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爱说:最近上映的电影《我的姐姐》票房已过5亿,电影引发了对二胎家庭的热议。如何平衡多子女家庭的关系,是父母避不开的功课,家有两宝,除了双倍的快乐,也有双倍的烦恼。不少二胎妈妈都会经历这样的烦心事:二宝出生后,大宝出现行为倒退的表现
比如,下面这位妈妈的烦恼:
提问  
爱贝睿的老师,您好。我想请教一个二宝相处问题。
我家里的哥哥大妹妹两岁。妹妹出生前,我做了很多工作,妹妹出生后头几个月,哥哥超级爱妹妹。可是从哥哥两岁九个月开始,哥哥开始推打妹妹,也特别叛逆。两岁十个月的时候一直照顾他的姥姥有事离京,哥哥推打比他小的宝宝的情况越发严重,也出现了咬衣服、乱吃地下的东西、不好好吃饭、随地尿尿、学妹妹爬的情况。
我个人推测,出现这些情况有可能一是因为孩子到了叛逆期,二是孩子心里缺爱。我其实心里对两个孩子都有愧疚之心,想改善,但常常也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现在有心想修复跟孩子的关系,想问问老师该注意哪些方面?
为啥二宝出生后,大宝就不乖了?作为两个男宝妈妈,和其他家长一样,爱贝睿家长教练李晶老师,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她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李晶老师给大家带来她亲测有效的好办法。
乐乐 3 岁半时,我们决定再要一个孩子。因为没有给乐乐做过心理铺垫,担心处理不好乐乐与小宝宝的关系。
果然,最让我担心的事情出现了,在弟弟悠悠出生一个多月开始,乐乐逐步出现一些怪异的行为:开始在地上爬,粘着我经常哭泣,小便失禁,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打悠悠,经常把手放在嘴里吮吸。
更不喜欢听到别人提悠悠,会「恶狠狠」地说:「我不喜欢他,我要把他杀死!」
不少生过二胎的妈妈也因为老大、老二不能和平相处而烦恼不已。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二胎养育过程,希望给因此而烦恼的妈妈打打气。
首先,我们还是分析下大宝这些「怪异」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儿童退行行为

当第二个孩子诞生后,老大会出现一些退行行为,这样能让他们减轻焦虑。
退行行为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方式,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来降低自己的焦虑。
孩子因为焦虑导致的典型退行行为包括:
幼稚行为
像婴儿一样地上爬、大小便失禁、过分缠人;

游戏兴趣减退、情绪低落或者不稳定
乐乐有段时间不愿意外出,容易发脾气;

行为习惯
吸吮手指、啃指甲、扯头发、咬衣服等;

过度害怕某个事物,包括一些幻想中的事物
可能会忽然说床底下有怪物等等。
孩子退行行为背后,是孩子的焦虑心理。孩子想方设法制造麻烦重新获得父母的关注:像小婴儿一样需要父母照顾、打骂弟弟妹妹、发脾气……当孩子因此受到父母责骂时,反而是洋洋得意,好像在说:「嘿,你终于注意到我了!」
劳伦斯·科恩指出,手足相争的核心,是孩子提出的一系列既深刻又普遍的问题(潜意识层面):我被爱着吗?是被真诚地、肯定地爱着吗?我被需要吗?如果我的父母爱上另一个孩子,他们会不会不再爱我?

三大原则破解退行行为

退行行为只是表现,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减轻孩子内心的焦虑才更为重要。 以下三条原则帮我解决了乐乐出现的自信心不足、二胎危机、过度依赖和日常情绪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希望对你也有用。

1. 建立牢固的亲子联结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在心理工作中,首要生效的要素是信任关系,信任本身可以疗愈。
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避免很多问题,或者让问题解决更为容易。 孩子出现问题,是父母与孩子联结的暂时断裂。联结可以帮助孩子塑造安全感、自信心。当孩子出现一些行为问题,我们应该有意识的重新考虑:这是一个重新修复联结的机会。
建立亲子联结,不是仅仅和孩子待在一起,这并不能提供安全感与依附感,孩子必须从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心理满足感。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做法犹豫不决时可以问自己: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是从他的实际需求出发,而不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需要?是不是仅仅是为了避免给我们带来麻烦?有没有必要因为孩子没遵守这个要求而损伤我们的亲子关系?

