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是广义上的“藤校”毕业生吧,这个事实,以前年轻时常常自豪轻狂,现在到了中年,就平常心了,既不为其感觉到特别的自豪,也没有觉得需要假惺惺的表示“羞愧” - 就像英国前首相卡麦隆,一路贵族学校,中学就是“伊顿公学”,为了表示亲民就假惺惺在竞选时说,“英国现在真的是个人人平等伟大的国家 - 连我们伊顿公学的校友,也被慷慨大度的国民们允许出来竞选首相了..."

藤校的圈子里久了,发现到一个现象,那就是“精致”的人很多。“精致”的表现形式很多,初级的比如饮食的精致,居家的精致,酒店房间的精致,等等。中级的表现,是做事的精致,比如PPT要写的精致好看,说话内容精致,言行举止要斯文有涵养精致,等等。而最高级的,却是做人的精致了,比如刻意的去经营一个“精致”的朋友圈 - 什么样的人要多交往,什么样的人要避免,等等。

这种高级的“精致”,我不仅见的多,而且越来越发现公开宣扬那些人生哲学的人,常常言语之间充满了自豪:
比如,常常看到有精英说,“有限的时间,要花在好看的人身上,有趣的人身上,或者既好看又有趣的人身上。” 看看,这样的人的朋友圈多么“精致” - 要么好看,要么有趣,或者既好看又有趣!
又有人说, “要只和优秀的人长期交往 - 因为它是提升认知最直接的捷径。” - 这里,是用“优秀”这个法宝,来筛选出一个精致的朋友圈。
还有一种精致的做法,就是“少说废话” - “要把有限的人生最宝贵的时间,花在对自己有用的(即:可以给自己带来资源)“高人”身上,至于别的人,最好就少与其说话;因为逻辑很简单 -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是“无用”的,那与其对话也必然是“无用的废话”,是浪费时间。”
年轻一点的时候,听到这些“精致”和“废话”的理论时,我觉得似乎是有道理的。可是,时间推移,我却越来越踟蹰了。尤其是前几天,看到一篇论文,说社会学家通过很多调查研究发现:“废话”的多少,和开心程度是正相关的。比如,一个人在不开心的时候,是不会说废话的。一个人说的话,如果90%以上都是废话,ta 就很快乐。若废话不足50%,则快乐感不足。
这个研究结果让我恍然大悟:身边那么多藤校精英们的不快乐,是不是原因恰恰是精英系统的培训,已经让他们效率太高,废话太少,生活的太精致,因此才不快乐?

我于是开始反思自己每一天,每一周,什么时候是最快乐的时候。然后果然发现:就是在过的不怎么精致,和说废话比例高的时候。比如跟孩子们说一堆的废话,听他们八卦学校里某老师一次在办公室,另外一位老师进来之前她说“您稍等”,原来她当时正在要排放一个比较重量级的屁。我笑得不行,心想孩子们哪里听来那么多老师们的八卦!比如跟母亲每天打电话说的那些废话;作为能源行业从业者,我其实是不应该跟她这样的业余人士说能源话题浪费时间的,但她既然问,我也就跟她偶尔讨论。有一次我说现在油气行业似乎在萎缩,但绿色电力行业在扩张,因此公司有竞争压力。70多岁年纪的母亲立即说,“既然电力扩张有机会,那你们也去做不就行了吗?人家能做,凭什么你们不能做?” 我当时立刻对她这位“业余选手”肃然起敬,心想藤校教育真是把人都教傻了,教的时不时自我设限 - 她说的可不是吗,别人都能做,凭啥你不能做?我心想她的这种思路,才是真正的“growth mindset", 真应该让公司CEO来学习一下。

最近还有一次废话说的最集中最多,然后也最开心的一天。那就是4月1号。我在中英文朋友圈上都发了一条消息,说刚收到美联航邮件,因为我是白金卡会员,免费送我复活节周末的夏威夷往返机票,我第二天就要飞夏威夷来玩了!这本是个愚人节笑话,不料立刻好多朋友祝贺,然后先后又有两位朋友电话都打进来了!第一位是位外国朋友,在檀香山大学教书的,说很高兴我去,要来接我。感动之余,我祝贺他愚人节快乐,然后两人都哈哈大笑,又说了好半天的废话,聊生活,聊旅行,聊十几年未见体重的增加,人生的变化。第二位是位中国朋友,正在夏威夷酒店里,说她和室友前几天突然决定来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两个女孩子就飞到夏威夷了,而且买的是单程机票!她说夏威夷租车很紧张,估计我临时租车肯定租不到,可以去机场接我。感动之余,我祝她愚人节快乐,然后她说,“你这个年纪,还可以更不靠谱吗?你难道不知道,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愚人节,只有第二季度?!” 然后,我们也是都哈哈大笑,又说了好半天的废话,聊生活,聊旅行,聊人生的变化。

所以,我觉得那位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是对的:人的确是需要时不时多说点废话的。只是高效率,只是精致,那样的人生,是把藤校精英往机器人的路上驱赶啊!大理石的地板再好看,铮亮的皮鞋再时尚,也不如时不时光着脚,在泥土路上走几步,在沙滩上踩一踩。太精致了,朋友圈都是比你牛的高人,看起来似乎全是可以”整合“的“资源”,实际上很有可能就是个无聊枯燥没什么快乐感的荒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