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我们被听说的刺激感官的东西牵着走,没人真正想去了解这故事里活生生的人。”《第十一回》里,生活变成了戏,台上的戏发现了生活的真相。这是导演陈建斌对现实的讽刺,也是他献给戏剧的情书。
主笔|宋诗婷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戏剧与现实
拍《第十一回》的经历常常让导演陈建斌想起自己演话剧的那些日子。在舞台上,大家说着另一种话,有时是尤金·奥尼尔的,有时是莎士比亚的、阿瑟·米勒的,在那些饱满的台词和情感面前,“自我”很小,“我”的意识和语言都被抛到脑后。
剧场里黑咕隆咚的,大门一关,不分日夜。也不知道排了多久,人散了,剧场静了,一推开门,阳光哗啦一下洒在脸上,瞳孔和周遭的灰尘一起被吓了个机灵。“那时,你一下子觉得剧场里才是真实的,生活反而是一个幻觉。”陈建斌说。
《第十一回》就有这么一场戏中戏,或者说,整部电影的故事都源于这台戏。30年前的一桩杀人案,马福礼用拖拉机撞死了偷情的老婆和情人。年轻的市话剧团导演胡昆汀翻出了案子,还找到了当事人马福礼,想把这混杂着爱与仇恨的故事搬上舞台。
老马看了话剧排练,又想起了30年前的委屈,想讨个说法,翻个案——撞死人是个意外,不是蓄谋。
出事后这些年,马福礼老老实实做人,娶了个事事管着自己的老婆,有了个叛逆的继女,和老婆起早贪黑经营着早点摊,钱赚得不多,但过日子够了。话剧彻底打破了老马平静的生活。他四处找人想办法,和导演胡昆汀掰扯,执着于按自己的说法把话剧拍出来。
想要左右这出戏的人还不止老马一个,话剧团团长有想法,要考虑出资人的意见,眼看着导演要和女演员不清不白了,导演的老婆又站出来了……一出好好的话剧,就这么被来来回回地撕扯。
大概是2017年底,陈建斌从朋友那看到了《第十一回》最初的剧本,对方找他来做男主角。陈建斌挺喜欢这剧本,因为故事和剧场有关系,他对舞台剧有感情。
陈建斌应下了这个角色,谁知道,导演摔骨折了,得修养好一阵子。“看我实在喜欢这剧本,导演就让我拿去弄,但只给一年时间改,弄不好,他就还要自己拍。”陈建斌一听,赶紧找雷志龙等几个编剧紧锣密鼓弄起了剧本。
“一开始,特纯粹,只讲排练厅里的事,这么一出戏——拖拉机杀人,被各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打断了10次。”当下文艺创作者的尴尬,想得挺黑色幽默,“一动手就觉得太难了。”上学和演话剧时,陈建斌学的、演的都是大师作品,他知道,想短时间写一出像样的舞台剧,还得排演出来,太难了,自己也还没这个能力,“对舞台和戏剧的敬畏心让我不敢这么弄”。
推翻了这高难度想法,陈建斌就想到了那些年在剧场排练时,关上门和推开门时的感受。“真的变成了假的,假的反而越来越真实了,生活和剧场互换了。”这就是现在这版《第十一回》的框架。
电影刚开机时,片名叫《如是我闻》。听起来有点佛教的神秘感,其实意思很通俗——“所有事都是听说的。”胡昆汀要排这出戏,是听说了这么个新闻。排练再三被打断,都是听了不同人的意见和说法。为了替自己平反,马福礼听律师的意见,听屁哥的各种劝解,老婆的意见他听,女儿的也听,听到最后,事情原本是怎样的他自己都不知道了。连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拖拉机杀人事件”都是从警察、小舅子、话剧团导演胡昆汀那听说来的。“这是这电影最荒诞,但可能也是特别现实的地方。”陈建斌说。
