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深潜atom第201篇原创作品

这几年,共享经济经历的高潮和低谷,几乎就是创业浪潮的一个缩影。在滴滴这种模式走红之后,科技创业就迎来了万物皆可共享的局面,“现金流”一时间成了最炙手可热的关键词。
大浪淘沙,共享经济的舞台上的过客和故事,早无人愿意惦记。而留下来的,除了滴滴这种大而弥坚的的出行公司,目前还已经能搅动话题的,可能就是共享充电宝行业了
美东时间3月12日,共享充电宝玩家之一的怪兽充电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F-1招股说明书,计划登陆纳斯达克,并募资3亿美元。
就在怪兽充电满心欢喜等待IPO时,却陷入了一场在创业初期就“埋雷”的股权风波,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原子创投创始合伙人冯一名表示,怪兽充电允诺的3%的股权一直未被落实。此事一出,严重影响了怪兽充电在资本市场特别是二级市场的信誉度,假如此事为真,或许会因为创始人的诚信问题影响其正在进行的IPO以及后续发展
△蔡光渊承诺
01
商业化焦虑,流血上市
作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跟风者,趁着共享充电行业的风口,怪兽快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成立至今,怪兽已完成6轮融资,总募资额超过10亿元。得到了包括阿里、小米集团、高瓴资本、雷军旗下的顺为机构的认可,其中阿里持股16.5%为第一大股东。
△怪兽充电融资史
怪兽充电曾宣称,借力粉丝经济,与鹿晗、刘昊然、UNINE等当红明星,漫威、航海王、敢达等经典IP打造市场活动,数据激增。截至2020年末,怪兽充电在中国超过1500个地区拥有超过66.4万个商户点位数和超过500万个移动电源,2020年末,累计注册用户2.194亿。
但这个说法,本身就违背运营逻辑。共享充电宝满足的,更多的是在用户手机电量焦虑的情况下的及时充电的需求。用户会不会根据经典IP来选择充电宝,可能是不需要打问号的。难道现实中还有一种消费逻辑是,用户因为喜欢某个特定的IP而去选择某个特定的共享充电宝吗?难道在用户端,在实际的运营中,共享充电宝比拼的不是点位和布局吗
在招股书中,营销成本是怪兽充电很大的一块指出。在2019年和2020年,怪兽充电的营销费用分别为13.62亿元和21.21亿元。由于高昂的营销费用,怪兽充电在去年的净利润有所下滑——2020年,其净利润为754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4.86%,净利率为2.7%。那么问题来了,怪兽这些高额的营销费用,都花在了哪里
那么,凭借如此牵强的运营逻辑,怪兽整体对外宣称的数据,才需要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也许怪兽的投资人应该复盘一下,基于这种逻辑而产生的营销和运营投入的成本,需不需要重新评估其价值和意义,才是比上市更迫切的命题。
△怪兽充电
其次,在共享充电宝的赛道上,比拼注册用户数的打法,从运营的角度而言,显得非常外行。因为累计注册用户数,等于累计使用人次,还是整体使用过的用户规模?这个用户池里,有多少用户是高频用户,有多少用户是低频用户,他们平均的贡献值,以及哪些/类点位贡献值更高,这些数据才是有价值的。也就是说,评估贡献充电宝行业,需要依据这个行业本身的特点来进行,而不是套用其他行业的范式和数据模型。
2020年下半年就曾经传出过怪兽充电即将上市的消息,或许其中一方面在于市场的瓶颈,另外一个方面或在于营收速度的放缓。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19年、2020年两个财政年度,怪兽充电的收入分别为 20.22亿、28.09亿元人民币,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 1.67亿、0.75亿,利润率急速降低
随着行业的布局深入,行业的竞争也更加充分。直接导致怪兽充电2020年的营收增长至28.09亿元,增长幅度达到38.9%,但净利润却收窄至7540万元。2020年,怪兽充电的净利润率仅为2.7%,远低于2019年的8.2%。而本次怪兽充电赴美上市,不仅表明了其意欲抢占“第一股”的红利,还似乎透露了其快速扩张背后的缺钱信号
对于共享充电宝行业来说,在市场极其相似的情况下,更加精细化的运营才能带来更长久的商业化,才能增加获得船票的概率。但运营能力,似乎不是怪兽的强项。
02
缺失的运营能力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移动设备充电服务市场增速放缓。进入下半年随着疫情的结束和人员流动性的增加,该行业已恢复正常,但是随着共享充电宝市场格局的确定,用户对于服务和价格将会更加敏感。
怪兽充电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将用于布局更多、地理位置更好的机柜点位,人员成本、投资以及寻求投资机会并探索新商机。
相比较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更加丰富一下,在租金、押金和广告上都能够取得一定规模的收入。从怪兽的收入结构上来看,充电宝收入是绝对的大头,来自移动设备充电业务的这块收入为27.115亿元,占总收入比为96.5%。
