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亚裔被枪击的事件激起了海外华人新一轮关于种族歧视的讨论。我有几个朋友坚持认为西方国家现在已经没有系统性的种族歧视,去年的“Black Life Matters”运动也好、今年正在进行的反对歧视亚裔的抗议活动也好,都是白左的阴谋,目的是撕裂种族间的相互信任,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
虽然观点不同,但朋友们还都比较理性,让我出示证据。我找出去年一数据新闻记者归纳的发表在美国几大主流媒体上关于黑人和白人在美国法律体系下被差别对待的数据图示,并添上英国的类似情况,比如去年夏天英国女足一黑人运动员和爱人、孩子出行,被警察拦下检查,今年下议院一黑人议员开车出行,被警察拦下检查。
这些在我看来如同黑白分明一样清楚说明黑人在执法层面容易被盯上并重罚的证据,并不能说服我的朋友们。在读了长长的回复后,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在谈系统性歧视时,说的是两样事。于是我请朋友等我几天,让我想好用一个简单明了的方式来表达两者的差异。
冷静思考之下,我意识到用汉语讨论种族歧视的局限性。辩论中我们在把西方语境下的一些概念翻译成汉语。同样采用了系统性的种族歧视,但我们指的是不同的概念。下面这张图可以解释我们是如何在讨论系统性歧视时各执一词的。
系统性歧视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是institutional discrimination,有两层含义,一是笼统地指社会体系中存在的歧视,其中也包括结构性歧视(structural discrimination);二是社会学中的学术定义,即歧视性的政策与实践有利于占主流的群体而不利于另一群体,这些政策与实践是以规范的形式嵌于现存社会结构中(Discriminatory policies and practices favorable to a dominant group and unfavorable toanother group that are systematically embedded in the existing structure of society in the form of norms.)。我查阅书桌上用来垫电脑的人大版《英汉人文社会科学词典》,上面居然没有institutional discrimination的汉语释义,而谷歌翻译则译为制度歧视。
朋友们认为当今西方发达国际已经没有系统性的种族歧视,如果指的是大概念下的结构性歧视,也就是图中右侧标记为绿色的显性部分,比如国家、行业、企业等不同级别组织体系下的制度、政策、明文规定等等,在西方几个英语国家是说得过去的。从法律法规等层面,各个种族都有平等的权利享有受教育、工作、社会福利、公共设施使用、选举和被选举等等作为公民的各项权利。美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蓄奴、排华法案、种族隔离规定等等结构性歧视已经被上个世纪一波又一波的反对种族歧视和平权运动基本消除了。尤其是招工这一环节,在广告中放上任何与种族、性别、年龄等人口特征相关的条款作为招工条件,都是违法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系统性的种族歧视就不存在了,因为其冰山之下的隐形部分,也就是被谷歌翻译为制度歧视的部分还广泛存在。这部分就像鞋里硌脚的地方,表面上看不出来,但穿鞋的人很不舒服,不得不放弃鞋,这样一来,总有些特定族群有更高比例的人赤脚。“赤脚”这个比喻放到教育领域就是成绩差、大学升学率低,放到就业市场则是失业率高、进入高技能岗位的比例低,放到社会福利则是更大比例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单身家庭比例高,放到司法体系下就是某些族群犯罪率高……
前几天刚好看到美国和英国出现的两个教育系统里出现的制度歧视案例,正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制度歧视。第一个案例是美国德克萨斯州一个叫Joy的韩裔女大学生揭露的,她发现妹妹(12岁)的Social Study(社会科学,是初中阶段一门核心课程)测验上有一道关于中国的问题,是单选题。
题干:“下面这几项中国的常见事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选项:
