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
至高的形而上
在时间的拐弯处,
你的影子无处不在
穿越世纪的尘埃
 ---笛卡尔
2018年5月16日,名为“尘埃之上,这次聊一聊老西门的设计哲学与场所精神”主题讲座,在北京交通大学六层交通报告厅举行。理想空间主持建筑师何勍,与到场的朋友及老师、学生、媒体记者分享了她关于常德老西门城市复兴的哲学思考。
1   场所精神的来源
通过对于常德城市周边及老西门现场的调研回顾及分析,何勍开始质疑教科书式样的“城市文脉即URBAN REXTURE”的真正意义,提出了“场所的意义即场所文脉”的设计理念。
同时,对于老西门项目产生的文化根源即地域特征,进行解释,湖湘文化对于近代中国的影响或许与老西门城市复兴项目在常德的出现不无关联。
2   寻找窨子屋,寻找设计之灵魂 
很久以来,我一直以为自己只有捕捉闪念的本能,
作为建筑师欠缺图形创造力该是何等令人沮丧,常常被囚禁在意识的浮游领海,
试图捕获脑海中稍纵即逝的闪念,
那些支离破碎的图像或者词语,
仿佛魔术师手底下的谎言,来无影去无踪,
带给我们顿悟的惊喜仿佛渔人捕食的收获。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捕获灵感的能力,冥想,深陷,本身也是创造力的一种,它对于设计逻辑的推导产生的作用力,丝毫不亚于图形想象本身。”
——何勍
写老西门如此之难,
仿佛重拾昨日梦魇般不可企攀。
没有人能告诉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采取什么样的风格与特征,
如何面对一座城市过去的历史抑或全然不必有所顾及,
如何拆迁如何回迁,
该复原还是重建,……
作为精神祖屋而存在的窨子屋博物馆
在老西门回迁楼的环伺之下
回迁楼中央的社区中心
另外一个“祖屋”
青苔之上
世上本没有诗歌,
因为有了诗人而有了歌。
"老西门",一个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举措,
原本没什么值得讴歌,
它裹挟着的空间与瓦砾,
既可以不指向过去,也可以不指向未来。
老西门,改造前曾经肮脏丑陋的街巷,糟朽与衰败,
绝不先天孕育今日的文昌与繁盛
也不保佑未来的人潮如织紧锣密鼓。
世上是否有过桃花源?
地图上那个称作桃源的县名既不能开口,
也证明不了什么。
"桃花源"或许只是源自陶公春眠梦觉的幻境,
不成想成就了古今文人落寞感伤的标配图景。
语义或者歧义,且听任各自误读。
时光携带着成语与病句,符号与标签,
泥沙俱下,
汇入我们必经的"未来"之沙河。---何勍
主持建筑师曲雷在工作室做钵子菜馆的屋顶排烟装置模型
雕塑泥手作
天源公司董事长与施工队探讨施工方案
失败的尝试
烈日炎炎的工地
“如果再给点儿时间
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这是施工队头儿说的话,在红色混凝土实验10次之后。
青苔之上
如果场所与空间,广场,房子或者台阶,
必须用词语与标签来注解,
让我们埋下一些种子,等待草籽轻舞飞扬的时间。
当夜晚降临,将层层包裹老西门的高楼和街区层层隐去,
仿佛海潮褪后的深邃宁静,
黑暗中只剩老西门蜿蜒曲折的河水,
蝉鸣四起,偶尔蛙声唱和。
此时的老西门四顾无人,
重叠在"2月桥"与"红尘之吻"之桥的倒影揉碎里。
此时王维的诗句在我耳畔莫名其妙的被吟诵起:
"苍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老西门没有西门,
也没有深林。
《午夜巴黎》的巴黎,是伍迪艾伦梦中的巴黎,
不是你我的巴黎。
老西门的西门,
或许将如永生的巴黎,
永生在无数人记忆的独坐幽篁里。---何勍
以下为讲座现场照片
感谢北京交通大学建筑艺术学院盛强系主任的学术主持,
感谢张红红教授的邀请及发言,
感谢参加讲座的所有朋友们!
理想空间工作室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