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很多時候,那些能夠封侯拜相成就一番偉業的人,都是源於祖上的墓地選擇了一個好的地方,後世之人也常以自家祖墳葬得好而驕傲。山巒起伏,蒼茫大地,左右了太多的格局,人生於斯,長於斯,長埋於斯,自然會影響其風水格局。

什麼是祖墳?

祖墳就是祖先屍骨埋葬或寄存(存放)的地方,這個地方可以是荒郊野外,也可以是住宅房屋,也可以是公墓骨灰堂等等任何場所,屍骨埋葬或寄存(存放)地方周圍的山水環境以及一草一木所構成的環境就是祖墳風水環境。
幾千年的風水實踐,證實了祖墳風水環境和後代每一個人的命運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雖然當代科學不能從根本上解釋其內在的原因,但也沒有人能夠否定“祖墳風水環境和後代每一個人的命運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一客觀事實的存在。在這裡,僅希望通過一些理性的思考來理解和闡釋這一問題。

祖墳風水影響後代嗎?

中國人的傳統歷來都是重視尊敬祖先,講究“孝、禮、義,天人合一”的理念,所以非常重視給祖先找一個最好的福址,為祖宗死後安寢之所,能給子孫後代帶來吉祥,稱之為蔭福。陰宅風水經過歷代先輩數千年來的經驗和社會現實證明,答案是肯定的——不但有!而且很靈應。陰宅風水是主要關係到子孫後代貧、富、貴、賤,人丁興旺的大事,因此不管自己的後代子孫所處何地,不管你是在天涯海角,還是在異國他鄉,永遠都無時無刻受到祖墳風水對你產生的影響!它確實在無時無刻地影響著子孫後代的禍福興衰和繁衍生息。

這祖墳與風水

晉人郭璞著《葬書》稱,“葬者乘生氣也,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風水。”風水與墳墓,一直是連結一塊的。過去,人死後要請風水先生(堪輿家)擇卜墓址,如果葬到了風水寶地,可保子孫興旺發達、官運亨通,永世榮耀。如果葬到真龍天子穴,那就不得了,要出皇帝了。古人最怕祖墳遭挖,犯了風水大忌。古人對祖墳的看護相當認真,新墳也要三年守孝。在今天看來,這是古人講孝,是對長輩的尊重。但古人卻認為,這事關家運和風水,不可粗心大意,墳上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動。《白下鎖言》(卷5)稱,“芮氏兄弟皆諸生。庚寅,其祖墓上石楠樹,百餘年物也,為守墓者盜伐,項氣大傷。其年,父子三人皆病卒。”僅僅是祖墳上長的一棵百年石榴樹,被守墓人盜伐,便惹下了家破人亡的慘劇。

祖墳風水為何也能影響人的命運?

對祖墳來說,為何也能影響人的命運呢?其實,人是父母所生,父母又是爺爺奶奶所生。現代科學已經證實;人不但要從父母那兒繼承遺傳粒子(信息),也要間接的繼承爺爺奶奶的某些遺傳信息。因為有這種遺傳粒子(信息)的繼承關係。親人之間就會有一種比較強烈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信息聯繫。
現實生活中,有人在外遇大災大難,遠在千里之外的親人在其遇難的時會出現煩悶,心慌意亂等明顯的身心變化反應。這就是典型的親人之間遺傳信息聯繫的表現。即使是非親人之間有時也有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信息聯繫,日常生活中“說曹操,曹操就到”的現象普遍存在,也足以用客觀事實證明人和人之間有一些我們目前所不能了解的信息聯繫方式。
人死後,這種遺傳粒子(信息)在屍骨沒有零散漂流(或完全腐化為土並融入土裡)之前,這種遺傳信息與活著的親人之間照常時時刻刻的溝通著。如果屍骨(骨灰)安置地點的地理環境構成了吉祥的地氣(環境信息能量場)格局,那麼其活著的親人就會接收到吉祥如意的信息能量,接收了吉祥如意的信息能量人就會吉祥如意;反之,如果祖墳的地氣(信息能量場)是凶險的不良信息,那麼親人接收到的就是凶險的不良信息,其親人也就會災禍重重,萬事艱辛。
打個比方來說,就是先人的屍骨(骨灰)就像手機信號發射塔一樣,屍骨(骨灰)埋葬地點的地氣場就是信號發射塔所在的地形地貌位置,而一個個活著的親人就像是一部部的手機。在信號發射塔沒有損壞(即屍骨骨灰沒有零散漂流)的情況下。只有信號發射塔發射出的手機信號清晰,手機也才能接收到清晰的信號聲音或網絡內容。而如果把信號發射塔修到大山溝裡,即使是信號發射塔沒有任何問題,手機也不可能正常通信正常使用,這也就是說,信號發射塔所在的地形地貌的環境特徵會嚴重的影響到手機的使用效果。同理,只有祖墳的地氣場吉祥(環境風水格局吉利),祖先的屍骨(骨灰)才能把吉祥的信息傳輸給後代人;後代人才能吉祥。
所以說,只要改變了祖墳的地理環境格局,就能改變祖墳的地氣場。祖墳的地氣場改變了,後人的命運也就會相應的發生改變。但這裡強調一點,這種對後人命運的改變,對祖墳改變以前就出生的人來說,就只能是在這些人先天固有的那個命運層次上進行提高,除非對祖墳進行了很大的改造才能把這些人的命運層次提高一級。但對於祖墳改變後出生的人,則能輕鬆的達到祖墳地氣場所決定的那個命運層次。這也就像電視台原來採用微波發射信號,你的電視機收視效果較差,但現在電視台改成了有線傳輸電視信號,雖然你還是那台電視機,但收視效果和以前相比必定會變的很好。所以說,改變祖墳風水,就一定能改變人的命運。
更多精彩閱讀:
想獲得更多的信息,請點擊關注金州資訊公眾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