1. 在中国,如果有人在餐馆里打嗝,割掉他们的嘴唇是常见的。
 2. 在中国某些地区,如果有孩子偷了一块糖,打他们50藤条是常见的。
 3.在中国的某些地区,人们吃猫和狗是常见的。“
Joy的妹妹在答此题时很不舒服,而Joy看到后非常生气,拍了照片发到推特上,指出:“教育体系中的有害言论正是今天仇亚犯罪和种族主义持续存在的原因。“
看到这样关于中国社会常识的考题,作为中国人还能继续沉默吗?这样的中国常识是增进美国学生对中国的了解还是偏见?如果是为了增进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那么丰富的中国文化、历史、民俗、礼仪等,为什么偏偏不测试,而是选择这样荒谬的题目?面对家长的抗议,学校迅速道歉,并让三位教社会科学的老师停职。有识的家长要求学校提供透明的处理决定,到底是依据什么对老师做出处罚,因为不深挖原因,仅仅处罚几个老师并不能解决问题。更让人担心的是,这样荒谬的题目不是学校老师自己出的,而是来自某个应用更广的题库。如果是后者,处理三位老师根本达不到剔除社会科学里带有民族和文化偏见的内容的目的。
如果说美国的这个案例还比较明显的话,英国媒体上讨论的学生着装规定则更为隐晦。在对几个中学校长的采访中,BBC电台新闻节目的记者指出,有学校的着装规定中的某些条例对某些族裔的学生有隐含的歧视,比如规定学生的发型高度不得过高,不能影响其他学生的视线。而某些带非洲黑人血统的人头发纤细而蓬松、天生爆炸头,这一规定看似没有任何歧视语言,但天生爆炸头的学生却会因此被无辜地贴上不遵守校规的标签。记者更尖锐地指出,如果这条规定没问题的话,那么个儿高的学生是不是也违规了?因为他们也会挡住其他学生的视线。
这样的着装规定说明规则制定者(也就是学校的管理层),潜意识中把白人的普遍着装标准视为合规,忽视或者排斥其他族群因基因差异而形成的不同着装习俗。规则字面不含任何法定禁止使用的歧视性词句,不算结构性歧视,但是规则的基础则是潜藏在学校管理者心理层面的“白人中心“、”白人至上“、”白人优越“等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以校规的形式被学校管理者植入学生都需要遵守的社会规范。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天生爆炸头学生在心理上会因自己不符合社会规范、不能满足老师期待而产生消极情绪。这样时时刻刻伴随着学生的消极情绪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压力可想而知。
作为一个曾经的校董,我热烈欢迎记者这样尖锐的提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校反思自己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有没有尊重那些合理的差异而不是简单地将差异划为不合规。
隐藏在社会心理层面的制度歧视有多可怕?它会让被社会规范异化的群体生存艰难,别说成功或实现阶层升迁,就连正常生活都举步维艰,因为你在很多方面已经注定不合社会规范。黑人和亚裔的某些文化特征就是他们在某些社会场景下不同遭遇的主要原因。美国贫困区黑人“夸张“的肢体语言会导致他们在被警察拦下时更容易被警察认为有侵犯性而采用更重的处罚。亚裔的谦让、隐忍等文化行为容易被误认为缺乏领导力而在职场遭遇玻璃天花板。
在我看来,更可怕的是——制度歧视会让处处遵守社会规范的被歧视者潜移默化地接受和内化歧视者的价值观,因而漠视其他被歧视者的痛苦,将其斥之为不遵守社会规范而罪有应得。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反对西方在平权上的政治正确话语,殊不知那些政治正确话语恰恰是消除结构性歧视的保障,是西方一个多世纪各种平权运动来自不易的成果。一旦摈弃政治正确话语,不仅制度歧视会变本加厉,结构性歧视也会卷土重来。
看到日益显性的歧视行为还坚持认为只是个案的朋友们,我只能希望你们岁月永远静好。而我相信题图中俄勒冈一位牧师在其教堂前立过的这个标语牌:“种族歧视者的对立面,不是非种族歧视者,而是反种族歧视者。“只有像美国的女大学生JoyBBC的那位新闻记者那样敏锐地觉察制度歧视,并坚定地戳破其粉饰的表象——一道测验题或一条看似无奇的校规,直指其隐含的歧视和危害性,才能真正消除歧视、让尽可能多的人岁月静好。
前文导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