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
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公元16世纪70年代,环印度洋世界的战略格局已基本趋于稳定。葡萄牙与莫卧儿两大帝国,分别从南北两头控制着次大陆局势,而以阿拉伯半岛为核心的西北端则成为奥斯曼禁区。但在就在这相互提防的三强之间,还存在着不少源远流长的中小实力。由于在体量、科技和经济实力等方面存有落差,所以会经常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最终,他们阴差阳错的结成了攻守同盟,并选择将根基最不稳固的葡萄牙基地群作为下手对象。其中是规模最大的港口城市果阿,更是被联盟成员视为邪恶核心。因此,由他们联手发起的宏大战争,也必定从这座葡属印度的首府拉开帷幕。
史无前例的洲际同盟
已成建制装配近代化枪炮的德干同盟军队
早在1565年,来自印度中部的德干同盟部队,在塔利哥达之战中大获全胜。虽然没有能彻底占领次大陆南部,却成功摧毁了与之长期对抗的毗奢耶那伽罗帝国。作为联盟核心的艾哈迈德纳格尔苏丹国,也痛感胜利太不彻底,让自己依旧要受制于莫卧儿与葡萄牙人的双重夹击之中。
事实上,哈迈德纳格尔苏丹国对印度而言,同样是彻头彻尾的外来户政权。他们最初源自中世纪的德里苏丹国,属于为中央宫廷镇守新征服区的边陲总督。所以拥有非常完整的幕府系统,可以自行征召武装部队,并截留大量税款供自己使用。等到德里苏丹的权势出现衰弱,便顺理成章的发展为独立国家。但无论官员中的本地人比例多寡,都不能撼动那些拥有中亚-突厥血统的军户后裔。而对传统印度教地区的不断攻伐,就是符合顶层利益的政治正确。
统御印度南北两头的莫卧儿与葡萄牙人
不过,来自中亚的莫卧儿帝国,已堵住了德干同盟北上印度河的可能。这对他们的兵源和良马引进渠道都很有影响,不得不将海路作为重要补充。结果,又是源源不断的葡萄牙舰船从大洋对岸驶来,将果阿等主要口岸占据起来。加上其手中控制的亚丁与波斯湾据点,从而完成了对包括阿拉伯良马在内的主要战略资源掌控。至于普通商品的进出口份额,同样无法让突厥裔军阀们利益均沾。因此,矛盾总爆发也仅仅只是个时间问题。
于是,在哈迈德纳格尔的苏丹穆尔塔扎牵头下,史无前例的攻守同盟开始被迅速建立起来。首先是位置更靠北方的比贾布尔苏丹国,一个起源、社会结构和地缘困境与哈迈德纳格尔人完全类同的突厥化政权。接着是位于西南海岸的商业城邦--卡利卡特。他们是葡萄牙控制印度洋过程中的第一个受害者,也是利益损失最大且持续抵抗时间最长的本土势力。随后还有北方的古吉拉特苏丹国,他们同样因贸易份额流失而叫苦不迭。
哈迈德纳格尔的苏丹穆尔塔扎
最后,穆尔塔扎的特使还远赴君士坦丁堡、锡兰、马来亚和苏门答腊,分别向奥斯曼土耳其、斯塔瓦卡王国、柔佛苏丹和亚齐苏丹国求援。他们或是答应向东方水域派遣新的志愿军力量,或是同意就近攻打眼前的葡萄牙据点。这让新建联盟的实力大增,并且在整体兵力、幅员跨度和战略主动权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对手的葡萄牙人,则形象的将之称呼为--印度国王同盟。
经过连续多年的反复研讨,同盟各方拟定出相对周全且合力的行动方案。首先由居于中心位置的两个突厥化苏丹国联手,进攻葡属印度的首府果阿,并对可以触及的周边据点进行同步扫荡。随后是南方的卡利卡特人,围攻葡萄牙人在该地区的最大城市科钦。北方的古吉拉特人,则应出兵家门口的第乌岛与达曼要塞。而在差不多的时间里,锡兰岛上的科伦坡与更东方的马六甲,也会遭到同盟部队的群起攻之。即便是距离最远的土耳其人,也将再度派大批军事顾问或武器专家赶往增援。如此一来,兵力本就薄弱的葡萄牙人,就没可能将安全区的守备队调往弱侧增援。最后的下场必定是顾此失彼,被以上8个成员国给共同逐出亚洲。
