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话说,最近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啊~
幼升小、小升初不能跟竞赛挂钩;
学科类线下机构,严查!不少机构没通过审核,停摆呢;
北京的小学都安排了课后一小时,每天活动还不太一样,不过都跟学科无关;
幼儿园不准开学前班,小学作业不出校;
每天都有体育课,一切为孩子睡眠让路;
……

咱们这届家长,不容易!
我在《这届父母,比上一代惨多了!》里不是也写了么,像米粒妈小时候,咱们父母基本指哪打哪就够了,稍微上点心,孩子都差不了,现在可不一样,家长都暗戳戳卯足了劲儿,为了孩子进个好学校,考个好高中,上个好大学谋划铺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心累。但又无能为力。
前几天米粒妈发了一篇《这群人正为了孩子逃离北上广!》,一大早打开手机,各种留言涌进来。
因为我那篇是纯分享,写了一些身边人“教育移民”的事儿,好多米粉看了之后,第一反应是:蛤?还有这样的操作?
米粒妈当时为避免广告嫌疑,也没提学校,结果后台各种留言问我海南的学校,大理的学校……
身边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探索、追求应试以外教育的可能了。
其实,教育从来都不是件能一劳永逸的事儿,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家长最高级的聪明:从不怕麻烦
》,老实说,语数外这些学科学习,是最能看到成绩,也最容易达成短期目标的。

但要说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个家庭期望值不一样,每个孩子也不一样。学历、一技之长,步入社会后,是孩子生存的砝码,好工作的敲门砖。

但创造力、探索欲、思考力、抗压力、学习力、情商逆商、与人沟通相处合作的能力……方方面面在考验着他们。
虽然写了这么多年关于教育的文章,看了非常多关于教育的书,也跟好多教育大咖交流过、学习过,但我也是个普通的妈妈,也会对米粒有这样那样的期望,偶尔也迷茫,有时候也泄气,很多选择不知道对米粒来说是暂时的好,还是永久的好。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教书匠》,很受触动,让我更清楚了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什么。
这部纪录片记录的是国内一些探索性的教育,哪里都有,并不局限于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每集20分钟,有的看完茅塞顿开,有的看完会让人陷入更深的思考。
第一集名叫《留白》。

艺术家陈钟策划了一场《天性绽放儿童美术作品展》。
他在一个很大的空间里,给孩子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材料、颜料,固体的、液体的,方形的、圆形的,红色的、黄色的、各种颜色的……

让孩子们自己去创作,不做任何干涉和干扰。没有老师和家长在旁边指导,这些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
他们完完全全沉浸在独立探索和创作的世界里,
整整两个多小时,专注力满满。
孩子们用眼去观察,用手去尝试,用脑去思考,在整个创作中,每个孩子都特别认真、特别严肃、特别享受。
因为这是他们为自己创作的作品,不是为了赢得父母夸奖,也不是为了给老师交差,而是完全发自内心,把自己的想法、创意和尝试,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

米粒妈看着这些孩子,想到了米粒小时候,只要我们不去打搅他,他真的能安安静静创作一上午,大人甚至觉得挺无聊的某件事、某样东西,他能琢磨好久。
米粒妈一直觉得,内驱力能让孩子的发展无上限,因为只有自己发自内心想做一件事,才会把它做到最好,而且享受其中。
但上学后,孩子们每天的计划表排得满满的,根本没时间去思考和消化。
策划这场儿童展的艺术家陈钟也说,不反对教孩子,但要有留白,给孩子时间去消化吸收自己所学。
米粒小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是,这孩子整天都在玩儿,但他在玩的过程中却飞速成长,很多东西都是在玩中吸收获得的,不可思议。

比如他喜欢恐龙,能把上百种不同的恐龙名字如数家珍,他们生活在什么纪,身体特征,体型,植食还是肉食,遇到敌人它的武器是什么……如数家珍。

比如他喜欢飞机,各种飞机绘本都翻烂了,飞机博物馆刷了几十上百遍,后来对机械有了兴趣,自己会去看DK的书,有一次我还发现他在B站自己找机械方面的视频去看。
比如他喜欢足球,跟米粒爸偷偷商量着熬夜看球赛,走路都不正经走,总假装脚下带个球,看到圆的东西就想上脚,因为热爱,再累也要去训练,风雨无阻。
小学上了好几年,我们也在做减法,但他最喜欢的几样,我真心舍不得给他减掉。
比如画画,虽然我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不想帮他做手抄报
,但他画画的过程其实是非常减压的过程,前一秒跟米粒爸因为作业的事儿闹别扭,后一秒画幅小画,出来又称兄道弟了。

