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一道枷锁,不仅锁住了男人和女人,也锁死了社会的创新和进化。
结婚越来越难,很多年轻人视婚姻为畏途,去年全国结婚人数再创新低,仅有813.1万对,但离婚率却依然高企,离婚结婚比达到了46%。京津冀沪渝辽吉黑蒙湘鄂11省区市离婚数超过结婚数的一半,其中天津的离结比达到了惊人的76%。婚姻在现代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承载着什么?又阻碍了什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不结婚?让我们从源头说起。
姻制度是当下人类世界的常态,但并不是人类世界的常态,更不是世界的常态。在漫长的母系氏族时期,人类择偶是非常自由且时常更换的,虽然也有人将其称为群婚或一妻多夫,但并没有任何制度来约束选择或限制更换。在动物世界中,更不存在所谓婚姻了,抛开各种食肉食草的走兽不谈,即便是相对忠贞的飞禽,它们的忠贞也只能维持不到一年而已(我猜康有为提倡婚姻只能持续一年或许就是受到此事的启发),真正至死不渝的恐怕只有昆虫了,因为很多昆虫本来就是一生只交配一次的。
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婚姻,不是指广义的婚姻,因为那将包括一切择偶、交配和育儿行为,那样话题就太宏大了,我的整个性学系列都在讲这些问题。本文的婚姻是狭义的婚姻,特指固定配偶的制度。固定当然不是绝对的,但在普遍的婚姻制度下,终结一段婚姻是很困难、很痛苦、很漫长、也很昂贵的行为,这也就算是固定了。
很显然,我是反对固定配偶的婚姻制度的,但正如我一贯的风格,越是反对什么,越要清楚地了解其历史、功能和优势,否则反对就只是情绪的宣泄而已。
固定配偶的婚姻制度(以下直接简称为婚姻制度)源自于父系制度的兴起。在母系时代,女人自己掌握生产和生活资源,不需要靠男人来养,所以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地选择一个或多个配偶,也可以随时随意更换配偶,无需看任何人的脸色。但进入父系时代之后,女人失去了资源掌控权,就必须靠男人来养活自己和孩子,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男人要养孩子,首先就必须确定孩子是自己的,为他人养育孩子这件事情,是违反生物本能的,即便禽兽也是不愿意当这种冤大头的,何况人乎?但那时可没有DNA鉴定这种高科技,想要确保孩子是自己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这个女人只与自己一个人交配。这种对女人的排他性独占,就是最早的婚姻制度,不一定非得写在纸上才叫制度,只要部落中大部分人自觉维护这种约定俗成的规则,那就可以称其为制度。如果有人违反这种不成文的制度,也就是说如果有人随意乱搞别人的女人,会导致两个不良后果,一是男人因为怀疑孩子不是自己的,所以漠视、虐待甚至遗弃孩子,二是男人之间会发生争斗,无论哪种情况,都必然会削弱部落的实力。根据自然选择的原理,尊重婚姻制度的部落会强盛,而不尊重婚姻制度的部落会逐渐衰亡,所以婚姻制度逐渐成为主流。
由于男性的高死亡率和武力、财富、权力上的分化(详情请见《一夫多妻制的伦理基础和生物意义》,早期父系社会必然是一夫多妻制的。简略地讲,战争促进一夫多妻,而一夫多妻反过来又促进战争。
战争促进一夫多妻,这是很显而易见的道理,因为在任何战争中,死亡的都主要是男人,当男少女多之后,事实上的一夫多妻就不可避免,不管是叫妻叫妾还是叫女奴,只不过名号不同而已。当大量一夫多妻成为事实,社会意识形态自然会承认这种状况,并且在男性大量战死的背景下,一夫多妻也有利于生育更多的人口,所以在古代,处于频繁战乱中的国家甚至会有意鼓励一夫多妻。
一夫多妻促进战争,则是因为,在男女比例大致相等的时代,如果一夫多妻盛行,就必然有很多男人娶不到老婆,这支光棍大军是天然的不稳定因素。荷尔蒙必须释放,如果不能通过自带的水枪,那就只好通过杀人的刀枪,所以光棍太多的国家总是会很容易陷入民变和内战,并以此消灭过多的男性人口,达到新一轮的平衡。
对君王而言,让人口消耗在内战中,显然不如利用这些人口去进行扩张战争,所以从父系社会之始,兼并战争就必然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主题。但兼并是有边界的,在给定的技术条件和自然环境下,帝国具有一个最佳的规模,跨越天险的远征是不明智的,即便依靠军事才能取得辉煌战果,由于后勤、通讯、市场、文化、血缘等方便的原因,也难以长久维持。
当各个帝国扩张到他们的自然地理边界时,明智的统治者就应该发现,战争不可能永远进行下去,所以,婚姻制度必须改革。罗马帝国开始奉天主教为国教,而天主教坚定地支持一夫一妻制;中国的帝王开始明文限制贵族和官员纳妾的数量,主要的考虑也是要减少光棍。伴随着一夫一妻成为事实上的主流形态,国家内生的战争压力大大降低,世界上的主要帝国进入相对和平的时期,即便也有帝国间的碰撞或王朝的更替,但人口死亡率都显著低于大乱斗时期。
进入现代之后,由于女权思想的崛起、避孕技术的发展、社会福利的普及,文明国家的生育率持续走低,人口的膨胀终于不再是战争的主要诱因。但一夫一妻制作为一种西方国家的惯性被保留了下来并发扬光大,在一些后发国家中,一夫一妻制的强制推行甚至被视为对女性的尊重和解放。
