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篇的文章里,通过每篇6500字的优质原创

逻辑梳理出真实的中国历史脉络

点击下方关注小吏

石琨和姚襄击溃了冉闵布置的阻击会师襄国。

冉闵想要亲自出马,卫将军王泰劝谏说:“如今襄国尚未攻下,外边援救的部队云集而至,正盼着我们出战然后腹背夹击咱们呢!不如现在坚固壁垒挫其锐气,咱们先看看啥形式,您现在要是当了突击队长,万一出点啥事大事去矣,您先冷静,让我先率诸将替您灭了他们。

冉闵听后本不想再出征,但道士法饶却进言:我观天象,太白星入昂宿,当杀胡王之兆,出则必胜,机不可失!
冉闵听后撸起袖子咆哮道:给老子打!谁再废话杀头!(闵攘袂大言曰:"吾战决矣,敢谏者斩!)
道士的话是一方面,另一层面其实也因为冉闵认为眼前的石琨和姚襄根本用不着保存实力,于是尽起三军和羌羯二族决战。
(乃悉众出,与襄、琨战)

他应该再等一会的。

因为就在他尽起三军准备和石琨姚襄开战之时,鲜卑人突然加入战局了。
悦绾率燕兵突然赶到襄国战场,投入了最可怕的武装,骑兵。
在离冉闵大军还有几里地时,他将骑兵散兵排列,马尾拖树枝扬起漫天尘土,把魏兵的士气给打到了谷底。
(悦绾适以燕兵至,去魏兵数里,疏布骑卒,柴扬尘,魏人望之惧)
姚襄、石琨、悦绾三面夹击,石祗则从背后出城发起冲锋,冉闵十面埋伏四面受敌,部队被屠戮殆尽,冉闵仅仅带着十多个骑兵逃回邺城。(襄、琨、绾三面击之,赵王祗自后冲之,魏兵大败,闵与十余骑直还)
之前投降冉闵的胡人栗特康等人把他那个大单于的儿子送给了后赵,被当牲口一样的杀掉了。
此一战,冉闵精锐尽毁,车骑将军胡睦、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中书监卢谌等领导班子全部被杀,十多万将士被屠戮殆尽,武力支柱和官僚组织一战全都打光了(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诸将士死者十余万人,于是人物歼矣
如果说此战之前冉闵统一河北还有希望的话,那么此战之后,他的衰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因为“人物歼矣”!
当年垓下之战即便是输了,霸王仍然奋力率领八百壮士突围,渡过淮河时还有百余人,此时霸王仍然没放弃。(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
等到最后迷路再回头发现只剩28骑了,这时候霸王才最终决定不活了,渡不渡乌江也没啥意思了。

因为这些年积累下来的所有心腹和军官全都打没了,他就算渡了乌江短时间内也组织不起来能抗衡刘邦的铁血之师了。

放冉闵这也这意思。
他手下的高层,都是石虎手下这些年的汉人官僚。
这帮官僚的值钱之处在于能够搭建成一个政权结构的组织体系,你的税收、粮饷、征兵、武器等等基础链条都要靠这帮,你冉闵是这个国家机器最锋利的一把开山斧而已。
现在这帮“里子”都没了,面对这么多需要持久战的强敌,你这个“面子”后面咋源源不断的组织出力量去上战场呢?
此时此刻盗贼蜂起,司州冀州大饥荒,人皆相食,自石虎末年开始皇帝轮番换,频繁的赏赐开始出现八王之乱时期的狗尾续貂效应,总之国库早就空了。
(贼盗蜂起,司、冀大饥,人相食。自季龙末年而闵尽散仓库以树私恩)
北国此时已经战乱到不再有耕种的人了。(诸夏纷乱,无复农者)
汉、羌、胡相互攻杀,无月不战,大约20万户的百余万各地各民族徙民开始踏上了返回故乡的死亡之路,在这次大迁徙中,仅仅有五万户左右到达了祖辈的故乡,史载:“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
所谓“五胡大融合”的第一步底色是啥呢?
本质是杀戮和死亡。
太多经过几百年发展起来的异族在进入中原大舞台后觉得终于有机会攒够了资本能来赌一把了,结果却发现在几把牌之后,很随机的突然每家都扔了几个炸弹将赌注加倍加倍超级加倍!
然后一愣神,自己几百年的积累全消散如烟了

