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东坡的集子中,出现过很多次鱼。
苏东坡写鱼,吃鱼,也做鱼。
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后赤壁赋》的那条鱼。
如果没有那条大鱼,就不会有《后赤壁赋》。
如果没有鱼,苏东坡就不会去找酒,如果没有那斗酒,就不会有赤壁夜游,如果没有赤壁夜游,就不会有《后赤壁赋》。
那是条什么鱼?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仇英《后赤壁赋》,故宫现存缂丝画中最长的手卷。

更多关于赤壁的故事,可以在《我们的苏东坡》中看到。

南方周末精心打磨了关于苏东坡的视频课——《我们的苏东坡》,
20集视频将带你走遍12个苏东坡行迹之城,寻访80余处苏东坡到过的亭台楼阁,拜赏286篇苏东坡诗词文章字帖、260幅大宋高清名画名帖,追踪苏东坡朋友圈里63名亲友同僚,讲述完整苏东坡人生故事,呈现详尽的东坡人生路线图。
识别二维码,立即购买课程
课程原价109元

已经购买『南方周年会员』的用户,可免费领取
识别二维码,立即领取50元优惠券

成为南方周末年会员,免费观看
《我们的苏东坡》
在400分钟的探寻之旅里,邀请你与我们一起,成为苏东坡的走读生,走一走苏东坡每一段路,读一读苏东坡每一个字。
苏东坡的七条鱼 
01 鳊鱼,苏轼的第一条鱼
苏轼集子里出现的第一条鱼,便是鳊鱼,就是“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的武昌鱼。
1060年,科举高中的苏轼守丧期满,第二出川,正是踌躇满志之时,在从荆州、襄阳回京师的水路上,写下了《鳊鱼》一诗:
《鳊鱼》
晓日照江水,游鱼似玉瓶。
谁言解缩项,贪饵每遭烹。
杜老当年意,临流忆孟生。
吾今又悲子,辍箸涕纵横。
后来苏轼被贬黄州,常去樊口和朋友潘大临喝酒吃鱼。吃的就是鳊鱼,苏轼说它是“鱼之美者”“产樊口者甲天下”
朱耷《透网何如此只鱼》中的鳊鱼眼珠向上作翻白眼之态,意趣冷傲而不可亲近。
明清之际,黄州民间流传着“过江名士开口笑,樊口鳊鱼武昌酒”这首俗诗,指的便是苏轼当年荡桨南渡,寻味鱼酒之事。
02 鲈鱼不止是鱼,还是家乡
鲈鱼的走红,要拜辞官还乡的吴地名士张翰所赐。
张翰因见秋风起,便思念起吴地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不由慨叹道:“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说完便驾车回老家了
这段历史也频频被人提起,鲈脍成了诗词中的常客:“不须更说知机早,直为鲈鱼也自贤。”(苏轼《戏书吴江三贤画像三首》)“更有鲈鱼堪切脍,儿辈莫教知。”(苏轼《乌夜啼·莫怪归心甚速》)等。
因此,大多诗句中的鲈鱼脍不只是可口的鱼生,还是遥远故乡的代名词。
《海错图》中虽称“松江之鲈”也为四腮鲈(左),但聂璜在花鲈(右)画像旁明确指出,这才是历史上真正的“松江之鲈”。
鲈鱼在典籍中记载了两道著名的佳肴:玲珑牡丹鲊金齑玉脍。鲊(zhà),是靠米饭发酵带动鱼肉入味。而脍,是鱼切成薄片蘸料。
中国的鱼脍文化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顶峰,甚至出现了专门的“脍匠”。在北宋《清异录》中还记有一种叫“飞鸾脍”的名目,专为斫脍助兴。
苏轼是名副其实的生鱼片发烧友,想到“吴儿鲙缕薄欲飞”就已经垂涎欲滴。(《将之湖州戏赠莘老》)
程十发的《鲈鱼图》释文是白居易的《寄杨六侍郎》。在《全唐诗》中80多首涉脍之诗,提及次数最多的诗人就是白居易,有13首。
要是自家夫人擅长切脍,在朋友面前也是一桩值得夸耀的事情,苏轼就有诗道:“病妻起斫银丝脍,稚子欢寻尺素书。”(《杜介送鱼》)
03 鲤鱼,也可以做鱼生
眉州多鲤鱼。苏洵就曾有诗佐证了这点:“岷山之阳土如腴,江水清滑多鲤鱼。”
鲤鱼是中国古代最早被记载、也最常见的鱼脍材料。当年杜介和苏轼品尝的鱼脍便是尾“赪尾鱼”(红鲤鱼)
鲤鱼,也可以做鱼生,宋时达到吃鱼生顶峰。