怪兽充电商业模式的单一,也让其陷入了死胡同,不停压榨用户。或许用户在手机电量不足陷入恐慌时,无论是1块、2块、5块或者10块钱一小时的价格并不敏感,但是失电焦虑过后,用户或许开始重新思考这个品牌的可信度。截至目前,怪兽充电在黑猫投诉平台的投诉量已接近7000条,投诉大多涉及乱收费等问题。而且在怪兽充电的收费规则不同,导致没有办法看到其公开的收费标准。
△怪兽充电投诉量
目前的收入结构就意味着,怪兽充电的抗风险能力很差,一旦失去了用户信任,或者租赁点被竞争对手撬走,怪兽充电必定会进入绝望。比如,2020年2月,小电创始人唐永波发布员工内部信指出,由于企业模式对上游商户的依赖程度极高,全国大量合作商户尚未开门营业,整个行业进入“红慌”模式。
此外,对于一家目标估值几十亿美金的巨头企业来说,怪兽充电的技术能力,实在是差,经常出现系统故障。
△网友投诉
目前,在“三电一兽”的市场格局下,小电科技和怪兽充电累计融资轮次远高于另外两家,拥有一定的资本优势。然而两者的区别在于怪兽的融资选择偏向资本市场,小电科技的融资选择更偏向应用市场,这也或导致股东可以快速补齐小电的运营能力,而怪兽的这一部分短缺,则需要更长时间的耕耘。
怪兽充电对于用户体验的忽视,或许和其创始人的履历和从业经验有关。2005年,蔡光渊从上海外国语大学顺利毕业,在此之后的十多年里,先后在联合利华、新元素、Uber中国等多家知名企业里担任品牌和营销方面的重要职位。这么多年的工作,让蔡光渊鲜有机会深入一线直接接触到用户。比如明星代言的打法,就更接近这些行业营销经验的平移
从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发展来看,目前行业整体除了关注营收,也更加关注营收的结构和比例。其中,评估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用户的会员体量。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用户粘性和品牌认知,也关系到营收的稳定性和良性发展。但怪兽方面,除了公布整体用户数,并未提及会员用户规模
03
股权纠纷埋雷,带病上市有隐患
2017年的一个冬日,上海80后蔡光渊经历了一次不太顺利的手机充电体验。彼时正值共享经济浪潮,服务过Uber的蔡光渊突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做一个共享充电宝的项目,怪兽充电由此诞生。这是此前媒体对于怪兽充电品牌故事的报道,当然这也是蔡光渊通过媒体想要塑造的个人形象的故事片段。
然而这个故事,则在怪兽充电上市后被推翻。原子创投冯一名表示,其与合伙人最早提出了共享充电宝的创业构想并告诉蔡光渊与徐培峰(目前为怪兽充电COO),在帮助他们建立了早期核心团队后,还为该项目介绍了许多投资机构与投资人,“怪兽充电的名字都是我们起的,可谓出钱又出力”,冯一名说。
在怪兽成立初期,冯一名希望进行投资,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谈拢。2017年3月底,蔡光渊以“工作方式不同”为由,说服冯退出项目团队,但是为了感谢冯一名的知遇之恩和付出的努力,蔡光渊在3人的微信群里承诺,愿意给冯及其合作人3%的股份
△冯一名发言
但本次并非冯一名第一次讨要股份。此前冯就曾多次讨要,并且起诉蔡光渊。按冯一名认可的经过稀释后的0.3%计算,结合目前怪兽12亿美元的估值,价值约为360万美元,对于蔡光渊和冯一名来说,都不是一笔很大的钱,但这是一个承诺。据冯一名表示,蔡光渊一直对其置之不理。2021年3月22日,冯一名和尹思成正式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提起针对怪兽充电上市项目券商高盛和花旗的诉讼程序,目前法院已受理二人的申请
目前,网上上产生了一系列的讨论,这场股权纠纷是否会影响怪兽充电的上市,并且各执一词。有评论者认为合理合法的信息披露,不会影响怪兽充电上市,需要投资者自己做决断;也有评论者认为,此事最坏的情况可能会影响怪兽充电的上市进程
据猎云网报道,“冯一名表示,怪兽充电的第一个股权结构是蔡光渊持股62%,徐培峰30%,张耀榆8%。也就是说蔡光源持有的62%里面,有3%实际上是代持我们的。那么,按照招股书显示的,IPO前蔡光渊持股6.6%来计算,我们最开始的3%股份,稀释到最后也就0.3%左右。”作为怪兽充电创始人,蔡光渊目前的持股比例仅占6.6%,股本被稀释到了将近1/10,在这场资本的盛筵中,蔡的角色和功能更接近一个攒局者
可能违背诚信,能让部分人获得一时的利益,但诚信是在这个社会行走的硬通货,尤其是在特定的圈子里。赢一时者,可以靠小聪明,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欺骗、不重视用户体验、主营业务利润率急速下滑,“带病上市”的怪兽充电更像是孤注一掷,值得资本市场警惕。
来来来,媒体专访、行业沟通
快来扫码撩我
往期阅读推荐
本文系原创作品
商务合作请联系:shenqianatom
已入驻平台:头条号、搜狐号、百家号、虎嗅、企鹅号、大风号、新浪看点、知乎、创业邦、一点号、雪球、大鱼号、ZAKER、趣头条、南财号等

点个“在看”吧谢谢
新的规则,及时看推文要给公号星标
别忘了星标一下~不然就错过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