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美国中产家庭的长周末

https://t.me/MoshangUS
陌上美国YouTube频道(email登录YouTube,订阅):
https://bit.ly/2Xg3NNF
陌上美国推特
https://twitter.com/MoshangUsa
在前文《美国佛州生活已恢复常态》中提到我家小朋友跟鳄鱼“有个约会”的事,晚上查相机吓一跳:

好像也就一分钟不到没有盯着娃,竟然还有这种操作。

我把质疑的眼光投向LD,不过人家不以为然地说,只要不是主动挑衅,有过统计数据,鳄鱼故意伤人的概率是三百万分之一......
次日起了个大早,赶往美国最南部的小镇,Key West。这是一颗墨西哥湾孕育的明珠,坐落于美国和古巴之间的一个小岛,中文翻译,西礁岛。
路上要经过一个7英里多长的跨海大桥。

途中还看到一处停满房车的营地。

我们没有赶上去干龟岛国家公园(Dry Tortugas National Park)的渡轮,这也在意料之中。给孩子留点遗憾,以后再来。
不过这个国家公园值得介绍几句。如果说来到美国后,对这个国家的印象有几个关键的改变和定位的瞬间的话,那么17多年前第一次去这个天堂一般的海岛,就是其中之一。
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一个军事基地,当年密谋刺杀林肯的凶手就被关押此地,而今这个废弃的军事城堡已经成为举手皆风景的人间仙境。一旦你见过那里的海,从此再也没有可以取代她的蓝。
美国一共63个能以“国家公园”冠名的地方,这里凭一个巴掌大小岛的资历能跻身国家公园绝非浪得虚名,给加几张网图,可以照着这些照片放大一千倍的程度去想象一下实际的美丽动人。


一下多出很多时间,我们开始闲逛西礁岛这个漂亮的渔村。


岛上有个著名的美国最南端的石墩,在旅游旺季,比如正常年份的圣诞节,要跟这个长相卡通的矮胖石墩合个影,可以排队至少一小时。不过在这个新冠季节的早上九点,就只需要几分钟就能排到了。


这里也是美国距离社会主义阵营-古巴最近的陆地,90海里,两个世界。

另一个著名的景点就是海明威博物馆。因为去过我们这次也bypass了。
漫步在西礁岛的老城区,这里的布局跟南方典型的靠海的古城小镇比如乔治亚州的萨瓦纳(Savannah)、南卡的查尔斯顿都有几分神似。




虽然我绝大部分时候都生活在不同国家的南方,不过在这里才第一次体验到从椰子里吸吮新鲜椰子汁的美妙,好在娃不用像我等这么多年。

下午我们回到度假村,在微微的海风中划皮划艇、扔沙包、日光浴、跳水。
只有跟海充分互动起来,才能挖掘出海边度假的完整乐趣。




这一刻幸福凝固,而仅仅几天前我们还处在封锁模式笼罩的心态下。其实什么是科学,让不同年龄段、风险差异不同的人,自主选择生活和抗疫的方式,自然选择或者通过疫苗免疫,就是科学对抗流行病的一种模式。对于50岁以下的人群,比病毒的风险更需要警惕的,是次生灾难的冲击。
此刻还是很感谢美国一些州的政府能把这份默契和信任感交付给自己的国民,没有盲目认为民众不具备保护自己不给社会添乱的能力。
晚餐时分,选择了附近一家可以在海边看日落的餐馆,人气爆满需要排队。

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海鸟,和水中硕大的游鱼。还有什么比在这种天人合一的环境中就餐,看太阳徐徐下山,更惬意?





第二天又是赶早,今天上午的计划是潜水看海洋生物。
尽管我们选择的是个初级的行程,但是坐上船后才认识到,对于自己这个游泳水平刚够自救而且还2年没练过的人,今天是生平第一次接触浮潜(snorkeling)工具,这算是一次小冒险了。

本来还在纠结海水会不会太冷,自己要不要真的去浮潜,船一开动的瞬间我的犹豫感就烟消云散了,当然不可以错过这次机会。
船开到大西洋中之后,大家都陆续下到海水里,我穿着救生泳衣,还带着个帮助浮起来的长条泡沫棒,全副武装下海。
在灌了几口海水之后,我还没有领悟到用嘴呼吸的要领,马上认识到自己今天的基本任务定位是,海中“求生模式”。
不过看到娃自如地在海水中撒欢,一会叫我们看海鱼、一会叫我们看海龟,我那点因为潜水技术限制没看到几眼海底风景的遗憾,顿时风吹云散。


以看海底五彩鱼群、海龟和各种可能的海洋生物的这趟浮潜行,却以发现小朋友的运动能力远比我想象的段位高的意外收获结束。
上岸之后我们去到附近的一个州立公园,这里可以租船底由透明玻璃打造的大船,开到海中看海洋生物。不过需要提前网上预订或者碰运气去临时排队。

您猜对了,我们这种粗枝大叶计划旅行的人,自然又错过了。不过回到住所,老天爷补了一个意外惊喜,近距离看到两只从海里游过来跟人互动的海牛。
之所以在紧张的旅行安排中抽时间记录这些,一方面不想等稍纵即逝的记忆飘走,另一个原因也是发现,最近微信上流行一种趋势,“教育”华人美国是个压迫歧视亚裔的社会的文章一波接一波。往往都是平常在中文学校、亲子寻根组织、靠亚洲的生意或者人气谋生、跟某guan联系频繁的一些人和组织,尤为积极这些宣传。
由于笔者离这些机构也都遥远,所以不清楚是否那些内容都有事实依据可查可信,不过我记叙的是自己的亲身体验,也是不少朋友在美生活的一部分。这些是最为真实的美国中产家庭的日子。
没有人有上帝视角,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提供自己经历到的一些事实真相。我跟LD刚来美国的时候,都是兜里仅有一、两千人民币的穷学生,而我们两边加起来的四个父母,只有一个读过普通大学。我们在这里求学,成家立业。在美国走过了一段段的路,经历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和蒸蒸日上的家庭和生活。
很多人在美国都有类似历程,对这个社会心存感激。疫情爆发之后每次出门,跟过去在这个国家近20年的经历没有什么不同,只是遇到一张张笑脸以及有幽默爱开玩笑的人。所以,我们不可能为了满足某种舆论和流量的需要,去编造没有的事实,哭诉美国薄待、歧视了自己。
文章首发“陌上美国”微信公号和电报频道,版权由“陌上美国”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其他平台。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
(电报的链接需要拷贝到浏览器打开,微信打开无效)
电报频道: https://t.me/MoshangUS
社区建设群:https://bit.ly/35Jtpak
教育生活群:https://bit.ly/3fs7FFR
YouTube:https://bit.ly/3pKShXu
推特:https://twitter.com/MoshangUsa
《魂惊夏威夷》

工作号微信ID: moshangUS
Email:[email protected]
【陌上美国】电报频道:
https://t.me/MoshangUS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作者最新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