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神磊磊
趁着放假,聊点民俗方面的话题。
家乡出过大人物,对我们来说是挺大的事情,过年过节大家都惦记着,清明更是不例外。金庸小说里就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们有个朴素的习惯,只要是同乡的大人物,基本上大家就认定为是亲人了。只要是同乡的已故的大人物,基本上就认定为是先人了,甚至于,冒犯先人可以,冒犯老家的大人物不行。
金庸小说是一部民俗的百科全书。它告诉我们,和老家的大人物攀亲这件事也是非常有趣的,也是分不同类型的,很值得琢磨和研究。总的来说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攀亲是比较高层次的,是丁春秋式的。
当着天下群雄的面,丁春秋发表演说,第一句就是:
“老夫乃山东曲阜人氏,生于圣人之邦……”
这一种攀亲,叫做政治攀亲。
试想,丁春秋作为遥远的星宿海的黑恶势力头子,怎么突然当众晒起户籍,非说自己是山东人,攀起孔夫子来了?
他这是什么目的?当然乃是政治目的,所以叫政治攀亲。
他是西域来的,想要进取中原,因此要表明自己出身堂皇,血统纯正,让中原群雄都能在感情上接纳自己,觉得自己真香。
丁春秋这种攀亲还有个特点,叫做“爱戴程度最低,实用程度最高”。
为什么叫“爱戴程度最低”呢?就是他明明不爱戴孔子。你说丁春秋真有可能心里很尊重孔夫子吗?是真的很推崇孔子的学说吗?会真的很以孔子为荣吗?想多了,当然不会。
人家心里可是明白明白的,今天可以打孔子牌,明天就可以打孟子牌,后天就可以打老子牌、孙子牌,甚至是几张一起出个炸弹、出个飞机都行,打什么牌,全看需要。
那么为什么又叫“实用程度最高”呢?就是说在这种攀亲里,他固然半点不付出真感情,但孔子反而却真能帮到他——帮他解决名分问题,帮他解决进取中原的合法性问题,甚至还能帮他挤兑竞争对手少林派。
你少林是番邦人士达摩祖师搞出来的,来路不纯,哪里有老夫堂堂山东曲阜人士来历纯正?等于是摊开两份户口,大家瞧瞧,说说该谁当中原之主?
很显然,这种攀亲太世俗、太功利了,我们必须坚决唾弃。
除了以上第一种,还有第二种攀亲,是韦小宝式的,叫做面子攀亲。
“韦大人祖上,唐朝的忠武王韦皋,曾大破吐蕃兵四十八万,威震西陲……”
在《鹿鼎记》里,有人给韦小宝脸上贴金,硬要说他祖上出了个大人物,是唐朝的重臣忠武王韦皋。
韦小宝明知道这是扯淡,却仍然“微笑不语”,来了个默认。从此他就多了个唐朝的远古祖宗。
韦小宝攀这个亲,政治上的意义其实不太强的,对他没有太直接的现实好处。
那他图啥?不外乎图个面子。
他已经什么都不缺了,小小年纪就当了大官,封了伯爵,还发了大财,早就跃升上等阶层了,唯一美中不足就是出身太贱。
丽春院里混大的,老妈至今还在出台,实在说不出去啊!认一个唐朝的体面的祖宗,弥补弥补,说出去也好听。
韦小宝这种攀亲,与其说是攀亲,倒不如说是合作。
你韦皋是以前的大人物,我韦小宝是现在的大人物,认你做祖宗,其实是一种合作,我风光你也风光,毕竟你是远古的了嘛,过气了嘛!不像我正当红嘛!
试想,以后拍马屁的人来拜我韦小宝,还不得顺带拜一拜韦大人的祖宗韦皋?大家都有好处嘛。
类似这种攀亲,当然也是十分功利的,令人不屑,我们也应当坚决唾弃。
除了以上两种之外,还有第三种攀亲,叫做阿Q式攀亲。
这种和以上两种都不一样
如果按照鲁迅给的郡望,阿Q是“陇西天水人”,一门出了好些大人物,上溯还可追至远祖赵氏孤儿。
阿Q每逢说起,一定非常自豪。
如果按现居住地算,阿Q则是未庄人,当地出了一代贤达赵老太爷。阿Q肯定也是非常骄傲的。
要不是阿Q英年早逝,以后太爷故去了,他肯定年年追忆往昔,怀念太爷音容笑貌。
这种攀亲,属于是“爱戴程度最高,实用程度最低”的,对家乡的大人物真心爱戴,但事实上对自己又没有半点帮助,连脸上增光的作用都没有。
谁会因为未庄出过什么人物就更瞧得起阿Q呢。你问问邹七嫂,会不会因为未庄出了太爷就和阿Q困觉?
所以这真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情感,相比于丁春秋、韦小宝之流,这种攀亲最质朴、最纯粹,肝肠如雪,情义浓浓,不图任何目的,无论自己是睡土谷祠还是哪里,只为庄子里出了太爷或者举人老爷等而自豪终生。
每当看见这样的场面,都想说一句:
真感人。
往期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