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篇的文章里,通过每篇6500字的优质原创

逻辑梳理出真实的中国历史脉络

点击下方关注小吏
石虎死后,南边第一时间感受到机会来临的,是桓温。
桓温在后赵内乱后便出兵驻扎安陆,后赵的扬州刺史王浃献寿春投降,桓温第一时间派了手下的西中郎将陈逵去抢下了寿春,随后多次上疏请求北伐。
但多次被朝廷拒绝。
桓温此时并没有向两年前伐蜀一样,不等朝廷的旨意就先斩后奏了。
这个人,就如同当年刘惔看他的那样,没有绝对的机会他是不会出手的。
真要是想打,他是不会看朝廷意见的。
他作势北伐多次上疏另有目的。
他在逼一个人现眼。
这个人叫做殷浩。
桓温灭蜀后,朝廷讨论嘉奖,打算把豫章郡(治所今南昌,属江州)封给桓温。
尚书左丞荀蕤不冷不热的说:“桓温将来如果再平定了黄河、洛水,那拿什么赏赐他呢?”
桓温已经下辖八州了,不能再把东晋腹心的豫章郡给他了。
朝廷最终的赏赐,是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为临贺郡公(治所今广西贺街镇,属荆州),把他已经抓在手中的权力正式给了他。
桓温定蜀后,权威日盛,名声大振,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为了平衡桓温的这股力量在多方考察后,因扬州刺史殷浩在朝野富有盛名,于是将殷浩引入中央,打算抗衡桓温。
这个殷浩是咋来的盛名呢?
他是当时玄学圈的标志性人物,而且他爹殷羡是陶侃的人。
他爹第一次在历史上露面是苏峻之乱,当时东线告急,郗鉴那边都搞誓师大会誓与京口共存亡了,陶侃要去救大业垒,被时为长史的殷羡劝阻咱陆战打不过苏峻,救兵再败就完蛋了,赶紧急攻石头城,苏峻必分兵来救,大业之围自解!
(贼攻大业垒,侃将救之,长史殷羡曰:若遣救大业,步战不如峻,则大事去矣。但当急攻石头,峻必救之,而大业自解。侃又从羡言)
殷羡的这个建议直接导致了苏峻喝多后被标枪扎死,从而导致了苏峻之乱就此转折。
某种意义上,殷羡其实比他那盛名难副的儿子对历史转折的重要性要大得多。

陶侃病重的时候,是派殷羡去把自己这辈子的权力商标送回建康的。
(侃疾笃,上表逊位。遣左长史殷羡奉送所假节、麾、幢、曲盖、侍中貂蝉、大尉章、荆、江、雍、梁、交、 广、益、宁八州刺史印传、戟)
殷羡等清正廉洁的老领导死后憋了好多年的贪污腐败之心终于压不住了,后来在主政长沙时贪出了风格,口碑极烂。
(殷羡为长沙相,在郡贪残)
但是人家上层关系走的好,作为陶家的人很快又抱上了庾家的腿,庾家哥俩写信沟通殷羡的臭大街问题时专门提到要对殷羡网开一面,这里面的重要托词理由,就是殷羡生了个好儿子。(殷君骄豪,亦似由有佳儿,弟故小令物情容之
这个好儿子,就是殷浩。
殷浩自幼表现出了超凡的见识和玄学天赋,在一次次清谈辩论中大获全胜,少年美名,精通玄理,是东晋清谈界的超级天皇巨星。
(浩识度清远,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与叔父融俱好《老》《易》。融与浩口谈则辞屈,著篇则融胜,浩由是为风流谈论者所宗)

他比较著名的机辨是有人问他:“将要做官往往梦见棺材,将要发财往往梦见大粪,这是为啥?
殷浩的解释是:“官本是臭腐之物,所以将要做官而梦见死尸;钱本就是粪土,所以将要发财就会梦见大粪。"
(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得钱而梦秽。时人以为名言)