有趣的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本来是由西方国家扩散到全世界,但在西方国家中,婚姻制度却正在悄然瓦解。大量年轻人选择不结婚,哪怕生了孩子,甚至已经生了好几个孩子,还是不结婚,法国前总统奥朗德和英国首相鲍里斯都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国家元首尚且如此,其他人不问可知。即便是在中国,选择同居而不是结婚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在结婚的人当中奉子成婚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如果中国法律允许非婚生子的话,其中某些人可能也会像西方人那样,哪怕生了孩子都不结婚。
与低结婚率、高离婚率相伴的另一个文化影响就是,男人正在主动或被迫地放弃对女人的排他性独占权。对离婚的西方男人来讲,孩子他妈带着孩子去跟别的男人生活,已经成了一件必须平静接受的事情,当面的愤怒反而成了没教养的表现。对西方的小孩来讲,自己的母亲离开父亲去跟别的男人过活,也不再是一件会被小伙伴们耻笑的大事。中国不像西方走得这么远,但也体现出同样的倾向,可能只有绿教地区还在顽固地维持着他们的传统价值观。
2010年离婚率排行
婚姻制度产生的核心因素就是女人和孩子需要男人来养,因此,婚姻制度瓦解的根本原因就是,女人和孩子不再需要男人来养。女人现在可以自己工作养活自己,老了还有养老金,至于说孩子,西方国家给予孩子很好的福利,养孩子只是费心而已,在经济上已经没有任何负担,除非你非得让他读私立学校。更何况,现代社会的男人要确定孩子是否是自己亲生的非常容易,虽然也存在少数不负责任的父亲,但是对大部分正常男人来讲,即便是离了婚,也愿意支付孩子的抚养费,并且期望能保持与孩子的感情。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女人为了自由,选择拒绝婚姻,要么不结婚,要么勇敢地结束婚姻,有没有找好下家越来越不重要,离婚后不再结婚的女人比比皆是。
我并不认为西方国家的相关制度就是最好的,但现实就是,婚姻制度正在这些制度的影响下逐步瓦解,不婚的比例越来越高。虔诚的右派基督徒在抵制这种变化,但他们正日益沦为少数派。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那些已经结婚的人当中,夫妻双方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平等,私密空间越来越大,离婚也越来越简单,简言之,婚姻的紧密性和牢固性都在降低。更令老人们想不到的是,类似换妻等另类活动暗流涌动,越来越多,也有的夫妻虽然维持着名分,但是各玩各的互不干涉。这些现象都意味着,男人自身也在渐渐放弃排他独占一个女人的诉求。
婚姻制度的历史和现状大抵如此,虽然在叙述中难免带上一些主观色彩,但本质上来讲,历史就是历史,现实更不可否认,历史和现实都并无对错之分。但当我们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的时候,就不得不思考这些问题,婚姻制度究竟意味着什么、承载着什么?有哪些好处、哪些弊端?更重要的是,婚姻制度将如何变化?怎样的男女关系模式对个人、对社会才是更好的选择?
我认为,婚姻制度曾经有一些合理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这些好处基本已经丧失殆尽,而婚姻制度的坏处却愈发彰显。下面将从生活便利、财务保障、生理需求、养育子女、个人发展、社会影响六个方面分析之,并简要展望未来的择偶模式。
一、生活便利
曾经,结婚是一件很能省钱的事情,与分别独自生活相比,男女一起过日子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和时间。有一个古老的词叫“搭伙”,虽然并非指婚姻生活,但却生动体现了婚姻生活的好处,两个人一起做饭,是不是比各自做饭要省钱省功夫?两个人住在一起,是不是也节省了生活空间和打扫的麻烦?男人骑车带着女人,是不是省了一辆自行车?衣食住行四个字,除了衣省不了,其他方面都能省。
并且,男女擅长从事的劳动是不一样的,家里要是没有男人,搬点蜂窝煤扛个煤气罐就能把女人累死,家里要是没个女人,扣子掉了衣服破了都只能出去找人补,是不是很麻烦?其他例子还能举很多,但没有必要,此处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就是,在以前的时代,男女在生活功能上的互补性是很强的,两个人一起过的生活质量就是比一个人单过要高得多得多。
但现在已经进入了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上述古老的便利统统都消失了。
食,现在的小年轻有几个人经常自己做饭的?要么工作餐要么聚会,除了上馆子就是叫外卖,想吃什么口味就有什么口味,从最简单的煎饼蛋炒饭到最精致的大餐什么都有,难道不比天天在家挑剔老婆的手艺轻松惬意么?实在要自己简单对付一下,也是吃包装食品的居多。当然,很多小夫妻偶尔也会自己做一顿,但那叫情调,不叫常态,即便经常在家吃的人,很多也是老人在做饭,和结不结婚根本没关系。现在的女人,有几个能不睡懒觉天天起来做早饭的?现在的上班族,又有几个累了一天还回家做晚饭的?这并不是说这代人统统不行,而是生活方式改变了,吃饭这件事情,已经从家庭劳作变成社会分工的一部分了。多点闲暇、多点口味、少点油烟、少洗点碗,我不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生活态度。从吃的角度来讲,结婚并不能带来节省或便利。
住,简直是屌丝心中永远的痛。自己一个人怎么住都行,但结婚是要买房子的呀!读者可以在心中默数一下,你认识的人当中无房而结婚的有几例?中国这个房价,不用多说了吧,不熬干一家人的骨头就不错了,还想着省钱呢?
