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的姐姐》成为一匹票房黑马,打破了中国影史清明档票房、人次等21项纪录。电影火爆,一部分因它在女性题材上的探索。
影片找到的痛点是女性的一个普遍困境——虽然新时代女性的生存方式变得多样化,但是女性依然被女人的身份束缚着,她们的内心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独立。正如《人物》的作者刘园在影评的结尾所写:“这一代女性注定在剧烈的变动、撕裂中成长,也因此更需要有调和、理解自己的能力和改变世界的勇气。”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今天的性别议题?电影在还原女性现实、传达被遮蔽的女性经验上起到了哪些作用?为什么要通过电影来思考女性问题?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戴锦华教授为节目《透过电影,思考女性》撰写的导言。
透过电影,思考女性
——中国和欧洲女性成长的影像之旅
戴锦华 文
本文为音频节目《透过电影,思考女性》导言
戴锦华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电影、大众传媒与性别研究。中文专著有《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合著)《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年》《电影批评》《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昨日之岛》《性别中国》等十余部;英文专著有Cinema and Desire(1999), After The Post-Cold War(2018)。专著与论文被译为韩文、日文、德文、法文等十余种文字出版。曾在亚洲、欧洲、北美、南美、非洲、澳洲数十个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和访问。
朋友大家好,我是戴锦华。感谢欧盟和蜻蜓FM,我们选择了几部中国的和欧洲的电影和大家分享,希望通过这些电影引发年轻的朋友去思考女性与社会,思考在这样的一个变迁多端的世界格局之下,女性的生命,女性的平等和女性的发展。
为什么要通过电影来思考这样的问题呢?当然首先是因为电影是20世纪最重要的也是最伟大的大众文化,电影产品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电影艺术从它诞生起,无论是从产业上还是从文化逻辑上,长久以来是男性的导演们执着导演话筒坐在摄影机的背后,而女性被放置在摄影机的前端。然后男性看,女性被看;男性行动,女性成为行动的客体;男性欲望着,女性成为被欲望的对象。

《霸王别姬》:历史的暴力与宿命中的性别扮演
在多数电影当中,女性更多的成为男性想象的产物,她们成为男性欲望的客体,男性思考的客体,她们有时候又是一种永恒的化妆的花木兰,女性本身成为男性的一种化妆演出。那么透过电影,我们事实上是从两种角度上去思考女性和理解女性,一边是我们把电影作为一种记录工具,一种记忆装置,让我们看到20世纪到21世纪女性的生命轨迹,妇女解放的轨迹,女性抗争的轨迹。而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女性,现代女性,解放的女性,作为男性生命中的诱惑,挑战和困窘,它是如何在男性艺术家的作品当中被出演,被放置,被言说。
《不羁的美女》:性别战争中的女性与身体
今天我们要讨论女性这样一个话题,并不是为了去重新处理永恒的两性话题,所谓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他们不是同性人,不是同种人,因而难以相互理解。而刚好相反我们要处理的是女性争取平等汹涌澎湃100年之后,男性和女性同样共处在社会空间之中,同样分享着社会的资源,经历着社会的变革,并且面对着同样的困境,同样的质询。但是尽管是这样,我也经常使用一个比喻,说现代女性她们的生命处境更像一个所谓占领区的平民,她们表面上是拥有了绝对的平等权利,她们表面上和男性处在同等机遇,甚至似乎是同样的起跑线上,但延续了几千年的性别歧视仍然是结构性的,不仅仍然积存在各种各样的制度,体制和规范之中,还在于它存在在人类的社会生活的种种常识系统之中。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全新的21世纪,被技术革命所挑战的21世纪,重新的提出女性的话题,是继续摒弃陈规陋习,继续去推进男女平等的这样的一个进程,继续的去实践人类最美丽的旗帜和乌托邦,就是个体的平等,性别的平等,然后不同的社会群体的平等。
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思考,在新技术革命似乎以另外一种方式消弱了性别的社会分工那样的硬件障碍之后,我们如何真的去追求,思考社会的平等和精神的解放,这是我个人对于今天的性别议题的一个理解。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男性镜头下的女性的生命与自我
我一直强调我认为性别平等的议题或者说女性的议题,其实始终不是仅仅关于女性的,它是关乎于人类的。如果男性真正的在追求解放,追求平等,那么他们势必要意识到没有女性平等,平等是永远无法达成的,他们并不因为女性处在更低的层面上,而真正能够享有平等和解放。我们尊重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我们更尊重两性之间的差异,我们更尊重着两性所不能覆盖的,多元的,多义的和丰富的这样一种状态。换句话说,性别平等之路和人类解放之路一样的必须和一样的漫长。
《刺客聂隐娘》:武侠想象中女性的孤独与自救
近年来,中国和欧盟通过一系列措施,尝试促进女性在公共生活中的参与和创新,在经济上获得独立,打破特定职业和劳动市场上的性别区隔。比如2019年中国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女性就业的通知》,欧盟2020年出台了“性别平等战略2020-2025”,等等,这些都旨在倡导和提升女性在社会和工作中的平等权益和发展。
《罗马11时》:大时代的女性就业剪影
我们作为当代女性,受益于全面的男女平等作为制度性的和法律上的这样的一个巨大的进步的开始。那么我们继续致力于促进社会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同时我一直说如果我们自身没有一个充分的自觉意识,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充分的,去为自己的平等和解放去争取、去努力、去付出的意识,那么这个过程将被延宕。
希望在跟大家分享的每一部电影当中,我们能够产生新的议题,我们能做出新的努力。
相关推荐
戴锦华 编著
“给孩子系列”丛书
中信出版社
2020年8月
那会是一座心灵的影像馆,世界的微缩图,艺术与社会、美与智慧、历史与此刻、洞察与悲悯、批判与反思的所在。那会是一笔精神财富,它无法变现,但一经拥有,永难剥夺。——戴锦华
本书建议12岁以上孩子阅读,12岁以下孩子由父母陪同阅读。书中部分影片建议初中以上或高中以上年龄段观看,敬请留意“观影提醒”。
《给孩子的电影》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