很多十万级的民族体量变成了万级甚至几千几百。

在迁徙这个随机性掉队性极强的社会流动性下,传统的部族结构被打散大乱,最终消化弥散在了这茫茫北国。
解了襄国之围后,前燕和姚襄各回各家,石祗攒起了最后的家底七万人,迅速由其将刘显率领反攻邺城。

河北变成修罗场,根本就没有人再从事生产,冉闵在这一次致命性的大败后,军事危机,民心危机,给养危机开始通通出现。
冉闵潜回到邺城时,民心如受惊的兔子一样,直到射声校尉张艾请求冉闵露面参加了一次郊祀祭天活动,才算勉强安定,此时刘显的七万大军已经推进到距离邺城二十里远的明光宫了。

但就在这个几乎已经看出明显败局的时刻。
冉闵再次用他爆表的战斗力绝地反击了。

冉闵紧急调动出邺城的所有军力出战重创刘显,一路追击到阳平,斩杀了三万多人。(于是尽众而战,大败显军,追奔及于阳平,斩首三万余级)
刘显被追到穷途末路,派人秘密向冉闵投降,表达自己回去会杀了石袛,冉闵收军回城。(显惧,密使请降,求杀祗为效,闵振旅而归)
刘显回去后确实杀掉了石袛和石虎的另一个儿子石炳及十几个后赵核心领导将首级送到了邺城,冉闵在路口将石祗的脑袋烧成了灰,随后封刘显上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
(魏主闵焚祗首于通衢,拜显上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
刘显手上还有三四万杂胡兵,所以冉闵再次骚操作的封了人家大单于。

你儿子咋死的又忘了呗,咱也不知道这货脑子是咋想的。
你当初的人生巅峰是啥呢?
是不要怂就是干的梭哈梭哈全梭哈,所以所有汉人能够丝毫不顾后果的玩了命跟你去报仇。
开弓没有回头箭啦!

七月,冉闵的这大单于就带队偷袭邺城打他脸来了。(秋,七月,刘显复引兵攻邺
不过再次被冉闵击败,然后人家回了襄国就称帝了。

后赵和冉魏在这一次次的对子消耗中,双方都成了强弩之末,而且冉闵的队伍开始在他的大单于骚操作后逐渐崩塌。
八月,黄河以南全都不跟他混了!
冉闵的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荆州刺史乐弘、豫州刺史张遇、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全部向东晋献城投降。
东晋神奇的收获了大量平时敢都不敢想的宅基地。
慕容儁那边也开始收割后赵和冉闵两败俱伤后的红利,派慕容恪攻打中山,派慕容评攻打鲁口,冉魏赵郡太守李带领全郡投降,慕容恪厚赏安抚,领李带的军队去中山喊话,中山也投降了。

慕容恪入中山后给当地将帅土豪数十家全发了北京户口带走,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恪入中山,迁其将帅、土豪数十家诣蓟,余皆安堵,军令严明,秋豪不犯)
慕容大军每过一处,汉化多年的内功就开始剧烈显现,已经受了太多年罪的河北人民看到了解放军,人家慕容家的汉化政府比冉闵靠谱多了,无论豪族还是流民这些年都在东北活的相当踏实。
冉闵此时已经败象尽显,明眼人已经都看得出来后面的事态发展趋势了。

比如73岁的姚弋仲。

姚弋仲那边在被苻家抢走关中未来后开始给家族规划新的道路,他告诫诸子说:石家对我甚厚,所以我本打算杀冉闵以报其德,现在石氏已灭,中原无主,自古以来没有戎狄做天子的,我死后你们便归降晋朝,当竭尽臣节,不要做不义之事。给儿子们开完会,老姚遣使请降东晋。(吾本以晋室大乱,石氏待吾厚,故欲讨其贼臣以报其德。今石氏已灭,中原无主,自古以来未有戎狄作天子者。我死,汝便归晋,当竭尽臣节,无为不义之事。乃遣使请降)
老姚也已经看明白了,河北肯定是前燕的了,人家鲜卑本族体量庞大,自己肯定是卖不上高价了,此时嗑药喝酒烫头的东晋明显更加有发展前途。

351年10月,老姚拿到了东晋官方授予的持节、六夷大都督、督淮北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天府仪同三司、大单于、高陵郡公。

