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是消费环境之“毒”。有了毒,就该对标对表“四个最严”要求,该刮骨疗毒绝不含糊。
▲河南郑州多部门连夜排查“瘦肉精”羊肉  省市场监管局:全省彻查问题羊肉,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文|佘宗明

瘦肉精“重现江湖”了。
据央视3·15晚会报道,河北养羊大县青县有养殖户在养羊过程中,为了增加出肉率、多卖钱,在饲料中偷偷混入瘦肉精。吃了瘦肉精的羊“一只多卖五六十元”,部分“瘦肉精”羊肉流入河南等地市场。
而很多商贩也是“明知故贩”——在郑州几个农产品交易市场上,部分商贩不是在市场内销售“瘦肉精”羊肉,而是凌晨在附近的货车上交易。
晚会播出后,农业农村部立即责成河北省、河南省迅速组织开展查处工作,同时连夜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督促地方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严肃惩处违法行为。
目前2名嫌疑人已被控制,青县政府已对问题羊肉进行封存,正在追溯瘦肉精来源。而多地也开始严查相关产品流入。
原以为可以说一句“再见,瘦肉精”,没承想变成了“又见瘦肉精!”
但可以肯定,不论“瘦肉精猪(或羊)”有多么会藏,都不该“溜出监管栅栏”。
无论“瘦肉精”背后的人有多“精”,都应逃不过监管的慧眼。
瘦肉精的“前世今生”
公众“舌尖”上的安全感流失时,没有一个“毒食品”是无辜的。
这其中,也包括“瘦肉精猪(羊)”。
瘦肉精是什么?
百科会告诉我们:它是某类药物的统称,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能抑制动物脂肪生成,促进瘦肉生长。常见的种类有盐酸克仑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硫酸沙丁胺醇、盐酸多巴胺、西马特罗和硫酸特布他林等。
看不懂对不对?
没关系,记住一点就行了:它有害。
科普人士会给你列出一堆食用的危害:会急性中毒,出现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手指震颤,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皮肤过敏性红色丘疹,诱发恶性肿瘤等。
至于具体作用原理,为避免变成生物学与化学论文摘引,此处省略10000字。
对于瘦肉精的危害,有些人至今心有余悸。
2009年,广州发生首例“瘦肉精”中毒事件,70余人住院治疗,检测出63头问题生猪,所幸无危重和死亡病例。此后多地对此展开专项治理。
2011年3月15日,央视曝光某知名食品公司连续多年收购“瘦肉精”猪肉,让瘦肉精再度进入公众视线。
彼时,国内食品安全问题时有爆出,如白酒塑化剂、染色馒头、毒豆芽等,叠加之前的地沟油、苏丹红鸡蛋等,这让涉食品安全话题的舆论关注度达到了峰值。
正因瘦肉精是“害人精”式的存在,很多国家都严禁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类药物,将肉品中的瘦肉精残留作为必检项目。我国也于2000年提出禁止使用“瘦肉精”类药物。换句话说,早在2000年,监管层面就将瘦肉精“拉黑”了。
但瘦肉精屡禁难止。
2009年、2011年,瘦肉精的“小强体质”,已经凸显了出来。
如今,瘦肉精又被爆出,也为屡禁难止中的“难”字作了注解。
▲河北青县多部门100多人连夜排查“瘦肉精”羊肉  2名嫌疑人被控制,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四个最严”下的改观
如果要写一本“食品安全问题汇编”,那瘦肉精猪(羊),肯定是绕不开的一章。
而针对瘦肉精监管尺度的不断收紧,也是我国食品安全治理脉络主线的投射。
这条主线就围绕一个字展开——严。
风过留声,“严”过留痕。十八大以来,监管趋严的态势与痕迹很明显。
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2015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会议上、2016年12月2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2017年1月初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都表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要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四个最严”,由此设定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有框架。
“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问题,是底线要求。安全农产品和食品,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但归根到底是产出来的,要加强源头治理,健全监管体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
习近平总书记这些话,也在后来不断被提及。
而十九大报告也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
与之对应的,则是法规的渐次完善。
2015年、2018年,我国《食品安全法》两次修订,特点就是“史上最严”“严上加严”。
2019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
还有分别于2016年10月1日、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网络餐饮服务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明确“30倍罚款”、奖励举报机制,都是肉眼可见的监管升级。
十四五规划纲要则更进一步,提出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
这些是针对所有食品安全问题,而非单独适用于瘦肉精问题,但显然带动了形势之变。
无论是瘦肉精,还是其他食品问题,虽然仍未绝迹,但出现频度低多了——这还是网络曝光渠道增加、能见度提升的情况下。
▲农业农村部派员督促查处“瘦肉精”羊肉:深挖黑色利益链和“保护伞”,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要防止瘦肉精“藏得更深”
此次瘦肉精又被查出,表明了一点:经过整体性的“最严”治理,瘦肉精猪(羊)等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大面上的明显改观。但频次少了,不等于没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可逐的地方就有“黑色逐利的江湖”。
瘦肉精明着被打击,那就暗着来;暗着也会被查,那就藏更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再高一丈”的博弈始终存在。
此次央视报道中就提到,对于违规添加瘦肉精行为,青县相关部门也一直在严查,但养殖户说他们都有各种渠道得到消息提前应对。
当地人将少量没有喂过瘦肉精的羊称为“绿色羊”,在运输过程中,一般会在运羊车上装载几只“绿色羊”应付检查。
郑州部分商贩不是在市场内光明正大地买卖,而是凌晨3点在附近的货车上交易。
这些都表明,无论是养殖户还是商贩,都在“潜伏”。一切都在“地下”运作,抓的是监管空当,玩的是精准躲避。
所以,匿迹易,绝迹难。
但食品安全监管,从来都得迎难而上。
再隐蔽,也会留痕。再精明,也有线索。这些痕迹与线索,就对应着监管补漏的方向。
这些补漏,有时还包括必要的“刀刃向内”。
从央视曝光的情况看,许多养殖场大门上都张贴着“禁止使用瘦肉精”的告示,但养殖户们总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执法信息、提前应对;在销售过程中逃避监管也简单,弄几只不喂药的“绿色羊”应付检查即可。
这其实不是监管体系网漏吞舟,是监管末端的松懈。
而今,既然问题已爆出,显然有必要“亡羊补牢”——去疴需猛药,补漏需硬招。
除了依法严惩外,秉持问题导向,强化溯源机制,将产地准出与销区准入关卡调至最严,严防“内外勾连”……也都是破题方向。
瘦肉精藏得深,监管就得挖得更深。
这些说来未必新鲜,但以照单履责、按单问责倒逼监管守牢底线,却不能因此而失去敏感。
瘦肉精是消费环境之“毒”。有了毒,就该对标对表“四个最严”要求,该刮骨疗毒绝不含糊。
舍此,别无他法。
佘宗明(媒体人)
编辑:陈静   实习生:祁倩倩   校对:卢茜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