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引起极度舒适,建议星标一下
在情景喜剧、乃至喜剧剧集整体式微的今日,《大侠卢小鱼》目的不在提供解决方法,也不提供此类内容消费本身的意义。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看见一种趋势、坚持一种理念、遇到对内容有探索任务的社区型平台,三条线的交界点,就是《大侠卢小鱼》的位置。
作者 | 周亚波
采访 | 任彤瑶
《大侠卢小鱼之夕阳红战队》在B站独家上线后,播放量在一周内冲上了3000万,同时口碑也呈现了一定的争论。一方面,播放量年轻用户对再次出山的“卢氏喜剧”的认可,或者至少是好奇,另一方面,一种创作者与观众的磨合正在发生。
虽然进场就有B站常见的“爷青回”弹幕出现,但诸如此类的怀旧并没有成为弹幕的主旋律,进而很快过渡到了对剧情的讨论当中。
《大侠卢小鱼之夕阳红战队》(以下简称《大侠卢小鱼》)中,卢正雨再次自导自演、并以“卢小鱼”这一人物身份出场,但用卢正雨自己的话来说,这种设置并不是为了“搭建某种宇宙”,而是一种比较自然而然的顺延,“此卢小鱼”和以往的卢小鱼没有太大关系,甚至“只是重新起名字太麻烦”。
 《大侠卢小鱼之夕阳红站队》海报 
从周期上来看,《大侠卢小鱼》几乎可以用“愣做”来形容。这并非贬义词,1年多的剧本准备期,1年多的后期制作,卢正雨承担了包括导演、主演、服化道、包括字幕在内的后期制作等一大批内容。
在监制、制片人卢梵溪看来,虽然从影视工业化的角度这未必是好事,但从喜剧创作的角度,卢正雨本身有一套自洽的逻辑,有一套自我驱动、能够正常运转的体系,同时也能将“喜剧”的概念与新兴的“搞笑短视频”相区隔,形成差异。
情景喜剧、乃至喜剧剧集整体式微的今日,《大侠卢小鱼》目的显然不会在提供解决方法,也不提供此类内容消费本身的意义。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看见一种趋势、坚持一种理念、遇到对内容有探索任务的社区型平台,三条线的交界点,就是《大侠卢小鱼》的位置。
路也许会有坎坷,但也要有人走。
01 | 探索式创作
“卢正雨可能是当时那一批人当中唯一还在做这件事的。”《大侠卢小鱼》监制、制片人卢梵溪在接受《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专访时表示。
“那一批”指的是互联网视频早期的“网络剧集”创作者。2008年11月,《嘻哈四重奏》第一季上线优酷,出品人古永锵,监制卢梵溪,卢正雨自编自导自演。
在此之前,卢正雨最著名的故事是“追星成功”周星驰,2007年,周星驰参加《鲁豫有约》时,作为粉丝的卢正雨拍摄了短片《我们的故事》,并得到机会上台,亲手将光盘送到周星驰手中,光盘里还包括了他其他几部拍摄的作品。2010年,周星驰邀请他加入《西游·降魔篇》的联合编剧,这是后话。
“做这件事”则是做喜剧剧集。以现在的眼光看,《嘻哈四重奏》简单、粗糙,甚至带有对许多成熟喜剧的模仿,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优酷相关自制内容的发起者,刚刚回国不久的卢梵溪就找对了人做了正确的事情。“网剧先驱”《嘻哈四重奏》率先完成了1亿的播放,也为《万万没想到》彻底打开局面奠定了基础。
不论是在《嘻哈四重奏》系列当中,还是在《绝世高手》系列当中,卢正雨对港式喜剧尤其是无厘头风格的幽默都已经到了相当熟练的水平。卢正雨表示,创作者的个人经历对创作本身的影响无可避免,自己实际也没有去刻意模仿某一种类型,更多的是一种主题的探索。
《大侠卢小鱼》选择的主题是“侠”。这是卢正雨一直想表达的一个主题。
卢正雨告诉《三声》,不论是8分钟左右的短剧,还是两小时左右的电影,都还没能更完整地展现自己心中对“侠”的理解,从2017年《绝世高手》电影周期结束后,卢正雨有了新的计划。

2018年初,卢正雨开始剧本创作,2019年5月,《大侠卢小鱼》正式开拍,近两个月的创作期后,《大侠卢小鱼》进入了超过一年的后期制作期间。
后期时间长,一方面来源于成本,在横店拍摄期间偶遇大雨,又要出外景,剧组为不误工期,用了非常土的方法:透明塑料布搭棚。卢梵溪告诉《三声》,当时自己在片场的感觉就是“感觉随时都会被雨压垮。”