2. 相信孩子愿意合作

孩子并不是故意捣乱给大人添麻烦,他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需求。他们会有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想法,在动机不清楚的情况下就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评判是不合适的。
一天乐乐抢走了弟弟悠悠的书,悠悠嚎啕大哭,我说:「乐乐,你看弟弟哭是代表他不高兴,他想要回这本书。」乐乐回答:「妈妈,我知道,但是这个书的棱角会划伤他。」那本书在大人看来并没有棱角,乐乐的回答让我意外,但是也理解了他的行为是出于好意。如果我看到乐乐「欺负」了弟弟就对他进行批评,无疑会对他造成伤害。所以,一定要克制住立马批评的冲动。
当我们把焦点从责备孩子的不良行为转移到积极的寻找解决问题之上,引导孩子知道怎么做更好时,被信任的孩子会更加愿意配合,更有责任感,也更容易和父母取得一致。

3. 给孩子调整的时间

孩子不是机器,不是每次输入都会有一个行为上的改变。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牵着蜗牛散步。乐乐从排斥弟弟到现在懂得照顾、爱护弟弟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这一年也是乐乐和悠悠一起成长的过程,哥哥学会理解、照顾弟弟,弟弟学会喜欢、依恋哥哥。

两大妙方解决「手足之争」

有了以上三条原则,处理「手足之争」就简单多了,你可以:

给老大充足的爱,他才有能力爱弟弟

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我每天安排和老大单独相处,利用老二睡觉、吃饭的时间和老大做游戏、看书。生活中给老大尽可能多的自主性,让他自己或者和我们商量着安排自己的事情。
带老二的时候,邀请老大来帮忙拿纸尿裤、给弟弟喂水。我们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让乐乐出点子,玩三个人能一起玩的游戏。游戏是增进老大、老二感情的有效法宝。乐乐特别喜欢我们三个人玩食肉恐龙追赶食草恐龙的游戏,每次都开心的手舞足蹈。悠悠喜欢玩划船的游戏,乐乐原本不喜欢这个游戏,但是当他发现弟弟特别高兴后,就主动要求和弟弟玩这个游戏。
情绪传递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欢乐会传染,孩子本身就是共情的高手。 努力营造欢乐的家庭氛围,提升了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安全感更高的孩子有更好的独立性,也会更富有同理心,会让我们的育儿生活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不把解决冲突当麻烦,用游戏的方法解决冲突

家人习惯使用大声喝止的方式,来解决乐乐偷偷打悠悠的问题,但是往往不起作用,即使当时被制止,乐乐也会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报复回去。
更糟的是,随着悠悠的长大,他也学会了自己的″招数″。他发现被哥哥打了以后,只要生气的拿头撞地,大人就会严厉的责备乐乐。从此只要和哥哥有冲突,悠悠就拿头撞地,让我和家人头疼不已。
其实,乐乐每次去「欺负」悠悠的时候,是他觉得无聊或者大家都围着悠悠转的时候,他的行为是寻求家人对他的关注。这时,我就用游戏的方式转移他的注意力,想起乐乐童书上的一句话:「欺负小婴儿算什么本事,有本事来打大怪兽!」,于是,我就扮演了一个张牙舞爪的大怪兽,乐乐立马被逗笑了,我们俩在家里追逐打闹,他早就忘记了追打悠悠的事。后来我发明了在床上拿枕头朝对方丢沙包的游戏,玩起来非常累,但给了他一个发泄多余精力的渠道。
游戏也让乐乐的退行行为消退。
我提议和他玩「扮演小宝宝」的游戏,一起商量了游戏规则:完全像小婴儿一样。我给他穿上纸尿裤,告诉他可以在纸尿裤里大小便,我像抱弟弟一样抱着他,但是作为小婴儿,他不会说话,有需要只能哭。
开始时他玩的乐此不疲,当我给他冲了奶瓶,他喝了一口就吐了,「真难喝!」,游戏结束。后来他提议再次玩这个游戏,结果因为他不能忍受在纸尿裤里尿尿,游戏又结束。断断续续玩了一个月,他不愿意再玩了,跟我说:「妈妈,当小婴儿真不好,啥也干不了。还是当大孩子好。」
从那以后,他对悠悠有了更多的理解。我也告诉他弟弟这个年龄的特点,他明白弟弟不停扔东西是为了探索万有引力;给他看了他还是弟弟这么小的时候的视频,他乐得嘎嘎笑。弟弟把他的玩具扔在地上、拆了,他也不再生气,觉得弟弟和他小时候一模一样。
他从原来那个紧张、敏感的小男孩变成一个乐观、快乐的孩子。◆

为了养好孩子,你下过什么功夫?走过的弯路是不是很多?花过的冤枉钱是不是很多?不妨在阳志平老师、王贞琳老师、滕明博老师等多位专家引领下,与 300+ 优秀爸妈共同育儿半年,阅读学习前沿的儿童发展图书。
知名权威专家,前沿科学知识,与300+优秀爸妈共学半年。不仅育儿,更是提升自己。
更懂儿童发展科学,给孩子更好未来

更懂儿童发展科学,给孩子更好未来

更懂儿童发展科学,给孩子更好未来
联系课程经理,咨询课程详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