另一层荒诞来自舞台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和大多数有戏中戏的电影一样,《第十一回》的故事有两条线索,一边是戏中戏的发生、发展,另一边是现实生活的推进。不同的是,多数电影走向了舞台与生活的模糊和重叠,《第十一回》却让舞台与生活对调,杀人的真相在舞台上被揭露,马福礼的生活却成了戏剧,一家人为了彼此,全都演起了戏:妻子为了保护早孕的女儿,自己在肚子里塞枕头,装起了孕妇;女儿为了不给爸妈添麻烦,打掉了孩子。互相都知道对方在演,但谁都不揭穿谁。
被忽视的真相
对《第十一回》和陈建斌的个人情结来说,电影里那场“戏中戏”至关重要。为了做好这部分,差不多在开拍前两个月,陈建斌就找到中央戏剧学院的两个师弟,带着演员们排练。“电影里你就看到穿插剪辑的几个段落,但他们真的在排一出完整的戏。”陈建斌说,这些演员,再加上后来加入的演胡昆汀的大鹏,演女主角的春夏,大家得像一个真的剧组,是一个紧密的小团体。
那两个月,这出戏被排演出了20多个版本。“传统的、先锋的、实验的,全都试过。”光是“如何在舞台上呈现拖拉机”这件事就有好多不同的设计,“用真的拖拉机,用一张大桌子的,摆几张椅子的,搭积木的,甚至什么都不用,无实物表演的,能想的都试过了。”
最终,陈建斌和摄影师选择了一块红布,光打在红布上,舞台就有了暧昧的氛围,一部关于爱情和死亡的戏在酝酿,导演和女主角贾梅怡的感情也在红布的遮掩下渐渐升温,两段跨时空的“不道德的爱情”共同发生、发展,也最终一起枯萎。
《第十一回》是陈建斌导演的第二部电影,2015年,他的导演处女作《一个勺子》上映,小成本电影,题材也不商业,虽然票房成绩平平,但电影在业内外收获了很好的口碑。那部戏也是陈建斌自导自演的,他电影里的男主角总是有点像,一个善良的没那么精明的中年男人,有点倔强,有点执拗,总是被生活裹挟着往前走,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
《第十一回》里的马福礼比《一个勺子》里甩不掉“勺子”(傻子)的拉条子更窝囊,前妻爱上了别人,再娶了老婆,还是个妻管严。遇到事,也常常耳根子软,拿不定主意。“他的性格更模糊,面孔也是模糊的,就是人山人海中最没个性的那个人,永远被忽略,但他就是我们沉默的大多数人。”陈建斌演的马福礼从没选择过自己的生活,只是一次次被迫改变。
如果说,“如是我闻”是陈建斌想赋予电影的黑色幽默和反思性,那《第十一回》里的爱情就是他想用来打动观众的部分。“本质上,这是个三对男女在不同时代、不同观念下产生的爱情故事。”陈建斌说,编剧阶段他曾和编剧们说,“我们要用三对观众能看得到的爱情故事,来讲述那对你没看到的爱情故事,就是那死于拖拉机下的爱情。”
呈现得最露骨的是导演胡昆汀和女主角贾梅怡的爱情故事。一个小城市的话剧团,一个刚入剧院工作的文艺女青年,迷上了已婚的满口契诃夫、阿瑟·米勒的剧本台词。她入戏太深,痴迷于探究拖拉机车轮下,那对被视为“狗男女”的男人和女人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爱情。这文艺女青年的同理心,以及与导演精神上的共鸣让她也想背弃世俗,不管不顾地爱一回。
马福礼和周迅饰演的金财铃也不是惯常的夫妻,遇到马福礼时,金财铃肚子里怀着前男友的孩子,马福礼接受了。窦靖童饰演的金多多叛逆,和母亲有心结,但几乎走了母亲的老路,她也怀了男友的孩子,但那男人跑掉了。
电影把这三对不容易被世俗理解的爱情关系坦白地展现给观众看,但在30年前,除了“偷情被杀”,没有人关心马福礼的前妻和那男人到底有什么关系,拖拉机底下到底藏着什么秘密。“我们被听说的刺激感官的东西牵着走,没人真正想去了解这故事里活生生的人。”生活里没人关心,舞台上的“狗男女”胡昆汀和贾梅怡反而关心,“这是这故事里特有意思的地方。”