玄学清谈的最高状态,就是你咋说咋有理,照他那么说,他爹就爱大粪,天天都在掏大粪。

成年后的殷浩和诸多玄学名士的处世态度一样,表示自己高臥深山,无意俗世,庾亮、庾翼曾经多次请他出仕,殷浩都表示自己就不去。
所有高逼格的背后都是坚实的经济基础。

他爹在长沙可劲贪污,他在乡间别墅无忧无虑的苦练逼格。
随后殷浩将自己这种高冷的逼格整整保持了近十年。
当时他们玄学圈里的王蒙和谢尚还总时不时的问问他最近的动向,以此推断江东的未来。(王蒙、谢尚犹伺其出处,以卜江左兴亡)
这哥俩还曾经一块去山里找殷浩,看看殷浩是真装逼还是真高冷,结果发现殷浩铁了心一辈子看山护林了,然后这俩还比较伤感的说:殷浩不出山,如何对得起天下百姓啊!(因相与省之,知浩有确然之志。既反,相谓曰:"深源不起,当如苍生何)
捂盘惜售的殷浩通过玄学圈的广告和自己隐居荒山的造型让世人感觉,这个人是下一个诸葛孔明。
(遂屏居墓所,几将十年,于时拟之管、葛)

世道变了,标杆也变了,这简直是在给咱丞相抹黑。
咱丞相一肚子儒家法家的精华,高卧南阳能出隆中对,出山能治蜀搞北伐,人家的政务军事综合能力绝对能排的上中国古代历史的前三名。
谁要是问咱丞相
“将莅官而梦棺,将得财而梦粪,何也?”

咱丞相一定会告诉他: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别特么天天琢磨点子没用的了,爱梦见啥梦见啥!官是做出来的!事是干出来的!你天天扯淡有个屁用!你得实事求是啊!
世道来到了东晋中期,玄学这东西在江东仍然势头不衰,这对国家的发展是有极大的腐蚀性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要顶层仍然在天天打嘴炮,这个国家就永远不可能将颓势扭转过来。
因为把理论上的东西落实在实践上,是有着巨大的难度的。

这需要法家的制度思想和儒家的统治精神相辅相成。
而且治国的政务工作最忌讳的就是“虚无”的思想,甭老一张嘴就特么啥啥都没用,啥都是空的。
让老百姓们不被胡马掠夺,就是有用的!
让国家早日兴复故都,就是有用的!
而且吧,殷浩这货并不真的是什么高冷的名士。
他貌似不稀得进入这滚滚的红尘,但事实上346年时,征召了十多年都不上班的殷浩,在这一年经卫将军褚裒(穆帝司马聃的姥爷)推荐,出山当了建武将军、扬州刺史。
这个时间点很有意思。
因为庾家断档了。
殷浩拒绝了庾家的多次征召,在庾家落山后出山,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抱负不小。
他可不是什么无意俗世,他是要当最大的俗人。

不过即便出山,殷浩仍然是把造型玩的很足,从三月直至七月辞让多次,才最终接受征召。(浩频陈让,自三月至七月,乃受拜焉)
他这份造型比咱丞相可大多了。
东晋的“诸葛孔明”出山了。
结果真一出山后,世人看明白了。
不是每一个“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都能产出“此人不亡,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的传奇效果的!
上班没多久的殷浩很快迎来了他的人生重大机遇,桓温在347年成功灭蜀,下辖八州之地,极其拉风,司马昱为了压制西桓温于是开始造星运动,利用殷浩巨大的声明要搞一个东殷浩来抗衡桓温。
(时桓温既灭蜀,威势转振,朝廷惮之。简文以浩有盛名,朝野推伏,故引为心膂,以抗于温)
两个人也迅速开始起了摩擦(于是与温颇相疑贰
同为大院子弟的艺术家王羲之先生还一度秘密建议殷浩,不要和桓温不对付,你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但殷浩根本不搭理。(王羲之密说浩、羡,令与桓温和同,不宜内构嫌隙,浩不从)
殷浩的造型是很足的,逼格是很高的,但是他的人生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
年轻人上来真的别干大项目。
就算是丞相,咱玄德公也是上来让咱丞相从军师中郎将干起,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军粮赋税以充军实,一步步的干了十多年的具体事务的。
你扯淡好多年,一工作就上马大项目,肯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的。
因为所有具体事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需要拿时间去一点点领悟和消化,根本搭不了空中楼阁。

比如说,殷浩你知道咋样调集各方资源去干成一件事吗?这里面涉及到的人事关系,税收明细,军粮调配,车马支持,士兵征发,水网物流的季节水量支撑等等太多的环节你调配的明白吗?