参与印度国王同盟的8个成员国家
守军的全面防御计划
时任葡属印度总督的 路易斯
如此规模浩大的外交偓佺和军事准备,很难长期对外保持密不透风。因此,葡萄牙人最晚在1569年时,也已大体清楚这个广泛同盟的初步成型。但在那个缺乏专业情报部门的年代,来自商人和兼职密探的报告往往具有很大迷惑性。甚至会有人为骗钱报酬,故意编造出骇人听闻的捏造事实。所以,果阿当局对于即将面临的威胁始终不置可否。
不过,当越来越多的渠道传递来不利消息,当时的印度总督路易斯也只能着手备战。他所面临的最大困境还并非军力匮乏,而是职责所在的保卫整个东方帝国领域。简而言之,就是不希望任何区域内的重要据点陷落,造成整个海权体系的网络坍塌。因此,他首先派遣一支由5艘盖伦帆船、8艘大中型桨帆战舰组成的编队,开往马六甲增强海峡防御。接着是第二支有20艘桨帆船组成的近岸舰队,部署到南方的马拉巴海岸开展针对性巡弋。最后还有4艘盖伦帆船编组的第三支舰队,负责从海上守护中印度的港口城市焦尔。至于更远的第乌和科伦坡,就只能依靠现有兵力进行拱卫。
停泊在印度港口的葡萄牙大帆船
相比之下,重要性更高的果阿,在许多方面都比其他要塞城市都更有优势。因为自1510年起,这座小岛港口就是葡萄牙人殖民东方的最大堡垒。所以,在较为完备的城墙体系之外,还建设有大型兵工厂、造船厂和必不可少的仓储设施。当地还拥有东方世界的最大欧洲移民社区,以及更多改宗天主教的印度土著人口,足以动员起充足的后备兵源。因此,仅果阿城里的欧洲正规军数量就多达650人。另有移民社区贡献的200名退役老兵、1500个印欧混血儿、1000个武装奴仆和300名拥有战争经验的神职人员。
考虑到果阿本岛与印度次大陆仅仅是一水之隔,总督又下令在河道东岸构筑起19个炮兵阵地。根据其具体大小,分配20-80人不等的欧洲士兵和相应的土著仆从。彼此都保持在目视范围之内,并可以通过火炮完成相互支援。但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不得擅自离开较小的土木工事。如果确有紧急情况,那么留在城中的预备队将会从水面予以协助。通过总计125艘配有小型火炮的驳船,快速抵达任何一处危机区域。
16世纪 葡萄牙盖伦帆船的设计草图
当然,守住果阿这类港口的关键,还在于对周遭海域的控制。尽管路易斯将大部分战舰派往远方作战,还是在岛屿西北部保留了1艘盖伦帆船,协助岸上的马戈堡垒保护航道。另有25艘大小不等的桨帆船,分别蹲守在岛屿的南北两头,谨防穆斯林对手从侧翼触及主城区。
幸运的是,原本已同意参与联盟的几个国家,纷纷因各自的困难而中途放弃。比如拥有3艘盖伦帆船和25艘桨帆船的土耳其舰队,刚进入红海便被派往亚丁镇压反对派起义。加之苏丹还在同时间内入侵了塞浦路斯,忙于调遣主力军奔赴勒班陀海战的沙场,自然就没功夫参与印度国王同盟的军事行动。古吉拉特人也非常不巧的忙于内部王位纷争,同样没能力筹划对外行动。柔佛则对亚齐苏丹的忧虑,远远超过自己对葡萄牙人的芥蒂,因而也对真正出兵持消极态度。这让果阿守军少了几分对周遭据点的关注,得以专心应付眼前的现实威胁。
16世纪的葡萄牙火枪手部队
气势磅礴的无用功
16世纪后期的果阿城全貌
公元1570年12月28日,由努里-汗率领的数千名穆斯林先头部队,首先前进至果阿城下。到了来年的1月5日,还有真正主力随比贾布尔苏丹阿迪尔-沙阿一同抵达现场。其中就有30000名装备枪炮、复合弓与传统冷兵器的步兵,以及约三倍于此的苦力民夫。两个苏丹国为运转这支庞大军队,还合力抽出35000匹牛马和2000头大象用于后勤运输。甚至还有几千名随军妇女,始终活跃在城市以东的宏大营地内。
由于土耳其人没有能如约抵达,比贾布尔和哈迈德纳格尔的炮兵只能继续使用旧款火炮。特别是可以砸开坚固墙体的巨型攻城炮,每次发射都能让整座果然城都感觉是在地动山摇。不过,因为19座野战工事存在,穆斯林炮手的射击阵位只能较为靠后。不少火力被用于优先剔除这些障碍,而无法像原计划那样直接亲吻主目标。不过,还是有350发炮弹先后落到城墙内外,给困守其中的葡萄牙人以很大震撼。他们则通过前沿阵地的分散火力,在白天慢慢摧毁一些愈发靠近的穆斯林炮组。然后在夜里才对城墙的裂痕与缺口进行修补。