另一方面,卢正雨个人身兼了后期当中的多重工种,编剧、导演、表演以及对后期剪辑音效特效都要自己把握调整,卢正雨自己将其概括为“用时间成本抵消金钱成本”,实际上也为了能让剧集尽可能与自己的创作理念自洽。而当被问及如何评价卢正雨时,卢梵溪的回答则涵盖了“有才华的、全能的、较真的处女座。”
02 | 面对用户
创作理想和创作方式是一个方面,卢梵溪和卢正雨必须面对一个问题是,时代变了。
在网剧最初,“网感”是人们讨论网剧时日常使用的话题,但随着“网剧”概念的扩大化、尤其是长视频网站和电视台的权力交接之后,《嘻哈四重奏》、《万万没想到》早已不属于观众认知中的“网剧”画像;另一方面,虽然娱乐内容消费仍然可以称得上“硬需求”,但短视频等内容对一些内容消费的冲击显而易见,尤其是喜剧。
如何定义“网感”?卢梵溪表示,所谓网感,可以理解为“在年轻人之间快速传播的亚文化”,在早期的《嘻哈四重奏》、《万万没想到》或者打造的网络节目如《暴走大事件》当中,网感都承担着“造梗”的作用,这些梗正是亚文化的载体。而如今,“搞笑内容”的消费快速向短视频和新社区转移,梗的周转消耗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所谓“短视频对长视频内容的冲击”当中,喜剧内容遭到的冲击是最大的。
2018年,卢梵溪创立兔子洞文化时,喊出了“专注做Z时代的付费内容”的口号,和早期的探索一样,卢梵溪仍然属于看到趋势的一批人,近3年过后,用户的点播付费意识进一步增强,平台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也正在增多,长视频平台的分账制度发展、B站作为视频社区的自制内容需求,都是正在发生的变化。
卢梵溪认为,一定程度上,会员付费仍然属于从广告付费到用户直接为剧集付费的中间形态,更加接近观众的形态会发生在未来。更接近观众形态的内容有过已验证的成功,喜剧并非没有机会,如开心麻花的电影;又或者创作门槛偏低的短视频本身,也是一种对观众的接近。
但与此同时,喜剧剧集本身也需要完成的是自我的迭代,将自己的任务从“造梗”往“认同感”迈进,这无疑会给喜剧的创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卢梵溪表示,这种“认同感”其实也是从当时的网感概念当中提取,是在年轻人概念本身更迭之时,不会出现变化的一部分。
梗从目的更多地变为方法,一些更切身的、富有社会意义、关于人生议题的表达将更多地在喜剧中加入。在坚持创作的同时,更接近用户、同时用一种新的姿态面对用户。这与卢正雨本身的探索达成了统一,同时也与本次播出平台B站的社区性质完成了呼应。
在《大侠卢小鱼》当中,卢正雨尝试了一种反套路的创作手法,这让剧集的前几集内容注定要呈现套路化的表达,这成为了目前剧集遭到一定批评的原因,在对后续内容保持自信的同时,卢梵溪和卢正雨也表示,创作一定存在局限性,“不能保证所有观众都能喜欢你的内容”。

创作导向依然是卢正雨首先考虑的:“首先要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拍出来,刚好我以前的很多作品,就是相对年轻的人喜欢的。所以怎么保持新鲜血液?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作品,还是需要更用心地去感受这个世界,多看、多交流、多学习。”
这种探索正在真实进行着。B站的社区性质,让这种关于“认同”的探索变得更加直接而具体,在弹幕,在讨论区,一边坚持、一边在尝试自我突破、自我表达的“卢氏喜剧”正在完成和用户深入而具体的讨论。
梗的交互正在持续,在弹幕,既频繁出现着“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的旧梗互动,也有对“他只是个孩子”变成“他可是个老人”时的会心一笑;认同感的建立也正在发生,在讨论区,有不少观众写下了长文评论、描述感悟,或细数作品当中的闪光点,或批评仍然可以改进的点,卢正雨穿梭于评论之间,保持着和用户的交流。
这是《大侠卢小鱼》的位置,也是它的收获。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sanshengss333
  【商务合作加微信号:sansheng_kefu
点击下方图片 了解更多精彩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