你不服不忿的那位桓温,看看人家的履历:
18岁的时候杀了仇人一家;
23岁的时候做了国防前线的琅琊内使;
32岁的时候为北伐的前锋小督、假节,率部守临淮助庾翼北伐,同年十月,升徐州刺史,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
34岁的时候升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并领护南蛮校尉。
36岁率万人灭蜀。
也是十多年的时间,人家可没在山里天天跟一帮非主流嘚嘚,而是从小干到大,政务军队全都历练了一遍。
你跟人家咋比!

不过还没等殷浩现眼,举荐他的皇帝姥爷褚裒就坐不住了,向朝廷上表,请求讨伐后赵。
349年七月,晋廷授褚裒征讨大都督,监督徐、兖、青、扬、豫五州诸军事,褚裒率领三万军队开赴彭城。
东晋的挥师北伐让已经受苦了数十年的中原百姓看到了希望,离着国境线近的百姓们每天数以千计的归附东晋解放军,最远的鲁郡五百多家百姓相聚起兵,请求褚裒接应。
褚裒派部将王龛、李迈率领精锐三千人去接应鲁郡同志们,结果被北面跟冉闵刚平完石冲的李农率二万骑兵在代陂把晋军一通秃噜,王龛被俘,全军覆没。(鲁郡民五百余家相与起兵附晋,求援于褚裒,裒遣部将王龛、李迈将锐卒三千迎之。赵南讨大都督李农帅骑二万与龛等战于代陂,龛等大败,皆没于赵)
东晋的汉人政府去救另一波汉人结果被又一个汉人带队干掉了。
多么的讽刺啊!

此时的骑兵打步兵已经变成了高维打低维,更别提打已经多年没打硬仗的东晋兵了。
看到人家后赵明明蹦的还挺欢实,褚裒怂了,仅仅过了一个月就退驻广陵了。
桓温部将陈逵看到褚裒怂了,于是焚寿春积聚毁了寿春城后也撤了。(八月,裒退屯广陵。陈逵闻之,焚寿春积聚,毁城遁还)
第一次的东晋北伐,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但是,此次东晋现眼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此,晋政权让北方的百姓们再度失去了信心。
这时黄河以北的后赵统治区已经经历了石遵石冲两次皇位争夺战,乱象已现,再加上听说东晋北伐,前朝开始接应遗民们了,多达二十多万的北方人民渡过黄河要来归附东晋!
(时河北大乱,遗民二十余万口渡河欲来归附)
结果刚特么过了河,褚裒就让李农给秃噜回去了。
这帮在石虎肆虐下隐忍了多年的,或者在深山中躲藏了多年的偷渡遗民们随后因为孤立无援,被杀饿死几乎全军覆没。(会裒已还,威势不接,皆不能自拔,死亡略尽)
时隔了半个世纪,中原百姓们再次对前朝失望了。
司马家还是当年的一群大傻X!
同样失望的还有关中老百姓。


此时镇守关中的是后赵的乐平王石苞,石苞听说石遵搏一把成功后也惦着来一把,打算集结关中力量去邺城造反,还没等出发,九月,东晋驻扎在汉中的梁州刺史司马勋就杀出来了。
因为人家雍州的汉人们终于找到挣脱后赵魔爪的机会,知道你石苞没啥能水,所以不跟你混了!(苞性贪而无谋,雍州豪杰知其无成,并遣使告晋,梁州刺史司马勋帅众赴之)
司马勋率兵出骆谷,前期打的相当不错,攻克了后赵的长城戍,在悬钩设置营垒,又派治中刘焕攻打长安,杀掉了京兆太守刘秀离,不久又攻克了贺城。
关中豪族们开始纷纷杀掉后赵官员响应司马勋,三十余垒人数共五万余人起义,形势一派大好。(三辅豪杰多杀守令以应勋,凡三十余壁,众五万人)
就在石苞焦头烂额的时候,邺城的救兵到了。
石遵派车骑将军王朗率领了二万精锐骑兵杀了过来,既平叛,又顺便带走了不老实的石苞。(赵主遵遣车骑将军王朗帅精骑二万以讨勋为名,因劫苞送邺)
这两万骑兵把司马勋吓尿了,十月,司马勋放弃了悬钩,出武关抽冷子攻克了宛城,杀了后赵的南阳太守袁景后回到了梁州。
关中的好汉们又白冒头了。
此次对东晋的彻底失望,也为后面前秦建国时铺垫了民心基础。