老姚头儿有42个儿子,这辈子数量上绝对没得说,但是吧,这个质量上真的差点意思,他看上的接班人叫姚襄。
这辈子几乎战无不败。

不久姚弋仲死,姚襄秘不发丧,率户六万南攻阳平、元城、发干,一路杀掠三千余家过了黄河,屯兵于碻磝津(茌平县西南古黄河南岸)。
过了黄河的姚襄以太原王亮为长史,天水尹赤为司马,略阳伏子成为左部帅,南安敛岐为右部帅,略阳黑那为前部帅,强白为后部帅,太原薛赞、略阳王权翼为参军,打算大干一场,随后碰上了前秦武装。
然后,姚襄继续保持着对氐人的战绩惯例,直接让人家弄死了三万户,一半的家底这就烧进去了。(襄与秦兵战,败,亡三万余户)
南至荥阳,姚襄开始给他爹发丧,然后又在麻田碰上了秦军,继续现眼,姚襄让人把马都射死了,他的司马尹赤一看你这仗打的脸都不要了,于是投奔前秦而去。(南至荥陽,始发丧。又与秦将高昌、李历战于麻田,马中流矢而毙。弟苌以马授襄,襄曰:“汝何以自免?”苌曰:“但令兄济,竖子必不敢害苌!”会救至,俱免。尹赤奔秦,秦以赤为并州刺史,镇蒲阪)
姚襄继续南下,随后被晋政府表示,你们的驻防地是谯城。
姚襄遣五个弟弟为人质(他爹生的这堆儿子成了他的抵押品,五个五个往外扔),然后自己单骑度淮河,在寿春面见时为豫州刺史的谢尚,两人见面后一见入故,大慰平生。
很快,姚襄战无不败的重要参考原因出现了,这货也特么爱扯淡,而且在专业扯淡的东晋都能扯出一席之地。(襄博学,善谈论,江东人士皆重之
石家没气了,符家入关了,姚家南下了。
时间来到352年,河北终局开始清晰。
正月,刘显进攻常山,冉闵亲率八千骑兵救援,再次无例外的击败刘显,直追到襄国。
刘显的大将军曹伏驹打开城门投降,冉闵灭了这个可笑的政权,杀了这个可笑的皇帝,焚烧了襄国的宫室,将襄国的百姓迁徙到了邺城。
石虎活着的最后的一个儿子石琨无奈向没得罪过的东晋方向逃跑投降。
东晋想睡觉来枕头,自己没本事报的仇,人家自己送过来了,石琨被高调斩于建康街头。
至此,“五胡“第二棒叱咤风云的石家,被彻底断根了。(赵汝陰王琨以其妻妾来奔,斩于建康市,石氏遂绝)
当初石虎在的时候,谶语曾预言了一句话:“灭石者陵”
石虎因此对一切带“陵”的东西产生了巨大的厌恶,恰逢当时还是石闵的冉闵同志被封为兰陵公,石虎将“兰陵”改名“武兴”,石闵因此变成了武兴公。
(初,谶言灭石者陵,寻而石闵徙兰陵公,季龙恶之,改兰陵为武兴郡,至是终为闵所灭)
石虎不知道,他这嘴简直是给石闵开了光,自打冉闵变成“武兴公”后,“威声弥振,胡夏宿将莫不惮之”,成为了后赵的顶级杀神。
灭他石家的真的是什么“灭石者陵”吗?
他生了13个儿子。
冉闵杀了俩,刘显杀了俩,一个让东晋直播砍了头,倒是有整整8个是死在他石家的自相残害下的。
到底是谁灭的他家呢?
与其说“灭石者陵”,倒不如说是“灭石者虎”。

路怎么走,你自己挑的。
上了这条路,就再不能回头!
冉闵攻克襄国,开始在自己常山、中山的小王国周游吃喝。(魏主闵既克襄国,因游食常山、中山诸郡)
他也不是享乐主义作祟,其实他挺不容易的。
因为没有吃的了只能吃一个地方换一个地方。
各地人心不稳危机四伏所以只能搞军事巡演。
冉闵各地浪荡了仨月,前燕清盘了。
352年四月,慕容儁派慕容恪等人率兵南下向冉闵开战。
在魏昌县的廉台(河北无极县西),两军接阵了。
14年了,当年的前燕生死战,双双一战成名的两位小将此时已经是北国的霸王和兵仙。
起点时的擦家而过终究敌不过宿命。
终局之战,又见面了。

