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新周刊刊载封面报道《驯服“绿天鹅”》,围绕金融体系资产及投资活动的低碳化重塑与挑战分别采访了政策制定者、监管部门、市场参与者和国际智库。
 图 ©GettyImages
保尔森基金会高级顾问兼绿色金融中心执行主任孙蕊在本文中指出,要实现碳中和目标,从国际经验来看,一方面需要产业政策来调整产业结构;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工业规模非常庞大,如果要实现传统工业转型,例如降低煤炭使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广绿色建筑和新能源交通等,需要的资金支持规模也非常庞大,单凭政府资金远不能满足,因此需要金融系统的支持,也是金融、投资领域的新机会。
除了投资低碳、低排放行业,对实现碳中和最直接的投资交易来自碳排放权市场。就碳排放权市场的金融属性问题,孙蕊表示:“可以认为,从2020年四季度开始,碳的监管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就碳排放权的金融属性达成了共识,但是何时推出与金融属性相关的衍生产品,还需要继续讨论。”
她认为,中国的碳市场要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参与,需要从机制上尽快向市场发出更明确的政策信号,确定包括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造纸等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时间表,形成稳定预期;以及发展衍生品交易,推动跨期的金融交易,增加流动性,促进价格发现;同时推动碳市场的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参与国内碳市场,丰富市场参与者多样性。
本文原载于2021年3月1日财新网最新封面报道《驯服“绿天鹅”》,欲阅读完整报道请点击“阅读原文”。
孙蕊
保尔森基金会高级顾问兼绿色金融中心执行主任。在过去20年,她代表跨国企业就其在中国的政府战略、市场准入、危机管理、知识产权及投资问题提供顾问意见。
推荐阅读
2-22
2-8
“在看”我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