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每天都在摄入和排出一定数量的放射性物质,使人体各种放射性核素的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撰文 | 燕小六
4月13日上午,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污水排放入海。
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排放行动或最早于2022年启动,核污水浓度将稀释至国际排放标准的1/40。排放将逐步进行,持续数十年,直到2041-2051年福岛第一核电站拆除为止。最终执行方案将于晚些时候通报。联合国原子能机构(IAEA)将参与监督作业,包括确认实施情况、监督放射性物质监测的精度等,并基于科学知识,就处理水的实际情况及安全性发布信息。
媒体在报道上述消息时,大量引用顶级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德国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GEOMAR Helmholtz Centre)于2012年发布的计算机模型。该模型显示,一旦核废水入海, 57天将污染大半个太平洋。3年后就可扩散到美国、加拿大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核医学科张敏副主任医师告诉“医学界”,目前尚难评估福岛核废水排泄入海对人体健康的远期影响和后果。
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GEOMAR Helmholtz Centre)。蓝色为轻微辐射,红色为高剂量辐射。/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国家核安全局资料显示,自然界存在天然辐射,主要来自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人通过饮食、饮水等途径,每天都在摄入一定数量的放射性物质,同时由于代谢平衡的作用,每天也会排出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使人体各种放射性核素的量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比如,某男性体重为70千克,其体内钾40的活度达4200贝可(放射性活度单位贝可勒尔,简称贝可)。即人体内每秒钟有4200个钾40原子核发生衰变,同时放出射线。
根据国家核安全局信息,普通公众每年受到天然本底辐射的有效剂量为2.4mSv 。在距离地表1万米高空、从北京乘飞机到上海,接受的辐射量约为0.012mSv。一个人一年飞100次,所接受的剂量约为1.2mSv,不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在2019年第二届华夏肿瘤高峰论坛的科普会场上,时任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陆菁菁称,如果辐射量达到100mSv,照射一年,将会对人体产生损伤。若辐射量达到1000mSv,即使只是短时照射,人也会出现贫血、恶心、呕吐等症状。辐射量如超过4000mSv(短时照射),可能致死。
韩国民众在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外抗议福岛核电站核污水入海计划。/EPA
普通民众对福岛事件的担忧和惶恐,源于核污水可能造成的核辐射。张敏称,应从3个维度来评估这一隐患。
第一,放射性核素毒性分组:分4组,即极毒、高毒、中毒、低毒。
此前有媒体披露,经过滤、净化处理的福岛核污水中,仍含有氚、碳14、钴60、锶90、铯137、碘129等放射性物质残留。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60号和第66号出版物,氚、碳14、碘129属低毒组;铯137为中毒组;钴60和锶90属高毒组。ICRP称,这一分组考虑了核素进入人体后的相对危险性,及核素被吸收的难易程度等。
“放射性核素毒性分类是相对的。会否造成人体辐射损伤,与放射核素的量、半衰期及放射性物质在体内的分布等有关。比如,核医学科用中毒性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状腺癌,100-200mCi(100mCi等于37×108贝可)的碘131在体内可以杀灭肿瘤病灶。绝大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特殊不适,这源于甲状腺癌病灶对碘131的高度特异性摄取。此外,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存在随机效应,即可能出现辐射损伤的几率与放射性核素量无关。因此,针对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治疗后要在6-12个月内避孕。”四川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的一名医生告诉“医学界”。
第二,持续时间,也就是半衰期。
“理论上,半衰期越长,辐射在整个环境中留存的时间也就越长,进入食物链造成富集的机会就越大。”张敏表示。
2020年10月,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福岛放射性水危机的现实》报告(Stemming the tide 2020: The reality of the Fukushima radioactive water crisis) ,称应警惕核污水中放射性核素“漫长的半衰期”。其数据显示,碘129半衰期为1570万年。碳14半衰期达5370年。此外,锶90、铯137的半衰期在30年左右。“基于此,如果缺乏严谨、公正、科学的评估及排放方案,即使核污水的处置计划延迟2年,20年,甚至200年,对于这么长半衰期的放射性物质,意义也不大。”四川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医生补充说。
第三,释放后存在于环境中的量。
有资料称,氚、铯137、碘129、锶90等进入人体,可结合到肌肉组织、甲状腺、骨骼等,足够剂量或可能产生肌肉病变、甲状腺疾病,引起骨髓造血障碍。
张敏表示,日本核污水入海后,局部剂量可能尚达不到短期致病的程度。他更担心放射性核素进入食物链。“以具有挥发性的氚为例,经海水稀释后,它可能随汽化蒸发,进入环境循环。小鱼吃小虾、大鱼吃小鱼,层层富集后的量可能就比较大了,从而影响人类的饮食安全。”
世界卫生组织曾就食物核污染和甲状腺癌展开过研究,研究对象是1986年4月的切尔诺贝利事故。事件发生后,放射性碘飘落在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地,污染奶牛吃的牧草。此后,研究人员在喝过受污染的牛奶的儿童甲状腺内,发现大剂量放射性碘。2006年,联合国将15例儿童甲状腺癌死亡归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目前不清楚本次日本核废水放射性剂量是否达到或超过致病限量。但只要是放射性物质就存在潜在致病风险,可引发疾病,包括遗传病等。这种风险不能规避,就尽量减少,进行必要的科学监测。”四川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医生表示,然而,科学的结论很难及时获得,需要很长的时间。
今年3月9日,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问题科学委员会(以下简称辐射科委会)发布《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造成的辐射水平和影响:自辐射科委会2013年报告以来发布信息的含义(2020年)》。新报告指出,过去10年,随着大量新信息出现,辐射科委会能够对福岛核事故造成的辐射水平和影响,进行更准确可靠的评估。结论认为,在包括胎儿和儿童在内的任何年龄组人群中,出现与该辐射相关的甲状腺癌发病增多的可能性极低。
这一结果与日本2020年2月发布的居民健康调查有出入。该调查显示,福岛县青少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118倍,相当于每100万人中就有236人患病。有分析称,这和相关研究的采样方法有关。
在和“医学界”的沟通中,专家们都表示,希望日本秉着对本国人民、对全球负责的态度,认真评估核废水处置计划。“人们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时,要保持敬畏之心。”四川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医生说。
资料来源:
1.福岛事故十周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回顾核安全进展. 联合国新闻
2.2012: Model csimulations on the long-term dispersal of 137Cs released into the Pacific Ocean off Fukushima.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doi.org/10.1088/1748-9326/7/3/034004
3.影像检查的辐射伤害究竟有多大. 中国青年报
4.放射性核素的毒性重新分组. 辐射防护. 1999 March. Vol.19, No.2
5.Japanese Food Data Challenge the Claimed Link between Fukushima’s Releases and Recently Observed Thyroid Cancer Increase in Japan. Scientific Reports. Published: 06 September 2017. Volume 7. Article number: 10722 (2017)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制版:潘颖
往期精彩回顾
医疗腐败渗透各个角落,医院养出了“千万富翁”
受贿3000万,贪腐16年,两位三甲医院院长被判刑
郑大一附院一科室主任被实名举报收回扣 ,我们和举报人聊了聊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