东汉的辛延年在《羽林郎》一诗中便明确说明了鲤鱼脍:“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到了唐朝,因为“鲤”与“李”谐音,生鲤鱼片却成了一道“禁菜”,还要大家尊称鲤鱼为“赤鯶公”。但这依然无法阻挡吃货们蠢蠢欲动的心:
朝盘鲙红鲤,夜烛舞青娥。
——(白居易《松江亭携乐观渔宴宿》)
04 鮰鱼,长江四大鲜之一
说到江鲜的品种,立即想到的是“长江四鲜”:河豚、鲥鱼、刀鱼和鮰鱼。
鮰鱼,其状似黄鲶而白,有斑点若秤星。上海称之“鮰老鼠”,四川呼作江团,贵州名曰夕鱼。

栖息于江河中深潭石缝处,昼伏夜出。每年春秋两季最为肥嫩,因此民间也有“三月菜花鮰”“十月菊花鮰”之称。
鮰鱼,肉嫩味鲜,又无细刺无毒,老饕苏轼有诗云:“粉红石首仍无刺,雪白河豚不药人。”(《戏作鮰鱼一绝》)
05 鳜鱼,桃花流水鳜鱼肥
鳜鱼的诗句大多与春天相关。一是肥,苏轼《浣溪沙·渔夫》云:“桃花流水鳜鱼肥”;二是美,比如晁冲之写:“风淡荡。鳜鱼吹起桃花浪”。三是闲,鳜鱼似乎并不灵活,成双出没,垂钓者甚爱。
如今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元代鳜鱼图案青花瓷盘上的“鳜鱼”,通富贵的“贵”音,有富贵荣华之意。
李时珍曾称赞它“其味如豚”,有两种解释。一谓其味有河豚之鲜,而无河豚之毒;二则是说它肥美如猪肉,为水中之猪。
如今鳜鱼主流做法至少有三种:淮安历史名菜荷叶鳜鱼、苏州名菜松鼠鳜鱼和徽帮名菜腌臭鳜鱼。
06 河豚不是豚,是鱼
当年东坡吃荔枝,吃得不要不要的,只好拿河豚来作比喻: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予尝谓荔支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那如果说河豚美味,也只好拿荔枝来比喻。河豚美味高格,惟荔枝近之耳。
河豚鱼生活在江河入海口上,咸淡水混流的暖水之中。每年春初,沿江上溯,于四五月间杨花乱舞时,它们在淡水中产卵,等到所产的卵育成鱼苗后,再顺流而下,洄游海口。
日本浮世绘中的河豚形象,歌川広重所绘。
这时,河豚身含剧毒,割烹不得其法,食之立即中毒而死。河豚尚未入海之前,有毒的部分还未发达,可以吃的,盛产于镇江、南京、太仓、江阴、常熟、常州一带的江面上。
苏轼来时,正是河豚当令的时节,据说这是一味千古无双的珍馐美味,它有鱼类的鲜嫩,又有豚肉的腴厚,尤其腹内有膏,色白,俗名“西施乳”,风味只可想象,不能言传。
苏轼对此,念念不忘,甚至当他题建阳僧惠崇所绘《春江晚景》图时,竟将春花春水江南一时的美景,都拿来做了河豚鱼的配角: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篙满地芦茅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07 “鲍鱼”不是鲍鱼,鳆鱼才是
鲍鱼在古代文献中一般指咸鱼。《说文解字》中有“鲍,饐鱼也。”段玉裁注曰:“盐鱼溼者为饐鱼”,即经过盐渍过的鱼。
《史记》所载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秘不发丧,用整车鲍鱼掩盖秦始皇的尸体,就是指这种腌鱼加工品。
而现代所称的鲍鱼在古代称作“鳆鱼”。《辞海》中提到“鳆,一种海生软体动物,也叫鲍鱼,石决明。”
单壳的鲍鱼在日本古代被视为单相思的代言人,《万叶集》中便有“伊势海人朝夕潜,只得鲍贝一相思”(葛飾北斎所画奥津名物鲍、荣螺、甘鲷)
古时的鳆鱼多产于山东沿海,尤以登、莱境地出产者为绝品。到了宋朝,中国本土对鳆鱼需求量加大,日式鲍鱼“倭螺”开始风靡,苏轼《鳆鱼行》一诗就点示了这种原料的外来信息:
东随海舶号倭螺,异方珍宝来更多。
磨沙渝沈成大裁,剖蚌作脯分余波。
相对于本土的鳆鱼,日本传入的倭螺口感、营养俱佳,赢得当时上层社会人士的一致认可,苏轼更是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膳夫善治荐华堂,坐令雕姐生辉光。
肉芝石耳不足数,醋笔鱼皮真倚墙。
中都贵人珍此味,糟艳油藏能远致。
时至今日,日本网鲍仍然在我国水产市场备受欢迎。
东坡真的会做鱼
在吃的这件事情上,东坡动口也动手。
东坡在黄州的时候,就亲自掌勺,烹制鱼羹,大家吃了都说好!
“予在东坡,尝亲执枪匕①,煮鱼羹以设客,客未尝不称善。”
(①:枪是锅碗瓢盆。匕是勺子
双商在线的东坡说:“意穷约中易为口腹耳!”大概是因为都很穷,所以容易打发。
很谦虚吧,接下来就不是了。
“今出守钱塘,厌水陆之品,今日偶于仲夫贶、王元直、秦少章会食,复作此味。客皆云此羹超然有高韵,非世俗庖人所能仿佛。”
做了杭州太守的东坡,又做了一道东坡鱼羹,大家伙都说这道鱼羹太有味道了,太神奇了,绝不是一般厨师做得出来的。
很傲娇吧。怎么做的,东坡有《煮鱼法》
“其法,以鲜鲫鱼或鲤治斫冷水下入盐如常法,以菘菜心芼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搅。”
鲫鱼、鲤鱼都行,切割,下到冷水里,放盐,放入白菜心搅拌一下,这个白菜是小白菜或者油白菜。再放入葱白数段,不要搅。
“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橘皮线,乃食之。其珍食者自知,不尽谈也。”
好不好吃,吃了人都知道。
视频课 《我们的苏东坡》
除了东坡的鱼,在视频课《我们的苏东坡》中,我们还介绍了很多关于苏东坡的故事,有他租房买房盖房的故事,有他交朋友、扎堆聚会的故事,也有他认老师、认偶像的故事。
苏东坡的房子——
眉山的纱縠行苏家老宅,开封的宜秋门南园、大梁门白家巷,杭州的凤咮堂,密州的山堂,徐州的盖公堂逍遥堂,黄州的临皋亭南堂雪堂,惠州的合江楼嘉佑寺白鹤居,海南的桄榔庵,常州的藤花屋孙家老宅。
苏东坡的亭台楼阁——
东坡被押解上船的湖州码头,大江东去的黄州赤壁,凤翔的喜雨亭凌虚台,徐州的黄楼燕子楼,密州的超然台,杭州的望湖楼,湖州的飞英阁,海南的载酒堂,宜兴的楚颂亭。