行,现在城市交通这么方便,而养车又这么麻烦,私家车除了节假日出游方便些之外,平时也就是个面子货罢了。结婚与否与出行便利还真看不出来有什么关系。
至于其他的家庭劳动,要么社会化商业化了,要么还是老人在干,要么干脆就被放弃了。蜂窝煤煤气罐不需要搬了,桶装水是可以让小哥放上饮水机的,男人也不修电器修水管了,女人也不缝衣服钉扣子了,打扫卫生有钟点工了,实在不行不打扫也罢。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现代社会的男女很难觉得对方在日常生活上很有用,不觉得对方是个制造麻烦的废物就很不错了。两个人生活在一起,便利没发现多少,倒是因为起居饮食习惯不一致导致的矛盾不少,这也算是这一代年轻人的真实写照吧。
独生子女政策更进一步摧毁了年轻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女孩子的家务劳动能力。上一辈的女性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勤劳的,而现在的小公主们,迅速堕落到了和男人一样懒甚至更懒的程度。现在很多房东连租房子都不愿意租给单身年轻女性,换个灯泡都要找房东,家里更是乱得一团糟,公共区域永远没有人打扫。
一句话总结,现在的年轻人,在生活上能够互相照顾的成分很少,但能够互相妨害的事由倒是挺多,单纯从日常生活的便利舒适上来讲,不结婚恐怕还好些。
二、财务保障
财务保障分为两个部分。
一方面,传统的婚姻观讲究个风雨同舟,如果谁遭受重大灾祸或者疾病,配偶就有义务提供财务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照料。谁也保不齐有个三灾六病啥的,结个婚似乎后半生就有了保障,即便遇到什么事情也不至于孤苦无依、迅速嗝屁。
另一方面,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找张长期饭票,女人为啥必须要结婚,因为只有结婚,在年老色衰的时候才有稳定的生活来源。
但这些传统的理由今天也不成立了。现代人应对灾害疾病,财务上主要是靠保险,在这个时代,如果谁真的需要在床上躺个三五年甚至更久,恐怕配偶指望得上的很少,至少年轻的配偶不行,如果年纪大了家里再有点家底,或许还能勉强指望一下。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得靠父母,或者儿女孝顺的,也有可能靠一靠。
而找长期饭票这种想法,本质上就是错误的,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这是古今不变的道理,在大家思想比较传统的时代都有那么多失败案例,更何况今天。不要说什么我的青春给了你,男人的青春就不是青春么?不要总觉得自己貌美如花,男人还青年才俊呢,大家的机会成本都是平等的。尤其不要觉得男人睡了你就欠了你,交配是一种互相愉悦的互动行为,事实上男人往往还会出更多力。有些女人宣扬这个观点仅仅是因为矫情,但如果你真的发自内心觉得男人欠了你,只能说明你找这个男人活儿太差。
女人要在男人心中获得持久的地位,可以靠很多东西:你可以成为他的事业支柱,家族的事业是你们共同创造,你还管着帐,那你永远都有发言权;你可以成为他的家庭支柱,把家人都照顾好,特别是把子女教育好,那他就不会背弃你,因为他承受不了家人的厌弃;高级一点,可以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你需要足够兰心蕙质,走进他内心深处,了解他的渴望与恐惧、坚持与脆弱,从而给他勇气和智慧;或者直接一点,你就是优秀,单纯的很优秀,永远丰富多彩,永远不令人感到乏味。最最不可靠的就是美色,天天吃佛跳墙也会腻,美色敌不过新鲜感的诱惑,更敌不过岁月的磋磨。对于那种实在是很漂亮但却没其他长处的女人,我建议你不如去做外围,趁着年轻多攒钱,再进行一些保守的投资,将来也会比靠一个男人过得舒服踏实得多。
还有一个不可靠的东西,但很多女人会误以为可靠,那就是“对他好”。我是男人,但老实讲,男人这种动物,有时候真的很没有良心。那种放弃自我式的“对他好”,能轻易感动自己,或许也能感动男人一时,但要持续感动他几十年,太难太难。指望靠早年的付出来换取中年后的回报,是一件风险很大且完全不可控的事情。不可否认,的确有少数女人得到了不错的回报,但这完全是一种运气,你的男人得恰好比较成功,更重要的是,他得恰好还有那么一点良心。
