭梨,饱而不塌。
壶的流嘴,刚直劲拔,特别适合饮用功夫茶。
思亭壶 
思亭壶的出现时间,远远晚于孟臣、逸公。
但其依旧能在百年间经久不衰,胜在三美——柔美之型、曼妙之身、娇美之气。
思亭壶也因此被称为美人壶之一,宛若女子娉婷而来,尽显曲线温婉之美。
思亭壶线条鼓腹饱满,壶流与壶把制作纤巧秀丽,宛若美人纤纤玉手。
整体壶身上部细窄,至腰部则豁然开朗,再至底部急速收拢。
尤利于聚拢茶香,每每使用,只觉茶香喷鼻,令人沉醉。
逸公壶
该逸公壶壶身珠圆玉润,上下收敛,鼓腹饱满,壶嘴出水利落有力;
壶钮设计拿捏舒适,整体曲线自然接续变化,干净利索。
壶盖如球昂起,嵌于壶口,桥形壶钮相得益彰。
整器造型简洁大方色泽玉润浑厚,制作细致精良,实为一件光素佳器。
【紫砂朱泥小壶】
5年陈腐朱泥老料所制 包浆温润如玉
特惠价¥799
👇点击下面图片即可购买👇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
提到古徽州一绝,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徽派建筑。
这个结合了北方的庭院结构,又吸取了山越人架楼巢居特点的徽派建筑,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经典”。
即便不懂建筑的人,也会被鳞次栉比的徽派建筑所折服。
但深入徽州村庄的人,往往会有这样的惊诧——看似低调的乡居,实为一座座“硬装”奢华的民间宫殿。
朴素的白墙黑瓦,背后是一个个华美繁复的雕刻世界。
推开古老的大门,从入口到室内,梁、枋、栋、天井、墙裙、屏门、窗扇,甚至美人靠的栏杆上下,木头、石头和青砖上,洒满极尽华美的雕饰。
可谓无宅不雕,无处不刻,无木不图。
古徽州人对房屋的看重,衍生出了闻名天下的“徽州三雕”,还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砖雕便是其中之一(另两个是木雕和石雕)。
砖雕多盛产于坚细的青灰砖上,经过精细的雕镂而成形。
广泛用于门楼、门楣、屋檐、屋顶等处,是彰显主人的品位、地位的象征。
徽派“三雕”以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也有大量的古徽州村落、古民居、古牌坊等被保存下来。
用来建造它们的青砖,也就一道“幸存”了下来。
这一带的老房子多数是从明清时期建造、留存下来的,有100~200年的历史。
但现在大部分已被列为保护文物,不允许擅自拆除。
这次给大家推荐的,都是早年俞老师在走访时,与当地村民沟通,收集的一些年久失修或是在80年代就被拆除的老青砖。
并且用砖雕技法,将其改造成壶承。
俞友鸿先生,是徽州三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古徽州建筑、徽州三雕。
在钻研技法的同时,俞老师还担起了家乡古建筑保护和修复任务。
先后主持修复了5A景区江湾的萧江宗祠、汪口俞氏宗祠等古建筑。
俞老师主持修建的俞氏宗祠

收集回来的老青砖并不能直接作为雕刻使用,需要人工一块块地挑选,将严重破碎的,缺失的“坏砖”挑出来。
再经过清洗、切割、雕刻、整型等粗修的工序,再进行打磨、精修,最终方能完成老青砖的“完美转身”。
老物新用,经过俞老师重新挑选、设计和打磨的青砖,让曾经沉寂的老砖、残砖,以壶承的形式重见天日。
老青砖的砖孔透气,具有不错的吸水性,茶水倒上去容易吸收。
日积月累,不仅颜色会慢慢变得更深邃、更有质感,还会留下茶香。
实用的同时,也有收藏、观赏价值。
古砖收藏,古已有之。
唐宋时期的文人墨客,发现秦砖汉瓦制作的砖砚非常好用,曾竞相效仿使用,以至于一砖难求,价比金玉。
到近现代,金石文化兴起,像鲁迅、吴昌硕等文人也都偏爱收藏古砖。
今日,我们抚摸着这块徽州青砖,摩挲着一道道被精细雕刻的纹路。
或许耳畔依然会响起岁月深激的吆喝,墙外是行人在胡同中往来穿行的市井烟云。
但由于历史风化磨损,老青砖很多已残破缺损,需大量筛选后再加工,数量有限,可以说是卖一片少一片!
老青砖难免有裂纹、砖孔、缺口等瑕疵,尺寸规格也会略有不同,属于正常情况,并不影响使用。
这正是历史所赋予它的痕迹,每一块都不可复制!
【老青砖壶承】
徽雕非遗大师亲制 卖一块少一块
特惠价¥298
👇点击下面图片即可购买👇
如果要说出一部2018年最火的古装剧,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延禧攻略》。
考究用心的清宫布景,古典素雅的色调,如诗如画的中国风构图,每一帧都美到让人惊叹。
但要说起其中,被观众夸赞最多的,还得是融入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众多手艺老师傅亲手制作的服装和配饰。
这次给大家推荐的十八子手串,便是剧中的白月光富察皇后同款复刻。
复刻这款十八子手串的,是享有“京城小故宫”之称的方元·老细金
它也是《延禧攻略》富察皇后十八子手串的官方合作伙伴。剧中秦岚佩戴的十八子手串便是由他们设计制作的。
十八子手串,是清代女性较为喜爱的饰物之一,由念珠演变而来。
十八子寓意着佛教的“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具有祈福纳祥的寓意。
随着用料的华丽夺目,十八子手串逐渐成为了装饰性的首饰品。
它既可以是衣襟上的装饰物,也可以是贴身把玩小件。
这款十八子手串,主珠甄选天然7A级白水晶和玛瑙。
「白水晶」为佛教七宝之一,被誉为“水晶之王”。
“坐看月从潮上出,水晶盘里夜明珠。”宋人陶弼将潮水喻作水晶,月亮喻作夜明珠,赋予景色以美好的意象。
晶莹透亮、有水色之柔的水晶,是历代文人雅士都爱把玩的物件。
「红玛瑙」古代被称为赤玉,因其尽显“中国红”的灵动之美,又有鸿运祥瑞的美好寓意,颇受人喜爱。
玛瑙珍珠背云采用花丝镶嵌工艺制成。
花丝镶嵌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制作过程极为繁复。

淬炼金银,抽成细丝,用掐、填、堆、垒、编、织、攒、焊等手工技法,将金丝弯曲勾勒成各种纹样,再镶嵌以各色玉石。
金银丝细如发丝,纹样如同芝麻大小,全手工完成,宛如金上刺绣。
成品极尽精美、华丽,因此被列为“燕京八绝”之首。
即可拿在手上揣度细赏,尽显岁月沉淀之美;也可垂系胸前,雅致特别。
还可挂在车内、室内,醒神、舒心。
【延禧攻略】同款十八子手串
延禧攻略官方指定合作对象出品
特惠价¥3800
👇点击下面图片即可购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