此次东晋北伐让所有人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长达四十年失去北方的晋朝终于迎来了最大的苦果。
他们和北方的马源地彻底隔离了。
如果说早一百年,没有马的劣势还并不算大,那时双马镫尚未成型,成建制的骑兵尚未展现出如此巨大的战斗力,无论是官渡战还是襄樊战、夷陵战,主力仍然是步兵。
但马镫作为巨大军事创新在这个关键的时代到来,成为了从此南方政权再难向北有所建树的关键原因之一。
你没有马,你就无法对接这个时代最快速,最高效,最有杀伤性的战法。
而且石虎当年的民间禁马政策相当釜底抽薪,民间的星星之火因此很难形成燎原之势。
更重要的是,骑兵除了能够突骑冲击外,人家还承担着因粮于敌的重要战略角色。
通常石虎南下,那是一通骑兵开路满世界的打砸抢,赶在各地还没来得及坚壁清野的时候就都把物资控制了。
但步兵就远没有这个本事了,你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空空如也,只能靠自家的后勤。
这也就意味着你将极度依赖水路运输。
依赖水路,意味着两个风险:
1、自然或人为的淤堵导致了水道不通。
2、春冬二季属于枯水期,水量下降导致大船容易搁浅。
这也就意味着,由于你没有马,人家北境将非常容易的预判你的出兵时间以及防备的关键。
北上的水路问题,也成为了后面困住南边那位实干家的终极难度。
东晋的东西两线试探被后赵轻松平定后,石虎的儿子们很快又进入到了第三轮大内耗中。
起因是石虎的这帮亲孙子看那个能打的干孙子不顺眼。

最开始,石遵在李城起兵讨伐张豺时,曾经对石闵说:“努力吧爷们!事成后让你当太子
(初,赵主遵之发李城也,谓武兴公闵曰:努力!重成,以尔为太子)

当时石遵手中筹码并不丰厚,希望仰仗着石闵巨大的战斗力去帮自己争皇位。
结果他也并没有料到自己的阶级招牌这么好使,邺城内部大量倒戈,几乎兵不血刃的就一路攻克柏林了。
石遵随后反悔了,没立石闵当太子,但仍然给了巨大回报,让石闵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辅佐朝政。
也是在这个时候,石闵把持朝政的想法和野心开始显露出来了。(闵恃功,欲专朝政,遵不听)
石闵当军界一把手后,奏请让手下心腹全部出任殿中员外将军,封关外侯。(闵素骁勇,屡立战功,夷、夏宿将皆惮之。既为都督,总内外兵权,乃抚循殿中将士,皆奏为殿中员外将军,爵关外侯)
石遵此时已经骑虎难下,手段相当生硬的把这帮将士一通贬抑,并不认可石闵立大旗的动作,结果这惹怒了石闵手下众将。(遵弗之疑,而更题名善恶以挫抑之,众咸怨怒)
你不赏就可以了,为啥要贬这帮武将呢?
你这不是把人家往石闵那推嘛!
你对比你爸差太远了!

与此同时,中书令孟准、左卫将军王鸾等也开始劝石遵应逐渐剥夺石闵的兵权。(中书令孟准、左卫将军王鸾劝遵稍夺闵兵权)
对于这些,石闵不是不知道的!(闵益恨望)
十一月,“四海皆平”后,石遵召石鉴、石苞、石琨、石昭这帮兄弟们入宫,来到郑太后面前进行商议石闵问题,石遵说:“石闵要造反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我想宰了他,大伙怎么看?
(十一月,遵召义陽王鉴、乐平王苞、汝陰王琨、淮南王昭等入议于郑太后前,曰:“闵不臣之迹渐著,今欲诛之,如何?)