如果是我自己的姐妹或女儿,我绝对不会支持她对男人太好,女人应该首先对自己好,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讲得更直白更残酷一点,让人决定怎么对待你的,永远不是你已经给了他什么,而是你能给他什么,或者能让他失去什么,这就是人性。
人不该总是去指望别人,尤其是在那些能影响命运的大事上,你最能指望的永远只有自己。我曾跟我媳妇儿说,“如果我那天残了瘫了,你就不要管我,拍拍屁股直接走人,我一丝一毫都不会怨你。如果你还能管管孩子,那我简直要对你千恩万谢。”这是真心话,一个独立的人不应该将自己的命运和风险压在别人的肩上,哪怕那个人是你的配偶,这既不明智,也不公平。
现在的婚姻制度将两个人的命运、得失、荣辱强行捆绑在一起,本身就意味着不可控的风险,对女人而言风险尤其大。你尽力付出,但未必会有回报,一切都得看运气;你的配偶犯了任何重大错误,你都得承受相关的后果;漫长的一生中,你的家庭可能会遭受命运的残酷打击,这个世界绝少帮助你,但却会以极大的热情要求你担负起这一切,如果你做不到,舆论就会将你淹没。
人们如此恐婚,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因素,婚姻的收益与风险都太复杂,任何天才都难以对其进行哪怕最粗略的估算。与其如此,何不简单一点,解开婚姻的捆绑,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各自为各自的行为负责,并直面自己的命运。
我这样讲或许很冷血,因为命运有时候会很沉重,超过自身能够负担的限度。即便如此,我仍然坚持认为,将风险全压给配偶是很不公平的,那些非自身责任导致的重大风险,完全可以由全社会来进行分担。
两性关系本来可以很简单很轻松很美好,互相欣赏互相喜欢,那就在一起,烦了腻了不平衡了,那就分开。如果我对你好,那就是单纯因为我想对你好,而不是在为将来投资,谁也不会欠谁,谁也不能骗谁,谁也不能赖着谁,所以,谁也不会怨恨谁。两个人,愿意长相厮守,那是美好的一生,选择和平分手,那也留下美好的一瞬,何必欺瞒,又何必争执。
一旦有了婚姻,一旦牵涉到长期的利益和风险,事情就变得复杂而微妙,算不清楚,但又不得不算,天天都在算一笔永远算不明白的帐,何其纠结,又何其痛苦。为何讲“清官难断家务事”,因为两口子之间必然拉拉扯扯夹缠不清,本就是世上最难算的帐啊。
三、养育子女
以历史的眼光来看,一个稳固的核心家庭的确是养育子女不可或缺的条件,离开了男人提供的经济资源,不仅孩子很难存活,女人也会活得非常辛苦。所谓孤儿寡母,在古代社会中永远是十分可怜的存在,如果周围有亲友的照顾,或者身处大城女人可以做点手工,那还可以勉强过活,如果处于一个举目无亲且贫瘠的环境中,那孩子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
但在当今社会,男人作为经济供养者的作用已经大大降低了,首先女人挣钱不再像古代那么困难,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给幼儿提供福利,某些国家儿童福利的水平已经足以覆盖全部衣食住学所需。在发达国家中,对大部分底层家庭而言,男人为子女提供的经济资源已经只占子女所需的一小部分,而且远不如国家提供的资源那样稳定可预期。
因此我们可以说,婚姻作为幼儿经济保障的功能,已经十分弱化且不可靠了。如果你支持婚姻制度的出发点是婚姻能够保障男人养娃,那我必须严肃地指出,国家其实比男人要可靠得多。对于那些有能力、负责任、爱子女的父亲来说,不管有没有这一纸婚书,他都会尽量给子女提供最好的经济条件;而对那些能力差或不负责的父亲来说,即便有婚姻的存在,他能给或愿给孩子的资源也相当有限,还不如指望国家福利呢。当然我是不赞成福利主义的,我提倡的是国家强制转移支付,将男人养育子女的责任定量化、刚性化,在《人口断崖》中提过,下一篇文章再详细展开。
当然,养育子女不仅仅需要提供经济资源,还得提供照料和教育,那么,父亲在其中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又有多不可替代呢?答案完全取决于你从什么维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有些人认为,孩子的生活中缺乏父爱会带来问题,特别是会造成男孩子缺乏男子气概,这是完全错误的。你所知道的所有猛兽都是由母亲哺育的,其中很多甚至连父亲是谁都不知道,它们缺乏男子气概么?你所知道的绝大部分君王也是由女人养大,在他们的童年中父王的陪伴少得可怜,他们缺乏男子气概么?