南方周末精心打磨了关于苏东坡的视频课——《我们的苏东坡》,
20集视频将带你走遍12个苏东坡行迹之城,寻访80余处苏东坡到过的亭台楼阁,拜赏286篇苏东坡诗词文章字帖、260幅大宋高清名画名帖,追踪苏东坡朋友圈里63名亲友同僚,讲述完整苏东坡人生故事,呈现详尽的东坡人生路线图

识别二维码,立即购买课程
课程原价109元

已经购买『南方周年会员』的用户,可免费领取
识别二维码,立即领取50元优惠券

成为南方周末年会员,免费观看
《我们的苏东坡》

在400分钟的探寻之旅里,邀请你与我们一起,成为苏东坡的走读生,走一走苏东坡每一段路,读一读苏东坡每一个字。
课程亮点

1
12个地点 呈现详尽的东坡人生路线图
十二个地点,勾勒起苏轼贬谪启用,起起伏伏的官场生涯,讲述从苏轼到苏东坡的一生。
2
286篇 诗词文章字帖,解读苏东坡的苏式哲学
苏轼每走一步,都在反思人生。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东坡生命美学”,从诗词入手,理解苏轼诗词中的人生哲理。
3
400分钟探寻之旅,还原北宋文化基本底色
宋朝的士大夫文化特点是什么?北宋疆土的风土人情习俗怎样?一起认识北宋人文的整体面貌与北宋名士群像。
特别说明
1、本课程为南方周末年会员课程,已经购买『南方周末年会员』的用户,可免费领取。

2、本课程由南瓜视业、南方周末联合出品,课程共20讲,已全部上架。

3、本课程为南方周末App上架课程,购买后,需使用购买账号登陆南方周末App观看。
4、有任何疑问可添加客服微信小周(ID:nfzmkf289),我们将竭诚为你解答相关问题。
(本文为推广信息)
点击阅读原文,一起重新认识,我们的苏东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