他那帮兄弟们都说早就该杀!
(鉴等皆曰:“宜然!)
石遵再一次表现了自己的政治幼稚,你咋能和兄弟们讨论这种事呢!就你家那帮兄弟哪有好人呐!
这是杀禁军大咖啊!你得保密啊!
他妈妈就明显有脑子,赶紧说:没有人家石闵哪有你们的今天!人家现在小小的嘚瑟一下咋能杀人家呢!
(郑氏曰:李城还兵,无棘奴,岂有今日;小骄纵之,何可遽杀!)

石遵幼稚的政治出招让他别有用心的兄弟石鉴钻了空子。
刚刚喊完口号的石鉴中途借故外出,派宦官杨环迅速去把石遵要杀石闵的消息报告给了石闵。(鉴出,遣宦者杨环驰以告闵)
石闵听说这事后,第一时间就胁迫了李农和右卫将军王基动手废黜石遵,派将军苏彦、周成率领兵三千在南台把石遵抓起来。(闵遂劫李农及右卫将军王基密谋废遵,使将军苏彦、周成帅甲士三千人执遵于南台)
瞅瞅人家石闵的操作,人家就深得石勒石虎的精髓!
你得划成份,找同盟军,然后强硬手段拉人上车绑着他们跟你干玩命的活儿啊!
石遵临死前问周成:“造反的是谁?”
周成说:“义阳王石鉴应立为新皇。”
石遵相当哲人的说:“我尚且如此,他石鉴又能撑多长时间!”
石遵当场被杀,随后郑太后、张皇后、太子石衍、孟准、王鸾及上光禄张斐等这一大帮都被杀了。
当年石虎的两任夫人郭氏和崔氏全都被这位郑樱桃太后吹枕边风让石虎虐杀死了。
她给石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当了太子,一个做了皇帝,结果也都是转眼的富贵,她和她二子的结局比她当年谗毙的两个无辜女孩更加的恐怖可悲。
石遵说的没错,死前他已经看明白了,自从他爹死后,一切就开始由不得他们石家了!
话说37年前,石勒破陈午,俘获一个叫做冉良的12岁小将。
冉良先祖发迹于汉黎阳骑都督,从此世代为牙门将。

冉家的世代将种传到冉良这,迎来了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冉良骁勇多力,攻战无前,在战役中被石勒一眼看中,于是改其名为石瞻,命石虎收养为子。
石瞻后来跟着他这残暴的干爹东征西讨南屠北杀,直到328年,石虎率军四万和刘曜的倾国之军决战时被打败,石瞻被阵斩,随后引来了石勒,开打了决定北方命运的洛阳大会战。

那一年,石瞻的儿子石闵9岁。
从此孤苦无依。
不过,石瞻那骁勇的基因青出于蓝的传到了他儿子石闵的身上。
石闵用他骁勇敏锐的天赋潜质继续打动了不养闲人的石虎,石虎抚之如孙。(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
石闵长大后,身长八尺,善谋多策,勇力绝人,在一次次的考验中威声弥振,胡夏宿将莫不惮之。
冉良父子虽然被改成了石姓,虽然被石虎如子如孙抚养,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不过是石勒石虎请客、斩首,收下当狗的一个环节。

石闵自幼身在这适者生存的虎狼窝中,不可能不明白。
但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是会随着位置的变化自动调整的。
石闵在不断耳濡目染的从魔王爷爷那里学习的时候也没有想到,时代的风起云涌会让自己突然间置身于这潮头之上。
你凝视着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石勒和石虎也永远不会想到,当年自己养的一条狗,如今已经学会了他们的全部招式。
你起家的那些秘法招数,你暴虐四海的那些权力支撑,最终在自家的八王之乱后变成了自己种族的掘墓人。
是时候做个了结了。
再回首,命运的伏笔早在37年前,就已经打好了······
亲们,帮点
“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