对大部分家庭而言,如果排除挣钱养家的因素,男人的存在对子女成长的帮助其实微乎其微,说得更直接一点,恐怕还有负作用。我知道,这是一句很令人不能接受的话,但遗憾的是这是事实,让我们先看一份名单吧,请坐稳扶好。
孔子2岁丧父,孟子3岁丧父,惠能3岁丧父,穆罕默德是遗腹子,耶稣的父亲是上帝,亚里士多德幼年丧父,达芬奇是私生子,牛顿是遗腹子,莱布尼兹6岁丧父,马丁·路德早年丧父,尼采5岁丧父,高尔基4岁丧父,托尔斯泰9岁丧父,曼德拉4岁丧父,亚当·斯密是遗腹子,比尔·克林顿是遗腹子,德布罗意是孤儿,罗素4岁丧父,加缪1岁丧父,萨特2岁丧父,丰臣秀吉8岁丧父,川端康成2岁丧父,刘秀9岁丧父,张衡早年丧父,曹操早年丧父,诸葛亮7岁丧父,韩愈是孤儿,范仲淹1岁丧父,欧阳修4岁丧父,成吉思汗8岁丧父,康熙8岁丧父,蒋介石8岁丧父,胡适5岁丧父,老舍2岁丧父……很多很多很多,不能一一列举,还有一些虽然没有幼年丧父,但是父子关系形同水火的,比如史达林同志,比如伟大的太祖,相信他们并不会认为父亲对自己的成长有多大的帮助。
现在还觉得我的话那么令人难以接受吗?上面那个光辉灿烂的名单,可以让我们合理地认为,没有父亲的人,恐怕比有父亲的人,成材率还要稍稍高上那么一点。
归根结底,不是父亲教你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而是社会逼你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啊。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没有父亲的人,成为社会渣滓的可能性也会比较高,那么天才和渣滓的区别在哪里呢?恐怕不在于那个早早死去或离去的父亲,而在于他们的母亲,所以才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所以才有“寒门出贵子”。
其实,男人在教育子女中的作用,非常地宏观而微妙。
一名父亲如果足够优秀,的确是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父亲的格局、气质、意志、手段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但问题在于,这世上有多少父亲有资格成为一个合格的榜样呢?
一名父亲如果在某个领域有不错的造诣,他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和人脉给子女在这个领域搭建一条捷径。但有资格做这件事的人仍然比例很低,而且子女未必喜欢你为他选择的道路。
在我看来,大多数普通父亲能够切实起到的功能,只是好好管教自己的崽,不要让他变成一个人渣,这往往得通过暴力训诫的方式来达成,但当妈的同样也可以做这件事。而且,现在社会的法律和舆论越来越不支持家长的暴力训诫,所以父亲的这个功能也在不断弱化中。
在养育子女的具体事项和微观领域中,父亲起到的作用很难超越母亲,这是由生物天性决定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概莫能外,不仅吃饭是由母亲照顾的,连打架都是由母亲来教的。在生活起居的照顾上,母亲具有天然的优势,比如婴儿夜哭,母亲衣服一撩就解决问题,让父亲来呢,兑奶粉,抱着哄,得折腾多久?在早期启蒙教育阶段,母亲往往也是更有耐心更有亲和力的一方,甚至女性相对更尖锐更清晰的声音都比男性粗犷沉闷的声音更讨孩子喜欢。所以,在所有的幼托、幼教机构中,女性都是绝对的主力,任何一个需要与孩子打交道的工种,也都是女人的天下,而且孩子年龄越低,女性占比越大。请问,与孩子相关的机构不愿意招男人,这算是性别歧视吗?
列出早年丧父的名人伟人,当然不是为了提倡“丧偶式育儿”,父亲们当然应该为了养育子女尽量多做些事情,不管是因为疼老婆还是疼娃。但不可否认但却经常被强行否认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女人的确比男人更擅长养育子女的工作,这就和男人比女人更擅长搬砖一样,有什么好否认的呢?
孩子教得好不好,母亲起码占7成,父亲顶了天占3成。当今社会,严重高估了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以教育需求为由为婚姻制度辩护也是说不过去的。
在没有婚姻制度的情况下,不随亲生父亲或母亲生活的孩子肯定会比现在多一些,但家庭(包括短期的临时家庭)内部却一定会比现在更和谐,因为实在是没什么好吵的。对孩子来说,怎样的成长环境才是更好的呢,是生活在父母成天吵架的原生家庭中,还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还是生活在多了一个和和气气的叔叔或阿姨的家庭中?
况且,没有婚姻也并不意味着男女关系一定会经常更换,尤其是在已经有了孩子的情况下。人的天性就会喜欢自己的后代,只是喜欢的程度会有所差异,世上有那么多感情不好但因为孩子却凑合过的夫妻,难道他们是因为那张结婚证才照顾自己的孩子吗?他们是因为对孩子的爱才忍受一段不合意的婚姻啊!
