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东方IC
十年前,当有人断言“云计算是未来”时,大部分听众恐怕都持怀疑态度,但当快车驶入2021年,云计算已经无须再证明自己。
根据Forrester Research调研,云在新冠疫情后的复苏期中占据“中心位置”,全球公共云基础设施市场到2021年将增长35%,达到1200亿美元。
Gartner预测,2021年全球最终用户的公共云支出明年将增长18%,达到3049亿美元,高于2020年的2575亿美元。
国内“上云”浪潮已经席卷至各个行业,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金融、地产、物流、交通几乎都在进行上云的实践。对于政企机构而言,云计算按需使用、灵活可拓展的特性,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成本效益和业务连续性,更大层面上,云计算已然和各家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业务紧紧绑定。
从2007年开始,互联网背景的云厂商们陆续认识到云计算已进入到为自家公司外的企业提供云服务的发展阶段,成长路径与国外云厂商非常相似: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云计算的大多师从AWS,而从硬件厂商转型云计算的科技公司则更多学习微软这两者如今占据全球云市场的第一和第二。
对于所有市场的后来者而言,弯道超车的机会往往集中在技术变革的期间。而对于云计算而言,当下市场仍旧有不少组织机构被挡在云计算门外,究其原因则是其业务场景在与云计算的结合过程中难以完全契合,以及对云计算的未来价值存疑。
于是分布式云和云原生来了。2020年10月,Gartner发布了2021年顶级战略技术趋势,分布式云连续两年(2020-2021)被列入Gartner战略技术趋势榜单。Gartner预测,到2025年,超过50%的组织将在其选择的地点使用分布式云,从而实现转型业务模式。
图源:Gartner《2021年重要战略科技趋势》

2014年谷歌借助推出K8s的契机,引领了新一波技术浪潮。云原生席卷整个云计算行业,发展至国内,华为云又提出“云原生2.0”,帮助企业从“ON Cloud”迈向“IN Cloud”,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资源高效、应用敏捷、业务智能、安全可信。
当云原生和分布式云开始主导云计算的下半场变革时,谁才能杀出重围?
什么是云原生和分布式云?
提到“云原生”,不少刚刚开始了解云计算的人们可能感觉又陷入了迷茫之中。
但实际上云原生的概念并不难理解,“云原生”最初是指云原生技术,这是一种类似于“集装箱”的技术手段,方便开发者对自己开发的程序进行迁移和运维,涉及的技术主要是以Docker和K8s为代表的容器和调度技术。
听不懂也没关系,因为云原生的概念在泛化之后,指的是“所有的应用可以直接生长在云上,而不是后续迁移到云上。” 
也就是说,原本开发者在开发应用时,需要用到传统的IT工具和机房等资源,但在云计算时代,所有应用的开发直接就是基于云。“生在云上,为云而生”可能是云原生最好的诠释。
2014年,谷歌研发了一项面向容器的调度技术K8s,一经开源,就广受好评,K8s与一家创业公司研发的容器技术Docker共同引领了新一代云计算技术的变革。
对当下的云计算发展来看,“云原生”既是所有云厂商渴盼的目标,也是IT行业的未来。
目前国内厂商也在积极参与云原生浪潮。比如在容器领域,华为云面向企业用户提供了高可靠、高性能、企业级容器全栈服务。在对CNCF社区的贡献中,华为是亚洲唯一初创会员、亚洲首个白金会员,亚洲代码贡献第一。
华为的开源智能边缘项目KubeEdge是CNCF在智能边缘领域的首个正式项目,并在去年9月晋级为CNCF孵化级别的托管项目。
当前,人们仍需脚踏实地地关注当前国内云计算遇到的主要问题。在公有云发展如火如荼的状态下,实际上仍旧有不少企业处于观望状态,他们对于数据有更大的安全性需求。
云计算在诞生之初就是希望人们像使用水电一样使用计算资源,但是如今不少人还需要自建发电厂,这让很多厂商都陷入了止步不前的状态。
分布式云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分布式云是将公有云服务(通常包括必要的硬件和软件)分布到不同的物理位置(即边缘),而服务的所有权、运营、治理、更新和发展仍然由原始公有云提供商负责。分布式云解决了客户让云计算资源靠近数据和业务活动发生的物理位置的需求。
通过分布式云,华为云让云延伸到业务所需的位置,由此来应对企业全面云化所面临的多地部署、多类型业务、复杂的组织层级等挑战。
华为云CTO张宇昕认为,通过分布式云系列产品,华为云将全栈云原生能力延伸到业务所需的物理位置,实现全场景覆盖,赋能“新云原生企业”实现全面云化、全栈智能。
华为云的信号
分布式云和云原生的技术趋势正在搅动国产云的市场。
4月8日,华为云举办了TechWave全球技术峰会。此次峰会,华为云首次对外公开分布式云产品组合,由分布式云基础设施,以及可与分布式云基础设施进行充分协同的云服务组合两部分组成。
分布式云基础设施方面,主要包括中心Region专属Region部署于城域热点区域的智能边缘云IEC部署于企业机房的智能边缘小站IES,以及智能边缘平台IEF;分布式云可协同云服务组合主要包括基础服务、音视频、数据、AIoT、办公协同等服务,以及统一的企业IT治理框架。
此外,华为云正式提出了其“分布式云 x 云原生”的技术理念,基于这一理念,华为云将协助各行各业进行全面云化和全栈智能核心架构的搭建。
此次TechWave全球技术峰会,华为云更系统地对外介绍自己的产品,以及确定云原生和分布式云两大方向后,也可以被视为华为云的冲锋的信号。
为什么华为云会将分布式云和云原生作为发展方向?