冉闵率大军前去迎战,他的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劝谏他说:“鲜卑人现在正在胜势,咱们应该避其锋芒,等他们骄兵懈怠后再增兵攻击。
冉闵比较愤怒,我打仗靠的就是个猛!我要是避战咱的兵就该说我怂了,我后面的降龙十八掌就打不出来了,他来了整好!我非打死他!(闵怒曰:"吾成师以出,将平幽州,斩慕容隽。今遇恪而避之,人将侮我矣)
没问题,各有各的风格,冉闵天生就是奔放型的,高山落大石,狂风扫落叶,除了让前燕突然加入战局那次之外,人家这辈子没输过。
随后冉闵十战十捷。(乃与恪遇,十战皆败之)
冉闵的战神气质开始让前燕军心动摇。(闵素有勇名,所将兵精锐,燕人惮之)
慕容恪巡视军阵,对燕军做最后的战前动员:冉闵有勇无谋,现在已经是强弩之眸,现在魏军已经饥饿疲惫难以为继,成败在此一举了!(慕容恪巡陈,谓将士曰:“冉闵勇而无谋,一夫敌耳!其士卒饥疲,甲兵虽精,其实难用,不足破也)
不光慕容恪这么说,其实冉闵也感觉到自己的内力在逐渐耗竭。
最直观的,就是他的骑兵在这多年的征战后已经快打光了。
他也不是一味的猛,其实很有自知之明,连着十胜后,冉闵将自己的部队开始往林木茂盛之地,因为在林中前燕的骑兵使不上劲。(闵以所将多步卒,而燕皆骑兵,引兵将趣林中)
慕容恪那边也看出来了,参军高开说:“如果冉闵进入密森,咱们就再也无法控制他了!应火速派轻骑兵去拦截他,等到交战以后假装逃跑,把他引过来后咱们跟他决战。(恪参军高开曰:吾骑兵利平地,若闵得入林,不可复制。宜亟遣轻骑邀之,既合而陽走,诱致平地,然后可击也。恪从之)
慕容恪随后拿出了最新研制的杀手锏。
铁锁连环马!

慕容恪选了五千名鲜卑精锐,用铁链把马匹联结起来形成了铁骑方阵。(恪乃以铁锁连马,简善射鲜卑勇而无刚者五千,方阵而前)
与此同时派出了轻骑兵勾引冉闵回到了平原,慕容恪军分三部,对诸将展开了决战动员:“冉闵轻敌,总觉得自己攻无不克,现在我们分军三部,我领一部作为诱饵亲自在中军阵地等他,冉闵骁勇,他知道咱们势大,看到咱们中军人少必定会万死冲我中军,等他冲过来的时候,剩下两部迅速给我包抄夹击他,大功必成!(魏兵还就平地,恪分军为三部,谓诸将曰:闵勇而无谋,一夫之敌耳。虽有甲兵,不足击也。吾今分军为三都,掎角以待之。闵性轻锐,又以吾军势非敌,必出万死冲吾中军。吾今贯甲厚阵以俟其至,诸军但励卒从傍须其战,合夹而击之,必克)
综上所述,此次会战,冉闵十战十胜的凶猛自不必说,其实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以下三点:
1、慕容恪极高的战略头脑。
五千连环马的大量铁索不是小数,肯定是事先准备的,绝对不是十战十败后才临时想出来的,因为根本没地方凑出那么多的铁索和专门的连锁工具,所以之前的那十战十败大概率也是故意为之,目的是为了骄冉闵的兵,让他最后掉入圈套。
2、慕容恪带兵水平极高。
通常战争中一两次战败后军心就崩了,军心会散到看见敌人就腿肚子转筋,无论十战十败是否故意为之,连续十败后还能拢住部队的将领这几千年没见过几个。
3、冉闵的战斗力确实堪称五胡第一凶悍。
他可以打的一生侵略如火的慕容恪设下如此计谋而且从头到尾极其重视防守。
“铁索连环马”在大家的传统印象中都是古代的坦克部队,是顶级冲锋型战队。
但实际上,它出生之初的原因是为了结成铜墙铁壁来顶住冉闵的突击。
一般来讲,正面迎敌冲锋的都是肉盾都是步兵,因为可以有盾牌等有助于防守的武器来迎接对方的冲阵。
但慕容恪根本不敢用,因为担心被冉闵一冲就散。
慕容恪极其罕见的以骑兵结阵来迎接冉闵的冲阵,而且选的是全军最不怂的五千人。(
恪乃以铁锁连马,简善射鲜卑勇而无刚者五千,方阵而前

所谓的“铁锁连马”是为了啥?
是为了不让人跑!
步兵结阵容易让冉闵一冲就跑了,把五千匹马分层次的拿铁索连起来,你再牛也冲不动!