爱孩子的人自然会继续爱孩子,不管是在一起还是离异,如果有人认为一纸结婚证就能增加这种爱,那我实在是无话可说。不爱孩子的人自然不爱孩子,你就算通过婚姻法强行把他们亲子双方禁锢在一个屋檐下,也不过是给大人提供一个触手可及的发泄对配偶不满的出气筒而已。
四、生理需求
上一段有点另类而沉重,现在来点大家喜欢的话题。
在以前比较封建的时代,结婚是做爱的前提条件,一切婚前和婚外的性行为都是不道德的,如果赶上严打,是有可能被枪毙的。所以,如果你想满足性需求,你就得准备结婚了。
我相信,每个读者都知道,这个结婚的理由今天已经完全不成立了。现在这个社会开放了,未婚同居比比皆是,不能说完全没有社会压力,但压力的确已经很小很小,至于多谈几次恋爱,甚至搞搞一夜情,只要你还没结婚,基本不会有任何人来干涉你。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婚姻不仅不再是满足性需求的前提,反而成为了满足性需求的阻碍。有人会有意见了,难道说老公老婆就不能互相满足,非得出去养小三小白脸或者找鸡找鸭找情人才能满足?千万别误解,我可不是这个意思。
一般来讲,夫妻之间是更容易满足的。首先是干净,也不是特别怕怀孕,这就意味着小兄弟可以不着装,赤膊上阵总是更舒服的;其次是安全,既不怕警察来查房,也不怕配偶来查岗,肯定要放松得多,而放松往往意味着持久性,太紧张往往容易当快枪手;最后是磨合,熟门熟路了嘛,哪里比较敏感,喜欢什么姿势,一切尽在掌握,想要什么就直接表达,不会扭扭捏捏总是挠不到痒处。
但是,绝对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夫妻之间性生活并不和谐。或许结婚太冲动,婚后才发现这个人里里外外都是毛病;或者由熟悉变为寡淡,失去了当初的激情;或者在思想上渐行渐远,再也不能沟通交流;或者是因为事业和家庭已经占据了太多精力;或者很单纯的,就是在生理上不匹配。两个性瘾症患者凑到一块儿也会很快乐,两个性冷淡如果精神世界丰富也能过得很幸福,但假如双方的欲望值相差很大,就必然会出问题。遗憾的是,从长期看来,和谐的只是少数,不和谐的才是常态。
有人问,性生活在婚姻中有多重要?有一个回答十分精辟:当性生活和谐的时候,就不重要;当性生活不和谐的时候,就十分重要。这就好像空气,当你呼吸顺畅的时候,从来不会觉得空气有多重要,只有当你窒息的时候,才会发现空气的重要性。其实,性在婚姻中从来都很重要,有时候你觉得性不重要,那只是因为你不缺,或者说,你还没有真正进入成年人的世界。
当性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当渴望和现实产生巨大缺口的时候,能怎么办呢,无非两条路。要么,强行降低渴望,憋着,憋得郁郁寡欢,憋得内分泌不调,憋得看哪儿哪儿都不顺眼;要么,到外面去满足渴望,但这是为世俗道德所不容的,所以只能藏着掖着,所以也是有风险的,伤身破财丢脸面都是有可能的。
何苦来哉!
用婚姻制度将人禁锢于饥渴当中,是非常邪恶的,因为性爱本身就是最天然环保的享受,比人类其他任何一种爱好都要健康。基于自愿的性是一种双方互相奉献、互相愉悦的行为,是社会福利的净增加,完全不危害任何第三方的利益。男女在辛勤劳动、满足对方的同时获得自我的成就、认同和满足,以对方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在人类的一切行为当中,还有比性更高尚的吗?
然而就是有些人想要剥夺他人的自由,想把他人变成自己的财物和奴隶,明明自己不能满足对方,却利用婚姻的遗俗去绑架对方,令对方处于长久的痛苦当中。而这,居然被称作道德。
禁锢是双方面的,女人被禁锢在社会文化的贞节牌坊当中,而男人则被禁锢在人为的虚假的性资源(在此特指女性资源)短缺中。性资源怎么会短缺呢?如果你认为会短缺,那只能说你不知道充分开发后的女人是多么热情,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地,从生理上来讲,从总量上而言,短缺的从来都是男性资源,而不可能是女性资源。
让我们幻想一下,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婚姻的束缚,也没有道德的挟持,会怎么样呢?男女之间只要看对了眼,随时都能自由组合,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一切都井井有条,每一个人都会凭空得到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快乐。无论再穷、再丑、再挫的男人,只要你想,只要你不挑,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伴侣,因为总有无数如狼似虎能吸土的大姐在等着你。女人的性福程度也会提升很多,空虚寂寞冷将彻底成为一种历史现象,就像食人族和缠小脚一样。
婚姻制度和与之配套的陈腐道德,是人类自由和幸福的极大阻碍,声张对他人身体及性器官的专属权,本质上就是不把人当人看。我想请问一下,从本质上来讲,不准性伴与他人XX,与古代男女授受不清有什么区别,与绿绿女子必须包裹起来又有什么区别,不准看、不准露、不准碰、不准说与不准进难道不都是一个逻辑吗?
性行为曾经是很特殊的,那是因为性和生育密切相连,所以性左右着基因的延续和大量资源的分配,不得不慎重对待。但当避孕手段和辅助生殖技术发展之后,性与生育已经可以完全分离了,事实上绝大多数性行为都与生育毫不相干。此时,性行为与握手、拥抱、聊天、打球、吃饭、喝酒、打游戏的区别在哪里?或者更根本地说,与其他一切身体接触行为、社交行为、娱乐行为、成瘾行为的区别在哪里?当我们嘲笑千百年前的封建礼教时,有没有想过,千百年后,人们又会怎样看待我们今天所谓的道德?