近代早期的中印度巨型攻城炮
为阻止果阿守军的修缮工作,阿迪尔-沙阿又下令炮兵在夜里也要加班加点的保持连续轰击作业。但路易斯也早有准备的部署了相当伪装目标,用一些在空地上点燃的篝火吸引对方注意,引来对方火炮的持续输出。己方士兵则偶尔才对估摸成熟的方向还击,尽最大可能的保存有生战力。
鉴于直接炮击的效果太差,穆斯林军队转而采取更为原始的土木作业。他们继续在正面方向上保持火力压制,同时用大量强征来的民夫去北面填埋附近河道,希望为主力军的前进铺设安全道路。结果,不仅遭到城墙炮位的迎头痛击,还吸来不少在附近航道巡逻的葡萄牙桨帆船战舰。她们往往能轻松解决掉掩护部队,再使用手头的所有武器向滩头倾斜各类弹药。但穆斯林军官总能在前排苦工被射倒后,继续找来新一批替代者予以补充。无论付出的伤亡多么巨大,都不影响他们继续用如此低效而血腥的方式进行推进。双方也就在这个方向上形成另一种对峙,分别以武器弹药与血肉之躯进行绞肉机式比拼。
正要驶入河口的 葡萄牙桨帆船战舰
讽刺的是,路易斯为补充果阿守军的给养,开始下令从海上对比贾布尔苏丹国进行强硬回击。他们在1571年的2月,频繁造访这位凶悍邻居的海岸线,打击本地商团和那些为战争前线输送给养的船只。虽然无法直接威胁到阿迪尔所部的后勤供应,却直接用对方治下的物产养活自己。印度人对此毫无办法,只能每天加紧重复炮击与土木作业,期望以强硬姿态逼迫葡萄牙人丧失抵抗意志。
直到当年3月,双方的僵持局面才为外力所直接击破。原来,在中印度联军围攻果阿的同时,类似的战斗也在科钦与马六甲方向爆发。但由于路易斯很早就向这些地方派遣了援军,所以让卡利卡特和亚齐苏丹的军队都不得要领,甚至是更早就宣告失败走人。于是,原本用于加强两地防务的舰队,也一并赶回果阿协助守城。他们的陆续的出现,自然让阿迪尔预感情况对自身非常不妙。在不得已之下,他下令9000步兵直接涉水强袭,而不是等苦工们完成兼具的填埋工作。结果,这些乘坐小艇或泅渡过河的炮灰,又在葡萄牙巡逻舰的火力优势下崩溃。甚至有300名陆战队员发起反突袭,将留在岸边等候后续指令的敌兵击垮,从而让围攻者的营地弥漫着失败气息。
长期驻扎在印度 锡兰和马六甲等地的葡萄牙正规军
不过,阿迪尔-沙阿还是不准备从果阿前线撤退。这主要是由于中印度的两大苏丹国,才是印度国王同盟的核心。所以,他们的退怯比任何加盟者都更具有示范效应。但日益糟糕的营地环境、战争时长的无限期延长,还是让许多封建贵族感到不满。于是,有部分人尝试同路易斯进行联系,秘密讨论起发动叛变与尽快达成和平协议的可能。等到雨季在8月如期而至,已经连续作战超过半年的印度人便再也无法坚持下去。当逃兵现象开始在所有部队里蔓延后,苏丹也终于放弃了对攻取果阿城的强烈诉求。
在这场持续近8个月的艰苦对攻中,两个苏丹国一并损失了8000多名士兵,至于普通苦工的伤亡则根本无人关心。随军前往的庞大畜力,也因劳累、气候变化和口粮减少等因素而成批倒下。对于一个尚处农业时代的国家而言,这样的损失无疑比单纯的人力消耗还要致命。以至于有150门火炮都没法带走,直接被溃兵丢弃在河中了事。
传统印度手抄本上的 德干联盟军队
当然,对果阿的围攻失败,只是整个印度国王同盟战争的缩影。这场牵涉众多国际军事冲突,还在以各种形式在印度洋沿岸频繁上演4年时间。但只要葡萄牙舰队牢牢控制住水上通道,他们就能在残酷的陆上交锋中利于不败之地。这也是为何在荷兰势力抵达东方之前,他们设立在亚洲的基地网络几乎是坚不可摧。
推荐阅读
强占果阿:葡萄牙大征服者的控制印度战略

保卫果阿:欧洲近代步兵战术的印度次大陆首秀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