踢球也是,读书也是,吃也是……
孩子上了小学,说实话,老母亲没什么资本给孩子时间完全让他去放空。但我觉得,至少给他保留一两样真正喜欢的事儿,让他完全自主地去探索、去琢磨、寻找答案。
除了学习,孩子更应该有生活,有选择的权利,有释放的途经,有享受幸福的能力。

还有一点米粒妈觉得比分数更重要的,是自我调节,以及和他人相处的能力。
经常有人吐槽学霸“高分低能”,其实是因为很多学霸把时间和精力埋头用在学科学习上,不太关注外界,包括人和事,他们不在意,不受影响,不屑去了解。
但社会到底还是人的社会吧,在学校里,很多事可以用成绩好来“化解”,老师、家长对学习好的孩子,也更宽容些。
一旦走入社会,说白了,没人会宠着你、惯着你、包容你……扑面而来的压力,自己要学着消化;跟同事、领导、合作伙伴相处,要懂得分寸和尺度。
没有一份工作是完全依靠自己做成的,基本的沟通、表达、怎样说话更艺术,怎么赢得别人的支持和认同,这都是很大的学问。
这些比分数更重要的软实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点一点积累的。不是课本中学到的,也不是刷题能换来的,更不是一两个月临时抱佛脚就能融会贯通的。
在《教书匠》第五集中,北京一所非常有名的探索性创新学校,一土,就在给孩子安全感上下足了功夫。

真正的安全感,不是刻意去保护孩子,而是在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孩子学习正视自己的情绪,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正向的语言去沟通,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学校里的“游戏小屋”,墙上贴着各种孩子们发生情绪问题时画的心情图。生气、愤怒、委屈……表达出来,孩子们就能慢慢学会看见、面对、调整和修复自己的情绪了。

学习压力大,跟同学产生矛盾,工作中遭受挫败,与同事相处出现问题时,不至于被这些明明可以解决的问题压垮。
这种安全感,不只是学校,其实家庭中更重要。

米粉们都知道,我喜欢带着米粒满世界玩,现在因为疫情,也因为确实有学习压力,长途旅行是不太现实了。但我还是尽可能周末约上米粒的小伙伴,或者我们一家人,去爬爬山,户外走一走,玩一玩。
《教书匠》这部纪录片的第三集《感知》,说的其实就是自然教育。
带着孩子们去大自然里,听听虫鸣鸟叫,光着脚到小溪里捞鱼抓虾,观察植物,有感知自然的能力,才有与外界和解的能力。
大自然真的很治愈。每次去爬山,回来虽然累瘫,但心情上非常放松。大人都这样,何况孩子呢。
《教书匠》这部纪录片看下来,米粒妈对米粒的成长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们现在在公立小学,做作业吗?刷题吗?成绩重要吗?当然,这不用问。
但未来不管米粒是高考还是出国,分数面前,我觉得孩子不长歪才是根本。
我说的这种长歪,不是说孩子学坏了,而是他身体和内心的健康,才是1000000中的那个1,有了这个1,他才有无限的可能。
这部纪录片非常值得一看,关于教育,关于孩子,更是关于父母。

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什么,其实有很多,这部20集的纪录片已经更新了七集,每集都有一个答案。

成绩、分数,可以决定孩子的下限,起码能上个好学校,接受好的学校教育。
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家庭教育永远是根本,是起跑线,也是终点线,不设限,才是最好的上限。
这部纪录片,米粒妈已经把观看地址给大家找好了,戳
,公众号回复“教书匠”就能收到啦~
大家还有什么想跟米粒妈交流和探讨的,记得加我个人微信mlm735哦
作者简介:@米粒妈频道(点击可关注),美国海归、海淀家长,畅销书作家,原500强高管。专注于鸡娃干货、教育经验分享;新书《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荣登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购买链接戳↓)
省钱谁都会,不买最省钱,钱花在刀刃上,薅得到各种大牌的羊毛,才叫真本事
说实话,虽然这几年我的砍价功力只增不减,但是在帮你们杀价的时候,最头疼的还是大牌,个个都像铁公鸡一样
不过如果最后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开团价,我宁可不团,为的就是让米粉们都能入手不后悔。有时候好不容易拿下了品牌方的独家福利,恨不得变着法地奔走相告各位米粉
日本高端奢侈品牌宙斯的按摩梳,5折开团
美国🇺🇸高端小家电品牌西屋,一台烤箱都要四五千,这回空气炸锅只要200多就能入手
平时三四百的澳洲🇦🇺YPL,各种健身服统统六七十拿下
还不快来一起薅羊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