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是有多爱吃呢,离开北京四年多了,那些喜爱的餐厅的名字和位置还记得清清楚楚 ... 
那天晚上跟孩子们去吃 torchy tacos, 墨西哥卷饼一口咬下去觉得太美味了!之后又和一位北京的朋友聊起美食,我就又想起北京的吃了!回想起来,优雅一些的,有1949全鸭季的烤鸭,三里屯镀金湖的川菜,顺义的紫云轩,和滩万的日料;亲民一点的,有顺义的翰风餐厅和眉州东坡葡萄庄园店;别致一点的,有四季民福故宫店,一坐一忘丽江餐厅,花马天堂云南餐厅,以及史家胡同红墙花园餐厅(可惜已经关了);美味的,有城里的徽商故里,顺义的果园西餐厅,香江花园的广东菜,和街头的煎饼果子摊;早餐最喜欢漫咖啡;喝咖啡泡时间最好还是万圣书园和单向空间。
虽然有上海和成都的朋友跟我辩论过,但我还是认为,北京真是个让你永远吃不厌的地方... 因为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人,都把家乡的美食带到了这里。不用说徽商故里的臭鳜鱼,合肥也难找到这么好吃的;顺义的维克多餐厅,也是正宗的印度厨师印度服务员,让你彷佛置身异国他乡;而遍布京城的小店,更是天南地北的口音,每天供应着也许不是最精致但绝对正宗美味的各地菜肴。

离开北京,也是不得了了... 绵阳的肥肠粉,敦煌的羊肉串,克拉玛依的手抓饭,湖北恩施的土家族美味,青岛的海鲜,丽江的火腿,洛阳的水席,大同的烧麦,台北的蚵仔煎,... 再离开中国,
泰国和柬埔寨街头的芒果糯米,越南人脑洞大开创新的用鸡蛋制作的完全没有咖啡因的炼乳“咖啡”,日本的烧肉和天妇罗,伦敦的印度餐,西班牙火腿海鲜饭和 tapas,荷兰的生鱼 Haring, 和各式土耳其摩洛哥印尼移民带来的菜肴,挪威的鱼子酱(牙膏一样的容器里挤出来最好吃),巴黎的牛角面包,比利时的河蚌,维也纳的啤酒,意大利的西红柿,开门群岛的乌龟汤,加拿大的水牛汉堡 ...
很多人认为,吃本身不重要,和谁在一起吃才最重要。这句话我是可以同意的。比如在加州做学生的时候,一次夜里11点了,一位霍姓的师兄,突然问我们几个要不要去 Milpitas 吃可利亚自助火锅,那里牛排羊肉海鲜随便拿随便烤随便吃。几个又穷又饿的学生一听都满血复活,开着一辆车,在黑暗的高速上,车里大声放着 Beyond 的 “海阔天空”,我们就杀过去了,每人几磅肉吃进去,走不动路了午夜开车回校园。再有印象深刻的,就是刚来休斯敦的时候,和一群人十几位主要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小伙伴们,每周五晚上一起打完羽毛球,就去中国城的“金大碗”吃饭,那家的好吃不好吃各有评判,但我们都喜欢他们的“碗大”,有的点一大碗炒饭,有的一大碗炒面,饭量大的吃完充实开心,饭量小的打包回家还能再吃一顿,大家边吃边聊,有的还慢慢谈起恋爱,也真是无比开心。
然而,我又认为,有“
吃本身不重要,和谁在一起吃才最重要”想法的人,只是入门级。高级的,是就算自己一个人流浪天涯,天南海北的吃,也很开心。而顶级的,就是呆在家里,吃也没吃,就能想起来天南海北都曾经吃过的菜去过的地方,然后也很开心。
那你觉得,我这是属于哪一级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