五、个人发展
性使人成长、使人成熟,缺乏性的人不仅在生活上是可怜的,在精神发育上往往也是不健全的,而婚姻和道德的禁锢,则使人愚昧、偏狭、懦弱、市侩,彻底失去成为一个更完美的人的机会。
美好的性爱使男人变得自信从容,使女人变得宁静包容,能否了解并驾驭性这匹野马,正是男孩女孩与男人女人的根本区别。缺乏性生活或者性生活质量很差的人,往往压抑、焦虑、易怒、敏感、幽怨、不自信,总体而言,这样的人无论男女,都很难取得成功。
诚然,某些性压抑者可以将他们的性能量强行转移,从而在某个狭窄的专业领域取得成功,但这样的人比例非常低。而且,对任何需要处理人际关系的岗位、任何综合性的岗位、任何领导性的岗位而言,自信,都是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获得自信的途径有很多种,比如你可以得一个什么领域的全国第一名,或者实现老王的小目标,这都会给你自信。但是,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最简单、最现实、最廉价的获得自信的办法,还是性。哪怕多年以后,我都能记得,给对方的第一次顶点、第一次瘫软、第一次高峰不断、第一次喷涌泛滥。从个人角度来讲,性带来的自信和底气,并不输于考了个全省第一、全部委第一这种事情。
我曾经观察分析过我清华本科同学们的状况,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哪怕在这样一个吃技术饭的圈子里,有性一族平均也比无性一族(当然只是指在本科阶段无性)更加成功,而且这个规律是男女均适用的。还别说将来成不成功的问题,如果读者中有大学生,你就随便观察你的同学们,那些有性生活的男人,连说话都会更大声一些,更遑论其他。
高质量的性生活可以带来自信,但性能带来的,还有更多微妙而重要的成长,比如人生阅历。不要误解,我指的不是阅女无数那种用来吹嘘的浪子经历,而是指男女双方在精神思想层面的沟通。
一个人能够经历的事情总是有限的,因此丰富阅历的最佳方式就是听他人讲诉他们自己的故事和感受,这种讲述越真实坦白,听者从中能够得到的教益就越大。但遗憾的是,人是一种非常擅于作伪的动物,能真实坦白讲述自身经历的情况少之又少,特别是在双方有所企图或有所防范的情况下。
如果你谈过一场完全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你就会迅速明白我的意思。因为不以结婚为目的,所以双方是没有伪装演戏标榜的必要的,但又已经发生了亲密关系,所以双方是有基本善意的,心防是降得很低的。综合起来,此时的人是很有表达愿望的,平日压在心里不便对亲友讲述的话都可以轻易说出口。
即便你认识一个异性一生,你也很难讲你有多了解她/他,但只要你们睡过了几次,你至少也就了解她/他一大半了。所以有一句很俗的话——通往女人心灵最近的道路是X道。这个道理对男人来讲同样也是成立的。
我当然是反对性禁锢的,但我也从来都不提倡滥性,过于短期的关系就是纯粹的肉体关系而已,甚至有可能连肉体都没充分开发,仅仅是一种猎奇式的打卡行为,虚荣的满足背后往往是空虚。我提倡的是随性,你真的喜欢这个人,那就在一起,没有任何谋划和企图,单纯是喜欢这个人本身,喜欢两个人相处时的感觉,与外物无关。这种情况下双方必然会交流很多东西,这种关系既不是绑定一辈子的长期关系,也不是一夜情的短期关系,而是一种阶段性的中期关系。
当你有过这样一个伴侣之后,当你们了解彼此最真实的故事和情感之后,从阅历的角度来讲,你就相当于多活了一次人生。当你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之后,你自然会有很多很多的感悟,你对世界和人性的认识就会非常准确、充实而平衡了。
夫妻之间的交流往往是虚伪的,因为太多利益、顾虑、圈子、面子牵涉之中,有些事可以瞒你一辈子,反倒是不以结婚为目的的爱人之间,交流可以是很真实的,因为没有任何隐瞒的必要。当摆脱了婚姻的期待和束缚之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读心者,因为自然有人敞开心扉让你读。我从来不相信一个性禁锢的人能真正了解世界和人性,因为他被局限在了自己的社会角色中,他得到的一切信息都是他人出于利益动机加工过的二次信息。
婚姻的禁锢还体现在配偶对你人生抉择的影响上,因为夫妻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所以在你面临抉择的时候,你的配偶往往是考虑共同的现实需求,而不是考虑你的精神需求,并且出发点往往偏保守。比如说有一个世俗意义上更好的工作和一个你更喜欢的工作摆在面前,配偶往往会鼓励你给家庭提供更多的资源,而不是支持你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有多少男人在老婆的压力下选择了拼命挣钱的工作,又有多少女人在老公的压力下放弃了离家更远或者更有前途的工作?在婚姻中,爱好、天分、志趣是没有容身之地的,只有能折算成现金收入和劳动时间的事物才有意义,当然例外总是有的,但那只是极少数人的幸运。
六、社会影响
有人认为婚姻制度保障了女性的权益和地位,有人认为婚姻制度保障了互相之间的忠贞,这些都是非常陈腐的观念。原因很简单,今天的女人不再需要婚姻来保障男人养她,女人已经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事实上,还有一些男人是靠女人养活的。如果一个女人必须要男人养着她,否则就不能活或者活得很凄惨,那我只能认为这个女人很次,多半配不上这个男人。