章回体电影
无论是《一个勺子》还是《第十一回》,陈建斌导演的电影讲的都是底层故事,有点荒诞、讽刺,还有点可能看起来不那么时髦的美学喜好。
看片名就大概能猜到,《第十一回》是部少有的以章回体的形式为结构的电影。一开始,剧本里也没这样设置,直到电影剪了三四个月,陈建斌才突然想到这个中国小说特有的叙事体式。
“那天,突然就觉得,这故事很像小时候《故事会》那类杂志、小人书里会写到的故事,一个委屈的普通人的故事,我突然就想赋予这个故事一种民间传说、口头文学的质感,于是,就想到了章回体。当天,和剪辑师一起,很快地把故事分成11个章回,每个前面加上了几句引子,看起来就像那么回事了。”陈建斌解释《第十一回》独特的叙事结构。
和处女作《一个勺子》相比,《第十一回》的故事更复杂,这就必然让电影的拍摄和演员的把控也复杂起来。“《一个勺子》时,都是我的角色和一两个人的对手戏,拍起来不难。这次,演员多了好几倍,戏中戏和现实生活两部分,两种拍法和演法,考验导演,也考验演员。”陈建斌是演员出身,演了20多年戏,做起导演来,对如何与演员沟通很有自己的一套。
很多看完《一个勺子》的观众都是直到出字幕才发现,演“勺子”的男演员是金世佳。一个演《爱情公寓》出身的大男孩,被陈建斌选中来演一个傻子,在当时,这选角让人很意外。“我能看到演员的可能性,这方面还挺自信的。”到了《第十一回》,陈建斌让大鹏演戏剧导演,因为他们身上都有为艺术执拗的劲儿。找春夏去演那个为爱疯狂的女演员,因为“她眼神里有那种干净的,容易相信人的东西,小鹿一样敏感和脆弱”。
他找周迅和窦靖童来演一对最底层的母女,这种角色周迅从没演过,窦靖童更是第一次演电影。陈建斌看中的是两个人骨子里的倔强劲儿,母亲和女儿,互相不对付,但有着类似的命运,再加上两个演员本来就非常熟悉,凑在一起演戏,那种看起来互相别扭着,但心里是一家人的感觉就是自然而然的。
这演员阵容,乍看起来有点散,演喜剧的、文艺片的、正剧的,还有没演过戏的,把不同表演风格的人拧在一起,全靠导演陈建斌把握其中的分寸。“不需要演员迁就导演风格,我要把自己调整到和他们一样的频道上。周迅、春夏、窦靖童、大鹏,甚至是一个三岁孩子、一只小狗,要面对镜头时,他们都有自己的状态,对不同人得用不同方法。听起来很微妙和玄乎,无法量化,这可能是我这么多年演习以来积累的巨大财富,正适合用在导演这份工作上。”陈建斌说。
2019年,《第十一回》第一次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亮相,当时收获了最佳编剧和最佳女配角两个奖项。隔了疫情,电影终于能在大银幕上和观众见面。“我把它尽量做得有趣了,只是不知道我的趣味是不是观众的趣味。”第二次当导演,面对市场和观众陈建斌多少有点忐忑。
真真假假的戏剧,假假真真的生活,什么才是真正的现实?当年,推开剧场大门的陈建斌分不清,电影里的马福礼、胡昆汀和贾梅怡分不清,现在,导演把问题交给了观众。
END
本文作者:宋诗婷
微信编辑:同同

监制:L.L.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作者档案

宋诗婷
一个致力于成为体力劳动者的码字女工
个人微博:@福·宋
本周新刊「无聊研究」
点击图片,一键拥有它!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无聊研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