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新政,广告难做
去年的苹果开发者大会,苹果宣布将在iOS14中大幅度更改隐私规则,增加了ATT功能,也即是“应用跟踪透明度”,用户可以自己选择是否分享数据给开发商。这就让广告商的生意更难做了。
在新规定以前,广告商只需分析苹果设备的IDFA(Identifier for Advertising)——也就是设备唯一ID,就能跟踪用户使用行为,完成用户画像,作定制化广告推送,而在过往苹果系统中,IDFA默认是开启的。
然而在新规定后,广告商的追踪难度大幅增加,即开发者在使用IDFA前,必须明确请求用户许可,获得授权。
下载新APP后,系统会自动跳出提醒,让用户选择是否同意开发商或广告商追踪自己的行为——显而易见,当选择变得轻而易举,越来越重视隐私的用户们多半会选择“不同意”。
原本苹果打算去年9月即上线这一功能,因为反对声浪太大,推迟到今年初春更新时才强制执行。现在打开一些APP时,已经会收到关闭IDFA追踪的提示。
在苹果和微软的压力下,靠广告为生的Google最近也被迫宣布旗下的Chrome会逐步淘汰第三方cookie的技术。
现在的大趋势,设备商越来越重视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因为今天用户的隐私被滥用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以前百度的李彦宏有句名言
不要说哪些超级巨无霸的app了,就是一个计算器恨不得也要读取你的通讯录,访问你的相机。在Android系统上隐私被滥用是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在网站上,你刚刚在京东上搜过内衣,然后你去看其他的新闻网站,到处给你个推荐内衣广告。如果你不小心搜过更加有趣的产品,你后面一段时间的网页上会充斥着各种让你窒息的广告。
当然最牛逼的还是Facebook的广告,因为facebook早期用户注册的实名性质,导致其数据极端高价值。可以做到非常精准的广告投放。Facebook对于苹果的新政,表示强烈愤慨。因为facebook做过实验,上述政策实行之后,可能广告收入减少50%以上。
Facebook为此还试图起诉苹果。
嗯,这年头,不让你偷窥还是罪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CAID
既然苹果不让用IDFA了,那么广告公司还要给你发广告,那就要采用一些其他方法绕过他。去年中国广告协会就着手研究CAID,当初的口号是“取代IDFA”。中国广告协会大概有2000家会员,副会长级别的会员单位包括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
啥是CAID技术呢?中国广告协会互联网广告标志 CAA Advertising ID,简称CAID。

https://www.ichdata.com/wp-content/uploads/2021/03/2021032423080443.pdf
基本原理很简单, 你苹果不让我们看了,那我们墙内全家桶可以搞啊。
比如张三,刚刚在淘宝上搜索 本命年红色内裤

这个时候平台就通过 淘宝app里面内嵌的这个CAID SDK读取你的信息, 比如你的CPU配置,频率,分辨率,时区,以及你的手机用户名,手机版本等等信息(实际上可能更多的信息)
淘宝把这歌CAID的数据发送到广告协会的服务器,登记一下。
同时在广告平台那边再登记一下,CAID为xxxxx的张三手机,刚刚再淘宝搜索了红内裤。
有了这个信息之后,卖红内裤的品牌方,商家可以开始琢磨怎么给他推广告了。
比如这个时候,你打开了字节的抖x。抖x看到你在手机上登录,赶紧收集了一把CAID然后发送到广告平台。

这个时候,商家都知道了。相当于在广告商中大喊一声:
大家快来看啊,那个刚才搜红内裤的张三现在在看抖音。赶紧给他推广告啊!
这个时候张三下一个视频就看到了是恒x祥红内裤的推广视频。

后面今天,墙内全家桶都会给张三推红内裤的广告。
这当然是违背苹果保护隐私初衷的:因为这歌CAIDCAID试图绕过苹果IDFA,收集用户的弱信息特征,以此来构建用户画像,实现广告的精准推送。
结果所有人都知道,在腾讯与字节跳动试用CAID之后,随即收到了苹果公司的警告。苹果的态度很坚决,敢用就下架。
这件事情,居然让宝洁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因为搞这个的绝大部分都是中国公司,拿隐私换便利司空见惯了。但是没想到浓眉大眼的宝洁,也想用这种方式,拿用户的隐私。
中国是宝洁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该公司在2017年表示,将向其中国数字创新中心投资1亿美元,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加强其数字营销。
结语
由于苹果的新规对自动广告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很多广告商都愤慨地表示苹果这是垄断,苹果这是居心叵测。
幸好,CAID没有喊出,中国人有拿隐私换便利的自由,没有把苹果的新规引导到民族主义的情绪上去。
隐私与广告之间的攻防战,从来都不是一站定乾坤的。而是存在大量的反反复复。
现在是设备端,收集用户信息的方式路越走越短了,但是不代表以后就没有路了。只不过可能变得更加隐蔽,更加无感了。比如腾讯系所有的账户完全可以搞一个大的TID。字节系的在搞一个BID,阿里系的再搞一个,然后三家ID之间搞一个映射关系。这样对用户无感,但是确实还能做精准广告投放。
当一个线上服务是免费时,你就不再是顾客,而是产品本身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