说句不好听的,这五千铁锁骑兵在慕容恪的心里就是炮灰,就是陷住冉闵换取的时间,是这场战役的“正兵”。
以正合,出奇(jī)胜,吾今贯甲厚阵以俟其至,拿常规的肉盾让敌人把牌打出来,然后打出自己的预备队诸军但励卒从傍须其战,合夹而击之去收割比赛。
冉闵被燕兵从树林中引出来了,冉闵左手拿两刃矛,右手拿钩戟,再次带队冲杀而来,斩首三百余后望见慕容恪司令部大幢,果然如慕容恪所料,冉闵认为发现了赛点,仗着自己无坚不摧开始直冲而来!
(闵所乘骏马曰朱龙,日行千里。闵左操两刃矛,右执钩戟,以击燕兵,斩首三百余级。望见大幢,知其为中军,直冲之)

等到冉闵冲到近前发现上当了!马都特么连着呢!根本冲不出那种所向披靡的感觉!

与此同时,燕军的其他两部从两翼夹击,彻底冲垮了冉闵大军。(燕两军从旁夹击,大破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这场决定河北归属的战役和550年前的那场垓下之战是那么的相似。
1、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後,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
2、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
3、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

4、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韩信和慕容恪都是自己中军当诱饵,都是先拿肉盾把战神引出来,随后再两翼齐飞的夹击战神。
霸王比冉闵要强,即便被三面夹击仍然没崩,直到最后韩信再杀回来后才扛不住的。

在团团重围中,冉闵再次逃脱,向东狂奔了二十多里,眼瞅再次突围成功。
不过可能是老天已经觉得他完成了自己的历史剧本,总让他这么祸祸也不是个事。
他那匹日行千里的朱龙突然倒毙,估计是在肉搏后失血过多累死了。(围闵数重,闵溃围东走二十余里,朱龙忽毙)
冉闵因此被前燕抓获,被押送到蓟城。
慕容儁见了冉闵后醋意大起,你不过一个奴才,也特么配称帝!
冉闵道:“天下大乱,你们这帮夷狄禽兽尚可称帝,何况我中原英雄!(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得不称帝邪!)
慕容儁大怒,打了冉闵三百鞭,随后不久杀了冉闵。
说到底,慕容儁最愤怒的就是冉闵这猪把传国玉玺这好白菜给拱了。
冉闵死后,前燕大旱蝗灾,慕容儁又嘀咕了,又派人去祭祀冉闵,还给他追封了谥号,叫“悼武天王”。
多么务实的信仰观,这种给敌人封王搞超度的现象后面会经常发生。
总之,无论是鬼还是神,在中国人民面前你需要展示自己的才艺。
斗争中拿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根本就别想,这同样贯彻在了中国的神灵信仰中。
无论是帮人办事造福,还是为祸人间,总之“灵”者为先。
短暂休整后,慕容评及中尉侯龛率精兵一万人进攻邺城,魏国太子冉智紧闭城门抵抗固守,但城外的兵众全都投降了前燕,邺城已是孤城一座,城里饥荒,以人为食。
冉魏最终派使者向东晋朝廷进奉降表,请求投降,并向最近的谢尚求救。
前面我们说过,冉魏的黄河以南都投降东晋了,而且在前燕清盘河北时,东晋也北伐了。
殷浩上疏请求北上许昌、洛阳,穆帝同意,东晋终于出手了。
此时,桓温已经多次上梳北伐了,但朝廷根本就不搭理。(屡求北伐,诏书不听)
桓温早就知道东晋在拿殷浩对抗自己,虽然不高兴,但由于他知道殷浩的水平,所以也根本没拿他当回事。
(温知朝廷杖殷浩以抗己,甚忿之;然素知浩之为人,亦不之惮也)
351年十二月时,桓温玩造型了。
他在上奏北伐后就立即行动,率五万人顺江而下驻扎在武昌。
东晋吓哭了,吓的殷浩想辞职躲桓温。
您这是要北伐还是要东进啊?
最终司马昱调停,表示这就北伐,桓温同志你现在这个动作不合适吧!
桓温最终假惺惺谢罪,率军返回了荆州,被桓温挤兑够呛的殷浩则在352年二月赶紧启动了北伐计划。
结果表现极差。
出征前,殷浩堕马。
真准啊,战事朝着不利的方向迅速发展。
前锋谢尚对新降的军阀张遇没能安抚,张遇再次反叛,据许昌叛变投降了前秦,随后派兵进据洛阳并进攻晋军所据的仓垣,这个本该不成问题的小军阀,成为了殷浩此次北伐的巨大障碍。(谢尚不能抚尉张遇,遇怒,据许昌叛,使其将上官恩据洛陽,乐弘攻督护戴施于仓垣,浩军不能进)
谢尚随后和新朋友姚襄一同进攻张遇。
苻健派出了苻雄、苻菁率领二万步骑去救援。
双方在颍水的诫桥交战,谢尚等大败,死了一万五千人。
谢尚逃回淮南,姚襄则丢弃军用物资殿后护送谢尚到了芍陂。
东晋兵怂是正常发挥,姚襄也再次证明自己拥有只要看见符家人就窜稀等等优良传统。
谢尚把所有后事全托付给姚襄回朝廷谢罪,殷浩退屯寿春。
七月,苻雄把张遇及陈郡、颍川、许昌、洛阳的百姓五万多户迁徙到关中,任命右卫将军杨群为豫州刺史,镇守许昌。(七月,秦丞相雄徙张遇及陈、颍、许、洛之民五万余户于关中,以右卫将军杨群为豫州刺史,镇许昌)
东晋的这次北伐,完完全全成了给前秦做嫁衣裳。
殷浩的北伐,就这样搁置了。
与此同时,慕容儁派广威将军慕容军、殿中将军慕舆根、右司马皇甫真等人率领步、骑兵二万人协助慕容评攻打邺城。
前燕在增兵,不能让东晋插上手,因为邺城里面还有最关键的一样东西。
传国玉玺!
谢尚的部将戴施看到求救信后就从仓垣移师到棘津驻扎,索要传国印玺。(施闻蒋求救,乃自仓垣徙屯棘津,止使者求传国玺)
邺城方面怀疑谢尚不能前来援救,犹豫不决。
六月,戴施亲率一百多名特种兵进入邺城帮助守卫三台,说道:“如今燕寇陈兵城外,道路不通,你把传国玉玺给我们,我派加急特快禀报天子,天子听说传国印玺已经归晋,必定发兵发粮援助邺城。
戴施就这样,终于得到了传国印玺,随后秘派心腹将传国印玺送到了枋头。
不论戴施是不是骗人,邺城里面也等不到那一天了。
因为邺城再也没有一天的粮食了!
邺城最后的五千人出城战斗,被慕容评彻底打败,四千多人被斩首。
八月十三,冉魏长水校尉马愿等人打开邺城城门投降。
戴施等系着绳子从城墙上逃出来,逃奔到仓垣。
最重要的传国玉玺,那个慕容儁心心念念的东西,最后还是没得到。
慕容儁最终善待了冉魏的皇后和太子,因为他要编造谎言,说这娘俩献出了这东西,赐董后号为奉玺君,赐封冉智以海宾侯爵位。