实际上,这与华为云过往在为客户进行上云实践时遇到的复杂场景有关。对于华为云的客户而言,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业务对于时延和隔离度的要求不同,华为云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需要通过组合的方式对客户的业务进行分类。
尽管上中心Region的公有云是最高效和经济的做法,但是出于数据合规、低时延和网络隔离的需求,仍旧有不少企业渴望能获得更便捷、安全的服务。
分布式云可以给企业传递一个信号,不同的业务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分配,一部分上云、一部分放在边缘,政企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规划来进行转型,构建适应于它本身的业务场景能力。
具体操作中,华为云通过云上网络向云下的延伸。通过多个 VPC之间的互通,让客户能够在华为云的基础设施上,构建一张企业专网。在构建了企业专网后,即便客户的业务位于不同的位置,但仍旧能够进行统一的管控。
对于企业或者政府部门,上云始终是一场巨大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分布式云帮助政企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今年4月,华为云协助北京银行完成了“分行托管云”的搭建,加速了“数字京行”建设。北京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城市银行,2019年,他们将“数字化转型”设定为全行核心战略,2020年,北京银行还启用了全亚洲单体最大数据中心,其转型决心颇为强烈。
对于北京银行这类业务极速扩大的组织而言,传统IT架构早已无法应对高可用、计算量庞大以及创新业务繁复的要求,因此带来建设成本大、IT搭建和运维成本高等问题。
在华为云完成交付后,北京银行实现了云服务快速编排,一键发放,1个小时业务快速上线;统一管理分行资源,多级租户满足行内组织架构以及自动化、智能化运维。
实现初步合作后,华为云和北京银行还将展开基于“云原生”“灾备建设”“云网联动”等更深一步合作。
华为的第三次超车
不久前,华为发布了一则“关于云与计算BG相关组织变动的通知”,引发了外界关注。通知显示:取消云与计算BG,更名为“Cloud BU”;计算产品线、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整建制切入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部。
对于这一通知,外界不少媒体将之解读为“云计算”在华为内部降级,以此判断“华为将放弃云计算市场。”
但事实上,这种猜测与华为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的本意恰恰相反。追根究底,华为组织变动的原因是因为当前形势下,华为必须要在ICT基础设施领域取得成功,云业务更需要健康发展。
此次组织调整,让华为更聚焦云业务,不再包含服务器、存储等硬件部分,避免了华为云左右手互搏的尴尬,轻装上阵,让华为云更加健康地发展。
最新的华为财报显示,华为的企业业务收入达到了10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华为云成为这家公司新的增长极,全年增速达到了168%
从2017年重整云业务至今,华为已经连续两次实现了弯道超车,第一次从“others”进入到“国产云前五”,第二次进入到“前二”。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Canalys 发布的《China cloud services market Q4 2020》报告显示,2020 年第四季度,华为云以 17.4%份额稳居中国公有云市场第二,较第三季度的 16.2%实现稳步提升,至此,华为云在中国公有云市场已经连续四个季度排名第二
图源: 《China cloud services market Q4 2020》
想要再度超车,华为云必须找到自己的节奏和不同于其他云厂商的打法。作为国产云中少数从硬件向云计算转型的厂商,华为经历的内部调整与自我博弈必然比其他互联网型的公司更为复杂,但一旦这家公司确定了它的方向,其厚积薄发的技术能力与战略能力必然会持续搅动云市场。
从目前来看,华为云形成的基本策略包括,不断和企业进行上云实践,以自身经验和越来越丰富的案例经验形成对市场的更深认知。
与此同时,把握最新的技术趋势,并结合国内政企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最后是华为致胜的关键要素“生态”。
3月31日,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年报发布会上就表露出对华为云业务的认可,疫情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进程,企业上云的积极性上涨,去年华为云在国内的增速最快
胡厚崑还表示,“华为云在生态上下了大功夫。”年报显示,华为云已上线220多个云服务、210多个解决方案,在全球累计获得80多个权威安全认证,发展19000+合作伙伴,汇聚160万开发者,云市场上架应用4000+个。
刚刚出炉的“十四五”规划纲明确指出,未来五年,我国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强通用处理器、云计算系统和软件核心技术一体化研发,培育壮大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数字产业。
在全球上云势不可挡的趋势下,华为要想在ICT领域进一步发展,云业务必须取得转型成功,由此可见,华为云未来必然会加速在技术与服务能力上的发展,进行第三次飞跃。
对于云计算行业而言,如今也驶入了下半场,上半场主要解决“为什么上云”的问题,而下半场更重要的是选择哪一朵云以及用什么姿势上云?
特别策划
点击【阅读原文】
回顾华为云TechWave全球技术峰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