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老西门城市复兴
主讲   曲雷、何勍
摘要:2018年5月11日,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二楼展厅,建筑师曲雷、何勍举办“我们的诗和远方”常德老西门建筑展。晚上6点30分,在建筑学院六层报告厅进行专题讲座。 UED《城市·环境·设计》进行现场直播。
       老西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这里曾经是一个被城市遗忘的棚户区,经过建筑师对当地历史形态与传统文脉的保留与再现,并赋予其新的功能业态,城市街区以崭新的方式被激活。这是一次有序的城市更新,对于二、三、四线城市的旧城改造,老西门的设计具有探索意义并引起了多方面关注,至今已接待各地代表团二百多批。
       中国的城市在经历了30年快速发展之后,开始逐渐趋于理性发展。存量更新、城市复兴是各个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老西门项目正是响应国家的政策方针,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社区营造、项目运营、文化延续等多重维度思考后实践的城市转型案例。
       曲雷的老师-现任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骏(右二)在建筑学院院长张颀(左一)的陪同下“微服私访"参观了此次设计展览。建筑师曲雷,何勍进行方案介绍
       在风雨飘摇的木棚子里,住着城市里最无助的老人,买不起新房的无业者,打“跑胡子”(常德一种类似扑克的牌,三个人一桌。)消磨时光的底层人群。这里有抗日战争时期,常德保卫战残存的碉堡遗迹;这里留存着常德最后一栋住满各色人群的破旧木“窨子屋”;这里有50 年代红砖外墙,木质三角桁架的老药材仓库;街巷里隐藏着常德著名的地方特色文化单位——常德丝弦剧团。“杨家牌坊”的蓝色街牌暗示着明末权倾一时,宰相式人物杨嗣昌故居的存在印记。作家丁玲出生在这个片区某个已不复存在的大宅深院中,太多的城市记忆凝聚于此。
       经过六年时间的设计建造,总建筑面积达20万㎡ 的32 栋大大小小的建筑在街区内林立。沿着护城河的商业街、高层回迁楼、钵子菜博物馆,老西门城墙文化馆、小丝弦剧场、葫芦口景观广场、杨家牌坊文化广场,梦笔生花LOFT 叠拼院落群、大千井巷院子与巷子的交叠,醉月楼八面来风的身影,老西门窨子屋老少兼喜的建筑风格,共同开启了构建新常德记忆的征程。
讲座现场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孔宇航(左一)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许蓁(右一)  天津大学电子工程系副院长杨晋生(左二)   天津大学客座教授Lorenzo(右二 )参加讲座
老西门摄影
窨子屋(张广源)
窨子屋室内(张广源)
钵子菜馆(张广源)
钵子菜馆(张广源)
钵子菜馆中庭(张广源)
钵子菜馆屋顶及回迁楼(张广源)
丝弦剧场(张广源)
丝弦剧场(张广源)
丝弦剧场室内(张广源)
从"大千井巷"看护城河水街及远处高层回迁楼(张广源)
醉月楼(张广源)
回迁楼(张广源)
城墙遗址上方钢结构商业建筑(张广源)
水街及尼莫桥(何勍)
葫芦口广场(何勍)
老西门总体轴侧图
展览时间2018年5月9日——5月20日
理想空间工作室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作者      I    丛坤泽
摄影      I    吴琦     张旭光      童佳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