那边北伐窜稀的谢尚却从枋头一站站的迎来了顶级快递抵达建康,百官大庆。
(谢尚自枋头迎传国玺至建康,百僚毕贺)
40年啦,这块石头终于回归祖国怀抱啦!
东晋这乐够呛的同时,前燕的同志们也在忙着慕容儁上皇帝尊号。
慕容儁也匆匆忙忙就同意了,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年号“元玺”。
352年是个两晋时代比较里程碑的一年,因为秦、燕这两强在这一年同时建国继皇帝位,也就此拉开了东晋后半场的序幕。
两晋悲歌由司马炎对司马攸的种种算计开始,然后八王之乱走向自我毁灭,再到永嘉之乱彻底崩盘,天下大乱,胡马南来,王与马立足江左开启门阀政治,这段时间,算是第一阶段。
自羯赵兴起暴虐为祸北方,再到冉闵屠羯中原分崩离析,算是这段历史的中章。
这段时间同样也是东晋门阀政治在王敦之乱、苏峻之乱、王庾对峙走向平稳僵局的时刻。
自前秦前燕开国,算是走上了两晋的后半程。
屠胡霸王和五胡兵仙的巅峰对决后,其实两晋悲歌的全明星时代才刚刚到来!

北方开始走上了第二次大融合的过程,南面也开始努力突破门阀政治的大均势。
北方和南方,各有一个猛人。
但各自功败垂成。
北方那个猛人还要等等,南方这个猛人先出招了。
正如刘惔所言:此人一生不走一步废棋,不赌一次无把握的赌局。
他开始利用手中的八州之势,使出了一招一招击打司马家和高门大姓的绵密拳术。
与此同时,北方另一位英雄,也在一步步的隐忍中,迈出了自己投鞭断流的宏大人生。

南北各路英雄交相辉映的时代,越来越精彩了
亲们,帮点
“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