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是绝大多数人生活的常态,无论男女。怎样避免这种恶劣的常态呢?很简单,让人回归独立,合则聚不合则散,让每一天都活得不勉强、不憋屈。在大多数婚姻中,两个人终究会相看两相厌,但由于各种现实的制约,又没有办法摆脱彼此,只好压抑、忍耐,或者冷漠、争吵,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光彩,一个在家庭生活中气不顺的人,也很难在事业上作出重大突破,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琐事,会成为你鞋里的那颗石子,不断磋磨掉你的勇气和灵感,最终阻碍你登上中心的高峰。
家和万事兴,这是一句很有道理的古话,家和则气顺、心宽、志高远,自然是更容易干成事业,家不和则气沮心塞、焦躁难安,当然于事业不利。但家和与不和,实在非人力所能为,有时你努力做到了你可以做到的一切,但还是不和,怎么办?家和,是一种幸运,但本质上,这可以是一种常态,只要家不成为牢笼,那自然多了很多尝试的机会,全世界几十亿异性,总能找到相和的,实在找不到,那你就自己过,至少是少了很多虚妄的埋怨。
一个缺乏性体验的人,很难对社会和人性有深刻认知。因为人只要穿上衣服就在作伪,这层伪装是如此厚实严密,不仅欺骗他人,甚至欺骗自己,只有裸诚相见并且精神得到极大满足和放松的时候,才有可能展现出一点人性深处的真实。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一下,当你经历此生最值得铭记的性体验之后,看世界的眼光是否有了一些不同,自我认知是否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个缺乏性满足的人,也很难对世界和他人抱有善意。这不是什么艰深的道理,饥饿的狼比吃饱的狮子更可怕,一个处于饥渴不满中的生物,天然具有憎恨一切、攻击一切的倾向。人们形容那些尖酸刻薄的女人内分泌失调,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我的一生当中,还从未见过一个性福而尖刻的女人。其实男人也是一样,那些慷慨大气的男人,身边从来不会缺乏女人,倒是那些猥琐变态的男人,往往都是名副其实的撸瑟儿。
性禁锢本身也是一种隐秘而强大的统治策略,无论是西方中世纪的教会还是东方的太平天国,无论是流氓罪还是波尔布特,都深刻地了解这一点。洪水需要出口,宽阔的扬子江静水流深,狭窄的金沙江波涛汹涌,与水量毫无关系。当人获得满足的时候,会宁静安详,当人不能满足的时候,会压抑扭曲,愤怒如地底的岩浆,只要寻到一个出口,就会歇斯底里喷薄而出。这些岩浆,正是宗教狂热、政治狂热、战争狂热最好的材料,具有冲决一切的力量。
美国反战标语
总结、补遗及展望
在没有婚姻的男女关系中,人们很愿意去欣赏对方,并感激对方为自己付出的一切;一旦结婚,人们就开始挑剔对方,并认为对方的一切付出都是义务、理所应当。
婚前,人们往往试图取悦对方;婚后,人们往往试图管理对方。
已经得到的就不懂得珍惜,只有处于随时可以失去的状态,人们才会真正善待对方。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婚姻是两家人的关系。取悦一个人已经很累,何况取悦一群人,再遇上不通情理的长辈和夹缠不清的亲戚,真是苦不堪言。
在婚姻中吃亏、受损的一方总是更希望结束这段婚姻,但占便宜、欺负人的一方却总是宣称“感情尚未破裂”,以此榨取更多的好处。
如果一段关系对双方都有好处,那么无需任何证书,自然就能维持下去;如果一方感觉受到了侵害,理所当然就该自动结束,剩下的只有怎么分钱的问题。
婚姻制度的存在,并不能在美满中增添更多的美满,但却能在痛苦上施加更多的痛苦。
婚姻往往成为恶人欺压善人的工具,如果没有婚姻,那么多杀夫杀妻和家暴虐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了解异性是认识世界最重要的环节,来自异性的欣赏、赞美、理解、安慰、支持、鼓励是人类绝大部分勇气和灵感的来源。
要想解放大头,必先解放小头。
未来的社会,婚姻必将消亡,性和生育也会分得越来越清楚,男男女女作为独立的民事责任主体,完全自由地进行结合。男女间仍然会有很多基于自愿的经济赠与,但原则上不互相承担任何经济义务,少数情况按书面合同承担经济义务。
唯一的刚性义务是对子女的义务。提倡共同抚养子女,但在分手的情况下,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共识,抚养权一律归女方;男方的经济义务由法律强制统一规定,并在孩子未成年之前由国家按期无条件垫付给女方,以保障母亲和孩子的权益;国家向男方征收相应款项,如不能支付或拒绝支付,在一般民事处理之外,还将处以剥夺政治权利、结扎等处罚,以避免渣男繁衍。
对于子女养老和遗产分配事项,也有相应的制度设想,具体将来再写,整个生育、抚养、养老、遗产事宜合作一篇,将放在《大同策》系列当中。

想要看更多文章的朋友,可以输入关键词“365”加我微信,支付365元,领取数十篇劲爆透彻猛文,并终身免费阅读本人今后的一切文章,特别是那些不能发出来的文章,同时有高素质读者群供大家交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